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瓜菜类作物病虫害.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04744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84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瓜菜类作物病虫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常见瓜菜类作物病虫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常见瓜菜类作物病虫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常见瓜菜类作物病虫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常见瓜菜类作物病虫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瓜菜类作物病虫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瓜菜类作物病虫害.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瓜菜类作物 病虫害及防治,常见瓜菜类作物,黄瓜 甜瓜 豆角 番茄,黄瓜简介,属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植物。 根系分布浅,再生能力较弱。 茎蔓性,茎披毛并多汁,叶被绒毛,具35枚裂片;茎上生有分枝的卷须,借此缘架攀爬。 叶掌状,大而薄,叶缘有细锯齿。 花通常为单性,雌雄同株。 瓠果,长数厘米至70厘米以上。嫩果颜色由乳白至深绿。果面光滑或具白、褐或黑色的瘤刺。有的果实有来自葫芦素的苦味。 种子扁平,长椭圆形,种皮浅黄色。,黄瓜属喜温作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生长适温为1832。 黄瓜对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较严格。生长期间需要供给充足的水分,但根系不耐缺氧,也不耐土壤营养的高浓度。 土壤p

2、H值以5.57.2为宜。 黄瓜可四季栽培。冬春栽培时多用育苗种植。多用支架栽培。生长期长,肥量大,以基肥为主,并在生长期间多次追肥。少雨地区适量浇水,多雨地区注意排水防涝。采收分次进行。嫩果一般在雌花开后715天采收。,黄瓜食用常识,(1) 不宜多食偏食 (2) 不宜加碱或高热煮后食用 (3) 不宜和辣椒,菠菜西红柿,同食 (4) 不宜与花菜、小白菜、柑桔同食 (5) 不宜与花生同食 黄瓜切小丁,和煮花生米一起调拌,作为一道爽口凉菜,经常被使用。其实,这样搭配不是十分妥当。因为这两种食物搭配可能会引起腹泻。黄瓜性味甘寒,常用来生食,而花生米多油脂。一般来讲,如果性寒食物与油脂相遇,会增加其滑利

3、之性,可能导致腹泻。,黄瓜主要病虫害,霜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等。 白粉虱、斑潜蝇、蚜虫、红蜘蛛等。,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 发病症状: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斑点,病斑直径0.20.5厘米,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 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干枯。,霜

4、霉病叶片背面,霜霉病叶片正面,发病规律: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害引起,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人们的农事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良种。 2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妥善处理。 4药剂防

5、治:喷施克莱尔2500倍液或武灵士1000倍液或 发病初期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 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 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 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

6、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白粉病叶片背面,白粉病叶片正面,发病规律:北方地区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区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保护地栽培黄瓜因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高、氮肥施用过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管理:白粉病发生时,可在黄瓜行间浇小水,提高空气湿度,同时结合喷药,能一举控制病害。

7、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拉秧后清除病残组织等。 3、药剂防治:喷施武灵士1000倍液或丰致800-10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3000倍液。 注意事项: A 、白粉病的防治,最佳打药时间为中午11点半12点(高温杀菌)。 B、打药时要彻底,叶面叶背一起喷。,黄瓜黑星病,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随着我国保护地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危害严重。 发病症状: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点,子叶腐烂,严重时幼苗整株腐烂。侵染嫩叶时,起初在叶面呈现近圆形褪绿小斑点,进而扩大为25毫米淡黄色病斑,边缘呈星纹状,干枯后呈黄白色,后期形成边缘有黄晕的星星状孔洞。 嫩

8、茎染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菱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长出灰黑色霉层。 生长点染病时,心叶枯萎,形成秃桩。 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幼瓜和成瓜均可发病。幼瓜受害,病斑处组织生长受抑制,引起瓜条弯曲、畸形。起初为圆形或椭圆形褪绿小斑,病斑处溢出透明的黄褐色胶状物(俗称“冒油”),凝结成块。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胶状物增多,堆积在病斑附近,最后脱落。湿度大时,病部密生黑色霉层。接近收获期,病瓜暗绿色,有凹陷疮痴斑,后期变为暗褐色.空气干燥时龟裂,病瓜一般不腐烂。,发病规律:真菌引起病害,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气流、农事操作传播。种子可以带菌。冷凉多雨,容易发病。一般在定植后

9、到结瓜期发病最多,大棚最低温度低于10,相对湿度高于90%时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与非瓜类作物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控制温湿度,采用地膜覆盖、滴 灌等技术 。 4、药剂防治: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或武灵士 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常在田间与黄瓜霜霉病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有时容易混淆,但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几个多角形水渍状病斑,而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背面产生针状水渍状病斑,往往几十个病斑同时发生。病情发生趋势没有霜霉病迅速,对黄瓜生长影响比霜

10、霉病轻。 发病症状:幼苗期子叶染病,开始产生近圆形水浸状凹陷斑,以后变褐色干枯。 成株期叶片上初生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乳白色粘液,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状物,病斑后期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及幼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近圆形至椭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变色,一直延伸到种子,引起种子带菌。 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角斑背面,角斑正面,发病规律:由细菌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带菌种子越冬,为第二年初次侵染菌

11、源。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侵染子叶,病菌在细胞间繁殖,借雨水反溅、棚顶水珠下落、昆虫等传播蔓延,从寄主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经710天潜育后出现病斑,潮湿时产生菌脓。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适温在18-28,相对湿度80%以上,黄瓜最易感病生育期是开花座果期至采收盛期。 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 2、加强栽培防病,无病土育苗,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实 行2年以上的轮作。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 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3、药剂防治:克毒宁800-1000倍液或叶枯唑800倍液。,黄瓜炭疽病,发病症状: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有橙黄

12、色点状胶质物,茎部发病,近地面基部变黄褐色,渐溢缩,后折倒。 成叶染病,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灰褐色至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与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绕茎一周,植株枯死。 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为淡绿色,后成黄褐色,病斑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开裂。,发病规律:病菌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盘,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借助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播,引起再侵染。田间发病适温在2027,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4,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适宜的温湿度潜育期仅需3天。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

13、、保护地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的瓜地发病重。 药剂防治: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000-1500倍液或酷特800-100倍液。,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锉吸式口器,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繁殖适温为1821。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华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个产142.5粒。也可

14、孤雌生殖,其后代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药剂防治:竹剑7500倍液或粉虱1000-2000倍液或 乐坏了3500倍液。,白粉虱若虫,白粉虱成虫,斑潜蝇,又称鬼画符,属于双翅目潜蝇科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小,体长1.3-2.3毫米,翅长1.3-2.3毫米,体淡灰黑色,足淡黄褐色,复眼酱红色。 卵椭圆形,乳白色,大小为0.2-0.30.1-0.15毫米。 幼虫蛆形,老熟幼虫体长约3毫米。幼虫有3

15、龄:1龄较透明,近乎无色;2-3龄为鲜黄或浅橙黄色,腹末端有一对圆锥形的后气门。 蛹为围蛹,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大小为1.7-2.30.5-0.75毫米,橙黄色至金黄色。 为害特点: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植株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斑潜蝇成虫,斑潜蝇幼虫,生活习性:该虫在南方各省年发生一般为2124代,无越冬现象,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天

16、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 防治药剂:60%灭蝇胺水分散剂2000-3000倍液。,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属于同翅目蚜科,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吸食植物汁液,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造成花、叶、芽畸形、皱缩、卷曲,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并招来蚂蚁危害等。 为害黄瓜的蚜虫以棉蚜为主。 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 身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触角约为身体一半长。复眼暗红色。腹管黑青色,较短。 有翅胎生蚜 体黄色、浅绿或深绿。触角比身体短。翅透明,中脉三岔。 卵初产时橙黄色,6天后变为漆黑色,

17、有光泽。卵产在越冬寄主的叶芽附近。 生活史:复杂,无翅雌虫(干母)在夏季营孤雌生殖,卵胎生,产幼蚜。植株上的蚜虫过密时,有的长出两对大型膜质翅,寻找新宿主。夏末出现雌蚜虫和雄蚜虫,交配后,雌蚜虫产卵,以卵越冬,最终产生干母。温暖地区可无卵期。蚜虫有蜡腺分泌物,所以许多蚜虫外表像白羊毛球。,防治方法: 1、可用天敌(瓢虫、蚜狮、草蛉等)防治。 2、药剂防治:竹剑7500倍液或粉虱1000-2000倍液或 乐坏了3500倍液。,红蜘蛛,红蜘蛛属蛛形纲前气门目叶螨科 成螨长0.420.52毫米,体色变化大,一般为红色,梨形,体背两侧各有黑长斑一块。 雌成螨深红色,体两侧有黑斑,椭圆形。 卵圆球形,光

18、滑,越冬卵红色,非越冬卵淡黄色较少。 幼螨近圆形,有足3对。越冬代幼螨红色,非越冬代幼螨黄色。越冬代若螨红色,非越冬代若螨黄色,体两侧有黑斑。 若螨:有足4对,体侧有明显的块状色素。 为害方式: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吮吸汁液,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呈现灰黄点或斑块,叶片桔黄、脱落,甚至落光。 药剂防治:爱卡螨1500倍液或竹剑7500倍液。,甜瓜简介,又称甘瓜,甜瓜因味甜而得名,由于清香袭人故又名香瓜。 一年生蔓性植物。根系发达,主根深达1米以上,侧根分布直径2米-3米,但根的再生力弱,不宜移植。 茎圆形,有棱,被短刺毛,分枝性强。 单叶互生,叶片近圆形或肾形,被毛。 花腋生,单性或两性,虫媒花,花

19、卉为黄色。 果实有圆球、椭圆球、纺锤、长筒等形状,成熟的果皮有白、绿、黄、褐色或附有各色条纹和斑点。 果表光滑或具网纹、裂纹、棱沟。 果肉有白、桔红、绿黄等色,具香气。,培育条件,1土壤 甜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通透性好,不易积水的沙壤土最适合,甜瓜生长后期有早衰现象,沙质土壤宜作早熟栽培;而粘重土壤因早春地温回升慢,宜作晚熟栽培。甜瓜适宜土壤为pH5.5-8.0。 2光照 甜瓜喜光照,每天需10-12小时光照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保护地栽培时尽量使用透明度高、不挂水珠的塑料薄膜和玻璃。 3温度 甜瓜喜温耐热,极不抗寒。种子发芽温度15-37,早春露地播种应稳定在15以上,以免烂种

20、。植株生长温度以25-30为宜,在14-45内均可生长。开花温度最适25,果实成熟适温30。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甜瓜根、茎、叶、花、果、果蒂、果皮、种子均可供药用。 果肉 味甘,性寒无毒,可治暑热、发烧、中暑、口渴、 口鼻生疮。 茎 治鼻中息肉。 叶 治头癣,生发。 花 治心痛咳逆,外用治疗毒疮。 皮 治热病,烦渴,牙痛。 蒂(果柄)治食物中毒、食积不化,痰盛湿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种子 散结消瘀、清肺化瘀、润肠、排脓。 多食甜瓜,有利于人体心脏和肝脏以及肠道系统的活动,促进内分泌和造血机能。,甜瓜药用常识,甜瓜主要病虫害,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炭疽病等。

21、 白粉虱、蚜虫等。,甜瓜白粉病,甜瓜白粉病很易发生,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受害,尤以生长后期受害最重。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上现白色霉斑,后渐向四周扩展,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展十分迅速,病斑相互融合成一片,致整个叶片覆满一层白粉状物,严重的瓜面上也可长出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在霉斑上产生黄褐色至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药剂防治:武灵士1000-1500倍液或生长中后期 丰致1000-1200倍液。,发病规律:寒冷地区,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寄主上或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致病害蔓延扩展。温暖地区,病菌

22、不产生闭囊壳,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完成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适温1530,相对湿度80%以上,气湿升高,湿度适宜。分生孢子发芽和侵入适宜相对湿度9095%,无水或低湿虽可发芽侵入,但发芽率明显降低。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低湿可萌发,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甜瓜霜霉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成浅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紫色霉层。成株染病,叶面上产生浅黄色病斑,沿叶脉扩展呈多角形,清晨叶面上有结露或吐水时,病斑呈水浸状,后期病斑变成浅褐色或黄褐色多角形斑。在连续降 雨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

23、或融合成大斑块,致叶片上卷或干枯,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有时仅剩下生长点附近几片绿叶。果实发育期进入雨季病势扩展迅速,减产3050% 。,霜霉病正面,霜霉病背面,发病规律:甜瓜霜霉病多始于近根部的叶片,相对湿度高于83%,病部可产生大量孢子囊,条件适宜经34天即又产生新病斑,长出的孢子囊又进行再侵染。病菌萌发和侵入对湿度条件要求高,叶片有水滴或水膜时,病菌才能侵入。对温度适应较宽,1524适其发病。生产上浇水过量或浇水后遇中到大雨、地下水位高、株叶密集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霜霉病的品种。 2、避免与瓜类作物邻作或连作。 3、若需水应浇半沟水,切忌大水漫灌。 4、合理施肥,及时整蔓,防止生

24、长过嫩,保持通风透光。 5、药剂防治:克莱尔1500-2000倍液或武灵士1000-1500或80%代森锰锌性粉剂400-600倍液。,甜瓜蔓枯病,又称黑腐病,发病株率高达3050%。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主蔓和侧蔓。初期病症多在蔓节部,现浅黄绿色油渍状斑,病部常分泌赤褐色胶状物,干后变成黑褐色块状物。后期病斑干枯凹陷,表面呈苍白色,易碎烂,其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靠近地面处,病斑圆形,大小1.52厘米,初亦呈油渍状,浅褐色略下陷,后变苍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点,同时出现不规则圆形龟裂。湿度大时,病班不断扩大发生水腐,菌丝深达果肉,果面现白色茸状菌丝层,数天

25、后产生黑色小粒点。此间如遇雨可见黑色小粒点喷出发丝状或露滴状粉红色孢子角。,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壳、分生孢子器、菌丝体潜伏在病残组织上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植株染病后释放出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甜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一般薄皮脆瓜类属抗病体系,发病率低,耐病力强;厚皮甜瓜较感病。病菌发育适温2030,最高35,最低5,55经10分钟致死。据观察5天平均温度高于14,相对湿度高于55%,病害即可发生。气温2025病害可流行,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湿度高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蔓枯病的品种。 2、采用高畦或起垅种植,严禁大水漫灌,防止该病在田间继续传播蔓延。

26、 3、合理密植,采用搭架法栽培对改变瓜田生态条件,减少发病作用明显。此外要及时整枝、打杈,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至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4、药剂防治:武灵士1000-15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000-1500倍液。,甜瓜炭疽病,发病症状:幼苗染病,真叶或子叶上形成近圆形黄褐至红褐色坏死斑,边缘有时有晕圈,幼茎基部常湖现水浸状坏死斑。 成株期染病,叶片病斑因品种呈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水浸状,有时亦有晕圈,后期病斑易破裂。茎和叶柄染病,病斑椭圆至长圆形,稍凹陷,浅黄褐色。 果实染病,病部凹陷开裂,后期产生粉红色粘稠物。 发病规律:炭疽病病菌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时菌丝直接侵入引发

27、病害,病菌借助雨水或灌水传播,形成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发病适温2227,适宜湿度8598%。,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采用地膜覆盖和滴灌、管灌或膜下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病期间随时清除病瓜,避免田间积水。保护地应加强放风,尽量降低空气湿度,控制甜瓜炭疽病病害。 2、药剂防治:甜瓜炭疽病病初期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酷特1000-12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000-1500倍液。 甜瓜虫害主要为:白粉虱、蚜虫等。 防治方法:参照黄瓜虫害。,豆角简介,又叫豇豆,是夏天盛产的蔬菜。常见有白豆角和青豆角两种。 豆角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都是育苗移栽

28、,通过育苗移栽,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豆角前期不宜多施肥,防止肥水过多,引起徒长,影响开花结荚。成活后浇1次肥水,当植株开花结荚以后,喷施果美丰1500倍液,促进植株生长,多开花,多结荚。 豆荚盛收期,应增加肥水,此时如缺肥缺水,就会落花落荚,茎蔓生长衰退。抽蔓后要及时搭架,架高2.0-2.5m,搭好架后要及时引蔓,引蔓要在晴天下午进行,不要在雨天或早晨进行,以防折断。合理整枝,使茎蔓均匀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利用主蔓和侧蔓结荚,增加花序数及其结荚率,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豆角食用常识,营养成份很好,是蔬菜中肉类。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嫩豆荚肉质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烫后凉拌或

29、腌泡。 有人会嫌豆角有少许菜腥味,只要炒时用热锅、滚油爆香葱粒,才下豆角炒透,腥味自会消失。 豆角含丰富维生素B、C和植物蛋白质,能使人头脑宁静.调理消化系统,消除胸膈胀满。可防治急性肠胃炎,呕吐腹泻。有解渴健脾补肾止泄、益气生津的功效。 豆角一定要焯透,以防止中毒。含有皂角和植物凝集素,这两种物质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并对细胞有破坏和溶血作用,严重的还会出现出血性炎症。中毒后病人可有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腹泻等 。重者可有呕血、四肢麻木等症状。这两种中毒物质不耐热,经充分加热后,就可将有毒物质破坏。,豆角主要病虫害,锈病、红斑病、炭疽病等。 豆荚螟为主。,豆角锈病,发病症状:主要发

30、生在叶片上,也危害叶柄,茎和豆荚。叶片发病,初生黄白色至黄褐色小斑点,略凸起,后逐渐扩大,形成黄褐色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很快突破叶片表皮细胞和角质层并散出红褐色粉状物(夏孢子)。植株生长后期,叶片上的夏孢子堆逐渐形成深褐色的冬孢子堆,或在病斑周围长出黑褐色的冬孢子堆.孢子堆突破叶片表皮后散出黑褐色的冬孢子。 锈病严重时,导致叶片干枯脱落,影响产量。叶柄,茎和豆荚被侵染后所产生症状与叶片相似。 发病规律:越冬:在北方,豆类锈菌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表面以及附着在架材表面越冬;在南方,主要以夏孢子越冬,一年四季连续侵染豆科植物。传播与侵入:病菌从气孔侵入,产生夏孢子堆,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31、,直至生长后期或天气转凉时,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然后越冬。,豆角锈病叶片,发病条件:主要是温,湿度,北方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夏季高温,高湿(温度17-27,相对湿度95%以上);叶面结露及叶面上的水滴是锈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所以早晚重露、阴天,多雨,多雾最易诱发锈病。此外,地势低洼积水,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氮肥过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间作;加强肥水管理;摘除老叶,病叶,改变田间小气候,使之通风良好,并减少菌源;豆角清园时,要及时清除植株病残体,并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 喷施丰致1000-1200倍液或酷特10

32、00-12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1000-1500倍液或武灵士1000-1500倍液。,豆角红斑病,发病症状:一般多在老叶上先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大小215毫米,紫红色或红色,边缘灰褐色,后期病斑中间变为暗灰色,叶背生有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或病残体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生长季节为害叶片,经分生孢子多次再侵染,病原菌大量积累。遇有适宜条件即流行。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尤以秋季多雨连作地或反季节栽培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无病株留种,播前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消毒。 2、发病地收获后进行深耕,

33、有条件的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消灭越冬病菌。 3、药剂防治:喷施丰致1000-1200倍液或酷特1000-1200倍液或武灵士1000-15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1000-1500倍液。,豆角炭疽病,发病症状: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后色变淡,稍凹陷以至龟裂,病斑上密生大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该病多发生在雨季,病部往往因腐生菌的生长而变黑,加速茎组织的崩解。轻者生长停滞,重者植株死亡。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接触传播。温度在20和相对湿度95以上,最有利发病。当温度高于27,相对湿度低于9

34、0时,很少发病。因此,地势低洼、土质粘重、连年重茬、种植过密的地块及多雨、多露、低温、多雾均易发病。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酷特1000-12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000-1500倍液。,豆荚螟,豆荚螟为世界性分布的豆类害虫,我国各地均有该虫分布,以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受害最重。豆荚螟为寡食性,寄主为豆科植物, 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被害籽粒重则蛀空,仅剩种子柄;轻则蛀成缺刻,被害籽粒还充满虫粪,变褐以致霉烂。一般豆荚螟从荚中部蛀入。 豆荚螟喜干燥,在适温条件下,湿度对其发生的轻重有很大影响,雨量少湿度小则虫口大;地势高的豆田,土壤湿度低的地块

35、比地势低,湿度大的地块为害重。结荚期长的品种较结荚期短的品种受害重,豆科植物连作田受害重。 豆荚螟的天敌有豆荚螟甲腹茧蜂、小茧蜂、豆荚螟白点姬蜂、赤眼蜂等,以及一些寄生性微生物。,成虫 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4毫米,体灰褐色或暗黄褐色。前翅狭长,沿前缘有-条白色纵带,近翅基13处有一条金黄色宽横带。后翅黄白色,沿外缘褐色。 卵 椭圆形,长约0.5毫米,表面密布不明显的网纹,初产时乳白色,渐变红色,孵化前呈浅菊黄色。 幼虫 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初孵幼虫为淡黄色。以后为灰绿直至紫红色。4一5龄幼虫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人”字形黑斑,两侧各有1个黑斑,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 蛹 体长910毫米,黄褐色,臀刺6根,蛹外包有白色丝质的椭圆形茧 。 以幼虫蛀荚为害。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结一白色薄丝茧,从茧下蛀入荚内取食豆粒,造成瘪荚、空洞,也可为害叶柄花蕾和嫩茎。,成虫,幼虫,为害状,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避免豆科植物连作,减轻豆荚螟的为害。 2、选种抗虫品种。选早熟丰产,结荚期短,可减少豆荚螟的产卵。 生物防治 产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对豆荚螟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老熟幼虫入土前,田间湿度高时,可施用白僵菌粉剂,减少化蛹幼虫的数量。 药剂防治:嘉雨或绿荫地500倍液或笑呆了1500倍液爽歌2000倍液或虫怯500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