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02000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潘子松 2011.3.27,科技创新的定义,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原创性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引领的管理创新作为

2、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科技创新的主题,也是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义,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要求。胡锦涛同志在 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但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背

3、景下,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们进入社会后,将会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很多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时,都把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放在重要位置,社会也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高低作为衡量大学水平的依据。,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 高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水平大学是各个方面都比较先进的大学,必须在创新中获得发展,在创新中自我完善。,高水平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一所高水平大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创新能

4、力的培养,从软件和硬件等方面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将最本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所培养的创新人才更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 因此,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本质需要和内在要求,也将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增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需要。 科学精神是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大学教育要求大学生要敢于探索未知,敢于怀疑一切模糊的结论。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激励大学生博览群书,把业余时间用在查资料、做实验上,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增强大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学术交流,浓郁校园学术空气,为学风建设

5、注入新的活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效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大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树立和增强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很多企业都将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拥有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无疑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能丰富知识,增长才干,而且还可以加强和社会的交流,增强自信心、责任感和自豪感。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更能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在人才

6、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始于 世纪 年代初。年,在团中央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所高校联合召开了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迈向了比较系统的轨道。, 年,团中央等单位决定开展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这进一步深化了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近几年来,大学生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各方面束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挑战杯”简介,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

7、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 。,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

8、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第八届、第

9、九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让“挑战杯”竞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展示全体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香港、澳门、台湾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竞赛,派出代表团参加观摩和展示。竞赛成为两岸

10、四地青年学子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增进彼此了解、加深相互感情的重要途径。,竞赛方式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参赛资格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作品申报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

11、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竞赛内容,创业计划竞赛简介 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

12、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月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件,其中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件。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发起院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并最终评选出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

13、终审,终审的结果是,参赛的三类作品各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且分别约占该类作品总数的、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历史,第一届竞赛于1989年在清华大学举行。 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52所高校的430件作品参加这次展览和比赛,其中参赛项目为396项。首届全国“挑战杯”中共有154项作品获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38项,四等奖91项。,清华大学参赛的15件作品中有14项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以总分640分的高分荣获团体总分第一,捧走“挑战杯”。华中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分别获得优胜杯。石河子医学院获精神文明奖。,第二届竞赛

14、于1991年在浙江大学举行。 第三届竞赛于199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第四届竞赛于1995年在武汉大学举行。 第五届竞赛于1997年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 第六届竞赛于1999年在重庆大学举行。 第七届竞赛于200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 第八届竞赛于2003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第九届竞赛于2005年在复旦大学举行。 第十届竞赛于2007年在南开大学举办。 第十一届竞赛于2009年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第五届挑战杯闭幕式晚会,第十一届竞赛于2009年在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举办,本届“挑战杯”全国组委会共收到全国31个省(区、市)507个高校报送的作品1387件;经全国组委会复审,淘汰

15、281件,最终进入终审决赛项目为1106件(其中文科616件;理科490件),入围高校432个。,本届挑战杯规格高、规模大、人员层次多、赛事活动时间长,是历年以来规模最大、参与层次最广的一届,来自海内外以及港澳台的3800余名精英学子和领导嘉宾齐聚北航将共襄这一大学生的科技盛事!,赛事期间,组委会举办“国际大学生创新挑战营”、“世界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大学生科技作品博览会”“科技嘉年华”等主题活动,同时,信息化的评审、高科技的开闭幕式以及文化底蕴深厚的作品展览展示设计都是本届挑战杯的亮点。,第11届挑战杯筹备会议,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历史,在中国,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1

16、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2000年,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2002年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浙江大学举办;,2004年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厦门大学举办;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山东大学举办;2008年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把大学生创业浪潮推向了新的高峰;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决赛将于2010年10月在吉林大学举办。,.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认识不到位。 培养

17、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型校园的重要途径,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基本的认识,然而,这种认识往往是被动的和表面的,甚至仅仅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项学生活动而已。,很多高校没有系统地进行谋划,不能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准确定位,很难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虽然“挑战杯”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起到了带动作用,但更多的高校只是把“挑战杯”作为一个口号,学生和教师都没有积极行动起来。, 大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知识观、教育观和学习观没有得到根本变革,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崇尚与实践行动之间存在着

18、较大的反差。,有些大学生虽然在追求科技创新方面积极主动,但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虽然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知识面窄,思维单一,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尤其是失败后会产生很强的挫折感,继而消磨他们的创新激情、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缺乏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除在重点大学和少数传统高校外,大多数高校推广较慢,有的甚至没有起步,其中缺乏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是指能够教书育人,忠于职守,关爱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学术前沿,具备创新精神,具有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热情的教师。在很多高校,一些有科技创新愿望的大学

19、生,往往是自我拼搏,缺乏指导,成功率较低,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最终是半途而废。,与此同时,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还缺少相应的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大学生支付能力有限,导致很多有创意的科技创新项目因得不到资金支持而无法开展。二是目前高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也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三是很多高校在领导机构、组织管理、制度措施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学校的学术活动之中进行管理。另外,学校学术氛围不够浓等也是影响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挖掘、开发学生潜能。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

20、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调行动、齐抓共管。因此,学校要转变旧的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思想。,要解放思想,注重创新教育,以“挖掘潜能、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为宗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树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当前,课堂仍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学校要从创新教育的主旨出发,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结构,使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方法上

21、,要变课堂灌输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考试方法上,要改变着重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师的教学评价上,要把教学是否有特色、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标准。同时,还要根据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开设创新指导课程,设立创新学分,开放实验室,使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真正成为教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 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因此,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教师、学生为本,才能完成高校的中心任务。教师队伍是大学生科技创新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学校要把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放在首位,鼓励教师

22、进行教学改革,,要挑选一批有奉献精神、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同时,要全面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注意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群众性,发挥学生骨干分子的带头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 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创新型校园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要致力于搭建精品化、特色化的创新型校园文化平台,让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要开展以“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龙头,以

23、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等活动为重点的一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要有计划地实施大学生助教助研计划,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要重点扶持一些学生科研课题,大力支持学术类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节等重大活动时,要突出科技创新,为构建创新型校园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强化社会实践,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要立足于社会,服务社会,要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让学生带着课题步入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既能激发其参与社会实

24、践的积极性,又能使自己的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要积极寻求一批专业对口、适合学校特点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一是和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对部门管理中的新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为科学管理提供服务;,二是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解决管理、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和科研院所合作,科研院所有自身的科技优势,大学生在和其合作过程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项目化管理机制,设立培养

25、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专项基金,积极拓展筹措科技创新活动经费渠道。,高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支持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造和发明活动,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成果的学生及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生,可申请免修与之相关的课程学分,科研成果产生的正当收入,要给学生优惠的分配办法。,要激发教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量计算办法,充分肯定教师的劳动成果。同时,要大力宣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人人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人人关心大学生科技创新,人人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1、国家、省级、市级各类科技竞赛 2、校级大学生科技活动 3、科技类社团开展的活动 4、学生个人参加的科技活动,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1、力学竞赛 2、结构创新竞赛 3、其他科技竞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