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7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46.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11663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7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46.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7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46.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7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46.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7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46.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7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46.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82018 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2.72.7 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集 训 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2016雅礼)“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 ”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C)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英国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因此工业革命没有因袭的 社会风尚的阻挠和法律上的障碍,故 C 项正确。 2英国

2、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 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 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 ”区。 其主要观点是(A)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解析】材料中的 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 即海外对廉价服装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据此可知,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海外市场的扩大是工业革 命的推动力,故选 A。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棉纺织业,B 项错误;C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 项 不是题干强调的侧重点。 3(2017雅

3、礼)18 世纪末英国有人记载:“在某个地方,一百所房屋和家庭已经减少 到八所或十所;往往还有这样的事情,四、五个富有的畜牧业主侵吞了不久前圈围的大片 领土,这些土地以前是在二十至三十个租地农民或同样数目的较小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居民的手 ”里。 持续不断的此类事件(D) A消灭了英国的自耕农阶层 B阻碍了英国农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D加速了原始积累的过程 【解析】 A 项消灭了自耕农阶层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B 项表述错误;英国开始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圈地运动的发 展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加速了资本的原始

4、积累,故 D 项正确。 4(2016雅礼)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 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 无闻。这说明(A)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1 【解析】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时的情形,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的是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所以选择 A 项。C 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D 项说法有误,家庭 手工业依然存在,只不过不占主导地位而已。 5从 18 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

5、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 明”,所以“19 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 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B)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工厂制度的产生 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 19世纪”“”,可知材料中 所以 之后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影 响,即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结合史实可知,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使大量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 直接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故选 B。其余 A、C、D 三项均不准确。 6(2016一中)“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 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

6、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 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 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 映的实质问题是(C) A工业革命使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解析】材料反映了人们更加注重休闲,明确限定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增加、中产阶级 的地位提高、反对野蛮等信息,这些都发生在 19世纪初的欧洲,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人们价 值观的变革。 7有位历史学家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 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

7、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 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作者在这里主要想表述的是(A) A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C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D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历史学家认为,工业革命不仅应该带来先进的生产力,更应该 建 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而不应该 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即社 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故选 A 项。B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 项与材料信息相左;D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8、。 8詹姆斯密尔和约翰密尔父子是 19 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 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 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C)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联系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解析】题干明确指出两人是自由主义的代表,同时通过其思想可得出其殖民主义者的身 份,排除 A。根据所学知识,自由主义是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表面上主张自由生产、贸易和 2 竞争,实则凭借经济优势垄

9、断世界市场,与殖民主义有着一致性,而非过渡到殖民主义阶段, B 项错误,C 项正确。D 项本身说法错误。 9(2016四校)英国以1813 年特许状法案剥夺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特许贸易权,马克 思指出:“英印之间的商业在短期内增加了三倍以上迄 1813 年,印度大体上是一个出口 ”贸易国,但现在已成为进口贸易国。 这一变化说明英国(D) A对印度转为直接掠夺策略 B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遭受打击 C开始采用资本输出的手段 D工业资本发展处于上升时期 “【解析】 剥夺特许贸易权”说明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商业垄断权几乎被取消。印度由“出 口贸易国”变为“进口贸易国”,说明英国对印度的原始积累式的直接掠夺变为

10、对印度放开输 出工业品,掠夺市场。结合 1813年的历史背景,英国处于工业革命后期,工业资本发展,对 自由市场的需求增强,因此答案为 D。东印度公司的直接掠夺策略在之前,也与材料内容相反,A 项错误;材料内容涉及的是殖民统治方式的改变,而不是放弃殖民,B 项错误;材料内容未涉 及资本输出,资本输出在 19世纪后半期,也与史实不符,C 项错误。 10(2016 一中)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外人(英国人)最初对于我们的通 商制度虽不满意,然而觉得既是中国的定章,只好容忍。到了十八世纪末年(乾隆末年、嘉庆 初年)”外人的态度就慢慢改变了。 这种变化是因为(B) A中国的利用价值已逐渐减少

11、B英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C东印度公司已经把持中国外贸 D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的强大 【解析】十八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展开,中英国力对比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 11(2016 长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到 19 世纪上半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是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 的国家,但英国的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巨大的人文灾难。随着财富的积累,英国的穷人不是减 少了,反而增加了。1867 年,占家庭总数约 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 40% 的份额,不到家庭总数 1/200的上层收入者的收入总额超过了国民总收入的 1/4。根据教会慈 善机构报道,1833 年,埃尔德

12、莱有一个织工,一家 7 口,4 个人工作,全部收入在扣除房租、 工具等后,所剩只有每星期 2 先令,这点钱要供全家人的吃穿。当时的英国工厂,大量使用童 工,除工作时间长、工资少之外,劳动安全毫无保障,机器一旦出事故,受害童工就被赶出工 厂,再也没有人过问。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二 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 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定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1834 年英 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 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

13、劳动谋生。1920 年颁布的失业 保险法,政府扩展了 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 250 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 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 400万工人扩大到 1 200万工人。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三 英国的经历给我们留下这样的思考:工业化的目的是什么?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什 么?如果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的不是造福于人,这种工业化和现代化有什么意义?如果工业化 和现代化的目的只是为少数人造福而伤害多数人,这样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是不发生更好?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3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人文危机的表现。 (2)结合

14、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文危机,英国政府扮演了什么 角色并采取了哪些举措? (3)结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工业革命与人文危机之间的冲突? 【参考答案】(1)贫富分化;工人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危险恶劣;生活艰难、 童工受虐。 (2)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举措:在工人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英国政府制定了关于教育、劳动、卫生、社会 救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社会立法从工厂法开始,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奖勤惩懒在一 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劳动权利,改善了生活条件。 (3)上述材料折射了工业革命时期物质文明与人文主义的强烈冲撞,这

15、是由农业文明向工 业文明转型时期必然经历的痛苦阶段。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社会立法和社会保障制度 的建设弥补工业革命的过失,虽然时间长、代价大,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文主义灾难。钱 乘旦的思考具有普世的人文关怀,受人尊敬;但是工业化与人文主义不是截然对立,我们要思 考的是怎样化解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人文灾难,而非是否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 12(2016 雅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 义(包括对中国)。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 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

16、国模式有其特殊性。 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同,彭慕兰(按: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 英国模式 不 “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 标准”“”,他进而指出: 英国模式 的形成,是欧洲在与 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 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 19 世纪的兴起还 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现代性”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生在英国,所以它才 “可以被称为一种 模式”。例如,他反复指出: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 “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 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

17、这三者确实是欧洲、 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 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评材料中关于“英国模式”的观点。(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一:“”英国模式 具有普遍性,英国模式所体现的从农业文明向工 业文明转型适用于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的研究。 欧美其他国家以及日本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开始本国的工业革命,向工业社会过渡;印 度等殖民地在英国的影响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向近代社会过渡;19 世纪后期,在外国 近代工业的示范作用下

18、,中国的洋务运动从外国输入机器开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资本 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中国经济转型,英国模式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 证实。 综上所述,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 “”答案示例二: 英国模式 具有特殊性。 新航路开辟,英国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海外殖民掠夺中注重资本的积累,以及商业组织形 式的创新,占有日益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广阔,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资本主义民 主政治的制度创新,为经济和科技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以及本国工业革命所需的燃料 煤的蕴藏丰富,在所有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出现了“英国模式”。美国、法国、日本 等国虽然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但都按自己

19、的国情走上工业化道路。印度等殖民地地区的 4 近代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一定会走上近代工业 化的道路,或许只是在明清商业繁荣的基础上走商业近代化的道路。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也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严重不足,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商业化,而非工业化。 “”综上所述, 英国模式 不具有普遍意义,只适合与英国自身的发展。 “”答案示例三: 英国模式 是在借鉴吸收其他地区文明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能称为 “一种 模式”。比如: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得益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意大 利兴起的文艺复兴、德意志开始的宗教改革以及对海外殖民地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美洲金 银的大量发现等等。(这个角度可以不要,仅供参考) “”拓展升华:强调 英国模式 的特殊性,也就是强调不同文明的共生与并存,世界文明发 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评分标准: 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 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 述清楚。 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