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向板设计例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12913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向板设计例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向板设计例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向板设计例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向板设计例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向板设计例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向板设计例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向板设计例题.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设计例题,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与鉴别,与鉴别,本设计例题通过一个常用、典型的钢筋混凝土楼盖现浇式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方法运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提高专业设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主要内容如下: (1)梁、板的结构布置; (2)荷载计算; (3)板的计算及配筋; (4)次梁的计算及配筋; (5)主梁的内力计算、包络图的绘制及配筋计算 (6)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 (7)整理计算书;,1、设计资料(设计任务书),2、板的设计,3、次梁设计,5、绘制施工图,计算 内 容,4、主梁设计,某多层厂房的楼盖平面如图1 所示,楼面做法见图2 ,楼盖采用

2、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试设计之。 设计要求: 1板、次梁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2.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3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板、次梁和主梁的模板及配筋图。 进行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有:(1)计算简图;(2)内力分析;(3)截面配筋计算;(4)构造要求;(5)施工图绘制,设计任务书,图1.楼盖平面图,图2.楼面详细做法,设计资料,(1)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k=10kN/m2。 (2)楼面做法: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 =20kN/m3),板底及梁用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17kN/m3)。 (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主

3、梁和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或HRB335,吊筋采用HRB335,其余均采用HPB235。,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步骤 : 1、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 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3m。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 ,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 ,所以板厚取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 ,取 ,截面宽 ,取 。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 ,取 ,截面宽度取为 ,柱的截面尺寸bh=400400 mm2。,楼盖结构平面布置,3、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

4、标准值大于, 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1.3,,(2)、计算简图 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4(a)所示,由图可知:次梁截面为b=250 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120mm,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图4(a)板的实际结构,板的计算简图4(b)所示。,图4 (b)板的计算简图,3) 弯矩设计值 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表1,(4) 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对轴线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

5、积折减20%。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1-9,(5)板的配筋图绘制 板中除配置计算钢筋外,还应配置构造钢筋如分布钢筋和嵌入墙内的板的附加钢筋。板的配筋图如图图4(c)所示。,图1-34(c) 板配筋图,4、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设计值: 恒荷载设计值,(2)、计算简图 由次梁实际结构图(5(a)图)可知,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240mm,主梁宽度为b=300mm。,图5(a)次梁的实际结构,次梁的边跨的计算跨度按以下二项的较小值确定:,计算简图如图1-35(b)所示。,图5 (b) 次梁的计算简图,(3) 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因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小于10

6、%,可按 等跨连续梁计算。 由表11-2,11-2可分别查得弯矩系数 和剪力系数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见表1-10和表1-11,(4)配筋计算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二项的较小值:,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形截面,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1-12。,表1-12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复核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复核截面尺寸:,所以B和C支座均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A支座均只需要按构造配置箍筋,计算所需箍筋,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

7、围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现调整箍筋间距,S=0.8X 281=224.8mm,为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最后箍筋间距S=100mm。 配箍筋率验算: 弯矩调幅时要求配筋率下限为,实际配箍率,因各个支座处的剪力相差不大,为方便施工,沿梁长不变,取,6100。,双肢,(5)施工图的绘制 次梁配筋图如5(c)图所示,图1-35(c)次梁的配筋图,其中次梁纵筋锚固长度确定: 伸入墙支座时,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确定:,取650mm.,伸入墙支座时,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确定: l=12d=1220=240mm 梁底面纵筋伸入中间支座的长度应满足l12d=1222=264mm,取300mm. 纵

8、筋的截断点距支座的距离:,5、主梁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 (1)荷载设计值。(为简化计算,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2)计算简图,图1-36 (a)主梁的实际结构,图1-36 (b) 主梁的计算简图,(3)、内力设计值计算及包络图绘制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弯矩值计算:,式中k1和k2由附录6查得,*注:此处的弯矩可通过取脱离体,由力的平衡条件确定。根据支座弯矩,按下面简图确定,具体计算见以下表格,图7 主梁取脱离体时弯矩图,、剪力设计值:,不同截面的剪力值经过计算如表所示。,弯矩、剪力包络图绘制 荷载组合+时,出现第一跨跨内最大弯矩和第二跨跨内最小弯矩,此

9、时:,以这两个支座的弯矩值的连线为基线,叠加边跨载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弯矩图:,则第一个集中荷载下的弯矩值为 :,第二集中荷载作用下弯矩值为:,中间跨跨中弯矩最小时,两个支座弯矩值均为:,342.4KNm,以此支座弯矩连线叠加集中荷载。则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为:,荷载组合+时支座最大负弯矩:,其它两个支座的弯矩为:,在这三个支座弯矩间连线,以此连线为基线,于第一跨、第二跨分别叠加集中荷在G+Q时的简支梁弯矩图:,则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依次为:,461kNm,265.5kNm,167.3KNm,268.7KNm,同理,当,,,最大时,集中荷载下的弯矩倒位排列。,荷载组合+时,出现边跨跨内弯矩最小

10、与中间跨跨中弯矩最大。此时,第一跨在集中荷载G作用下的弯矩值分别为:,85.4KNm,,-28.7kNm,第二跨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值为:,荷载组合+时,,至第二跨荷载处剪力降为 :,234.1-283.6=49.5kN;,至第二集中荷载处剪力降为 49.5283.6=333.1kN,荷载组合+时,,最大,其,则第一跨中集中荷载处剪力顺次为(从左到右)199.2KN,84.4KN,其余剪力值可按此计算。 主梁的剪力包络图见1-38图。,+5情况的弯矩按此方法计算。,所计算的跨内最大弯矩与表中有少量的差异,是因为计算跨度并非严格等跨所致。主梁的弯矩包络图见下图。,图138 主梁弯矩包络图和剪力

11、包络图,(4)配筋计算承载力计算,纵向钢筋HRB400,其中,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纵筋的计算,跨中正弯矩按形截面计算,因,翼缘计算宽度按,中较小值确定,取,。支座处的弯矩设计值:,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如下,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配筋计算,箍筋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验算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验算是否需要计算配置箍筋。,故需进行配置箍筋计算。,计算所需腹筋;采用 8100 双肢箍。,=327.3kN(VA=234. 1kN和VBr=327.4 kN) VBl=368 kN,因此应在B支座截面左边应按计算配置弯起钢筋,主梁剪力图呈矩形,在B截面左边的2.

12、3m范围内需布置3排弯起钢筋才能覆盖此最大剪力区段,现先后弯起第一跨跨中的225和支座处的一根125鸭筋,,As=490.9 mm2,弯起角取,次梁两侧附加横向钢筋计算。,m=(950-2500)/100+1=8,次梁两侧各布置4排,另加吊筋18,,(5)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纵筋的弯起和截断 按比列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 按同样比列绘出主梁的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并满足以下构造要求: 弯起钢筋之间的间距不超过箍筋的最大容许间距Smax;钢筋的弯起点距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h0/2,如2、3和5号钢筋。 按第四章所述的方法绘材料图,并用每根钢筋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直线与弯矩包络图

13、的交点,确定钢筋的理论截断点(即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当 时,且其实际截断点到理论截断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等于h0或20d,钢筋的实际截断点到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 。,若按以上方法确定的实际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的受拉区,其实际截断点到理论截断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等于1.3h0或20d。钢筋的实际截断点到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如5号钢筋的截断计算:,因为剪力,且钢筋截断后仍处于负弯矩区,所以钢筋的截断点距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即:,且距不需要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1.3h0或20d,即:,通过画图可知 从( )中减去钢筋充分利用点与理论截断点(不需要点)的距离后的长度为1840mm(754mm和500mm),现在取距离柱边1960mm处截断5号钢筋。 其它钢筋的截断如图所示。 主梁纵筋的伸入墙中的锚固长度的确定: 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取880mm.,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12d=12,X25=300mm,取300mm,检查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是否包住弯矩包络图和是否满足构造要求。 主梁的材料图和实际配筋图如图1-39所示,图1-39 主梁材料图与配筋图,图1-40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配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