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上实例分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97407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上实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上实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上实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上实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上实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上实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上实例分析.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教学目标为抓手,构建和谐课堂,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一、存在问题,1.照抄教参。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导致目标和行为不对路,或凭经验、凭感觉。 2.指向错误。由教师行为目标代替学生目标。 3.缺乏可测量性。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提高学生XX技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4.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和指南针,对陕西省2010年基础教育成果教学设计参评作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9%,65%,41%,63%,0,0.1,0.2,0.3,0.4,0.5,0.6,0.7,0.8,0.9,

2、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总共调查教学设计份数:91份,实践困惑:,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究竟是什么?教学目标如何制定?,长期以来教师对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缺乏认识,在教学中表现一定的混乱和理解上的差异。,提出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可测量的目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永远是本糊涂帐。,提纲,一、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二、三维教学目标 三、实例分析,1.分析设计的教学目标,2.讨论修改教学目标,3.尝试编写

3、教学目标,4.课标、教学目标、教学一致性,教学目标,概念: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功能:对落实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二、三维目标,某校一课时教案包含的内容,教学目标的结构与相互关系,综合素质,1.教学目标设计步骤,研读课程目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规范表述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教学目标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可观察、可测量、可评

4、价的具体行为,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和范围等,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是学习者 不是教师,2.教学目标的表述四要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传统应用的“了解”“掌握” 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而“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 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1)行为主体,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需要改变为“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

5、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2)行为动词,3.行为条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4.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3.教学目标的叙述编写原则,必须是学习的结果,而非学习的活动。 必须是清楚和可观察的。 必须是学生导向,而非教师导向。 必须只包含一项学习结果。,1、解析内容标准,确定

6、关键词。,生命科学内容标准的主要表达格式: A 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说明细胞的分化。 B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 (概念) 如: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4.教学目标的叙述编写程序,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习类型。教学目标中对学习类型的反映是通过能力动词来体现的,即不同类型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能力动词来陈述。,第二,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最好不要使用不规范的行为动词。比如:“熟练掌握的性质”、 “准确熟练地进行”、“深刻理解”,第四,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

7、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用所给的材料,探究” “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小论文,体验” “在图片中(或录像中、大自然中),辨别”,1.实例分析,(1). 我的健康我做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能够说出五条以上评价身体健康的指标 3、能够简述饮食、运动、规律生活和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读图表提高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讨论中相互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讨论中培养和锻炼发散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树立“我是健康生活的主人”这一观念 2、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修正自己不健康的行为方式 3、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乐趣,教学

8、目标设计的全面性原则,知识性目标 目标动词 说出、描述、识别、学会阅读、学会绘制、学会使用、判读、量算、设计 过程与方法 目标动词 浏览、演示、制作、查找、搜集、调查、观察、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动词 体验、参与、交流、关注、拒绝、确立、形成、养成,(2)、胰岛素与糖尿病 通过对班廷医生发现胰岛素实验过程的学习,认识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思考能力,并领悟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加强对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感受实验设计的乐趣,增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对糖尿病相关信息的自主阅读与问题解答,描述糖尿病的常见类型、发病原因及对人体的危害,进一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学

9、会判断糖尿病。了解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营造健康生活方式,用正确态度对待疾病。,虽然不是分段式呈现,但目标叙述全面,2.修改教学目标,并相互讨论和交流。,案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指出其原因;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指出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举例说出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列举出生物检疫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从中体验: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结果分析、表达交流”等科学过程与方法。 2、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一些环保热点问题,从中关注知识的应用,

10、案例1中的行为动词如“描述”、“说出”、“例举”、“探究”、“关注”等都用得比较科学和合理;同时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行为的结果表述十分明显具体,可操作性和可测性都比较强;但是这个教学目标有一个很明显的不足就是教学目标不全面。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各位老师在确定和陈述教学目标时是要全面考虑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虽然在具体的每节课的教学中目标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依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但是在这一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是非常明显的,本节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教师在这一

11、节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该强调和突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不应该忽视和舍掉。,案例2:“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一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基本特征以及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使学生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采用信息技术等多种学习形式,来初步了解人类与病毒作斗争的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2)教会学生正确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案例2 这样编写的教学目标对日后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都带来了很多的困难。首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要求很难

12、掌握。目前教学评价主要是目标评价,通过评价检验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案例2中诸如“了解”、“理解”、“知道”等涵义较宽泛的词语具有很大的不可测性,这样的教学目标会给教学评价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尝试用明确、可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比如“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基本特征以及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使学生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中的“ 知道”和“理解”可以改成“描述”和“举例说出”其次,案例2没有理清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功能,混淆了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若在上述各条目标中加上一个主语,就可以看出这个教学目标阐述的是教师的行为,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而教学目标原本要求的是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获得的学

13、习结果和行为变化。,“光合作用研究历史”教学目标设计,3.尝试编写,“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描述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上几个经典实验背景、原理、内在逻辑、研究结论与产生新问题。 2.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元素的来龙去脉。,1.通过讨论交流、思维风暴,体验光合作用发现史上问题的发现过程。,2.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学会遵循对照、单一变量等原则设计实验。,1.认同科学发展的过程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需要经历艰辛的探索。,2.感悟许多科学家专注于科学探索的精神,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从教师转为学生的行为主体,这是一种理念。 从模糊转为清晰的教学目标,这是一种提高。 从个体转为合作的探索研究,这是一种升华。 与大家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