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7月调研考试试题20170726012.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3460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林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7月调研考试试题201707260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林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7月调研考试试题201707260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林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7月调研考试试题201707260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林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7月调研考试试题201707260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林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7月调研考试试题20170726012.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级高三下学期7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考试范围:1-8讲;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掌握各种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丑年之后10年是辛亥年 B. 公元前6世纪初罗马共和国建立C. 康熙50年康熙皇帝50岁 D. 中华民国25年卢沟桥事变爆发2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3董仲舒

2、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该主张的本质在于A. 警示君主应该顺应民意 B. 说明儒学顺应了自然规律C. 宣扬加强君权的合理性 D. 印证儒学为封建正统思想4下表是唐宋律令对丝织品输出规定的比较。由此可知A. 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繁荣 B. 宋代不再对外贸进行监管C. 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 宋代丝织品质量明显下降5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宋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 皇帝推动

3、儒学复兴 B.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 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 君主意图控制思想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材料意在说明A. 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C.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 D. 直接民主制度具有示范性7恩格斯指出,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

4、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这表明A. 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活动极其野蛮 B. 罗马法曾是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C.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D. 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8战国时期出现的国家授田制度,即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户籍中的户口数,以户口登记为前提,计户授田。这种授田制A. 促进了庄园制类型经济的发展 B. 导致了租赁关系盛行C. 有利于提高受田者生产积极性 D. 消除了土地兼并隐患9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A. 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

5、 门阀政治影响政局C.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 国家处于四分五裂10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永乐年间该地区乡村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发展到176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吋增至8处;建宁县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材料反映了A. 明朝地方行政机构钉所发展 B. 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D. 江南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不大11公元前451年之前,雅典男子与他们外国妻子所生的孩子可以获得完全公民权,而伯利克里改革后的法规只承认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公民的孩子拥有公民权。这一变化A. 赋予女性公民参政权利 B. 扩大了雅典公民的范围和权利

6、C. 提高雅典女性社会地位 D. 实现从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12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 中国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13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A. 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 B. 公民大会徒具形式C. 缺乏对

7、公民大会的约束 D. 各个环节权责分明14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15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清廷此举A. 导致清初的文字狱大兴 B. 促进了科举制完善C.

8、意在加强思想控制 D. 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16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曾对自己身后国家政治制度提前作出安排“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这一安排( )A. 形成了君主与大臣相互制约的局面B. 奠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C. 顺应了民主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D. 遵从了“禅让制”的古代传统17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

9、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18晋商曾经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清代200余年的外贸路线。这反映出晋商A迫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主要业务是经营对外贸易C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9“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原则,这种高级而普遍的自然的法则,或者叫做自然法,.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

10、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材料主要反映出A. 罗马习惯法转化为成文法的必然性 B. 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然性C. 罗马法衰落、自然法兴起的必然性 D. 查士丁尼心民法大全形成的必然性20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 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C. 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 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21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

11、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 特别注童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22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A. 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B. 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C. 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D. 排斥私有财产制度23南宋初年士大夫袁采在世范中说:“世事多更变,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常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法禁虽严,多是幸免

12、,唯天网不漏。谙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报酬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强大冲击 B. 不抑兼并政策的实施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24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25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宋太祖曾对大臣说:“今之武臣欲尽令读经书。”宋太祖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A. 提高将领的文化素质 B. 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C. 改变

13、社会的价值取向 D. 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26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A. 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B. 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C.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 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27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 “中体西用”思想 B. 基督教平等思想C. “大同社会”思想 D. “均贫富”的思想2820

14、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29政治因素在中国服装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太平天国的起义者曾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满

15、清冠服,要求“复中原古制”。这说明太平天国A. 转变为封建性质政权 B. 实现了近代中国生活巨变C. 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D. 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30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贫富不均 B. 莠民作乱 C. 民性懦弱 D. 吏治败坏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31题12分,32题10分,33题8分,34题10分,共40分)31你认为钱穆的这一命题成立吗?请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12分)。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

16、料 唐太宗在位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命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于此联席议政会商,然后奏闻草诏,再交尚书省执行。但是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中书令裴炎,以中 书执政事笔,其政事堂合在中书,遂移在中书省”。武则天称帝以后,一共用了七十多员宰相,其流动率极快,任期长者为一两年,短者饵几个月甚至只有十余 天,于是宰相人多力分,意见纠纷不决,任期短促而无所施为。一言以蔽之,三省职权的变革显然是武则天为加强皇权,使一切政令布施的最高权力集中在她一人身 上的手法。 摘编自李志贤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时期三省的施政特点(6分)。 (2)武则天时期三省制度有哪些变化?结合所

17、学知识分别说明其社会影响(4分)。33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隋)场帝即位之初,因府库盈溢,下令免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男子年二十二成丁,对赋役略有减轻。大业五年,又下诏“天下均田”,继续推行均田制。又以户口多漏,用民部侍郎裴蕴建义,仍用以前“大索貌阅”的办法,普遍检查户口。于是诸郡计账,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二百。用这种争取劳动人手的政策,来加强官府的经济力量。 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概括隋炀帝所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隋炀帝经济措施的影响(4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

18、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材料二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

19、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Gaius)、保罗(Pau1us),乌尔比安(U1pianus)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F1orentinus)和马其安(Marcienus)的同名著作。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学阶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又发生了变化。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4分)(2) 指出唐律与罗马法

20、产生的背景(6分)。2015级高三下学期7月调研考试历史答案1A 【解析】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地支的“丑”与“亥”相隔10位,辛丑年与辛亥年应当相差10年,A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是在公元前6世纪末,B项说法错误,排除;康熙50年是指执政50年,排除C项;卢沟桥事变爆发于1937年,应为民国26年,排除D项。2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王室衰微,导致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故D正确。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指小农经济,它对天子权威没有

21、直接威胁,故A错误。儒家出现于春秋末期,且主张克己复礼,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且有利于天子权威巩固,故C排除。3C 【解析】据材料“偶天之数也偶地之厚也日月之象也川谷之象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该主张的本质在于为封建君主统治服务,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应该顺应民意的主张,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旨在本质上是说明君主专制统治,不是儒学顺应了自然规律,故B选项错误;儒学为封建正统思想,属于“独尊儒术”的结果和影响,不是本质,故D选项错误。故选C。4C 【解析】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律令对丝织品输出限制规定较多,宋代对丝织

22、品输出没有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对外贸易的开放性更大,故C选项正确;材料将唐宋丝织品输出的规定作对比,显然不是为了说明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繁荣,故A选项错误;宋代对丝织品输出没有限制,也不能说明宋代不再对外贸进行监管,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宋代丝织品质量明显下降,故D选项错误。故选C。5D 【解析】据材料“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对程宋理学提出质疑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推崇两汉经学而冷落理学,说明当时君主权力对思想领域的控制,故D选项正确;推崇两汉经学而冷落理学,这并不是儒学的复兴,故A选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潮早在明清之际顾炎武、王夫

23、之等思想家已有,故B选项错误;推崇两汉经学而冷落理学也不能说明思想领域渐趋保守,故C选项错误。故选D。6B 【解析】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得出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故B项正确;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肯定了雅典民主,但并没有“示范性”,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以及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由题干可知,罗素认为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希腊民主不充分的地方,但是却忽略了它民主

24、的地方,他强调在某些重要方面,希腊人的“民主”更加民主,比如说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这说明罗素更多的是在肯定希腊直接民主的合理性。7B 【解析】从材料来看,“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这表明罗马法成为罗马在其征服地区确立统治的一种工具,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罗马法的作用;C选项材料没有提到万民法的问题;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8C 【解析】庄园制是封建主剥削农民的基本组织,封建主占有大量土地,故A不符合材料;B选项不符合“根据国家户籍中的户口数”,排除;授田制授田的主体是国家,而

25、受田的主体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户,有利于提高受田者生产积极性,故C正确;战国时期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故D错误。9B 【解析】A项与“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不符;由题干描述可知“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可以看出门阀政治影响到政治,故B项正确;C项不选,中央集权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变化,题干没有提及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变化;D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国家的四分无裂。10C 【解析】依据题中各地的乡村集市(墟市)从明朝初期到明朝中期数量增加很多可知明朝中后期农

26、村商业发展迅速,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11C 【解析】材料中“只承认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公民的孩子拥有公民权”,可见并非所有女性都享有公民权利,排除A;材料对比,反而是缩小了雅典公民的范围和权利,排除B;由材料可知,古希腊女性有一定机会成为雅典公民,从而参与国家政权,故选C;D是罗马法的适用范围的变化,排除。12A 【解析】据材料“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磁法选矿的作用,不是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中国

27、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故C选项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故D选项错误。故选A。13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领袖的信息,故A项错误;“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公民大会将追究”表明公民大会不是徒具形式,故B项错误;按照材料的意思,公民大会对公民的提案有审批权、享受荣誉权、追究责任权,显然其中有着明显的不合理,大会的审批和对个人的追究都是维护了公民大会的利益,而忽略了公民大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介绍了公民大会关于公民提案的规定,不足以得出整个城邦政治各环节权责分明的结论,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14C 【

28、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由春秋到战国时期,世族主政者所占的比例由92%降到4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宗法制度逐渐衰落,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没有体现说明的问题;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诸侯权力的变化;D项错误,官僚政治是秦朝时期形成的。15C 【解析】由“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科举考试中没有按照要求从儒家经典做注而被除名或降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实行文化专制,从思想角度加强控制,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不选,文字狱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科举制走向了

29、极端,扼杀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可以看出大臣对君主是可以相互制约的,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说法错误,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确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C项说法错误,清代还是专制的统治,不是民主的;D项中“禅让制”错误。17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科举,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说到考生来源包括来自于官办学校的,也包括“不由学馆而先经

30、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可知承认了私立教育的合法性,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的“公平性”不能体现;C项中的“恩荫”、D项中的“堵塞了”都没有在题干中体现。1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清代晋商的发展,开辟并经营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的对外贸易路线。A选项与史实不符,清政府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选项错在“主要业务”,晋商属于明清时期崛起的区域性商帮中的佼佼者,其主要业务是国内的商业贸易;近代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进程,因此D选项也不符合史实;C选项“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较好的诠释了晋商作为商帮排除险阻开辟一条纵观中国

31、主要省份的外贸路线的精神。19B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自然法的重要性,他认为自然法是“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因此强调了法律应该具有普适性,所以论证了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的必然性。A选项错误,这种自然法未必是成文的,这里强调的是一种法律的受用范围;C选项错误,罗马法与自然法无对立关系;D选项属于无关项,材料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无关。2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一直是按照门第等级进行选拔,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与察举制作用的对比,只是随着政治需要,而做出的改变,不能判断具有历史进步性,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其选拔标准是

32、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只是后期被士族门阀所控制,故C项错误;曹氏家族取得王权后需要缓和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以求得世家大族对曹丕代汉称帝的支持,故D项正确。21D 【解析】程朱理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材料中程朱理学反对超出维持人的正当欲求和礼仪规范的“人欲”,主张人应具有顺应“天理”的欲求和行为。可见“存天理,灭人欲”突出了“天理”与“人欲”的对立统一,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故选D。A、C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未否定人的自然欲求,故B项错误。22A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个人的权益要完全服从于城邦的公共事务,材料中的“个人在

33、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即是证明,B项说法不正确,C项也是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D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故答案为A23A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主要原因”,根据材料“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报酬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这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故造成材料中的现象,由此本题答案为A项;其余三项均不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24C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内朝首领霍光拒绝丞相参加废立皇帝的会议,因为汉代内朝权力来自于皇帝,因此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加强,故答案为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朝掌握

34、决策权力,外朝掌握执行权力,A项不能反映内外朝制度的实质,排除;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排除B;D项与材料反映的史实不相符,排除。25B 【解析】令武臣读经书,是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故答案为B项。AD项不是主要目的;要求读经书是针对武臣,C项结论不能得出,排除ACD项。26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罗马法的实用,但缺乏相应的抽象的、理论性的东西,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商品经济发展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偏离材料的

35、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7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A项“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收了西方基督教思想,故B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拜上帝教”吸收了儒家大同思想,故C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故D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2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说明西方列强是在共同宰割中国,而“日本

36、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足以说明日本贪欲最强烈,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29D 【解析】满清服饰辫发长期被汉族人民视作民族压迫和征服的象征,太平天国起义者曾把批判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满清政府,恰说明,太平天国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故D项正确。A项题干没有体现;B项言过其实;辛亥革命时期也把剪辫作为反清的内容,且太平天国并没有成功推翻清政府,排除C项。30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可知耆英认为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官员无能、吏治败坏。题干未涉及贫富不均,而莠民作乱

37、和民性懦弱都不是耆英强调的重点。故答案为D。31(开放性。言之有理皆可相应给分。史实及相应阐释;观点明确;围绕观点展开,逻辑清晰及语言准确。)如:成立。中国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导致出现世家大族、门阀制度,不利选拔出真才实学的人才,也不利于中央集权;隋唐开创并发展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打击门阀、加强中央集权等; 经宋元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八股取士,因袭古人思想、仅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导致思想被束缚、人才被压制,阻碍社会的创新与发展。注:以别的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察举制或古代相关监察制度等进行论证也可。反之,不认同也可。但应有相应的史实等支撑,并

38、论证得当。32(1)特点:皇帝名义上至尊,但在体制中不易专权;中书、门下省在政事堂“联席议政会商”“奏闻草诏”,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中央政府在组织上实行分权(三省各有职守)制衡。( 6分)(2)变化及影响:门下省的地位下降,审核诏令的职权逐渐名存实亡,这削弱了三省制度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宰相多,“流动率极快”,造成人多力分、任期短促而“无所施为”的弊端。(4分)33(1)措施:减轻百姓赋役负担;推行均田制。进行户口普查。(4分)(2)影晌:缓解了紧张的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4分)34思想:唐律: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罗马法:自然法思想(理性、正义、自由、平等)。(4分)背景:唐律: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德政”意识浓厚;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经济发达。(3) 罗马法: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众多法学家对法律思想的研究与发展;商品经济较为发达。(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