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居住区道路组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13731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2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居住区道路组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09-居住区道路组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09-居住区道路组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09-居住区道路组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09-居住区道路组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居住区道路组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居住区道路组成.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详细规划原理,徐轩轩,本次课内容,居住区道路组成及分级,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也是城市道路的末稍之一,它具有道路交通的普遍功能,首先满足居民各种出行需要,使他们顺利地到达要去的地方。,目前我国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内,还要通行公共汽车,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还要考虑通行摩托车和小汽车的问题;居住区道路还要为必要进出的清运垃圾、粪便,递送邮件,消防、救护等市政公用车辆提供方便;要满足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之间货运车辆通行;要满足铺设各种管线的需要;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内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空间场所。,居住区道路具有

2、与城市道路不同的要求,如果我们把城市道路比喻为人体的动脉,那么进入小区的道路就犹如毛细血管,因而居住区和小区的道路不能象城市道路那样四通八达、畅通无阻,而应视为居住空间的一部分。交通环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日常出行行为,而且与居民的邻里交往、休息散步、游戏消闲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要结合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分析居民的出行规模和交通方式,生活习惯和水平,搞好道路的规划和设计。,住宅区的交通方式一般选择,交通方式按照采用的交通工具分为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三种。 居民在选择交通方式的时候的基本要素是交通距离。 影响交通距离与交通方式的相关关系的因素有体能、交通时间和交通费

3、用三类。,不同的人在其选择时对三类因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如老人、儿童、青少年-体能 低收入者费用 高收入者时间,绝大部分情况下,在比较短的距离内(500-1000米),步行是大部分居民首选的交通方式。 距离较长的出行(一般在7公里以上),采用机动车作为交通工具。 在1-7公里之间范围内,自行车交通是大部分拥有自行车的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尚未拥有自行车的居民以及老人、儿童,机动车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住宅区的交通特征与类型,呈现出明显的生活性特征。,居住区交通,通勤性交通,生活性交通,上下班,上下学等,服务性交通,应急性交通,购物、娱乐、休闲、交往等,垃圾清理、搬家、邮件,消防、救护等,住宅区

4、的交通特征与类型,在满足基本通行的情况下,保证安全并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居民生活方式的干扰。,最大限度的达到安全、便捷、便利、舒适的要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形式,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的形式应根据地形、现状条件、周围交通情况以及规划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而不应只追求形式和构图。居住区的道路系统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基本上分以下几种形式:,1、人车交通分流的道路系统,1、人车交通分流的道路系统,简称“人车分行”。人车分行的居住区交通组织原则是本世纪20年代在美国首先提出的,并在纽约郊区的雷特邦镇的规划中首次采用,以后便广为流行,称为“雷特邦系统”。这种体系力图保持居住区内安全和安静,保证社区内各项生活与

5、交往活动正常舒适地进行,避免居住区内大量私人汽车交通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居住区内汽车和行人分开,车行道分级明确,常设在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团周围,且以枝状或环状尽端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团内,在尽端路的尽端处设有机动车停车场或回车场。步行道常贯穿于居民区或居住小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起居宅、卧室联系起来。这种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一般适用于私人汽车较多的居住区。,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是一种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体系。与“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体系相比,在私人汽车不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交通组织方式既经济又方便,我国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的道路系统都采用

6、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采用“人车混行”的交通体系,居住区内车行道明确分级,并贯穿于居住区或小区内部,道路系统多采用互通式、环状尽端式或两者相结合。,3、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3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这种形式是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另外设置一套联系居住区内公共服务中心或中小学的专用步行道,但步行道和车行道的交叉处不采取立交。采取此道路系统时除在平面上处理之外,还可以通过立体空间的处理达到部分分流的目的。一般通过将步行系统整体或局部高架处理,做一些步行平台式天桥,可以使人行和车行在立体空间上得到分离,达到比一般平面人车分行或混行更好的效果。,4、中国城市传统的道路系统,4中国城市传统的道

7、路系统。我国居住区的传统道路布局是等级分明的网格型,如北京历史上形成的道路与胡同系统,上海的里弄住宅道路系统。传统的道路系统现在仍旧符合现代居住区道路交通组织的原则,可以避免过境车辆的干扰,保障安宁的居住环境。但由于汽车交通的发展,在规划设计时应当把胡同和里弄总的宽度加宽。,居住区道路的类型,居住区内一般有车行道和步行道两类。车行道担负着居住区与外界及居住区内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联系,是居住区道路系统的主体。步行道往往与居住区绿地系统结合,起着联系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和公共建筑的作用。,在人车分行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交通组织体系中,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互不干扰,车行道与步行道在住区中各自独立

8、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此时的步行道往往具有交通和休闲双重功能。 在人车混行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交通组织体系中,车行道几乎负担了居住区(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所有交通功能,步行道则多作为各类绿地和户外活动场地的内部道路和局部联系道路,更多地具有休闲功能。,居住区道路构成,居住区的各类道路由路面、线型控制点以及道路设施等构成因素。,道路尺度,道路的宽度是道路空间的重要因素,从人体工学的角度来衡量,道路空间尺度应符合人、车及道路设施在道路空间的交通行为,它包括人与车的流量、速度、数量、尺度,以及各种道路设施的数量、尺度和技术要求。,居住区各类道路的最小宽度如下: (1)机动车行道 单车道宽33.5m,

9、双车道宽66.5m。 (2)非机动车道 自行车单车道宽1.5m,双车道宽2.5m。 (3)人行道 设于车行道一侧或两侧的人行道最小宽度为1m,其它地段人行步道最小宽度可小于 1m。如人行道的宽度超过lm时可按0.5m的倍数递增。 (4)人行梯道 当居住区用地坡度或道路坡度8时,应辅以梯步并附没坡道供非机动车上下推行。,线型控制,道路线型因用地条件,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技术的需要,有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等多种线型,对线型起控制作用的部位有道路的交叉转弯、折线、尽端等处。,(1)转弯半径 道路转弯或交叉处的平曲线半径的大小(道路交叉口的曲线又叫缘石半径,主要根据行车型号、速度等情况确定。,(2)

10、折线长度 折线或蛇形等曲折线型道路要保证必要的转折长度,以便于车辆顺利通过(图6-3)。,(3)道路尽端 尽端式道路为方便行车进退、转弯或调头,应在该道路的尽端设置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应不小于12mxl2m,图为各类型回车场的最小面积,各种形式的回车场具体规模尺度根据使用车型和用地条件酌定。,道路设施,主要有绿化设施、公用、卫生、休息、停车等设施。 (一)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可为行人遮荫,保护路基,美化街景、防尘隔音等功能,可发挥绿化多方面作用。行道树是道 路绿化的普遍形式,其种值方式有“树池式”和“种植带式”两种。树池式通常用于人行道较窄或行人较多的街道上。树池形状有方形和圆形。种植带式则是在

11、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免作铺装的种植带,可种植灌木、草皮、花卉也可种植乔木形成林荫,形式多样。,机动车车道的绿化布置要注意不妨碍车辆通行,在道路交叉口及转弯处要考虑行驶车辆的视距,即 “道路交叉口安全视距”(图66),安全视距为交叉口平曲线内侧司机视线能看得见对面来车的距离S(以右侧通行为准),在安全视距的清除范围内,规定不得设置12m视线高度以上的障碍物,如树木、建筑、构筑物等,以确保行车安全。,道路使用设备,步行道边设置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备,方便行人并保护街道清洁卫生,道路边缘至相邻建筑、构筑物最小距离,课外作业,1、居住区道路的基本形式有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人车部分分行等方式,请各临摹一个居住小区道路路网,并分析。 2、课外阅读: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第六章 道路 相关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