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之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1291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9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之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之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之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之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之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之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之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51 、概述 常见受扭构件:雨篷梁、吊车梁、现浇框架边梁等。 扭转分类: 平衡扭转扭矩由平衡条件所决定,属于静定受扭构 件。 协调扭转扭矩由变形连续条件所决定,属于超静定 受扭构件。,52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一 纯扭构件开裂扭矩 扭矩作用下,构件横截面产生剪应力,由材料力学知,截面上主拉应力=,其方向与构件轴线成450,当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垂直于主拉应力方向混凝土开裂。,规范开裂扭矩的计算公式: Tcr = 0.7f tWt (5.2) 对于矩形截面: 若外扭矩大于构件开裂扭矩, 则需按计算配置抗扭钢筋,保 证构件承载力需要。,二、 抗扭钢

2、筋 理论上应沿主拉应力方向布置钢筋。但为施工方便,将该主拉应力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力,并布置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 1 抗扭箍筋:按一定间距沿构件轴线方向布置。 2 抗扭纵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均匀对称的布置。,三、 纯扭构件破坏形态 配置受扭钢筋后,可能出现四种破坏形态: A.纵筋和箍筋合适(适筋):钢筋先受拉屈服,然后混 凝土压碎; B.纵筋或箍筋过多(部分超筋):纵筋或箍筋不能受拉 屈服,混凝土压碎;,C.纵筋和箍筋均过多(完全超筋):纵筋和箍筋均不能 受拉屈服,混凝土压碎;(脆性) D.纵筋和箍筋均太少(少筋):混凝土开裂后纵筋和箍 筋立即受拉屈服,构件破坏;(脆性) 设计中应避免出

3、现BCD三种情况。,四 、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 (5.9) 式中:Acor = bcorhcor为截面核心部分面积。(bcor、hcor分 别为从箍筋内皮计算的截面核心的短边和长边尺寸。 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 (5.4) 建议:0.61.7 (通常取1.0),公式适用条件: (1)防止超筋(通过限制最小截面尺寸) 当hw / b 4时 T0.25cfc0.8Wt (5-10) 当hw / b 6时 T0.20cfc0.8Wt 当4hw / b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2)防止少筋(通过限制最小配筋率),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 (5.12) 受扭箍筋最小配箍率: (5.13),五、 纯扭构

4、件受扭钢筋计算步骤 1 、按式(5.10)验算构件截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 、按式(5.9)计算所需受扭箍筋,选用箍筋直径和间距并按 式(5.13)验算配箍率。 3 、 将所选箍筋用量带入式(5.4)计算所需受扭纵筋; 4 、 选择纵筋直径和根数,并按式(5.12)验算配筋率; 5 、 画构件截面配筋图。,53 、弯扭构件和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一 、矩形截面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所需钢筋: 剪力抗剪箍筋(按一定间距沿构件轴线方向布置) 扭矩抗扭纵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 抗扭箍筋(按一定间距沿构件轴线方向布置),由前所知: 纯扭构件受扭钢筋计算:P133公式(5.9) 受剪箍筋计算:P

5、98公式(4.6)、(4.7) 试验结果表明: 构件的受剪承载力随扭矩的增加面减小,而构件的受扭承载力则随剪力的增大而减小,反之亦然。我们把构件抵抗某种内力的能力,受其它同时作用的内力影响的这种性质,称为构件承受各种内力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规范考虑: 剪力与扭矩的相关性且仅体现在相应的“混凝土项”。 即:由于剪力(扭矩)的存在,将降低构件的抗扭(抗 剪)承载力,因此在公式中的混凝土项部分引进降 低系数 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 抗剪承载力:公式(5.16)或(5.17) 抗扭承载力:公式(5.18) 式中:系数 按公式(5.14)或(5.15)计算。,剪扭构件配筋计算思路: 箍筋:按公式(5

6、.16)-(5.18)分别计算抗剪箍筋ASV/S 和 抗扭箍筋ASt1/S,然后再叠加配筋,即按ASV/S+ASt1/S 选择箍筋直径和间距。 受扭纵筋:按式(5.4)计算。,二 、矩形截面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所需钢筋: 弯矩纵向受力钢筋(布置于受拉一侧) 扭矩抗扭纵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 抗扭箍筋(按一定间距沿构件轴线方向布置) 配筋计算思路: 扭矩的存在使构件受弯承载力降低,弯矩的存在使构件受扭承载力降低,但为简化计算,按纯扭构件和纯弯构件分别计算配筋。(纵筋可部分叠加配置),54 、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配筋计算思路: 箍筋:按公式(5.16)-(5.18)分别计算抗剪箍筋用量

7、和 抗扭箍筋用量,并叠加配筋。 纵筋:按式(5.9)计算抗扭纵筋用量,按受弯构件正 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抗弯纵筋用量,分别配 筋或部分叠加配置。,注: (1)配筋计算时,为防止少筋和超筋,应满足P134 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2)当满足公式(5.21)时,抗扭纵筋和箍筋按其最小配筋率设置,只需对抗弯纵筋进行计算。,配筋计算步骤: 1按公式(5-19)验算构件截面尺寸(为防止超筋); 2.计算箍筋 (1)按公式(5.16)或(5.17)计算抗剪箍筋ASV1/S (2)按公式(5.18)计算抗抗扭箍筋ASt1/S (3)按ASV1/S+ ASt1/S选择箍筋间距和直径 (4)验算配箍率(P134),3 、计算纵筋 (1)抗扭纵筋:把ASt1/S代入公式(5.9)计算抗扭纵筋 并验算受扭纵筋配筋率(P134)。 (2)抗弯纵筋:按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 所需受弯纵筋ASM(或ASM、ASM),并验算受弯构 件最小配筋率(P56)。 (3)分别配置受扭纵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 置)和受弯纵筋(构件受拉一侧),或采用部分叠 加配筋。,受扭纵筋均匀对称的布置: 分配到矩形截面长边的受扭纵筋为 分配到矩形截面短边的受扭纵筋为 顶部所需纵向钢筋为: + ,据此选直径 和根数;,底部所需纵向钢筋为: + ,据此选直径和根数; 侧边所需纵向钢筋为: ,据此选直径和根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