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第2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01487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4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第2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城市地理第2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城市地理第2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城市地理第2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城市地理第2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第2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第2章.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第一节 城市界定标准 一、世界各国城市界定的标准与指标(P17) 二、我国市镇设置的标准与指标(P23) 第二节 城乡界线的划分 一、为什么要划分城乡? 二、美国的城乡划分方法 第三节 中国的城乡划分与统计口径 一、中国的城乡划分标准(P24) 二、我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及对策 作业:,第二章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是城市地理研究的必要准备和重要基础。 重点: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市、镇建制标准多样性;城乡的划分的复杂性。,第一节 城市界定标准,一、世界各国城市界定的标准与指标(P17) 1、界定标准 2、主要指标 二、

2、我国市镇设置的标准与指标(P23) 1、 55、63、84、86、93年标准 2、 现行的城镇设置标准 设立地级市的标准( 93年) 设立县级市的标准( 93年) 设立建制镇的标准(84年) 3、主要指标:人口、经济、基础设施,一、世界各国城市界定的标准与指标,1、界定标准具有多样性: (看课本 P17页) (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埃及 (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智利 (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如伊朗 (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相结合作为标准:如瑞典,(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划分城镇:如巴拿马 (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

3、:如荷兰 (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如印度 (8)其它标准:目前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没有明确的城镇划分标准,人口规模 人口密度 非农人口比重 行政区划 基础设施等,2、主要指标,二、我国市镇设置的标准与指标P23,1、 55、63、84、86、93年标准 (可见不同时期标准不同) 2、 现行的城镇设置标准 设立地级市的标准( 93年) 设立县级市的标准( 93年) 设立建制镇的标准(84年) 3、主要指标: 人口、经济、基础设施,1、 55、63、84、86、93年标准(可看P23页),1955年公布的第一个标准,规定聚居人口 10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市。规定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

4、地或常住人口 2000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可以设置镇的建制 1963年国务院对上述标准作了较大修改。设镇的下限标准提高到聚居人口 3 000以上,非农业人口 70以上,1984年正式颁布设镇标准。 规定20000人以下的乡,假如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的,可以撤乡建镇; 总人口在20000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 10以上的,也可以撤乡建镇。 县政府所在地均应设镇的建制。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如确有必要,也可设镇。,1986年设市标准又作了较大调整, 规定非农

5、业人口 6万人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 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 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 或者总人口 50万以上的县,县府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一般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4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 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以上,市国民生产总值10亿元以上的中等城市,可以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的设市标准又作了调整见下页,2、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93年)P24表21,地方预算内收入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征收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其他收入(

6、基本建设收入、捐款收入等) 城市用水普及率城市非农业用水人口数城市非农人口数100% 城市用气普及率城市非农业用气人口数城市非农人口数100% 铺装道路长度:指除土路外,路面经过铺装宽度在3.5米以上的道路。,第二节 城乡界线的划分,一、为什么要划分城乡? 1、城镇人口 2、城市地域 二、美国的城乡划分方法 1、美国的城市人口=UA+2500人的地方人口 UA=15000人的中心城市+外围密集区 UA的局限 2、都市区 (定义、 MSA和UA 区别与联系、 我国都市区界定、山西都市区) 3、大都市带 (定义、特点、世界都市带、我国都市带的界定),一、为什么要划分城乡?,各国界定城镇的标准多样,

7、导致城市不可比,为了使世界城市可比,关键是确定可比的城镇人口。 可见,进行城乡划分的目的是区分城市、乡村,统计准确的城镇人口。,城镇人口是一个难以具体确定的概念(见北京市人口) 。 因为,计算城镇人口的前提是界定城市的地域范围。而城市的地域范围没有一个不争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城镇人口?什么是城市地域?(请思考回答),北京市人口7种不同的规模(1987年),1、988万人:城市总人口(包括辖县) 2、670万人:市区总人口(4个城区,4个近郊区,2个远郊区) 3、574万人:城区、近郊区总人口 4、547万人:市区非农人口 5、511万人:城区近郊区非农人口 6、450万人:建成区(built

8、-up area)人口 7、240万人:城区(City proper)人口,资料,2002年底,北京市常住总人口为1423.23万人。期中户籍常住人口1136.3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286.93万人,另有约100万居住不满半年的流动人口。 四个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74万人,人口密度为31458人平方公里, 四个近郊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614.5万人,人口密度为4790人平方公里, 十个远郊区县常住人口总数461万,人口密度为414人平方公里,中国最大城市是重庆还是上海?,1、城镇人口,城镇人口也称驻地人口。应指占用城镇生活空间,并享受城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的人口群体,包括城镇实体

9、地域内的常住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居住满6个月或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应指城市实体地域上的常住人口和居住满6个月或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是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又包括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2、城市地域,行政地域指市政府管辖的城市范围。是各国按城镇界定标准确定的城镇地域。随着城市建制的设立就明确划定。,实体地域指城市座落在地表的实际范围。相当于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建筑物组成建成区。是完全不同于乡村景观的城镇聚落实体。又称景

10、观地域。(城市化地区) 功能地域体现城市人口居住、就业、购物、医疗、文教、娱乐等城市基本功能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大都市区、大都市带),如果城镇的行政地域范围大体上就是景观地域上的城乡之间的分界线,那么问题就比较简单,城镇辖区内的人口应该就是城镇人口,以外的人口就是乡村人口。见图一,但实际上相一致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不一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实体范围大,包括了一定的乡村地域见图二 另一种是城市的实体范围已经超出了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见图三 显然,这两类城市的辖区界线都不反映城乡界线,它们辖区范围内的城市人口是不可比的,前者偏大,后者偏小。,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图一,图二,图三,可见,

11、为了确定城市实体范围而进行的城乡划分同确定城镇地位的标准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两回事,而不是一回事。 为了解决城市实体同城市行政界线不相符合的问题,使城市和城市的比较能放在同一可比的基础上,常用的途径是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用详细的规定。在这方面美国的处理方法比较完整,在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二、美国的城乡划分方法(P19),1、美国的城市人口=UA的人口+2500人的地方人口 UA=15000人的中心地方+外围密集居住区 外围密集区划分条件:以普查小区为单元,人口密度为指标需满足4个条件。看课本P19 ) UA的局限 2、 大都市区 (定义、我国与山西的都市区界定 MSA和UA 区别与联系) 3、

12、 大都市带 (定义、特点、世界都市带、我国都市带的界定),1、美国的城镇人口,城镇人口=UA的人口+2500人的地方人口 UA(城市化地区)=15000人的中心地方+外围密集居住区(二者合计 5万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划分条件:(以普查小区为单元,人口密度为指标,需满足4个条件。看课本P19 ),美国的城市人口图示,UA人口5万,2500人的地方,中心地方 人口1.5万,外围密集区,外围密集居住区是否能归入某个城市化地区,需满足以下条件:,(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000人(相当于每平方千米386人)以上的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小区与其它符合条件的地域必须相连;若不相连,则与城市化

13、地区主体之间的公路距离不得超过1.5英里(2.4km),且与隔断它们的这一不符合条件的地域一起,其总体人口密度必须在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上;若隔离部分是水体或其它难开发地域,则公路距离可放宽到5英里;,(2)一个“地方”若包含有满足条件(1)的地域,并且该地域的人口占该“地方”人口的50以上,则将该“地方”全部划入城市化地区;如果该“地方”没有包含满足条件(1)的地域,或者即使满足条件(1)但该地域的人口不足该“地方”的50,则该“地方”全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区之外;,(3)其它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英里1000人的地域,如果作为飞地被包围在满足密度标准的城市化地区中,而且面积不超过5平方英里,则可并

14、入城市化地区; (4)当城市化地区边界上有锯齿形缺口,缺口两侧地域满足人口密度标准,若缺口的开口端不超过1英里,深度至少2倍于开口端宽度,整个缺口面积不超过5平方英里,则可将缺口划入城市化地区。,1.5,人口密度500人,飞地,在美国也有少数城市,城市建成区小于行政地域。若这样的市包含有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1000人以下、面积至少5平方英里的普查小区,则这种普查小区被视为乡村部分。 如果这些城市乡村部分的面积合计占该市行政辖区面积的 25以上,或至少 25平方英里,这样的城市称为扩展城市(Extended City)。 扩展城市无论在城市化地区以内或以外,在城乡划分和计算城镇人口时都要剔除掉其中

15、的乡村部分。,UA的局限:,城市化地区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的资料比较困难。各国城市统计数据是基于行政地域展开的 不能反映城市功能的影响范围。 随着城市发展中的离心扩散过程,以一日为周期的商业(购物)、教育(看城市电视台、读城市报纸)就业(工作)、娱乐、医疗等城市功能所波及的或联系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 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常用的是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2、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MA: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

16、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每一个MSA至少有一个5万人以上的中心城市或者一个至少5万人的城市化地区,且都市区的总人口至少10万人。 (MSA大都市统计区,是定量表示MA的方法) 一个MSA由中心县(Central County)和外围县(Outlying County)两部分组成。,大都市统计区的含义:,1、至少有一个5万人的中心城市或城市化地区,总人口10万以上。 2、中心市所在县域为中心县 3、邻接的县域至少有15%在中心县工作 此外至少满足以下两条: a 外围县人口密度24人/平方公里或60人平 方英里 b 至少有65%的居民从事非工作 c 1970年的增长率至少在20

17、%以上 d 至少有5000人或10%的人住在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市,大都市区10万人,外围县,我国都市区界定,1、中心市的确定:凡城市实体地域内非农人口在20万以上者为中心市。 2、划入都市区的外围县、市必须同时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全县市GDP中,非农产业占75%(山西按60%)以上;,2)、全县市社会劳动力总量中,从事非农活动的占60%(山西按50%)以上; 3)、与中心市直接毗邻,或与已划入都市区的县市相毗邻。 如果一县市能同时划入两个都市区,确定其归属的主要依据是行政原则。,按上述标准 珠江三角洲可组成6个都市区, 长江三角州可组成13个都市区 京津唐可组成4个 辽中南可组成7个

18、详见:城市规划1998年,山西都市区,按1998年的资料山西可组成5个都市区: 太原(古交、榆次、清徐、交城、市区) 大同(左云、怀仁、市区) 阳泉(平定、盂县、市区) 长治(潞城、长治、壶关、市区) 临汾(翼城、市区 ),山西都市区城镇化特征:,(1)山西中心城市目前尚处于集聚阶段,都市区尚处于形成阶段。 (2)与我国发达地区都市区相比,总体发育水平较低,中心城市扩散能力较弱,都市区地域范围较小,外围县进入都市区的很少,人口和经济集聚水平远低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区的集聚水平。其中,太原都市区人口与经济集聚水平相当于辽中南核心区的水平。 (3)都市区城镇化地域差异较大,卫星城镇及外围小城镇

19、与中心城市在规模、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巨大落差。,影响山西都市区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有,(1)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缓,扩散力弱。 (2)城市盈利能力与资本集聚能力较低,外力推动不强。 (3)城市腹地总体经济水平较低,自下而上城镇化动不足。 (4)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都市区经济集聚和扩展产生严重制约。 (5)政策的催化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3、UA与MSA的区别与联系,4、大都市带(megalopolis),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l)多核心。有若干个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

20、市核心及其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一连串的大都市区。 (2)交通走廊。这些大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铁路,高速公路)而发展,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把各个大都市区联结起来,没有间隔。,(3)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4)规模特别庞大。戈特曼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 (5)国家的核心区域。它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70年代戈特曼认为世界六大都市带,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

21、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长965公里、宽48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集中了全美制造业的70%,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 北美两在制造业带之一 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仅2.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面积的6%,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由巴黎地区城市带、莱茵鲁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兰比利时城市带组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面积10万平方千米,人口7240万,由苏锡常、宁镇扬、杭嘉湖、宁绍4个城市带组成,当

22、时认为还有三个可能形成大都市带的地区是:,以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大核心组成的复合体 以米兰都灵热那亚三角区为中心沿地中海岸向南延伸到比萨和佛罗伦萨,向西延伸到马赛和阿维尼翁的地区 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北到旧金山湾,向南到美国、墨西哥边界圣地亚哥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简称圣圣Sansan),我国都市连绵区的界定指标:,(1)至少具有2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城市具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具有国际性城市的某些特征 (2)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大型海港和空港,并有多条国际航线运营。,(3)区域内拥有综合交通走廊 (4)区内有较多的中小城市且多个都市区沿交通走廊相连,总人

23、口规模达2500万,人口密度达200人平方公里 (5)密切的交互作用。,据此标准我国基本形成的都市连绵区,以穗港和穗澳为核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平最高 (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2700万,非农人口比重46%)第一层,广州、香港、澳门三足鼎立,第二层,20万以上大中城市8个,第三层20万以下小城市共11个,四层,众多建制镇。,以沪宁扬、沪杭甬、为核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最大 (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人口7191.8万人,非农人口34.4%。由上海大都市区,宁镇扬,苏锡常、杭州湾城市群组成。),尚在形成的有: 京津唐、辽中南 正在形成的有: 山东半岛、福建沿海、四川盆地 湘中地区、中原地区、关中

24、地区 松嫩平原地区、 江汉平原地区,中国都市圈的特征和概念,特征: 1、是一个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2、是一个可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 3、存在一个或多个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城市 4、是空间规划的特定类型而不仅是城市功能性地域或者城市经济区的范畴,但都市圈往往形成于某个城市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并且在单中心的都市圈内存在圈层结构 5、都市圈是客观存在与规划双向推动下形成与完善的,即使在较低城市化水平时仍有建设都市圈的需要与可能。,中国都市圈的概念,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协作分工,形成具有区域一体化发展倾向、并可实施有效

25、管理的城镇空间组织体系。其英文可简称为MCR(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与都市圈相近的概念,基于城市人口统计的需要,美国提出大都市区(Metropokitan Area)法国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日本定义为都市圈:以一日为周期,可以接受城市某一方面功能服务的地域范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须在10万人以上。后又提出大都市圈概念:规定以中心城市为中央指定市,或人口规模在100万人以上,并且邻近有50万人以上的城市,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人口不低于本身人口的15%,大都市圈与圈外的货物运输量不得走过总运输量的25%,周一星:提出我国大都市区

26、界定的概念PPT35 姚士谋提出中国城市群的概念:认为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以一个或两个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中心,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都市圈中心城市功能,区域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之内某种或多种社会历史因素发展的高度集聚点,并对辐射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连带作用。 中心城市在都市圈成长中的作用:发挥增长极的作用,通过自身经济的辐射和扩散,与周边城市加强资源、市场、人才等要素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其他城市主动向都市圈经济靠拢,逐步形成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树立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概念的意义:,现阶段我

27、国沿海城镇密集区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发展缺乏协调,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空间布局无序,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树立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概念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组织相应地域的规划协调机构,在互利共享的基础上,综合协调解决有关上面的一系列区域性重大问题。,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挑战。(城市竞争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体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 实施城市化集聚发展战略,加快中心城市发展 实施省域城镇体系的重要举措,都市区规划的指导思想,淡化行政区划,着重经济、社会、城镇的联系,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28、角度,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以市场机制为准则,以政府协调为手段,以跨区域基础设施和大型骨干工种建设为引导,加强区域协作,追求整体、长远效益的最优化。 保护并合理利用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落实和深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有关内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完善全省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从小城镇到城市化地区,再到以城市化地区为核心的大都市区、以及许多都市区连成的都市带,反映了城市概念和城市地域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变化的总趋势是从城市行政地域向城市功能地域方向变化,从单一城市体向城

29、镇复合体的方向变化。 这也告诫人们在城市研究中对城市资料的使用要十分谨慎,以同一城市命名的城市资料可能代表不同尺度的城市地域,比较研究要采用合适的空间尺度并保持概念上的可比性。,第三节:中国的城乡划分与统计口径,一、中国的城乡划分标准(P24) 二、我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及对策,一、中国的城乡划分标准(P24),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 55年、市镇辖区上的总人口 1955年公布的我国第一个城乡划分标准规定,城镇人口包括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以及城镇型居民区的人口。 当时市和镇的郊区较小,城镇人口中包含的农业人口只有15左右。规定还是

30、比较切合实际的。,1953年一普 城镇人口包括设有市和镇辖区的总人口及城镇型居民区的人口(二、三千人以上工商业比较发达的集镇,以及工矿区和森林作业区),其中市郊农业区有一千多万人未统计在内,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城乡划分标准,对于城镇型居民点各省市在具体划分上不一致,由于城郊范围较小,各地对镇人口的统计有大有小,误差相互抵消,因此从城镇人口总量上基本能客观反应城市化水平;,63年、市镇辖区上的市镇非农人口 只计算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不再包括农业人口。从这时候开始,城镇人口与城镇地域之间开始脱节。用了18年之久。 1964年二普城镇人口只计算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不包括农业人口,由于统计中没有包含城镇中

31、的农业人口,14.1%的城镇人口比不能客观反应城市化水平,实际上统计年鉴对此也都做了修正;,82年(三普)、市镇辖区上的总人口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重新使用1955年的标准。公布当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0.6。 然而,不久我国设置市、镇的标准大幅度下降,市、镇的数量上升;加上推行“整乡改镇”、“以镇管村”和“撤县建市”、“县并市”的行政措施,市、镇的辖区范围迅速膨胀,使我国的城镇人口统计出现了数量上的超常增长。 1989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到 51. 7,其中农业人口占63.5。这时候的我国有关城乡的概念和城镇人口的统计已完全失去实际意义。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停止公布我国19

32、82年以后的城镇人口统计资料。,90年(四普) 设区的市总人口 不设区的市和镇所辖的非农人口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不得不为城镇人口制订新的统计标准。城镇人口由市人口和镇人口两部分组成。市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的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是指不设区的市所辖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 普查结果,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6.23。,2000年(五普)先划地,后划人,2000年,五普将居住六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计入城镇人口的统计范围,采用人口密度作为市辖区的甄别指标,对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建制镇所辖地域进行了细划,以尽可能地剔除所含的农村部分。较能客观反映地域概念的城

33、镇人口。,设区的市城镇人口指: (1)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500人以上的区,辖全部行政地域的人口 (2)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的区,政府驻地和区辖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和驻地的城区建设已延伸到的周边乡镇的全部行政地域的人口。,不设区的市城镇人口指:,(1)市政府驻地和市辖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的人口。 (2)市政府驻地的城区建设已延伸到的乡镇的全部行政地域的人口。,建制镇的城镇人口指: (1)镇政府驻地和镇辖其他居委会地域的人口, (2)镇政府驻地的城区建设已延伸到的周边村民委员会驻地的村委会的全部地域的人口。 以上城镇地区以外的地域为乡村。 凡在城镇地区以外的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工矿区、开发区

34、、旅游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地区按镇划定。,二、我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存在的问题,1、城镇和城镇人口标准频繁多变 2、用市镇行政区为基础的城市人口统计不是偏大就是偏小,不能反映城镇发展,3、四普口径缺陷(见P25),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统计标准对设区的市而言,采用总人口取1982年时的标准为偏大统计;对不设区的市和镇而言,采用非农业人口取1963年时的标准为偏小统计。是过去两种不科学的标准的结合,其本质仍然是不科学的。 采用双重标准导致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尽管实际规模相当)但市人口不可比;,同为设区的市老城市和新城市不可比; (市人口相当,但实际规模相差太大) 省区间市人口统计不可

35、比;(设市标准掌握较宽的省统计偏大。如山东、广东等。相反如江苏、江西偏小。) 四普与三普城镇人口比重的在省区间的衔接很不理想(有的省比重非但不前进反而倒退如天津、贵州) 以上反常原因主要是统计口径上的扭曲所致。,4、五普隐含的问题,(1)口径与四普不同,使得许多地方“十五”计划确定的城市化水平发展目标在2000年末已经实现或接近实现。如河南99年为26%32%,而2000年却倒退为23.20%,海南计划2005年达到35%,可2000年已达40.11%。这就需要对刚获得通过的指标进行调整。,(2)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继撤县设市后,很多地方采用撤县设区或撤县级市设区的模式扩大城市规模

36、。 例如:四普时,重庆的涪凌、万州还是县级市,北京的昌平、通县和顺义等都还是县,现在即使这些区的人口密度小于1500人平方公里,也可以将政府驻地及其它街道办事处,以及建成区延伸所及的乡镇划入市区范围内。,(3)目前全国实行撤乡并镇工作,据调查,一些地方的县级市的驻地,已经由原来的一个建制镇扩大到将周边多个乡镇合并在内的“大驻地” 或者将驻地附近的乡镇直接改为街道办事处。如果这成为新的普遍现象,不久的将来不设区的市城镇人口高估将不可避免。,有评论认为:并城、并镇人为地扩大城市规模,危害之一导致城镇规模外延扩展和圈地式的开发模式。危害之二是行政中心大搬家办公楼外加大型广场的模式,占地面积较大。这种

37、形式主义价值观不仅是对现代化和城市形象的误解,而且也与现代城市性质、功能和集约发展格格不入,这是一种资源浪费,这属于盲目现象。,(4)新的口径没有考虑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变化。 当设区的市的某一辖区总体达到人口密度要求,但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地形,河流一河两岸),分为发展水平完全不同的两个区域时,将出现与实际不符的划分方式(应当是河流一侧是城市地域,但按此口径出现了整区划入的情形)。,户籍统计,户籍统计主要以职业构成为依据划分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户籍统计数据来源于公安系统的户口登记,其特点是数据具有连续性,真实可靠,但由于城市中大量农村户籍人口和农村地区大量非农业人口的存在,非农业人口不能直接替

38、代城镇人口,只能作为城镇人口的参考数据。,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普查资料分城镇人口、市人口、镇人口。其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而且有丰富的城镇人口的地区分布,规模分布的统计数据,有利于分析城镇化的地区差异、城市化规模结构变化。但应注意五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是有差别的,某些指标并不具有衔接性。,行政管理统计,行政管理统计主要以行政区划的城市建制为依据对城镇人口进行统计,分市镇总人口、市区人口、镇人口。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将行政区域的城镇人口称作城市地区人口。 建国初期,因统计资料的缺失,多用这一指标表示城镇人口,后随着城镇行政建制的变化,这一指标逐渐偏离了城镇人口的本质含义,尤其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

39、“乡改镇、县改市(区)、市管县”的推行,使1982年以后的建制城镇人口已完全失去了人口城市化的指示意义。,不论人口普查,还是行政管理,城镇人口的统计都是以建制城镇作为基本统计单元,因此城镇行政建制的变化对城镇人口统计数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一共颁布过五次城镇建制标准,每一次都对城镇人口统计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城镇地域和城镇统计口径存在问题的根源及对策,问题根源是简单地用市镇的行政界线来代替城乡界线。 应该采取两个措施: (l)在我国建立反映城镇实体界线的城镇地域概念,并确定相应的标准,作为城镇统计的基本单元。 建议城镇实体的范围应该包括城镇的建成区和周围的近郊区,控制该范围内的从事农业活

40、动的人口不超过2030。,(2)在城市实体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不同空间尺度的互相衔接的城市地域概念,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要,并和国际上的城市统计建立起可比的基础。 如:市中心旧城区城市建成区城市市区(不含辖县)中国的大都市区(类似于国外大都市区)城市地区(含辖县)中国的大都市带(或叫都市连绵区)。,太原城市地域,太原市市中心:府东街以南,迎泽大街以北,解放路以东,五一路以西。 太原市旧城区:东起建设路,西至新建路,南起迎泽大街,北至北大街9.3平方千米。,太原建成区:东起杨家峪,西至小虎峪,南起东院高中村,北至西堰郭家178平方千米。 太原市区:指城区和郊区。不包括辖县在内的建制市的行政地域范

41、围。 太原地区包括市区和所辖县及县级市。 太原都市区包括太原市区、古交、榆次、清徐、交城。,中国的行政管理组织,2000年太原市1市6区3县,总人口:334.4万人、面积:6988平方千米 非农人口:203.9万人 GDP:346.5亿 古交市 迎泽区41.5万、3547人平方公里 杏花岭区47.6万、2796人平方公里 万柏林区41万、1345人平方公里 小店区35.5万、1203人平方公里 尖草坪区27.8万、973人平方公里 晋源区20.2万、702人平方公里 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山西行政区划2000年,10市1区 (总人口:3247.8万 非农人口:875.8万人 GDP:1643.8亿) 地级市 10 县级市 12 市辖区 22 县 85 镇 559 乡 1225 村民委员会 32253,作业:,1、谈谈你对城市地域概念的理解。 2、城乡划分同确定城镇地位的标准为什么是两回事,而不是一回事。 3、比较美国的UA和MA。 4、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 5、比较四普和五普城镇人口统计的不同,对它们的结果如何评价?,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