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应用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01255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5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图的应用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地形图的应用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地形图的应用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地形图的应用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地形图的应用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形图的应用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的应用1.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地形图的读法和应用,掌握地形图的读法; 掌握利用地形图确定图上点的坐标和高程、距离、方位、坡度、绘制断面图、面积计算和土石方计算等应用;,第八章 地形图的读法和应用,8-1 地形图的判读 8-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8-3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可读性:全面客观 反映 地面情况:地貌、地物、 居民地、水系、交通、通讯、管线、 农林等多方面信息,作为设计依据。,可量性:提供地面基本数据:点、线、角、 高程、方向、面积、坡度等。,多用性:可编绘一系列专题图。,一、地形图的内容及主要用途,(一) 图廓外注记识读,1、图号、图名和邻接图表 ; 2、比例尺、图幅范围、坐标系统、 高程系

2、统; 3、测图年月和测图单位 ;,一般原则: 先图外后图内 、先地物后地貌、 先注记后符号、先主要后次要。,二、读图方法,根据地形图图廓外的注记,可全面了解地形的基本情况。,由地形图的比例尺可以知道该地形图反映地物、地貌的详略;,根据测图日期的注记可以知道地形图的新旧,从而判断地物、地貌的变化程度;,通过接合图表可以了解与相邻图幅的关系。,从图廓坐标可以掌握图幅的范围;,了解地形图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测图方法等,对正确用图有很重要的作用。,了解地形图所使用的地形图图式版别,对地物、地貌的识读非常重要。,地物识读前,要熟悉一些常用地物符号,了解地物符号和注记的确切含义。根据地物符号,了

3、解图内主要地物的分布情况,如村庄名称、公路走向、河流分布、地面植被、农田等。,(二) 地物识读,1、测量控制点 2、居民地 3、工矿企业建筑 4、独立地物 5、道路、管线和垣栅 6、水系及其附属设施 7、植被的分布、类别、面积等 8 、境界等,(三) 地貌识读,主要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进行判读 主要包括: 地面坡度的变化、地势起伏的 大体趋势、是否有山头、鞍部、 山脊、山谷及其大致走向等。,返回,一、在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1000,2500,2400,2300,2200,2100,2000,1100,1200,1300,1400,1000,1500,A,a,b,c,d,f,g,q,p,在地形图

4、上量出,则A点的坐标为:,如果精度要求较高,则应考虑图纸伸缩的影响,此时还应量出ab和ad的长度。,设图上坐标方格边长的理论值为l(l=100mm),则A点的坐标可按下式计算,即,二、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1000,2500,2400,2300,2200,2100,2000,1100,1200,1300,1400,1000,1500,A,B,DAB,1解析法,先求出图上A、B两点坐标(xA,yA)和(xB,yB),然后按坐标反算,计算AB的水平距离。,2图解法,用两脚规在图上直接卡出A、B两点的长度,再与地形图上的直线比例尺比较,即可得出AB的水平距离。,也可用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取。,三

5、、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1000,2500,2400,2300,2200,2100,2000,1100,1200,1300,1400,1000,1500,A,B,1解析法,如果A、B两点的坐标已知,可按坐标反算公式计算AB直线的坐标方位角。,2图解法,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由量角器在图上直接量取其坐标方位角。,AB的坐标方位角为:,四、在图上确定任意一点的高程,1点在等高线上,如果点在等高线上,则其高程即为等高线的高程。,A,B,m,n,36,32,34,30,28,2点不在等高线上,如果点位不在等高线上,则可按内插求得。,B点相对于m点的高差hmB为:,设,,则B点的高程为:,通常根

6、据等高线用目估法按比例推算图上点的高程。,五、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坡度,在地形图上求得直线的长度以及两端点的高程后,可按下式计算该直线的平均坡度i,即,式中 d 图上量得的长度(mm); M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h 两端点间的高差(m); D直线实地水平距离(m)。,坡度有正负号, “” 正号表示上坡,“”负号表示下坡,常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返回,一、绘制已知方向线的纵断面图,例 欲绘制直线AB、BC纵断面图。,(1)在图纸上绘出表示平距的横轴PQ,过A点作垂线,作为纵轴,表示高程。平距的比例尺与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致;为了明显地表示地面起伏变化情况,高程比例尺往往比平距比例尺放大10

7、20倍。,(2)在纵轴上标注高程,在图上沿断面方向量取两相邻等高线间的平距,依次在横轴上标出,得b、c、d、l及C等点。,(3)从各点作横轴的垂线,在垂线上按各点的高程,对照纵轴标注的高程确定各点在剖面上的位置。,(4)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即得已知方向线ABC的纵断面图。,10,11,12,13,14,16,15,b,c,d,e,f,g,h,i,j,k,l,B,A,C,A,b,c,d,e,f,g,h,i,B,j,k,l,C,Q,P,10,12,14,16,二、按规定坡度选定最短路线,例 设从公路旁A点到山头B点选定一条路线,限制坡度为4%,地形图比例尺为1:2 000,等高距为1m。,A,B

8、,1,2,3,4,5,6,1,2,3,4,5,6,80,85,公 路,d,(1)确定线路上两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等高线平距。,(2)先以A点为圆心,以d为半径,用圆规划弧,交81m等高线与1点,再以1点为圆心同样以d为半径划弧,交82m等高线于2点,依次到B点。连接相邻点,便得同坡度路线A12B。,在选线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两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平距大于d的情况,即所作圆弧不能与相邻等高线相交,说明该处的坡度小于指定的坡度,则以最短距离定线。,(3)另外,在图上还可以沿另一方向定出第二条线路A12B,可作为方案的比较。,三、地形图在平整场地中的应用,将场地平整为水平地面,例 1:1000比例尺的地形

9、图,拟将原地面平整成某一高程的水平面,使填、挖土石方量基本平衡。,(1)绘制方格网,在地形图上拟平整场地内绘制方格网,一般方格的边长为10m或20m。图中方格为20m20m。,各方格顶点号注于方格点的左下角。,52.0,52.3,+1.9,+1.2,+0.6,+1.2,+1.6,+1.2,+0.4,+0.6,+0.3,-0.7,-0.5,-0.7,-1.1,-1.4,-1.9,-1.9,-1.7,-1.7,-2.2,+0.1,48.0,48.2,48.2,47.7,49.2,49.4,49.2,48.5,48.0,50.0,50.5,50.2,51.1,51.5,51.1,50.3,49.7,

10、49.3,48.8,49.9,49.9,A1,A2,A3,A4,A5,B1,B2,B3,B4,B5,C1,C2,C3,C4,C5,D3,D2,D1,D4,D5,E3,E2,E1,E4,50,49,48,+2.1,+2.4,51.8,51.1,50.5,51.7,51.7,51.1,50.4,50.7,50.8,50.2,49.5,49.7,49.8,49.3,48.6,48.7,48.8,48.4,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

11、,49.9,49.9,-0.2,-0.6,(2)求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用内插法求出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并注于方格点的右上角。,(3)计算设计高程,分别求出各方格四个顶点的平均值,即各方格的平均高程;,将各方格的平均高程求和并除以方格数n,即得到设计高程H。,在本例中,求得的设计高程H=49.9m。并注于方格顶点右下角。,(4)确定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各方格顶点地面高程H与设计高程之差,为该点的填、挖高度,即,h为“”表示挖深,为“”表示填高。并将h值标注于相应方格顶点左上角。,(5)确定填挖边界线,根据设计高程H=49.9m,在地形图上用内插法绘出49.9m等高线。

12、该线就是填、挖边界线。,(6)计算填、挖土石方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个方格全填或全挖方,如方格I、III。,一种既有挖方,又有填方的方格,如方格II。,另现以方格I、II、III为例,说明其计算方法:,方格I为全挖方,方格II既有挖方,又有填方,方格III为全填方,式中 各方格的填、挖面积(m2),五、面积的计算,1解析法,在要求测定面积的方法具有较高精度,且图形为多边形,各顶点的坐标值为已知值时,可采用解析法计算面积。,1,2,3,4,x,x1,x2,x3,x4,y1,y2,y3,y4,y,O,1,2,3,4,欲求四边形1234的面积,已知其顶点坐标为1(x1、y1)、2(x2、y2)、

13、3(x3、y3)和4(x4、y4)。则其面积相当于相应梯形面积的代数和,即:,整理得:,对于n点多边形,其面积公式的一般式为:,式中 i 多边形各顶点的序号。当i取1时,i-1就为n ,当i为n是,i+1就为1。,2几何图形法,若图形是由直线连接的多边形,可将图形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然后用比例尺量取计算所需的元素,应用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各个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最后取代数和,即为多边形的面积。,1,2,3,4,5,图形边界为曲线时,可近似地用直线连接成多边形。再计算面积。,3透明方格网,对于不规则曲线围成的图形,可采用透明方格法进行面积量算。,用透明方格网纸(方格边长一般为1mm、2mm、

14、5mm、10mm)蒙在要量测的图形上,先数出图形内的完整方格数,然后将不够一整格的用目估折合成整格数,两者相加乘以每格所代表的面积,即为所量算图形的面积,即:,式中 S 所量图形的面积 n 方格总数 A 1个方格的面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例 方格边长为1cm,图的比例尺为1:1000。完整方格数为36个,不完整的方格凑整为8个,求该图形面积。,解,量算面积时,将绘有间距d=1mm或2mm的平行线组的透明纸覆盖在待算的

15、图形上,则整个图形被平行线切割成若干等高d的近似梯形,上、下底的平均值以 表示,则图形的总面积为:,4平行线法,即:图形面积S等于平行线间距乘以梯形各中位线的总长。,最后,再根据图的比例尺将其换算为实地面积为:,式中 M 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例 在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量得各梯形上、下底平均值的总和 ,求图形面积。,l1,l2,l3,l4,l5,ln1,ln,d,d,解,5求积仪法,求积仪是一种专门用来量算图形面积的仪器。,其优点是量算速度快,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种不同几何图形的面积量算而且能保持一定的精度要求。,求积仪有机械求积仪和电子求积仪两种仪。,求积仪有以下特点: 自动读数 自

16、动计算面积 换算面积单位 动极式可以扩大 求积的范围 跟踪放大镜比 描迹针使用方便,动极轴,动极,放大镜,功能键 显示窗,跟踪臂,使用方法: 1、固定欲测面积的地形图,并将以其放在图形轮 廓的中间偏左处,动极轴与跟踪臂大致垂直,放大镜大致放在图形中央。 2、在图形轮廓线上标记起点。 3、打开电源,手握描迹放大镜,使放大镜中心对准起点,按下“STAR”键后沿图形轮廓线顺时针方向移动。 4、准确跟踪一周后回到起点,再按“OVER”键。此时显示器上显示的数值即为所测量的面积。 注意: 开始测量前,应选择单位:m2或km2。 将比例尺分母输入计算器。,六、确定汇水面积,1、连接分水山脊线。 2、利用面积量算方法,确定出汇水面积。 3、据汇水面、最大降雨量计算最大流水量Q。 4、据Q设计桥涵断面。,公路,桥涵,汇水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