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44生命科学实验含解析201707202156.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8163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44生命科学实验含解析20170720215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44生命科学实验含解析20170720215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44生命科学实验含解析20170720215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44生命科学实验含解析20170720215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44生命科学实验含解析201707202156.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后强化训练44生命科学实验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B)(第1题)A. 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B. 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C. 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D. 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解析】由图可知该同学是双眼侧面注视物镜镜头,目的是为了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下降时,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故选B。2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C)A.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及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碘液 B. 观察比较直接,不需要很长时间C. 不动其他部分,只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时,

2、视野将会变暗D. 用镊子尖轻压盖玻片时,会变形的黑边圆形图像是细胞【解析】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A错误;科学观察要注意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审视观察目标,还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有些事物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花较长时间进行观察,B错误;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转动转换器将10的物镜换成45的物镜,即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由于高倍镜的视野窄,透光量少,视野会变暗,C正确;视野中出现的黑边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会变形的图像是气泡,D错误。3新鲜藻类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

3、。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无法得出的结论是(B)(第3题)A.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 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D. 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不利于水绵的光合作用【解析】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可见细菌多处氧气多,证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处细菌数目不同,可见不同波长的光下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同;在560纳米处细菌最少,表明该波长的光最不适合水绵光合作用;本实验中的现象不能得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结论。4某同学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表,结论错误的是(D)试管加入物质温度时间加入碘液1淀粉糊唾液37 5

4、分钟不变蓝2淀粉糊胃液37 5分钟变蓝3淀粉糊唾液0 5分钟变蓝A. 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 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C. 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D. 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解析】对比试管1和试管3,变量是温度,加入碘液后试管1不变蓝,试管3变蓝,说明试管1中淀粉被分解了,而试管3中淀粉未被分解,故A正确;对比试管1和试管2,变量是加入物质,试管1中加的是唾液,试管2中加的是胃液,加入碘液后试管1不变蓝,试管2变蓝,说明试管1中淀粉被分解了,而试管2中淀粉未被分解,故B正确;对比试管2和试管3,有两个变量,不能

5、作对照,故C正确;分析试管1只能知道淀粉被分解了,不能得出是被唾液分解的,且唾液只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D错误。5学生到生物园播种花卉种子,老师要求播种前必须松土,原因是种子萌发需要(A)A. 充足的空气 B. 一定的水分C. 适宜的温度 D. 充足的光照【解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播种前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空气的含量。6下列实验中,目的与操作不相符的是(A)选项实验操作目的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对光时转动反光镜使物像成在视野中央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叶片脱色、漂洗后加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C观察和解剖花用刀片将子房纵切观察子房内的胚珠D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量筒内的

6、水面上加一层油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解析】使用显微镜对光时转动反光镜,目的是将光线反射进入镜筒,从而获得较亮的视野,以利于观察。7将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作如图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会变蓝的部分是(B)(第7题)A. 甲处 B. 乙处C. 丙处 D. 丁处【解析】甲处无叶绿体,丙处无光,丁处无二氧化碳,这三处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处光合作用的条件均具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二、非选择题8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第8题)(1)如图所示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

7、器,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填字母)。(2)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C(填字母)。A. 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B.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 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D. 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解析】(1)显微镜的光圈和反光镜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所以在光线较弱时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2)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

8、、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然后再寻找物像。9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英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四个烧杯分别贴上1、2、3、4号标签,在各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泥土,分别种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有光条件下,各实验变量及一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实验编号1234温度()2525025泥土干湿度干燥潮湿潮湿浸没在水中空气充足充足充足不充足种子发芽数(粒)01901(1)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颗粒饱满(或结构完整)。

9、(2)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在25_、空气充足的条件下,种子萌发还需要一定的水分。(3)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无光,其他条件与2号实验相同。【解析】(1)除了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所选种子颗粒应该饱满,从而保证它们的内部条件满足萌发需要。(2)1号和2号实验变量是水分,所作的假设是种子萌发需要水分。(3)如果要研究种子萌发与光的关系,必须设置其他条件相同,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组。10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

10、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组别甲组乙组实验材料同种红叶石楠多株同种红叶石楠多株环境条件阴暗、低温光照充足、适宜温度处理方法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1)交流评价: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同一株红叶石楠部分叶片。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阴暗、适宜的温度。(2)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甲组不变绿,乙组变绿。【解析】(1)不同株红叶石楠性状上差异较大,变

11、量较多,因此可选择同一株红叶石楠。甲、乙两组环境变量只能控制光照不同,其他条件应相同,因此甲组与乙组温度应相同。(2)甲组在阴暗条件下,乙组在光照充足条件下,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有影响,甲组叶片应不变,而乙组变绿。1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含量和光照强度对某种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在25 的室温下,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若干同种新的新鲜树叶进行实验(CO2缓冲液能调节密闭小室内CO2浓度保持相对恒定),测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第11题)组别实验条件光照强度(勒克斯)CO2体积分数(%)液滴移动的量(毫升/小时)16000.04右移2.228000.04右移6.0310000.04右移9.04

12、10000.05右移11.2512000.04右移9.0614000.04右移9.0(1)不考虑密闭小室内温度的变化,装置中液滴右移的原因是相同时间内树叶光合作用产生的O2体积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体积。(2)与第3组实验相比,第5、6组实验中,液滴右移的量没有增加,主要是受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影响。(3)分析表中数据,说说光照强度对该树叶光合作用的影响: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一定时,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实验中树叶既进行呼吸作用也进行光合作用。当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时

13、,氧气减少而二氧化碳增多,但多余的二氧化碳会被缓冲液吸收,所以气体总量减少,液滴会左移;当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时,氧气增多而二氧化碳减少,但缓冲液能维持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气体总量增加,液滴会右移。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本实验通过改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来观察液滴移动的距离。(1)液滴右移说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增加了,因为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所以体积发生变化的只有氧气,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体积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体积。(2)5、6组与第3组相比,光照强度增加了,液滴右移的距离没有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没有改变,主要是受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影响。(3)比较1、2、3可以看出二

14、氧化碳体积分数一定时,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比较3、5、6可以看出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12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取决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 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毫克/千克)菜肴半小时6小时18小时24小时炒

15、青菜0.68610.79824.33335.3624韭菜炒蛋1.81531.92492.83905.6306红烧肉2.49564.25584.36685.5188红烧鲫鱼2.09483.23007.2397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毫克/克。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菜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隔绝空气、低温。(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 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不会(填“会”或“不会”),原因是在高温情况下硝酸盐还原菌所产生的还原酶的活性丧失,不会还原硝酸盐。【解析】(3)由题意可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那么隔绝空气和低温条件均不利于细菌生长,可以减少亚硝酸盐含量。(4)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高温情况下还原酶的活性丧失,也就不会还原硝酸盐。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