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含解析20190508115.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3477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鸭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含解析201905081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鸭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含解析201905081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鸭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含解析201905081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鸭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含解析201905081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鸭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五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含解析20190508115.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五)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解析:选A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已经不需要发现新地区,是要进行探险,找到以前所不愿意找的或者没有被发现的新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很偏远很难以到达的地方,结合时

2、间19世纪末,我们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帝国主义要拓展更广阔的殖民地,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符合以上论述的典型战例为()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选C一战中英国出动了新式作战武器坦克,极大地扭转了战争的格局,同时也直接改变了战争的模式,其中索姆河战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与材料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3“1914年后他们将遭遇些什么,回应些什么,都已暗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14年之间的机遇里。”能说明

3、此观点的是()A一战的发生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盛行有关C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全球性破坏与代议制的完善有关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继承发展了自由主义的学说解析:选A一战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A项正确;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引发的,与马克思主义盛行和代议制的完善均无关,故B、C两项错误;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与自由主义的学说无关,故D项错误。4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

4、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解析:选B材料的主旨意图并不是要讲德日矛盾激化,而是讲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故A项错误;日本的种种对德参战的理由都是借口,都是为了掩盖其参战的意图,即瓜分世界,争夺利益,故B项正确;日本本身的这些行为并不能维护英日同盟的利益,维护英日同盟利益只是一种借口,故C项错误;保护东亚和平也是一种借口,故D项错误。5战争改变历史中提出:“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

5、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该材料主要表明()A一战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B政府职能无法适应战争需要C一战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D一战导致妇女进入生产部门解析:选B材料“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主要表明在军事方面,与破坏社会生产力无关,故A项错误;“总体战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需求”,表明政府职能无法适应战争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针对“旧的供应体系”,与“催化新技术”不符,故C项错误;D项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6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下列事件中能体现

6、这句话中的政治意义的是()英法签订英法协约英俄签订英俄协约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英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A BC D解析:选D通过“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可以看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即使之前国家之间有矛盾但是在遇到共同的利益时,也可以化解矛盾签订共同的利益协定,如英法签订英法协约,英俄签订英俄协约,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故选D项。7“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公民葬身海底,消息传来令人震惊。但其他中立或友好国家的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遭到相同的厄运,没有什么差别。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

7、”这段话可能出自( )A威尔逊 B罗斯福C丘吉尔 D杜鲁门解析:选A这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为美国参加一战在国会发表的演讲,美国以德国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为借口,参加了一战,故A项正确;罗斯福是二战期间美国总统,但他没有发表此演讲,故B项错误;丘吉尔是英国首相,故C项错误;杜鲁门也是美国总统,但他没有发表此演讲,故D项错误。8“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存两国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以定条款如下:第一款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材料中的“中国政府”是()A晚

8、清政府 B北洋政府C伪满洲国政权 D南京伪国民政府解析:选B据材料“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概行承认”可知,一战爆发之后,日本对德国宣战,在山东击败德军,占领青岛,进而在1915年向袁世凯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旨在灭亡中国,故B项正确。9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的不安全感非常强烈。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对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事件造成了德国经济的崩溃B法国从德国手中获取了巨额的战争赔款C法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受到损害D此后法国国内对德和解力量占上风解析:选B依据两幅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鲁尔危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造成了德

9、国经济的崩溃,A项正确,不符合要求;法国并未获得巨额的战争赔款,反而支付了巨额的占领费,B项表述错误,符合要求;法国这一做法使法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要求;占领鲁尔受挫后,法国国内主张对德和解的力量占了上风,D项正确,不符合要求。10.一战后,法国为寻求安全保障做了很多努力,下列史实的相关地点与如图位置对应正确的是()A收复阿尔萨斯洛林B控制萨尔煤矿C使莱茵区成为非武装区D占领鲁尔区,索取德国赔款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萨尔煤矿,故A项错误;是莱茵区,故B项错误;是阿尔萨斯洛林,故C项错误;是鲁尔区,故D项正确。11某条约有如下规定:“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

10、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德国和法国间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区的规定得到遵守。”该条约()A使法国的安全得到真正的保障B从根本上解决了法德之间矛盾C使德国立即成为世界政治大国D减弱了苏联对西方国家的信任解析:选D根据该条约的规定可判断为洛迦诺公约,洛迦诺公约明显地排除了苏联,使苏联因“西方之议和”而更降低了对西方国家的信任,故D项正确。121922年的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有()意在削弱日本在华的既得利益是“门户开放

11、”政策的延续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中国据此收回了山东主权A BC D解析:选A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故正确;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美英与日本在华利益发生严重冲突,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131920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主持了国联的成立大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并没有加入国联。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不包括()A凡尔赛体系没有在最大限度上符合美国利益B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C美国参议院拒不

12、批准凡尔赛和约D国际联盟在当时未能发挥任何作用解析:选D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是因为凡尔赛体系没有最大限度地符合美国利益,且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美国参议院也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而D项不符合史实。14(2018台州质评)下图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某战役示意图,对于该战役说法正确的是()A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B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C二战达到最大规模D成功地从南面切断了日本本土与外界联系解析:选A该题的图片展现了“1942.6”的字样,同时交战双方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交战地点在太平洋。日本鉴于1942年4月美国舰队对东京、横滨的轰炸,决定进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中途岛,旨在歼灭美

13、国舰队主力。1942年6月,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大败,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故A项符合题意。15(2018温州选考测试)1941年10月1日,美、英、苏开会签订议定书,规定从会议结束至1942年6月,美英每月向苏联提供飞机400架、坦克500辆和其他武器、军用物资;苏联则向美英提供军工原料。该议定书()A在斯大林格勒会战背景下签署B体现了大西洋宪章的精神C表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开始联合行动D为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解析:选B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年7月,故A项错误;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

14、心,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该议定书是在大西洋宪章发表的背景下签订的,故B项正确,C项错误;该议定书只是战胜法西斯轴心国过程的一个表现,故D项不符合题意。16(2018嘉兴测试)1938年9月,中国在国联会议上强烈要求全面制裁日本。因为欧洲剑拔弩张的形势,各大国的外交部长多数不在日内瓦。国联作出了成立以来最强硬的决议,指称日本违反国际协定,各国可以力所能及地个别援助中国。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此时中国国内正值武汉保卫战B欧洲大国忙于处理苏台德问题C中国的抗日获得一定国际同情D反法西斯力量已有初步的联合解析:

15、选D根据时间“1938年9月”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大国普遍推行绥靖政策,为求自保对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局部反法西斯抗战未能获得有力支援,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故选D项。17某学者评价二战中某战役时说:“19401941年英国得以避免全面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做出了一些明智的投资特别是在战斗机、雷达和密码破译上,这帮助英国补偿了一些劣势。”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是发生于英德之间的一场重要空战B该战役使德军的“闪电战”宣告破产C科技发展对战争结局产生着重要影响D丘吉尔在该战役爆发前出任英国首相解析:选B1940年,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连续

16、大规模空袭英国,但英国在军事防御上所作的准备迫使德国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使得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但1941年莫斯科战役德军战败,宣告德军的“闪电战”破产,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8“美国人依靠截获和破译的电报,掌握了有关日本计划的可靠情报海上交战持续了两天(6月3日和4日)。由于情况不利,交战出现了对日本来说是灾难性的变化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雷达”这次战役后()A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B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战略主动权C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D美英丧失了靠近日本海域有效作战的可能性解析:选B分析材料可知这次战役指的是中途岛海战。1941年12月,

17、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故A项错误;中途岛海战使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战略主动权,故B项正确;经过瓜岛海战后,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故C项错误;一战后签订的五国条约使美英丧失了靠近日本海域有效作战的可能性,故D项错误。19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在我们的头上。”这是()A对过去反苏反共立场的辩解B对美国过去对德政策的指责C为英国外交场合的形象作秀D对于绥靖政策的懊悔与反思解析:选D美国参战与英国一起对抗法西斯,丘吉尔言论是对当初对德意法西斯纵容姑息的懊悔,故D项

18、正确。20一段关于二战前夕的记载这样写道:“西方领导人仍为先前张伯伦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苏联领导人的动机和苏联邻国的反应所表露的怀疑和担心所困扰。同样,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斯大林的疑虑也在不断增长。”上述情况()A导致四国达成慕尼黑协定B推动苏德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反映出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D推动三国军事同盟的正式建立解析:选B依据题干“西方领导人仍为先前张伯伦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苏联领导人的动机和苏联邻国的反应所表露的怀疑和担心所困扰”“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斯大林的疑虑也在不断增长”可以看出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所担心,为了自身

19、利益,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1如图的战场形势反映出()A希特勒侵略计划遭遇首次挫败B德军“闪电战”战术宣告破产C苏德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D德军彻底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解析:选B这幅图显示的是二战中苏德战场的莫斯科保卫战。希特勒侵略计划遭遇首次挫败是德国试图侵略英国本土的不列颠之战的失败,故A项错误;莫斯科战役德军的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战术的破产,故B项正确;苏德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是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故C项错误;德军彻底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是库尔斯克会战,故D项错误。22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议公报说:“关于我们的陆军和空军要从东边、

20、西边、北边和南边向德国心脏发动的新的更加强有力的打击的时间、规模和协作,都已商得完全同意,并已详细拟定计划。”该会议是()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解析:选C开罗会议是二战期间,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政治问题,而非德国问题,故A项错误;德黑兰会议是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同时发动,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故B项错误;雅尔塔会议是纳粹德国临近灭亡,美、英、苏为加强相互信赖,协调战略计划,尽快结束战争而举行的会议

21、,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波茨坦会议于1945年7至8月在德国波茨坦举行,讨论决定如何管理无条件投降的纳粹德国,故D项错误。23如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某一年的欧洲形势图。以下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这一年之前的是()A英法策划慕尼黑阴谋B英、法、苏构建欧洲集体安全落空C英法推行“不干涉”政策D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解析:选C根据地图,德国已经吞并奥地利,尚未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由此可推断时间为1938年,慕尼黑阴谋发生于1938年9月,这使得苏联不再信任英法,谋求集体安全的愿望落空,转而开始自保,故A、B两项错误;1937年张伯伦就任英国首相,并联合法、美实行“不干涉”政策,故C项正

22、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于1939年签订,晚于1938年,故D项错误。24如图是二战期间的一幅漫画(图中木牌上写的是“home,sweet home”)。如果要为此图配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A希特勒的美梦 B乐观的伦敦C维希的傀儡 D美国的中立解析:选D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企图通过战争建立第三帝国,故A项错误;二战期间伦敦曾遭受德国法西斯的大规模空袭,故B项错误;法国维希政权是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的傀儡,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政策盛行,希望通过推行“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卷入战争,保持本国的和平局面,故D项正确。25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

23、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侧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A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企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C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D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同情解析:选B东京审判是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而安倍晋三的话“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是在质疑东京审判,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4、一历史的悲剧在于,那些本来有可能制止后代进行毁灭性的竞赛,并进而阻止他们进入战争的国际互动力量还没有强大到阻挡1914年8月灾难的发生。当枪声在那个8月响起时,许多国家的人们开始了类似的经历:短缺、征兵、死亡和疾病。这个大屠杀又转而刺激了激烈的新意识形态的产生,它甚至更强烈地强调世界范围内阶级、种族或民族国家的统一。17801914现代世界的诞生材料二“美苏争霸陷入僵持状态,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个历史过程。1977年他说,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1985年进一步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1987年进一步指出,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

25、争是可以避免的。”刘华秋国际风云录(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目的。分析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谈谈国际局势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14年8月灾难的发生”指一战,目的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第二小问,政治上欧洲产生了政治危机,经济上欧洲被破坏,思想上社会主义、和平主义盛行,国际上欧洲地位动摇,等等。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概括出来;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国家根据国际局

26、势来制定政策,只有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对策。答案:(1)目的:帝国主义列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影响:政治上给欧洲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经济上使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思想上由于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巨大的伤亡、破坏,使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和平主义思潮影响极大;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分赃不均和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导致欧洲一些国家极端民族主义复兴。(2)认识:总体上趋于缓和,可以争取长期的和平。关系:国际局势是一国制定国家政策的重要依据,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才能够制定正确成功的内

27、外政策。(言之有理即可)2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的内忧与外患同时加深,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化与下层社会的革命化同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与会九国签订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公约声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整理材料二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革命,长时间里没有弄清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没有正面提出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一年,就把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中国革命很快展现出了崭新的局面。摘自

28、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国公约签订的影响。(6分)(2)材料二中“这个纲领”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2年至1925年中国革命出现崭新局面的主要表现。(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概括归纳。第(2)问,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和国民革命的相关信息等分析总结。答案:(1)影响: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纲领:民主革命纲领。表现:1922年至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

29、的高潮;1924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骨干;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召开国民会议。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道:“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材料二1

30、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首次提出把“地处沿海前沿”和“靠近前沿”的兵工厂内迁,并立即付诸实施。1937年7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由何应钦主持召集有关各部会议,讨论内迁总动员,组成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在内迁法律政策上,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工业奖励法、工矿业赞助条例等。1937年10月,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重庆,这场内迁被誉之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371940年,共内迁工厂450家,机器材料近12万吨。其中以钢铁业、机械工业、电力及电气工业、煤矿业等行业之器材为最多。到1940年夏,后方已形成8个新工业区。(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背景和作用。(8分)

31、(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特点和积极作用。(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在敦刻尔克军事撤退”等信息并结合“大战初期”的形势从德国和英法两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撤退将孕育着胜利”“英国人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等信息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本次行动的组织者、实施措施、实施时间等方面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对争取抗战胜利、促进战后工业建设和改变工业布局的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答案:(1)背景:二战初期,面对德军的疯狂进攻,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德国闪击法国,英法联军被迫撤退。作用:撤退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最终消灭德、意、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2)特点:政府主导、有计划;有专门机构负责;颁布法规鼓励工商业内迁;时间短促、任务艰巨;重工业所占比重大;迁移区域目标明确等。作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经济和军事基础;工业布局得到一定改善,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西部现代化进程。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