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1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9540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1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1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1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1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1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 1.重点:认识北方出现的民族大融 学习目标: 合趋势及社会矛盾激化的现实。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难点:分析统治者学习了汉文化 后仍有很多社会矛盾的原因。 教材整理 1 北魏的建立 1315年,拓跋氏首领建立代国,但很快被前秦所灭。 2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并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地区,结束了北方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深度点拨 439 年北魏能够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 (1)经济上,发展农业,适应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2)政治上,仿照汉制设官,国家机构日益完善。 (3)文化上,积极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4

2、)军事上,建立强大的军队,发动了一系列兼并战争。 教材整理 2 北魏前期的民族融合趋势 1北魏建立之初就注意汲取汉文化的营养,学习中原地区的经济、政治制度。 时期 措施 影响 打破原有的部落组织,实行分土定 各部落逐渐走向定居, 道武帝 民 从事农业生产 劝课农桑,减免田租,重用汉族士 促进了鲜卑族汉化的进 明元帝 人参与政权建设 程,加速民族融合的步 太武帝 积极笼洛汉族的世家大族 伐 2.少数民族带来的文化,也对中原汉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已经显现。 深度点拨 北魏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原因 (1)各民族的杂居,极大地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接触。 1 (2)各民族人民联合反对统

3、治者的斗争,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3)内迁各族的统治者中,有不少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提倡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对民族融 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教材整理 3 社会矛盾激化 1表现 (1)“北魏基层实行 宗主督护制”,加之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3)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和民族差异,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之间仍存在尖锐矛盾。 2影响 (1)各种矛盾的激化使各族人民反抗不断,农民起义频频爆发。 (2)北魏统治者意识到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以巩固政权、缓和矛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度点拨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 (1)主要矛盾: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国家、豪强地

4、主和农民的矛盾;鲜卑族和汉族及 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2)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统治者按照汉族 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启了封 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2.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民族融合的趋势 以及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是孝文帝改革 的有利条件。 探究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史 料 解 读 史料一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 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征调赋敛 是史 料一的关键信息。 史料二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 传百家,无不该

5、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 成也,不改一字。 五经庄老 都是汉族文化经典。 魏书高祖纪 【史料应用】 2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结果? 【提示】 问题:赋税剥削沉重。结果:阶级矛盾尖锐。 (2)史料二所述说明了什么?针对史料一反映的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 说明: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的儒家、道家非常了解,造就了 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措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史论拓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必要性 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北魏面临统治危机,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

6、矛盾:由于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赋税制度的混乱导致国家、豪强地主、农民之间 的矛盾重重。 (2)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2可能性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力获得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拓跋珪学习汉族先进制度,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逐渐转向农业经济,推动了少数民族 的封建化进程。同时,国家机构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 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 材料二 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

7、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 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报户籍,“五十、三 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税。 (1)根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规范解答】 第(1)问,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的制度,即北魏初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通过阅读材料,可直接得出答案。第(2)问,注意审读材料,分析宗主与农民、国家之间的关 系,由此分析“危害”。第(3)问,该制度推行与孝文帝改革的关系,即作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来认识。 【答案】 (1)宗主督护制。 (2)剥削农民,隐报户

8、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严重。 (3)它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3 1“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 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 ”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 这一王朝是( ) A东汉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解析】“” 由 五胡乱华 可知是五代十国时期,排除 A、C、D“三项。 拓展农业基 础”“后汉”“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也能充分证明这一王朝是指北魏,故选 B 项。 【答案】 B 2

9、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融合 B北魏宗主督护制促使社会矛盾激化 C北魏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 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吸收先 进汉文化不是其根本目的。 【答案】 D 3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由豪强地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主督护制 D行省制 【解析】 北魏政权的基层组织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 役。 【答案】 C 4北魏完成统一后,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统治者的

10、残暴 B鲜卑族的落后 C战争的不断发生 D汉族的不断反抗 【解析】 A、B、C、D 四项都是矛盾产生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鲜卑族的落后与相对先 进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矛盾,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5公元 4 世纪,北魏政权勃兴,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也逐渐积 聚,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从而推动了孝文帝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 材料一 材料二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魏书食货志 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以猜忌夷灭。 魏书 魏书 目录序旧本魏书目录序 (1)试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崛起

11、的过程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分析北魏面临哪些严重的危机?这些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把握关键词“豪强征敛”“以 猜忌夷灭”可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透过现象看本质,皆是由于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 制度间的矛盾;民族融合潮流与民族压迫政策的矛盾。 【答案】 (1)过程:鲜卑族拓跋部起源于今天的山西、内蒙古一带,大兴安岭的嘎仙洞 是其发祥地;386 年拓跋珪重建代国,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民族 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北魏统治前期,政治上保留宗主督护制;经济上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 徭役;民族关系上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实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与北魏落后的制度的矛盾;民族融合潮流与北魏民族歧视和民族 压迫政策的矛盾。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