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320170728436.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7742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32017072843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32017072843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32017072843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32017072843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向练320170728436.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频考向练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2016四川凉山二诊,8)瘦素是动物成熟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与肥胖密切相关。其部分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为促进、“-”抑制)。(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2)成熟脂肪细胞中,瘦素最终经分类和包装后,通过方式分泌到体液中,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后被。(3)当体重增加,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减少摄食。正常情况下,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总是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调节机制。(4)现有三组肥胖症小鼠,A组肥胖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抗瘦素受体的抗体;B、C两组肥胖原因不明,请分析以下实验:处理措施血浆中神经肽Y含量摄食量A组注射免疫抑制剂下降下降B

2、组注射瘦素下降下降C组注射瘦素基本不变基本不变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实验前血浆中瘦素含量高于正常鼠的是组,B组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答案(1)储能(2)高尔基体胞吐灭活(3)降低(减少、下降)(负)反馈(4)A、C不能(正常)合成痩素解析(1)脂肪C、H含量高,储存能量高,是良好的储能物质。(2)据题干知,瘦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经内质网加工,最终需要高尔基体的分类和加工,通过胞吐分泌。瘦素是激素,属于信息分子,起作用后灭活。(3)据图分析,体重增加导致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瘦素增加,瘦素抑制下丘脑产生神经肽Y,所以神经肽Y含量下降;据图可知,神经肽Y如果过多,会促进脂肪细胞合成分泌

3、瘦素,而瘦素抑制神经肽Y产生,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4)据题意知,A组有瘦素受体的抗体,瘦素抑制下丘脑产生神经肽Y的能力减弱,神经肽Y增加,进而促进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瘦素增多;B组注射瘦素后,神经肽Y含量下降,而且摄食也下降,说明B组肥胖的原因是缺少瘦素; C组注射瘦素后,神经肽Y和摄食量均未发生改变,说明C组之所以肥胖不是因为缺少瘦素,可能因为下丘脑功能异常,在下丘脑的作用下神经肽Y含量增加,促进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瘦素增多。2.(2016四川凉山州三诊,8)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膜的机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反射弧中,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称为。发生反射时

4、,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肌膜上的,引起内流,使肌膜发生电位变化,肌肉收缩。(2)如果皮肤被刺伤而感染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的破伤风杆菌会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其特有的。受刺激的B细胞在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3)未清除的破伤风杆菌能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导致上述离子通道持续(填“开放”或“关闭”),从而引起肌肉强直收缩,这说明甘氨酸是一种传递的分子。导学号93420250答案(1)效应器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Na+(2)抗原淋巴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开放信息解析(1)在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肌肉称为效应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

5、用于肌膜上特异性受体,引起Na+内流,使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收缩。(2)吞噬细胞会将病原体摄取处理后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然后呈递给T细胞。受到刺激的B细胞在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会进行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因为题后是引起肌肉强直收缩,说明是持续性兴奋,所以导致上述的离子通道持续开放,这也可以说明甘氨酸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分子。3.(2016天津十二区县一联,7)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工作者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组别环境温度实验结果BAT含量(g/100 g体重)BAT细胞中线粒体

6、中的蛋白质总量(mg)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pg/mg)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甲24 0.333.586.730.55乙4 0.275.363.620.76(1)长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当相应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后,通过调节发出信息,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填“增多”“减少”或“不变”)。(2)表中BAT含量变化表明,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甲组。答案(1)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神经体液增多(2)增加脂肪消耗量(答案必须体现出

7、脂肪的变化)高解析(1)神经细胞静息状态,膜内表现为负电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所以长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细胞膜内侧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当相应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发出信息,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2)表中信息显示:乙组长爪沙鼠每100 g体重的BAT含量低于甲组,说明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增加脂肪消耗量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甲组,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甲组高。4.(2016福建厦门5月质检

8、二,30)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现让不同个体在规定时间内口服100 g葡萄糖,葡萄糖进入体内后血糖浓度和相关激素水平将发生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这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2)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可促进的过程,使血糖水平降低;当血糖水平降低到一定浓度时,又会引起分泌量的增加,进而调节相关代谢过程,使体内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3)糖尿病分为型和型。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部分胰岛B细胞受损,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分泌量(填“增加显著”“增加不显著”或“下降”),血糖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数

9、量减少,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血糖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上述分析,临床上可以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是型糖尿病。答案(1)通过体液运输(2)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或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为糖原、转化为非糖类物质)胰高血糖素(3)增加不显著解析(1)激素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范围广等特点。(2)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类物质等过程,使血糖水平降低;当血糖水平降低到一定浓度时,又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增加,进而调节相关代谢过程,使体内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

10、,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部分胰岛B细胞受损,即使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显著升高,胰岛素分泌量也不会显著增加。临床上可以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是型糖尿病。5.(2016海南海口中学四模,28)下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神经垂体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它释放的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图中甲、乙、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其中物质c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中属于腺垂体的是;物质b是。(2)已知激素的作用具有逐级放大的特点,可推测出血液中a、b、c含量的关系为。(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吃的过咸时,血

11、浆渗透压将升高,在这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均位于。(4)图示中下丘脑与丙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是。答案(1)甲促甲状腺激素(2)abc(3)下丘脑(4)神经递质解析(1)根据题意,物质c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说明物质c是甲状腺激素;图中甲属于腺垂体,乙是神经垂体,丙是肾上腺;物质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d是抗利尿激素。(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由于激素的作用具有逐级放大的特点,可推测血液中a、b、c含量的关系为abc。(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吃的过咸

12、时,血浆渗透压将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的水盐平衡中枢兴奋,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下丘脑的效应器(即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4)下丘脑通过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因此二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6.(2016湖南湘西质检二,30)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甲为,该物质和抗体能促进,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2)图中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形成痛觉。(3)登革热病人发热是由于感染病毒后,“

13、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试分析原因:。导学号93420251答案(1)淋巴因子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增殖(2)血浆蛋白大脑皮层(3)下丘脑甲状腺(和肾上腺素)感染病毒后,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人体(肌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解析(1)物质甲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从图中看物质甲和抗体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增殖。(2)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3)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

14、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升高体温。肌肉酸痛感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7.(2016山东平度统一抽考,31)当人被银环蛇咬了之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1是-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1(1)图1中细胞的名称是,物质A是。(2)在图1的细胞中,不能识别-银环蛇毒的细胞是(填代号),物质B与-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3)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4)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如图2中曲线a、b表示甲、乙两人第一次注射-银环

15、蛇毒的抗体血清、-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的-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请在图中分别画出第二次两人均注射等量的-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的变化曲线(曲线线形参照曲线a、b)。图2答案(1)吞噬细胞淋巴因子(2)内环境(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如图所示解析(1)图1是体液免疫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是吞噬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细胞是B细胞,其通过增殖、分化(或分裂、分化)过程产生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2)图1中,是吞噬细胞、是T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是记忆B细胞、是浆细胞,其中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物质B是抗体,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其与抗原(-银环蛇毒)的结合发生

16、在内环境中。(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参与属于体液调节,故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4)二次免疫应答快而强,且产生抗体的数量多,因此甲、乙两人第一次注射-银环蛇毒的抗体血清、-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的-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如图2,则第二次两人均注射等量-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如下图:8.(2016河北保定10月模拟,33)请回答与植物激素有关的问题。(1)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法处理插条,

17、并(填“保留”或“去除”)枝条上的芽和嫩叶。(2)植物生长中会有组织器官脱落的现象(如落叶),合理使用IAA可以预防脱落(见图甲)。落叶过程主要是酶水解离层(落叶叶柄与茎分离部位)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图甲实验中,IAA对脱落的预防作用与IAA的施用有关,若选用浓度为10-5 molL-1的IAA,施用部位为(填“近基端”或“远基端”)时预防效果较好。(3)图乙为IAA对植物根、茎生长的调节作用,其中曲线对应根的生长状况,若将植物幼苗横放,根的向地生长能表现出IAA作用的。答案(1)调节浸泡保留(2)纤维素酶和果胶浓度、部位远基端(3)两重性解析(1)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是由植物

18、体一定部位产生,对生长发育起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并保留枝条上的芽和嫩叶(可以产生生长素)。(2)植物生长中会有组织器官脱落的现象(如落叶),合理使用IAA可以预防脱落(见图甲)。落叶过程主要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离层(落叶叶柄与茎分离部位)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图甲实验中,IAA对脱落的预防作用与IAA的施用浓度、部位有关。根据题图提示若选用浓度为10-5 molL-1的IAA,施用部位为远基端时预防效果较好。(3)图乙为IAA对植物根、茎生长的调节作用,其中根对生长素相对比较敏感,所以曲线对应根的生长状况,若将植物幼苗横放,根的向地生长能表现出IAA作用的两重性。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