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07250171.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3585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0725017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岳阳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0725017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岳阳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0725017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0725017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07250171.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岳阳县2018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题语 文第卷 阅读题,共70分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这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趋简易”、笔画粗

2、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道:“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

3、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瓦当铭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缪篆屈曲回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状,更是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

4、发挥到了极致。“圣人立象以尽意”,汉代流动瑰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森严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交融,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1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在审美上,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他的小篆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体现了法家“好质而恶饰”的主张。B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省去了大篆的繁缛而更趋简易,是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C汉代融合了道家“无为而治”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强调“文” “质”辩证统一的审美观。D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南方楚文化显著的

5、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都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2下列对“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汉代篆书是汉代审美趋于开放的产物。汉代美学思想突破了秦代美学思想,讲实用也讲审美,促使了包括篆书在内的汉代艺术的繁荣。B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主宰了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决定了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C汉代篆书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特别是鸟虫篆更将篆书的装饰意味和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D汉代篆书既有道家“无为”的审美观,也有儒家“文质”辩证统一的思想;既有秦文化的森严法度,也有楚文化的浪漫情怀。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

6、内容的一项是( )(3分)A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B汉代篆书在书法艺术上继承了秦代小篆的写法,但与秦代小篆相比,它又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C汉代篆书流动瑰丽,表达了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D汉代篆书在汉代繁荣发展,它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时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百年震柳梁衡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

7、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

8、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

9、,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

10、,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o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

11、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有改动)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主要是为了表现“震柳”生存环

12、境的恶劣。 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C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D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地震发生时的情状,第三段“阳光暖暖抚慰”“细雨轻轻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5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6分)(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12

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悲愤画家”廖冰兄著名漫画家廖冰兄一生作品达上万幅,其漫画尖锐活泼,针砭时弊,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宽广的人文胸怀,被称作“浓缩的百年中国史”。其中,尤以“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的“悲愤漫画”最为出名。“悲愤漫画”成为廖冰兄代千万人发声的最好工具。廖冰兄1915年10月出生于广州,读中学时即开始作漫画。20世纪30年代初期,17岁的廖冰兄开始发表漫画。此时发表在上海时代漫画等刊物上的作品,虽然以趣味为主,但其中有些作品却是以幽默含蓄的笔调来批判人世的冷酷、虚伪和不公平,甚至试图穷究这些社会现象的根蒂。1937年抗日战争

14、爆发,廖冰兄画了一批宣传抗日的漫画,然后带到广州、武汉展出。1938年秋,廖冰兄又创作了抗战必胜连环画。这套连环画200多张作品立意新颖,题材广泛,刻画入木三分。这些作品“无论在前线还是在后方,都犹如激励军民的号角,响彻云天;更如射向敌人的炮弹,威力强大。它们和千千万万的正规军和游击队融为一体,并肩作战,终于赢得了这场民族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8月,日本投降,蒋介石在美国的扶持下加紧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全国内战。惨遭八年战乱中的中国人民又一次面临光明与黑暗的抉择。此时,廖冰兄用了半年时间,画了一百多幅漫画,以总题为猫国春秋,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展出,这组画抒发了人民对蒋介石独裁政权暴虐与

15、腐败的积愤,以人形的猫鼠来隐喻反动派中的各种分子既狼狈为奸,又互相争夺的丑态,喷发着对蒋家王朝暴虐和腐败的积愤。其中染血求知为代表作,当时贪官污吏层层剥削经费,使当时在校学生的伙食质量急剧下降,即便如此,学生们仍然在蚊虫肆虐、夜无明灯的环境下学习。这是一幅20世纪40年代中国惊心动魄的“寒士图”。作品展出时人海如潮,不少学生、农民、工人竞相携带铺盖,披星戴月徒步赶到展区,露宿街头,通宵达旦排队购买入场券。作品对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如此广泛的画展是前所未见的。1947年,内战已经打响。廖冰兄移居香港。到香港后,廖冰兄加入了中共香港文委领导下的“人间画会”。在廖冰兄的倡议

16、下,“人间画会”举办了“风雨中华”大型漫画联展,反映了中国“遍地哀鸿,弥天战火;金风钞雨,动荡中华”的现状。这是香港有史以来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政治漫画展。建国初期,为配合形势,廖冰兄创作了不少时政漫画,其中打油词画赠教条主义者诸公为代表作。这组画对“花朵必须向上,太阳只需初升,画人定要笑盈盈,作画清规三订”的教条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1957年,廖冰兄也因此画被打成右派,自此停笔长达22年。1979年,经过拨乱反正之后,廖冰兄被“活埋了二十年”的漫画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在廖冰兄晚年的作品中,以对十年浩劫进行深刻反思的组画噩梦录(1979年)和残梦纪奇篇(1994年)的影

17、响最大,令人警省。其中蝇的株连记录了“极左”路线制造的历次政治运动“用重磅的炮弹对付一只小小的苍蝇”,而炸弹之下是无数无辜的良民。画面触目惊心。自嘲描绘了自己长期封闭在瓮中,身心扭曲,痛苦不堪;在瓮破之后,仍然不敢动弹的状态。表面上,这幅画描绘“文革”留下的精神创伤,反映的是个体的悲剧,实质上概括了整个中华民族一代人的悲剧。作品于夸张之中满含辛酸,于感慨之中多有庆幸,于鞭挞之中蕴含警醒,成为那个特殊时代不可磨灭的符号。“漫画不是玩笑,不是点缀,漫画是一种责任。”这正是廖冰兄倾尽一生为之奋斗的座右铭。相关链接中外古今的漫画大师大都偏于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而我的作品却偏于发泄悲愤,不是使人感到轻

18、松,而是感到压抑、震撼。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故我所作多是悲愤漫画。廖冰兄 廖冰兄有火一样的性格。他生性刚烈,从来不怕得罪人,历经多个时代而尖刻批判的“硬汉”精神不改。画如其人。他的画中有蔑视王法僧规、锄强扶弱的鲁智深;有憨直、纯真、天不怕、地不怕的黑旋风李逵 著名漫画家方唐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廖冰兄的漫画对社会弊端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抗战必胜连环画染血求知打油词画赠教条主义者诸公等作品莫不如此。B. 猫国春秋组画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展出时,观众如潮。这组漫画对争取民主、反对内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C. 建国初期,廖冰兄创作了一幅

19、辛辣讽刺教条主义的漫画,这幅漫画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但他因这幅漫画被打成右派,辍笔二十多年。D. 漫画作品大多令人感到轻松,但廖冰兄的漫画作品却偏于发泄悲愤,令人感到压抑、震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漫画风格。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 20世纪30年代初期,廖冰兄17岁时便崭露头角,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作品,奠定了此后幽默含蓄的创作风格。B. 廖冰兄的漫画作品深受欢迎,个人漫画展影响广泛,如“风雨中华”漫画展是香港有史以来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政治漫画展。C. 廖冰兄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漫画是一种责任”,于是选择画“悲情漫画”,使之成

20、了他代千万人发声的最好工具。D. 廖冰兄的漫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如:少年时主要批判人世的冷酷、虚伪和不公平,内战爆发后主要揭露独裁政权的丑态。E.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廖冰兄不同人生阶段的主要漫画创作,并对廖冰兄的艺术成就和人格品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9. 对十年浩劫进行反思是“文革”结束后的一大创作主题,巴金先生创作了散文集随想录,廖冰兄创作了噩梦录和残梦纪奇篇等漫画。请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这种“反思创作”的理解。(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

21、,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怨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

22、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之祸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节

23、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注】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刀锯余人:受过刀锯切割的人,即宦官。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人彘之祸:西汉吕太后将刘邦生前最宠爱的戚夫人砍断手脚,剜去双眼,残害成没有人形的“彘”。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24、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

25、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

26、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已而绛侯怨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5分)译文:(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闻琴 唐孙氏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27、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 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B. 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C. 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D. “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E. 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

28、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15 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16(1)师说中“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的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2)在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的句子是“_,_。”(3)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_。”第卷 表达题,共9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1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只能

29、是 。因为充盈的流动性正继续吹大楼价泡沫,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这使得他们并无 的资金链压力,从而也就有 的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因此,一道道“限购令”,充其量只是延后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已。A扬汤止沸 迫不及待 充沛 B扬汤止沸 迫在眉睫 充足C推波助澜 迫在眉睫 充足 D推波助澜 迫不及待 充沛18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入夏以来,南方各省市普降大雨,多地洪水泛滥,两湖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数十万人民群众生灵涂炭。B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网上正式发布了三菱等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及轴承企业行政处罚的决定书,罚款金额合计高达12354亿元,这是中国反

30、垄断调查以来开出的最高金额罚单。C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D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19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招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

31、铭是:_”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每空2分)在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膳食纤维与矿物质元素七大营养素中,矿物质占身体重量的比重不超过5%, _。矿物质参与人体各项的酶活动、体液平衡及能量补给等生化反应。_,会影响到免疫功能或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也可能造成情绪失衡、抗压性减弱、记忆力衰退或对环境不适应等现象。但这些元素人体无法自行制造, _ 。因此,人类的食物里要含有均衡且足够的矿物质。21

32、从表达的角度来看,下面的语段在连贯与得体方面各存在一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我社出版的明月星空(三叶著,全书 25万字,散文随笔集),是一本与知己倾谈的书。一册在手,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装帧精美,大方的设计,新颖的编排,显示出制作者的用心。有缘者必须购书一读。(1)第 处(填序号)的 改为 (3分)(2)第 处(填序号)的 改为 (2分)四、写作 (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后,获得冠军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武艺姝获得了“古典才女”的美誉。思想界随即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一些评论者认为机械的背诗比的不

33、过是记忆力。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学者犀利地指出:少年人,背个诗词算什么本事?说这本质上是一场记忆力大比拼,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伸,是对青少年的误导。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题 语 文(参考答案)【答案】1C2B3D1试题分析:C项强调“文” “质”辩证统一的仅仅是儒家的审美观,“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本项以偏概全。2试题分析:B项“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错。

34、原文表述是“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3试题分析:D项表述“成为当时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提到了“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4. C(A“主要是为了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有误,B“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不当,D“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地震发生时的情状”“简洁”不妥)5.说明原因。第四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照应上文。上文集中写震柳,第四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点面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

35、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她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 A 试题分析:从文中看,抗战必胜连环画是宣传抗日,而非针砭时弊。8. CE(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试题分析:A“奠定了此后幽默含蓄的创作风格”程度过重,而且“幽默含蓄

36、”也不是廖冰兄的创作风格;B“风雨中华”漫画展不是廖冰兄的个人画展;D“内战爆发后”错,应该“日本投降后”。 9. 这种反思创作并非要反映创作者个人在十年浩劫中所受到的迫害,而是要借助作品揭示众多无辜的个体生命受到的摧残,进而揭示整个民族一代人悲剧。作者试图通过深刻的反思,探究造成这场灾难的根源,进而警醒人们,不要使悲剧重演。(每点2分)10D由文意知,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AC文中“主兵柄”语意完整,是动宾短语,故 排除B项。 11C试题分析:C“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12D试题分析:D

37、“袁盎拉慎夫人人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13(1)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得分点:“已而”“望”“谢”各l分,大意2分)(2)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或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阉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 (得分点:“共”“舆”“独”各l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袁盎是楚国人,字

38、丝。他的父亲原先聚众为盗贼,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高后当政之时,袁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等到孝文帝登上了帝位,袁盎的兄长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皇上待之以礼,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主上共治国事,存亡与共。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吕氏诸人,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

39、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不可取。”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封国中有人上书朝廷,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室宗亲以及诸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出来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

40、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屡屡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常侍骑,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应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孝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大笑,让赵同下车。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常常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座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席位,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拉后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座。皇上也动了怒,站起身来,回到宫禁中。袁盎

41、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次序,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重赏她。陛下宠幸慎夫人之举,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人彘之祸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14. BD(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15. 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

42、技艺的高超。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14.题中选项B “拟人”应为“比喻” D“急促”应为“悠远”。15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16【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静影沉璧17【答案】B

43、【解析】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波助澜”比喻 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第一空形容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充沛”充足而旺盛。“充足”富足的,足够的。18【答案】C【解析】A成分赘余:“人民群众”与“生灵”重复;B成分残缺,“对”三菱等;D语序不当: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的谓语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19C解析文段是讨论白话与文言的关系,排除D;抓住“也有文言的墨水”“文言

44、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即可排除A、B,得出答案。20 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一旦人体缺少足量的矿物质 必须从饮食中摄取(每空2分,共6分)21(1)“装帧精美”改为“精美的装帧” (3分)(2)“必须”改为“不妨” (3分)(如果只找出但并未改正,对则该处不得分)22【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应该理解材料内容,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中国国学热,热爱者有之,唏嘘者有之,艳羡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材料中一些评论者、学者的观点也合理。但是我们要明白,一档电视节目容量有限,不大可能具备普及传统文化的能力。记忆力是基础,其他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在传统文化长期式微的背景下,这是需要呵护的。背诗也是需

45、要下苦功夫的,不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敬的举动。参考立意:(1)从支持的角度:迎合了当前“国学热”节目弘扬了传统文化精粹;是综艺界的清流,让人们看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不必做过多的拔高,也不比认为没有积极的一面;少一点警惕和挑剔,多一点善意和欣赏;启蒙国人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能普及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人文主义。(2)从批判的角度:大部分内容考察记忆力,对人的能力提高无益,更谈不上弘扬传统文化;节目选材基于中学教材,更加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加重了急功近利的现实;考查死记硬背,束缚人的创新能力;纯粹的记忆不能代替理解,只是暂时的;能背多少诗词,与个人的文化程度、人格修养不成正比;背诵量的大小不能衡量人的能力和本事。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