山西省怀仁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2017080201175.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2072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怀仁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201708020117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怀仁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201708020117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怀仁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201708020117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怀仁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201708020117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怀仁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2017080201175.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普通班)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中国的戏曲早已被学界视为“俗文学”之一种。“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 古典戏曲剧目中,有些确实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且主要反映统治阶级思想、感情和趣味,最著者如明代礼部尚书丘潜的伍伦全备记等“令人呕秽”之作以及朱权、朱有燉等皇亲国戚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但大量的剧目出自民间艺人

2、或书会才人之手,尽管其中也可能有封建主义意识的渗透,但主要反映的是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明清传奇、杂剧大多为文人所作,他们当中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硕学名儒,作者虽然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但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仕途失意,与统治阶级和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有的甚至格格不入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这些人袭用民间所创造的文学艺术样式戏曲来从事创作,本身就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叛。他们的剧作虽然有雅化倾向,但其思想倾向和艺术旨趣与属于主流文化的正统诗文并不完全相同,而与民间文化仍然有着一些相通之处。也正是因为

3、这个缘故,主要出自文人之手的明清传奇、杂剧同样被封建统治阶级和正统文人视为异端,明王朝命解缙等编辑的永乐大典本来收录有部分戏曲作品,可清王朝纂修的四库全书却将其统统拒之门外。 判定一种艺术样式是雅还是俗,既要看其作者身份,更要看多数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古典戏曲热衷于以“琐屑”的市井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将贩夫走卒、贫寒书生、风尘妓女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搬上戏台,许多剧作堪称古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文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出自即使是以历史为题材,描写英雄和国王,古典戏曲也多半摄取经过民间“淘洗”的历

4、史演义和传说,少有雄浑冷峻的“风云气”,而多显家长里短的世俗趣。这与热衷于歌颂天神、国王、英雄的西方古典戏剧(主要是其中的大部分悲剧,西方古代喜剧大多表现小人物的世俗生活)有所不同。 戏曲的艺术形式也具有鲜明的民间性,通俗易懂是戏曲的重要品格,于“浅处见才”是戏曲作家追求的目标。多数古代剧作选择了“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结构模式。而且,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绝大多数剧作具有口语化特点;明清传奇和杂剧文人化色彩较浓,有些剧作追求文词的华美典雅,崇尚用典,但多数还是用白话写成的,即使是写文人生活,大多也是通俗的,这类作品中的少数唱词,不读书的妇人小儿虽然不能“一望而知”,但其大意主旨还是容易被普通老

5、百姓所接受的淘宝精品。(郑传寅民俗与戏曲的俗文化品格)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俗文学包括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重要文体,但诗歌与散文不属于俗文学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阅读答案。B古典戏曲剧目中,有的剧目出自士大夫之手,但大量的剧目还是出自民间艺人或书会才人之手。C古典戏曲剧目反映的是统治阶级思想、感情和趣味,也有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 D多数的古代剧作采用的是“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结构模式,这也正是戏曲“通俗易懂”的一种艺术表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明清时期那些仕途失意

6、的文人士大夫,与统治阶级和主流文化之间有一定的矛盾,他们多数人借用戏曲这种民间文学艺术样式进行创作。B明清传奇、杂剧的作者多为文人,且多为硕学名儒,所以他们的剧作往往属于雅文学。C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绝大多数剧作追求着于“浅处见才”的创作目标,在作品中具有口语化的特点。D古典戏曲中的许多剧作可以称得上古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因为它们主要描写的是普通人等“琐屑”的日常生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主要出自文人之手的明清传奇、杂剧出于对主流文化的反叛,思想倾向和艺术旨趣与民间文化有着一些相通之处,所以清朝纂修的四库全书没有收录它们。B判定一种艺术样式的雅俗,不能看作者

7、身份,因为像仕途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也创作传奇、杂剧,而应该看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C明清时期文人化色彩较为浓厚的传奇和杂剧,有的作品追求华美典雅的文词,崇尚用典,这种唱词对不读书的妇人小孩来说恐怕是难以“一望而知”的。D即使是以历史为题材去描写英雄和国王的中国古代戏曲,也会与描写天神、国王、英雄的西方古典戏剧中大部分的悲剧有所不同,更多地显现出家长里短的世俗趣。(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

8、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及其广泛,他的著作设计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

9、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竞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

10、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

11、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苦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决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

12、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选自梁启超:趣味人生,有删改)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在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中有小成就。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只体现出他的大勇。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

13、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5.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6.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酒婆注 冯骥才 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这酒馆

14、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

15、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

16、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 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报应,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这家小酒馆,进门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

17、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有真货色。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真正的酒鬼,都是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

18、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注】选自冯骥才世俗奇人。该书共收录17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作者把酒婆醉酒后的形态写得如此动人,与前文“头发乱,脸色黯”的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B“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

19、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这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C酒婆在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不时念叨酒婆,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酒婆“不贪解馋”“不多事”,也“从来没赊过账”,可算得上真正的酒鬼。D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酒婆、酒馆老板、首善街的其他人等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E本文的结尾颇耐人寻味,在老板的别扭中,我们慢慢探寻到作者对以作假为常态的社会的揭露与嘲讽。8小说开头的场景有何特点?场景描写有何作用?(4分)9文中第3段画线的句子在描写人物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张衡

20、传 范 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

21、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22、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兆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

23、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 指长安和洛阳。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

24、辄积年不徙。(5分)(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5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独坐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注】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712-770)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1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15. A.“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B.“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C.“朱绂”,指古代礼服

25、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D.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E.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和强的艺术感染力。15.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_,_”。(2)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

26、子是:“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为吸引眼球,自媒体故弄玄虚;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与民众生活生死攸关的食品安全领域,常常成为某些缺少操守者制造恐慌的重灾区;上周六败走抚顺之后,甲A赛程刚好过半,鲁能泰山队战绩差强人意,年初制定的冲三甲,争第一的目标眼看着已成镜中花水中月;泰军队同时和中、美、日都有甚多交流,因此很多国人以为中国在泰国军内也有影响力,这其实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看法;他似乎天生就是吃作家这行饭,提起笔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由于价格低,辨别难度高,消费

27、者尤其是网购消费者,很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艺术品是宇宙的精华,也是世界的缩影,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具体而微的表现。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了让存储流动的数据产生更大价值,真正做到“敏捷商道”,我公司坚持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一直致力于业务驱动存储。B.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长,我军航空装备得到较快的发展,继第三代航空装备陆续装备部队,第四代航空装备也已被多次曝光。相信此次阅兵的航空装备方队将会令人眼花缭乱。C.金正恩虽然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公开露面,又连续几次缺席相关的重要活动,但朝鲜报道仍把他收发电文的消息作为头条。D.净水器这

28、一行业的准入门槛低,导致出现了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不规范、热衷概念炒作、很多企业存在暴利的思想等。19.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当今社会已由农业文明步入工商文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必然有所发展、变化, 正如孔子所说,“礼” 有相“因”继承, 有“损益”发展在笔者看来,中国传统耕读文化中的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人与天调、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内涵,是当今时代仍有现实价值的文化之“常道”。A.虽然 就 然而 既 又B.既然 也 可是 不仅 而且C.虽然 也 但是 既 又D.既然 就 可是 不仅 而且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

29、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臭氧层是地球的大气防护层,可有效防止某些太阳射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已证实的太阳射线伤害包括引发皮肤癌、农作物减产等。如果各国不采取行动保护臭氧层,_。臭氧层自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明显损耗。最近,科学家经过严密监测证实,在历经多年损耗之后,_。这是科学的胜利,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南极臭氧层空洞依旧存在,_,仍需各国共同努力。21、10.下图展现了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的记忆规律,请把图片展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答: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

30、0字的文章。(60分)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答案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普通班班答案解析1C【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辨析能力。C项,“古典戏

31、曲剧目反映的是”有误,扩大了范围,文章第二段的开头说的是“古典戏曲剧目中,有些确实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且主要反映统治阶级思想、感情和趣味”,选项忽略了“出自士大夫之手的戏曲剧目” “主要反映的是”这些限制性信息。2B【试题分析】B项,“所以他们的剧作往往属于雅文学”有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虽然有雅化倾向,但其思想倾向和艺术旨趣与属于主流文化的正统诗文并不完全相同,而与民间文化仍然有着一些相通之处”。3.B文章第三段的开头说的是“判定一种艺术样式是雅还是俗,既要看其作者身份,更要看多数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而选项却说“判定一种艺术样式的雅俗,不能看作者身份”4.A (B项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

32、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C项梁启超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原文说“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选项中将政局的影响夸大了;D项为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感到惋惜的不是郑振铎,张冠李戴。E项原文中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没有神态描写。)5.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取得多方面的成就,著述颇丰。在劝龙济光反袁时,面对险境急中生智,力挽危局。通达人生智慧,认为人要生活于趣味之中,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梁启超虽然一生多变,但他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绝不望风转舵。(每点1分)6.表现了梁启超勇敢无畏、重人生趣味的特点(2分);有助于读者从多

33、个角度了解梁启超的精神特质(2分);使传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1分)7(4分)A D(A.酒婆的醉态透着悲凉,作者在这里描写其醉态也不是为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D.本文主题并非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反讽。)8(4分)场景特点:简陋,嘈杂。(2分)场景描写的作用:突出了下层人民的贫困和思想的麻木,营造出压抑的氛围,为酒婆的出场蓄势。(2分)9(6分)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2分),“撂”“接”“举”“扬”“翻”干净利落,一气呵成(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酒婆对酒的嗜好。(2分)10D(征:验证、证明。)(3分)11A(“他的著作也全都

34、是科学方面的论著”错,二京赋是文学作品。)(3分)12.D.13.(1)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共5分,句意通顺2分,“慕”“辄积”“徒”各1分。)(2)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实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来看,还不曾有这样(灵验)的仪器。(共5分,句意通顺2分,“ 验之以事”“合契”“未之有”各1分。)14、AE (B项 “令人心情愉悦”理解有误 C项,“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项 “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分析有误)15、第一问: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第二问:既含有诗人对倦鸟归林的羡慕,又饱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

35、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16(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赢得仓皇北顾17.(3分)C 解析: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不合语境,语境强调关系密切,应改为“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差强人意:差:程度副词,勉强,尚,略,稍微;强:振奋。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语境中显然指的是“不能使人满意”;望文生义,把含义理解反了;一厢情愿,意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文不加点,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

36、都有,混杂在一起;(专指人)对象用错;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18.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除“围绕”。C项,语序不当,把“虽然”提到“金正恩”前即可。D项,缺少宾语中心语,需在最后加上“问题”19.C 解析:第一二句与第三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一二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三四句之间是并列关系20.答案示例:太阳射线将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或者:皮肤癌患者将增加,农作物将减产)臭氧层如今正在恢复(或者:臭氧层的损耗如今有所减缓;臭氧层的状况如今有所好转)保护臭氧层任重道远(或者:臭氧层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距离臭氧层痊愈还很遥远)21.输入的信息经过注意,便成了短时的记忆,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会被遗忘。如果经过及时复习,就会变成长时的记忆。【解析】考生解答此题,先要认真阅读此框架,读懂框架关系,看懂箭头的指向。“输入的信息”可变为“短时的记忆”;“短时的记忆”有两种走向:“遗忘”和“长时的记忆”;变为“长时的记忆”要经过“复习”这个过程。理清逻辑关系后,将这些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