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距离测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09667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7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距离测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4章距离测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4章距离测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4章距离测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4章距离测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距离测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距离测量.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4.1 钢尺量距,4.3 光电测距,4.2 视距测量,4.4 测距方法的比较,4.5 直线定向,4.1 钢尺量距,4.1.1 量距的基本概念 4.1.2 一般钢尺量距 4.1.3 精密钢尺量距 4.1.4 钢尺量距的误差及注意事项,4.1.1 量距的基本概念,1. 定义: 两标志点之间的水平直线长度。 2. 方法: a. 步测量距; b. 钢尺量距; c. 视距测量; d. 光电测距。,3.认识钢尺,4. 钢尺量距的分类: 一般钢尺量距、精密钢尺量距,4.1.2 一般钢尺量距,1. 目估定线(以整尺段进行分段),2. 量距,DAB = nl + q,DAB =(l2

2、h2)1/2 或 DAB = l +lh = l h2/2l,3. 成果计算 往、返丈量,则 K= |D往-D返| / D平均 对于一般钢尺量距, 如果在平坦地区,要求K1/3000; 如果在量距困难地区,要求K1/1000。 超限须重测! 注意K的形式!(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分母取整100。),4. 例题 距离AB,往测时为155.632m,返测时为155.594m,求量距的相对精度K。 K= |D往-D返| / D平均 |D往-D返| = 0.038m D平均 = 155.613m K= 0.038 / 155.613 1 / 4095.078947 则取:K=1/4100? or 1/4

3、000? 注意:取:K=1/4000 原因?,4.1.3 精密钢尺量距,一般钢尺量距K:1/10001/5000; 精密钢尺量距K:1/10 0001/40 000; 一般钢尺量距所用仪器工具: 钢尺、花杆、测钎; 精密钢尺量距所用仪器工具: 钢尺、花杆、测钎、木桩、铁锤、钉子、经纬仪、水准仪、弹簧秤、温度计。,4.1.3 精密钢尺量距,1. 钢尺检定 精密钢尺量距时必须对所量距离施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即用钢尺的实际长度。其实际长度用尺长方程式表示,它的一般形式为: l t = l + l + a l( t - t0 ) 式中: lt钢尺在温度t时的实际长度; l钢尺上所刻的长度,即名义长度

4、; l尺长改正数,即钢尺在温度t0时的改正数; 钢尺的膨胀系数,值约为11.610-612.510-6; t0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t钢尺使用时的温度。,2. 经纬仪定线,3. 量距,4. 测定相邻桩顶的高差 5. 成果计算 K= |L往-L返| / L平均 (1)尺长改正 ld = (l l0 ) / l0) l (2)温度改正 lt = (t t0 ) l (3)高差改正 lh = h2/2l D = l平均+ ld + lt + lh,4.1.4 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1. 误差分析 (1)尺长误差; (2)人为误差; a.钢尺倾斜误差和垂曲误差; b.定线误差; c.拉力变化的误差; d.

5、丈量本身的误差; (3)外界条件的影响(温度);,2. 注意事项,(1)收工时应除水、除尘,涂油处理; (2)严防车压,以免折断; (3)不准沿地面拖拉,以免磨损尺面刻划。,4.2 视距测量,4.2.1 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 4.2.2 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 4.2.3 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 4.2.4 实际野外视距测量 4.2.5 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自学),4.2.1 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1. 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水准尺 2. 原理:利用望远镜的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方法。 3. 优点: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形起伏的影响。 4. 缺点:精度较低(约1/300)。

6、 5. 用途:水准测量或地形图测绘。,1. 视线水平时的原理 (水准仪): 距离 D = kl 高差 h = i v k = 100 2. 用途:三等或四等水准测量中用于估测视距,以控制视距的长度及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4.2.2 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1. 视线倾斜时的原理: 距离: D = kl cos2 高差: h =(1/2) klsin2+ i v 式中: l为上下丝读数之差; 为竖直角; i为仪器高; v为目标高(中丝读数);k = 100,4.2.3 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2. 用途:地形图测绘时,用于测量地物或地貌的碎部点到测站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3. 例题:在A点架设仪器

7、,对B点进行观测,读得上下丝读数之差为0.431,竖直角- 242,仪器高1.45m,中丝读数1.210m。求AB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解:水平距离 DAB = kl cos2 =1000 .431Cos2(- 242) = 43.00 m 高差 h =(1/2) klsin2+ i v = (1/2)1000 .431Sin(2(- 242) +1.45 1.21 = -1.79 m,4.2.4 实际野外视距测量,1. 目的:地形图测绘时,碎部点到测站点的平距、高程。 2. 仪器及工具:经纬仪、水准尺、(小钢尺)。 3. 测站的准备工作: 对中; 整平; 量仪器高; 测指标差; 定向拨零。,

8、4.目标点的观测: 瞄准目标(水准尺); 上下微调使中丝读数v=仪器高i(简化计算); 读出上下丝读数(精度至1mm); 读出水平度盘读数(精度至5); 竖盘水准管精平,读出竖直度盘读数(精度至1)。 5.计算: 水平距离 Di = kl cos2 高差 hi =(1/2) klsin2 高程 Hi = H0 + hi,4.2.5 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1. 视距测量误差分析:(自学) 2. 视距测量注意事项:(自学),4.3 光电测距,4.3.1 光电测距原理 4.3.2 光电测距仪 4.3.3 光电测距成果整理 4.3.4 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自学),4.3.1 光电测距原理,1. 原理:通

9、过测定光波在两点间传播的时间计算距离的方法。 D= c t / 2 式中:c为空气中的光速;t为光波在两点间往返的时间。 2. 优点:测程远、精度高、劳动强度低、作业速度快。,4.3.2 光电测距仪,1. 光电测距仪的分类: a.按测定传播时间的方式分:相位式;脉冲式。 b.按测程大小分:远程;中程、短程。,2. 光电测距仪的构造:,3. 光电测距仪的使用:,a. 安置仪器; 测站点:经纬仪对中(一般用光学对中) 、整平,将测距仪主机连接在经纬仪上,并正确地接好电池; 目标点:棱镜对中、整平,并使棱镜和觇牌对向测距仪。 b. 记录气温、气压;(用于气象改正) c. 经纬仪瞄准觇牌中心,测距仪瞄

10、准棱镜中心 ; d. 打开测距仪电源开关,测距仪进行自检,读取经纬仪竖盘读数。在测距仪上输入竖盘读数、气象元素(温度和气压),测距次数等。 e按下测距键,测距仪即发射红外光,约几秒钟即显示所测距离。,4.3.3 光电测距成果整理,1. 成果改正 测距时测得的一测回或几测回的距离平均值D为斜距观测值,还必须经过改正,才能得到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光电测距的改正一共有三项: (1)倾斜改正; (2)仪器常数改正(加常数、乘常数); (3)气象改正(气温、气压)。,(1)三项改正中最主要是倾斜改正(即高差改正): D= D cos (2)在测距精度要求较高时(如相对精度为1/10000以上),则需进行

11、仪器常数改正及气象改正: 加常数改正值:Dc = C (式中:C加常数) 乘常数改正值:DR = RD (式中:R乘常数) 气象改正值(如某种仪器) 为: Dn = 1.0 ( t - 20) - 0.4 ( P - 760 )D (mm) (式中:t测距时的温度(); P测距时的气压(mmHg,1mmHg = 133.322 Pa); D斜距(km)。,2. 光电测距的精度表达 光电测距的误差有两部分: 一部分误差影响与距离长短无关,我们称其为“固定误差”,用a表示; 另一部分误差影响是与距离成比例的,称其为“比例误差”,其系数用b表示。 用mD表示光电测距的误差,则有: mD = ( a

12、+ b D ) (式中:a仪器的固定误差(mm); b仪器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 D测距边长度(km)。,4.3.4 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1. 光电测距的误差(自学) (1)仪器误差; (2)人为误差; (3)外界条件的影响。,2. 光电测距仪使用注意事项(自学) (1)切不可将照准头对准太阳,以免损坏光电器件; (2)注意电源接线,不可接错,经检查无误后方可开机测量。测距完毕注意关机,不要带电迁站; (3)视场内只能有反光棱镜,应避免测线两侧及镜站后方有其他光源和反光物体,并应尽量避免逆光观测;测站应避开高压线、变压器等处; (4)仪器应在大气比较稳定和通视良好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

13、5)仪器不要暴晒和雨淋,在强烈阳光下要撑伞遮太阳,经常保持仪器清洁和干燥,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震。,4.4 测距方法的比较,测量方法,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精 度,1/3 000或1/30 000,1/2001/300,(a + b ppmD),测 程,200m300m,100m,5km20km,速 度,慢,一般,快,劳动强度,大,一般,小,仪器价值,约60元,约6 000元,约1万10万元,主要用途,图根导线 或短距离的放样,水准测量中估测视距或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点位放样,4.5 直线定向,4.5.1 标准方向的种类 4.5.2 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 4.5.3 几种方

14、位角之间的关系 4.5.4 坐标方位角 4.5.5 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4.5.1 标准方向的种类,1. 真子午线方向 通过地球表面某点的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真子午线方向。真子午线方向是用天文测量方法或用陀螺经纬仪测定的。 2. 磁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是磁针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磁针自由静止时其轴线所指的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可用罗盘仪测定。 3. 坐标纵轴方向(X轴) 第一章已述及,我国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每一6带或3带内都以该带的中央子午线作为坐标纵轴,因此,该带内直线定向,就用该带的坐标纵轴方向作为标准方向。如采用假定坐标系,则用假定的坐标纵轴(X轴)作为标准方向。,1. 方位

15、角: 测量工作中,常采用方位角来表示直线的方向。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角值由0 360 。 由于采用的标准方向的不同,方位角可分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三种。,4.5.2 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2. 真方位角A : 如图,若标准方向PN为真子午线方向,并用A表示真方位角,则A1、A2分别为直线P1、P2的真方位角。真方位角用A表示。 3. 磁方位角Am : 若PN为磁子午线方向,则各角分别为相应直线的磁方位角。磁方位角用Am表示。 4. 坐标方位角: 若PN为坐标纵轴方向,则各角分别为相应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用表示之。,X和Y坐标轴方向把一个圆

16、周分成I、II、III、IV四个象限,测量中规定,象限按顺时针编号。某直线与X轴北南方向所夹的锐角(090),再冠以象限符号称为该直线的象限角R,如图所示。,RA1= NE6000 RA2= SE4500 RA3=SW4500 RA4=NW5000,5. 象限角R :,象限角R 与坐标方位角的关系:,4.5.3 几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1. 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的关系,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磁子午线方向常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如图中的。磁针北端偏于真子午线以东称东偏,为正,偏于真子午线以西称西偏,为负。直线的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可用下式进行换算。 A = Am + 式中的值

17、,东偏取正值,西偏取负值。我国磁偏角的变化大约在-10到+6之间。,2. 真方位角与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关系,在中央子午线以东地区,各点的坐标纵轴偏在真子午线的东边,为正值;在中央子午线以西地区,为负值。 可用下式计算: = ( L - L0 ) SinB 式中:L0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L、B计算点的经度、纬度真方位角A与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关系,如图6.5所示,可用下式进行换算: A12 = 12 + ,如图所示。图中地面点M、N等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中央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用表示。,3. 坐标方位角与磁方位角的关系: 若已知某点的磁偏差与子午线收敛角,则坐标方位角与磁方位角Am之间的

18、换算式为: = Am + - ,4.5.4 坐标方位角,如图,直线AB的点A是起点,点B是终点;通过起点A的坐标纵轴方向与直线A-B所夹的坐标方位角AB,称为直线A-B的正坐标方位角;通过终点B的坐标纵轴方向与直线A-B所夹的坐标方位角BA,称为直线A-B的反坐标方位角(又称为直线B-A的正坐标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180,即: AB=BA180,1. 正、反坐标方位角,如图,B、A为已知点,AB边的坐标方位角AB 为已知,通过连测求得A-B边与A-1边的连接角为,测出了各点的右(或左)角A、1、2和3,现在要推算A-1、1-2、2-3和3-A边的坐标方位角。所谓右(或左)角是指位于以

19、编号顺序为前进方向的右(或左)边的角度。,由图可以写出推算坐标方位角的一般公式为(前视边与后视边的方位角关系): 前= 后+左180 或 前= 后-右180,2.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4.5.5 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1. 坐标正算(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又称坐标正算,即已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坐标方位角,计算两点间的坐标增量x,y:,x12 = x2-x1 = D12 cos12 y12 = y2-y1 = D12 sin12 根据上式计算时,sin 和 cos 函数值有正、有负,因此算得的增量同样是有正、负号。,2. 坐标反算(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又称坐标

20、反算,即已知两点的直角坐标(或坐标增量x,y),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坐标方位角。,2. 坐标反算(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可得到 : D12 = ( x122 + y122 )1/2 R12 =arc tan ( y12 / x12 )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坐标方位角的值域为0至360,而arc tan函数的值域为-90至90,两者是不一致的。故当按上式的反正切函数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器上得到的是象限角值,因此,应根据坐标增量x,y的正、负号,决定其所在象限,把象限角R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坐标增量与所在象限的关系,例:X1=100,Y1=100;X2=150,Y2=50,求12=?,解: X12= X2 -X1 =50 Y12= Y2 -Y1 =-50 R12 =arc tan ( y12 / x12 )= 45 X12为“+”,Y12为“-” 12在第四象限, 12= 360-R12 =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