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路路线.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13721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公路路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三章公路路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三章公路路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三章公路路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三章公路路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公路路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公路路线.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公路路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平面线形 第三节 行车视距 第四节 纵坡 第五节 横断面 第六节 影响路线设计的其它因素,3.1 概述 路线主要包括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沿路线中线垂直剖切再展开。 横断面:沿垂直于路线中线剖切再展开。 以上三者关系是相互关联的,既要分别进行,又要综合考虑。,3.2平面线形 一、平面线形要素 1、直线(曲率无限大) 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般定线时,只要地势平坦,无大的障碍物,首选直线通过。,(1)直线的优点 笔直的道路给人短捷、直达的良好印象,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2)直线的缺点

2、直线过长易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于是产生尽快驶出直线的急躁情绪,一再加速以致超速,这样易导致交通事故,所以不宜采用过长的直线,两侧空旷时,采取种树或设置雕塑,广告牌等改善单调的景观。,2、圆曲线(曲率为常数) 当路线避绕障碍物或转弯时,无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圆曲线是圆圈上的一部分圆弧。,(1)圆曲线的半径 行驶在曲线上的汽车 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其稳定性受到了影响。 R越小,离心力越大,可能引起汽车向外滑移或倾覆,所以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半径。 V2 R= 127(u+ih),(2)圆曲线的各要素间的关系 T=R tg L=R,(3)圆曲线超高 超高的作用:为保证车辆在圆曲线上行驶时的安

3、全,应将行车道做成向内侧倾斜的横坡。 在有横坡的行车道上,其外侧与内侧的高差值称为圆曲线超高。 超高设置方法: a、 行车道内侧边缘为基准 b、 行车道中心为基准,3、缓和曲线(曲率为变数)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二、公路平面线形的基本组合 1、基本型 2、S型 3、卵形 4、凸型,3.3行车视距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人员随时应能看到汽车前方一定距离,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根据其采取措施的不同,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停车视距 2、会车视距

4、3、超车视距 4、错车视距,一、停车视距(DT) 1、定义 停车视距是指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2、停车视距的两个制约因素 即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二、会车视距(Dh) 1、定义 会车视距是指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完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2、若双向行驶的车型和车速都相同,则会车视距约等于两倍的停车视距。 即:Dh =2DT,三、超车视距(Dc) 1、定义 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2

5、、超车视距的分类 (1)全超车视距 (2)最小超车视距 四、错车视距 1、定义 错车视距是指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公路上,两对向行驶的汽车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措施避让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五、计算视距长度的控制因素 假若计算平曲线和凸型竖曲线上的行车视距,则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视线高; (2)障碍物高;,小结: 1、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 2、行车视距的定义及分类; 3、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的定义。,作业: 1、解释停车视距、超车视距; 2、简述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 3、简述行车视距的分类。,3.4纵坡 一、纵坡坡度 纵断面上两相邻纵坡线的交点称为变坡点。 1、坡度(i) 纵坡

6、的坡度以路线的水平长度做分母,以两端变坡点之间的高差做分子。 i为正表示上坡,i为负表示下坡。,2、变坡角 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 =i1-i2 则w为正时,变坡点在竖曲线上方,为凸形竖曲线;反之,变坡点在竖曲线下方,为凹形竖曲线。,二、坡度与坡长限制 (一)最大纵坡 1、定义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2、我国标准规定的公路最大纵坡值见下表3-1。,表3-1,3、纵坡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情况限制时,经技术论证合理后,可使最大纵坡增加1%; (2)海拔2000m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的山岭重丘区的四级公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

7、3)大中桥的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的纵坡不宜大于5%,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较多地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的纵坡不得大于3%,紧接桥头不短于10m范围内的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相同。,(4)隧道内的纵坡不应大于3%,并不小于0.3%(便于排水),紧接隧道洞口30m范围内的纵坡不应大于3%。 (二)最小纵坡 最小纵坡是为保证路基排水要求而规定的最小坡度值。,挖方或低填方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路段,为保证排水,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当必须设计水平坡或小于0.3%的纵坡时,边沟排水设计与纵坡设计一起考虑。,(三)平均纵坡 平均纵坡是指路段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它是衡量线形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8、 H 即 i平均= L 式中: H为相对高度(m), L为路段长度(m)。,(四)合成坡度 1、定义 合成坡度是指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所组成的坡度。 2、公式 i合=,(五)坡长限制 见书上的表3-8所示。 (六)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是陡坡路段正线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汽车行驶的专用道。,三、竖曲线 1、定义 在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顺及视距所设置的纵向曲线,即为竖曲线。 2、竖曲线的形式及设置条件 (1)竖曲线的形式有两种,即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2)竖曲线设置条件 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 =i1-i2 则w为正时,变坡点在竖曲线上方,为凸形竖曲线;反之,变坡点在

9、竖曲线下方,为凹形竖曲线。,四、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内容 1、全面考虑公路选线; 2、合理组合各种线形要素; 3、避免一些不好的平纵组合。,小结: 1、纵坡坡度的表示; 2、竖曲线的形式及设置; 3、如何进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作业: 1、解释竖曲线、变坡点; 2、如何进行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3.5 横断面 一、公路横断面 1、定义 在垂直道路中心线的方向上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公路横断面。 2、组成 公路横断面由行车道、路肩、中间带、边沟、边坡以及护坡道组成。,二、行车道 1、定义 道路上供车辆行驶的部分称为行车道,又称为车行道。 在车行道上供单一纵列车辆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为一条车道,简称车道。,

10、2、机动车行车道的宽度由数条机动车车道组成,其宽度应是车道条数和一条车道宽度的乘积与两侧路缘带宽度之和。 车道宽度见表3-2所示。,表3-2,三、路肩 1、定义 公路和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 2、分类 路肩主要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两种。,3、路肩的作用 (1)保护车行道,供临时停放故障车辆; (2)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撑以及供行人通行; (3)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 (4)作为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4、路肩的宽度 各级公路路肩的宽度见表3-12所示。,各级公路路肩的宽度 表3-12,双车道低级公路的土路肩宽为0.75m,个别困难地段可降至0.5m

11、。仅设置单车道的低级公路,路肩宽可加宽到1.5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肩应设有不小于0.5m的土路肩,其余宽度都应加固为硬路肩。,四、中间带 1、组成 中间带由行车道左侧的两条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2、作用 (1)分隔车流,提高通行能力; (2)可设置公路牌; (3)种植花草或灌木丛的中间带,能起到防止夜间灯光炫目的作用,(4)防止车辆中途调头; (5)防止认错车道引起交通事故。 3、设置要求 花草或灌木的高度最好不超过1.2m,这样既可以相互通视,又可以遮挡晚间行车的会车灯光,避免眩光。,五、慢行道与人行道 1、慢行道 慢行道是专供其他车辆行驶的附属车道,同时可兼做人行道。 2、人行道

12、的功能及其宽度 (1)功能 人行道要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同时也满足绿化布置、地上杆柱、地下管线、交通标志、信号设施、护栏等公用附属设施安置的需要。,(2)宽度 人行道的宽度应包括步行道、设施带、绿化带等宽度。 3.6 影响路线设计的其它因素 一、行车因素和乘客因素 (1)公路横向宽度 一条车道的设计宽度,一般在33.75m之间。,(2)乘客心理因素 (2)乘客心理因素 公路设计要求公路线形应依山就势,争取平纵横最佳配合,以取得自然环境与人工工程的完美统一。 (3)运动速度与视觉疲劳因素 选线时应该善于利用地形,尽量使路侧的视野更宽阔一些。,小结: (1)公路横断面的定义及组成。 (2)影响路线设计的其它因素。,作业: (1)解释行车道、路肩、公路横断面。 (2)简述公路横断面的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