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7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含解析20170808262.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11310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WPS 页数:16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7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含解析20170808262.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年高考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7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含解析20170808262.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年高考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7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含解析20170808262.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7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含解析20170808262.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7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含解析20170808262.wps(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1717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一、选择题 1(2017 年江苏卷,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答案】C 2(2017 年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

2、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32P 标记 【答案】C 【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 S 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但没有提出转 化因子是什么,A 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 征进行判断,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B 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 出重量较轻的 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 正确;32P 标记亲代噬菌体的 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 32P 标记,有的不带有 32P 标记,D 错误。 3(2017年新课标 卷,2)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3、菌的实验 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1 【答案】C 【解析】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A 错误;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 mRNA 和蛋白质,B 错误;用含有 32P 培养基培养大肠 杆菌,再用含 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能将 T2噬菌体的 DNA标记上 32P,即培养基 中的

4、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噬菌体的核酸中,C 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为 HIV,它的 遗传物质是 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错误。 4(2017年新课标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 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答案】B 5(2017 年北京卷,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 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

5、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答案】B 【解析】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混合后作为解离液只能用于植物细胞 的相互分离;动物细胞之间的相互分离需用胰蛋白酶处理,A 错误。使用显微镜时,一般先在 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 正确。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 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 错误。细胞板只会出现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D 错误。 6(2017 年天津卷,5)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 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6、 ) 2 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 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答案】D 【解析】由于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可用无水乙醇提取,A 正确;花青苷为水溶性,可用水 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B 正确;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含有紫红色的大液泡,可发生 质壁分离和复原,则可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C 正确;表皮细胞高度 分化,不能分裂,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 错误。 7(2017 年海南卷,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 某同

7、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 表所示。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答案】C 8(2017 年江苏卷,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 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3 A自变量是 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 NAA 均

8、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 320 mg/ L NAA 处理插条 D400 mg/ 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答案】D 9(2017 年江苏卷,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 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 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3 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答案】C 【解析】20 U/L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对污布类型 1,去污力为 60%,30 U/L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 4 污布类型 2,去

9、污力约为 80%,则单位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1 去污力最强,A 错误;由于污 布类型不同,不能探究不同类型的洗衣粉对碱性蛋白酶的去污力的影响,B 错误;对污布类型 2、3 而言,都是 Y 型洗衣粉,30%的酶用量,但去污力不同,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3 的去污力不同,C 正确;该实验没有针对同一类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量的探究,则不能判断加 大酶用量是否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D 错误。 10(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宿迁市 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 生物学实验中染色或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斐林试剂、苏丹染液可分别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脂肪 B用台盼蓝

10、染液进行染色,可鉴别酵母菌细胞的死活 C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颜色变化快慢可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作用后颜色由无色变为灰绿色 【答案】D 11(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 2017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 方法及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鲁宾和卡门用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 O2来自于水 B卡尔文用 14C 标记的 CO2供应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C科学家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 3H 标记的亮氨酸,揭示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赫尔希和蔡斯用 32P、35S 分别标记噬菌

11、体 DNA和蛋白质,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鲁宾和卡门用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 O2来自于水,A 项正 确;卡尔文用 14C 标记的 CO2供应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B 项正 确;科学家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 3H 标记的亮氨酸,揭示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C 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 32P、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D 项 正确。 5 12(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宿迁市 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 实验材料选择或实验方法的描述,错误

12、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13(北京市丰台区 2017届高三 5 月综合练习(二模)理综生物试题)猪笼草以瓶状带 盖的叶 捕捉昆虫,并分泌某种物质消化虫体。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研究者设计了如下 实验,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 2mL水蛋白液 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加适量双缩脲试剂 2 2mL新鲜分泌物蛋白液 3 2mL水蛋白块 同上 加等量蒸馏水 4 2mL新鲜分泌物蛋白块 A试管 1 和 2 中溶液呈紫色 B试管 3 和 4 中蛋白块消失 C只有试管 2 中溶液呈紫色 D只有试管 4 中蛋白质被分解 【答案】A 6 【解

13、析】试管 1 中的蛋白液,试管 2 中新鲜分泌物中的蛋白酶,两者遇双缩脲试剂均呈紫色,A 正确、C 错误;试管 3 中蛋白块不会消失,B 错误;试管 2、4 中的蛋白质均被蛋白酶水解,D 错 误。 14(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康杰中学等五校 2017届高三第五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组别 清水 浓度 a 浓度 b 浓度 c 平均生根数 15 27 39 8 A实验中用于插条的枝条一定要保留芽而去除幼叶 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种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abc C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 a 和

14、c 之间 D当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处于 a 和 b 之间时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 【答案】D 15(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 2017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 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配制步骤、的培养基 时,应先调 pH值后髙压蒸汽灭菌 B步骤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步骤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步骤挑取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答案】C 7 【解析】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 pH值后髙压蒸汽灭菌,A 项正确;步骤纯化分解尿素的原 理是将聚集

15、的细菌通过涂布平板法分散,获得单细胞菌落,B 项正确;步骤筛选分解尿素的 细菌,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C 项错误;步骤挑取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 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D 项正确。 16(湖南省衡阳市十校 2017届高三调研冲刺模拟卷(三)理综生物试题)下列以小麦为实验 材料进行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观察染色体数量和分布等来判断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 B用小麦幼苗提取色素,研磨时要加入 SiO2、CaCO3和无水乙醇等 C用一杂合子小麦连续自交,纯合子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D用健那绿染液将小麦叶肉细胞处理后,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D 17(江苏省南通、

16、扬州、泰州 2017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科研人员比较了单独固 定云微藻和混合固定云微藻、芽孢杆菌后云微藻的增殖变化,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实验中单独固定和混合固定通常采用包埋法 B 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云微藻和芽孢杆菌计数 C “实验时间内固定后的云微藻数量均呈 J”型增长 D 混合固定时云微藻增殖快,与芽孢杆菌提供 CO2有关 【答案】AD 8 【解析】细胞固定通常采用包埋法,A 项正确;细胞已固定,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计数,不宜 用涂布平板法,B“项错误;有限环境中云微藻数量呈 S”型增长,C 项错误;混合固定时云微 藻增殖快,与芽孢杆菌提供 CO2有关,D

17、 项正确。 18(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宿迁市 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磨叶片时加入二氧化硅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B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应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C若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则提取的色素种类将减少 D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不同色素带的宽度一般可以表示色素的含量 【答案】C 19(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底物 B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

18、得原始数据不能再用 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如果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纸层析时色素带 颜色将变浅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若溶液能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 溶液中产生了酒精 【答案】C 【解析】由于过氧化氢在较高温度下会自然分解,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影响的底物,A 错误;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但已获得原始数 据同样可用,B 错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如果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 则色素在无水乙醇中浓度太小,则在纸层析时滤液细线上色素分子变少,导致色素带颜色变浅,C 正确;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

19、方式实验中,若溶液能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 明溶液中产生了 CO2,D 错误。 9 20(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 2017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意 义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在解离液中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有利于提高洋葱根尖组织的解离效果 B在划滤液细线时,风干滤纸后再重复划线,有利于色素带的分散和观察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一侧滴少量样品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有利于减少实验误差 D“在 探究 NAA”对银杏插条生根的影响 实验中保留 34 个饱满侧芽,有利于提高生根率 【答案】BD 【解析】在解离液中加入纤维素酶,会破坏细胞壁,导致细胞破裂,对解离效果不利

20、,A 项错 误;在划滤液细线时,风干滤纸后再重复划线,增加色素含量,有利于色素带的分散和观察, B 项正确;在血细胞计数板一侧滴少量样品液,让其自然渗入计数小室内,C“项错误;在 探 究 NAA”对银杏插条生根的影响 实验中保留 34 个饱满侧芽,有利于提高生根率,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2017年新课标 卷,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 RNA 病毒和 DNA 病毒 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 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 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

21、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 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答案】(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 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 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 RNA病毒;反之为 DNA病毒。 10 22(哈尔滨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 2017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五角枫常作为园林绿化

22、树种,但是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不易萌发。为探究 五角枫种子内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部位及作用效果,科研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与试剂:同年白菜种子若干,五角枫的果皮、种皮、胚,蒸馏水,甲醇,培养皿,吸 水纸,恒温培养箱等。(注:已知五角枫种子发芽抑制物质不溶于蒸馏水,溶于一定浓度的甲 醇。) 实验步骤: (1)取若干饱满度、大小相同的白菜种子,随机均分成_组,每组 100 粒。 (2)分别取等量的五角枫果皮、种皮、胚,研磨粉碎后分别制成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 三种结构的甲醇提取液,再将三种结构的甲醇提取液分别稀释,得到三种结构的25%、50%、75%、 l00%甲醇浸提液。 (

23、3)分别用_五角枫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三种结构的 25%、50%、75%、l00%甲 醇浸提液浸泡各组白菜种子,12 小时后,放入 25恒温培养箱培养。 (4)72小时后,观察并统计白菜种子的_。 实验结果:数据统计与处理见下图 五角枫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1 _。 _。 发芽抑制物质被稀释后作用减弱。 【答案】(1)15组 (3)等量的 (4)发芽率 分析结果: 五角枫果皮中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种皮和种胚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 种皮中抑制剂含 量大于种胚(或种皮提取物效果强于胚的提取物)(顺序可以改变,按知识点给分,合理 即可) 【解析

24、】(1)分析图形可知,该实验需选取若干饱满度、大小相同的白菜种子,随机均分成 5 组,每组 100粒。 (3)分别用等量的五角枫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三种结构的 25%、50%、75%、l00%甲醇浸 提液浸泡各组白菜种子,12 小时后,放入 25恒温培养箱培养。 (4)72小时后,观察并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五角枫果皮 中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种皮和种胚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 种皮中抑制剂含量大于种胚。 发芽抑制物质被稀释后作用减弱。 23(2017年海南卷,26)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 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

25、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剥口 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枝条 第 90 天存活枝条 第 90 天存活时的生根枝条 首次出根所需天 生长素用量(mg/枝) 数 数 数 数 0 50 50 12 75 05 50 50 40 30 10 50 50 43 25 15 50 50 41 30 20 50 43 38 30 30 50 37 33 33 回答下列问题: 12 (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 0 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原因是 _。 (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

26、条生根 效果最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_(答出两点即可)。 (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_。 【答案】(1)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2)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 根的长度 (3)生长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24(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 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为了获得较多、较纯、 较完整的甜菜总 DNA,科研人员比较了 A 方法(通过 CTAB 裂解细胞,并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B 方法(通过SDS 裂解细胞释放核DNA,使蛋白质变性)、C 方法(通过高盐沉淀蛋白质)从嫩叶、

27、 块根中提取总 DNA的效果,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关检测结果如下,其中氯仿-异戊醇不溶于水且 密度均大于水,DNA 不溶于氯仿-异戊醇,蛋白质等溶于氯仿-异戊醇。分析回答: 结果检测 13 注:纯净的 DNA样品 OD260/OD230值约为 20,过低表明小分子物质残留较多;纯净的 DNA 样品 OD260/OD280值约为 18,若比值大于 18 表示存在 RNA残留,若小于 18 表示存在蛋 白质残留。得率是指每毫克组织所提取的 DNA量。 (1)步骤将 DNA粗提液在 65水浴保温 60min 的目的是_“。步骤 ? ”表示 _。 步骤中加 RNA酶的作用是_。 (2)影响 DNA 纯度的

28、物质主要有_。提取的 DNA 中 RNA 残留较多的方法是 _。以嫩叶为材料提取 DNA的得率较高,原因是_。 (3)电泳可以直观对比 DNA的完整性,分子大小不同的 DNA在凝胶上迁移速率不同,从而产 生不同的条带。下图是上述实验中提取到的总 DNA 凝胶电泳结果,其中 M 是已知大小的不同 DNA 的混合物。实验结果显示 A、B 方法提取的总 DNA电泳结果只有一条带,而 C“方法有明显的 拖 ”尾 现象。 只出现一条带的原因是_。 “”出现 拖尾 现象的原因是_。 14 【答案】(1)使蛋白质变性 上清液 水解 RNA,去除 RNA 杂质 (2)蛋白质、RNA、小分子物质 A 方法 细胞

29、分裂旺盛 (3)甜菜细胞基因组 DNA 分子都比较大,不容易分离 DNA发生断裂或降解,形成许多大小 不等的 DNA片段 25(2017年北京卷,3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 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_(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并结合红 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 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

30、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性清除, 从而使该物种得以_。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 行了如下实验。 15 1、2 组结果表明_;由 3、4 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 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 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答案】(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 (2)识别 (3)体温调节 (4)特异 生存与繁衍 (5)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 差异 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特异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 得以生存和繁衍,并在机体内保留下来。 (5)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 组不加入青蒿素作为对照,2 组加入青蒿素作为实验,结果是加 入 青 蒿 素 后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