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十二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05478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9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第十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方剂学第十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方剂学第十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方剂学第十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方剂学第十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第十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第十二章.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或出血病的方剂,统称理血剂,概念,瘀血 出血,适应范围,分类,活血祛瘀,止 血,第一节 活血祛瘀,【功效】 活血化瘀 活血祛瘀、活血生新、 祛瘀生新、化瘀行血、活血 破血逐瘀、破血逐瘀,【主治】瘀血证,1.含义: 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除或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于脉内,及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者,均称为瘀血。,2.病因:寒凝、气滞、气虚、外伤等。,3.主要表现: 疼痛刺痛、固定、拒按; 肿块外为血肿,内为积聚; 出血紫暗、血块; 瘀斑多见于皮肤、黏膜、舌质。,4.临床各科表现: 活血化瘀药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瘀血既

2、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病证的致病因素,且致病的病种广泛。所以活血化瘀药的主治范围很广,遍及内、外、妇、儿、伤等各科。,内科胸、腹、头痛,痛如针刺,痛有定处,体内的癥瘕 积聚,中风不遂,肢体麻木以及关节痹痛日久; 伤科跌仆损伤,瘀肿疼痛; 外科疮疡肿痛; 妇科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等。,1、活血药为主,多伍行气药 2、根据瘀血寒温虚实配伍相应药物 3、祛瘀须防伤正,必要时可配补益之品,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4、因势利导,引瘀血外出,活血方使用注意事项,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桃核承气汤,【组成】桃仁 大黄 桂枝 炙甘草 芒硝 【主治】 下焦蓄血证。 瘀热互结下焦 少腹急结

3、,( 闭经,痛经) 瘀热扰心 其人如狂(神志错乱) 谵语烦渴 热在阴血分 夜间发热 【病机】 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 泻热逐瘀,下焦蓄血,桃核承气汤,【方解】 君:桃仁破瘀活血 大黄泻热通便,活血祛瘀 臣:芒硝泻热软坚通便 桂枝通行血脉;1、助桃仁、大黄活血祛瘀;2、防方中寒凉太过(寒热并用) 佐使:炙甘草调和,瘀热并治,桃核承气汤,【运用】 辨证要点: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理血剂,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主治】 胸中瘀血证。 瘀血阻于胸中 胸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有定处。 瘀血阻滞,清阳不

4、升 头痛胸中 瘀血 郁久化热 傍晚发热, 内热烦闷 瘀热上扰心神 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唇暗或两目暗黑 肌肤失于濡养 舌暗红有瘀斑,脉涩,血府逐瘀汤,【病机】 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 【治法】 活血行气止痛,血府逐瘀汤,【方解】 君:桃仁活血祛瘀 臣: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助桃仁之力 当归养血活血,使祛瘀而不伤正 川牛膝活血祛瘀, 引胸中瘀血下行,血府逐瘀汤,【方解(续)】 佐:枳壳行气宽胸 一升一降, 桔梗宣达肺气 开胸行气, 载药入胸中 调畅气机, 柴胡疏肝理气 生地配当归以养阴血,使祛瘀而不伤正; 配赤芍以清血分瘀热 使:甘草调和诸药,血府逐瘀汤,【运用】 辨证要

5、点: 胸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为血瘀胸中常用方,理血剂,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 归尾 赤芍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 【主治】 气虚血瘀之中风。 气虚不能行血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淡黯,苔白,脉缓 舌本失养 语言不利 气虚不能固摄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 【病机】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方解】 君:生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行 臣:当归尾活血祛瘀 佐: 川芎、赤芍 活血化瘀, 桃仁、红花 助归尾之力 地龙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运用】 辨证要点: (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补气活血

6、通络的代表方,理血剂,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 瓜蒌根 当归 红花 甘草 穿山甲 大黄 桃仁 【主治】 跌打损伤。 外伤损络,瘀留胁下,气滞络阻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病机】 瘀阻胁下 【治法】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复元活血汤,【方解】 君:(酒)大黄活血祛瘀;泻下瘀血。 柴胡疏肝理气;引药入肝经; 臣:红花、桃仁、穿山甲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佐:当归养血活血。 瓜蒌根1、消瘀活血; 2、清热;3、消肿止痛 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复元活血汤,【运用】 辨证要点: 胁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理血剂,温经汤 (金匮要略),温经汤,【组成】芍药 当归 吴茱萸 川芎

7、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生姜 甘草 半夏 麦冬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寒凝瘀阻 少腹冷痛,崩漏,月经不调 阴血不足,失血阴伤,虚热内生傍晚发热,手足心热 【病机】 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 【治法】 温经散寒,补血活血,温经汤,【方解】 君: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臣:当归、川芎、 阿胶、白芍养血,活血,调经 丹皮活血祛瘀,清虚热 麦冬1、制约吴茱萸、桂枝温燥之性; 2、助阿胶等补血养阴 佐:人参、半夏、生姜温中养胃 使:甘草调和诸药,温经汤,【运用】 辨证要点: 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有烦热。 妇科调经常用方,理血剂,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生化汤,【组成】

8、全当归 川芎 桃仁 干姜 炙甘草 【用法】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主治】 产后瘀血腹痛 产前过食生冷,恶露不行(病因:胎盘与子宫内膜剥离不完善),小腹冷痛,或产时受寒 【病机】寒阻胞宫,瘀血不下 【治法】化瘀生新,温经止痛,生化汤,【方解】 君:当归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奏化瘀生新之效 臣:川芎、桃仁活血化瘀行气 佐:炮(干)姜(量小而功著) 温经散寒止血,防桃仁祛瘀而成血灾。 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童便(小男孩)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使: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生化汤,【运用】 辨证要点: 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弦涩。 产后常用方,可作产后调理,但不是必要方。,理血剂,小蓟饮子

9、 (玉机微义),第二节 止血方,【主治】 出血病证 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血热:热伤血络 血色鲜红 血瘀:血不循经 血 溢 脉 外 血色紫暗 虚寒:气不摄血 (血不循常道) 血色淡红 外伤:损伤血络 有外伤史,1、根据出血原因,选择相应止血药; 2、针对出血寒温虚实,加强用药; 3、出血易致虚,必要时可配补益之品; 4、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下血可升举,上血可沉降; 5、出血兼瘀滞,可配活血药,使止血而不留瘀; 6、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分清轻重缓急。,止血方使用注意事项,小蓟饮子,【组成】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淡竹叶 蒲黄 藕节 当归酒浸 山

10、栀子 炙甘草 【主治】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热伤膀胱血络 尿中带血,脉数 热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常 小便频数,赤涩热痛 【病机】 热结于下焦,损伤血络 【治法】 凉血止血,利尿通淋,小蓟饮子,【方解】 君:小蓟凉血止血,兼清热 臣: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藕节、蒲黄收涩止血,兼化瘀 佐: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尿,引热下行 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引热从小便从出 当归养血和血, 防止寒凉太过 使:炙甘草缓急止痛,和中调药,小蓟饮子,【运用】 辨证要点: 小便赤涩热痛,尿中带血,舌红,脉数。 本方是治疗血淋、尿血属实热证的常用方。,理血剂,黄土汤 (金匮要略),黄土汤,【组成】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11、 阿胶 黄芩 灶心黄土 【主治】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脾不统血 上溢-吐血,衄血 下泄-便血 脾阳不足 血色暗淡,四肢不温 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失血伤阴 面色萎黄,脉细 【病机】 脾阳不足,中焦虚寒,统摄无权 【治法】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黄土汤,【方解】 君:灶心黄土(伏龙肝)温中阳,收敛,止血 臣:白术、附子温壮脾阳,益脾气 佐: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 生地、阿胶得白术、炮附子可避滋腻碍脾; 白术、炮附子配生地、阿胶可免温燥太过。 黄芩1、止血;2、苦寒坚阴; 3、制术附之温 使:甘草调和诸药,黄土汤,【运用】 1、辨证要点: 大便下血,或崩漏,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类方

12、比较,理中丸/黄土汤 黄土汤/归脾汤,理中丸/黄土汤,均能温脾阳,益脾气,以统血摄血,用治 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脾不统血的出血证,症见出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者。,理中丸/黄土汤,理中丸为温补之剂,重在温中阳,健脾运,并能燥湿,长于温脾止泻,止痛,是用治中焦虚寒证的代表方,故以脘腹疼痛,食少泄泻等见证为主。 黄土汤为温涩之剂,重在温阳摄血,并能养血止血,专用于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又兼有血虚的多种失血证。如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崩漏等证兼有面色萎黄,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而弱者。,黄土汤/归脾汤,两方均有补气健脾,养血止血之功。 用治脾虚脾失统血之便血,崩漏等证。,黄土汤/归脾汤

13、,黄土汤方所治便血,崩漏等出血证,乃因 中焦虚寒,脾阳不足,脾不统血所致。故以温补脾阳,养血止血立法。属于虚寒失血证。临证以出血量多,血色暗淡,质清稀,伴肢冷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证为特点。 归脾汤方所治之出血证,乃因脾气虚弱,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所致,故以补气健脾,养血补心,调补心脾立法。临证尤多用治心脾两虚之失血心悸,头晕,失眠健忘,食少体倦,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证。,思考题,1、试述理血剂含义、分类、使用注意 2、补阳还五汤中为何重用黄芪? 3、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配伍寒凉的丹皮和麦门冬的意义 4、试简述黄芪在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中的作用特点。 5、黄土汤与理中丸功效、主治有何异同?,学习要点,掌握内容 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黄土汤的组成、主治、功效、配伍意义、配伍特点、辨证要点。 重要配伍:桃核承气汤配伍桃仁、大黄、桂枝的意义;血府逐瘀汤配伍桔梗、枳壳的意义;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的意义;复元活血汤配伍大黄、柴胡的意义;温经汤配伍麦冬的意义;生化汤方配伍炮姜、童便的意义;黄土汤配伍黄芩的意义 。,学习要点,特殊用法:生化汤的煎服方法 使用注意:理血剂;补阳还五汤 类方比较:理中丸/黄土汤;黄土汤/归脾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