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探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14483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探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探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探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探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探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探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探测.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放射性核素的探测,气体电离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 放射性探测器中使用的电子仪器 放射性样品的测量 核计数的统计学处理,射线与物质作用能产生各种效应。(电离、光电效应) 探测器是收集射线与物质作用所产生的光效应,将其转变成电脉冲。 电子线路接收电脉冲。,常用的探测器类型 测量形式,气体电离探测器 固体闪烁探测器 液体闪烁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 激光扫描仪,定量(强度测量) 定性(能量测量) 定位(相对定量,绝 对定位),气体电离探测器,气体作为吸收射线(带电粒子)的介质。 带电粒子穿过气体时,气体被电离产生电子和正离子在强外电场作用下,可引起一个瞬间的电离电流. 探测器记录电流所产生的脉冲信号.,G-

2、M计数器(Geiger-Muller Counters),射线(带电粒子)进入G-M 管,产生电离,气体放大,雪崩现象,假计数,淬灭。 G-M 管内充有两种气体:1、惰性气体 2、卤素气体(有机蒸汽)。惰性气体和有机蒸汽的最佳比例约为9:1,而卤素比例很小,常在0.1%-0.01%之间。 淬灭原理:、淬灭气体比惰性气体电离电势低。很容易将自己的电子转移给惰性气体。、淬灭气体的正离子在与阴极作用时,打出次级电子和光子的几率很小,而主要是从阴极上获得电子被中和,成为激发态的分子,然后通过自身的解离释放多余的能量。3、淬灭气体对光子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闪烁探测器 (Scintillation De

3、tectors),闪烁探测器的组成见右图。 闪烁体的种类很多,从化学成份上看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而从物理形态上又分为固体、固溶体、液体和气体。 理想闪烁体的特征。 无机和有机闪烁体的发光机制有很大的不同。大家自己看讲义。 常用的无机闪烁体(NaI(Tl), ZnS(Ag)),常用的有机闪烁体(塑料闪烁体) 液体闪烁体(组成、特点),光电倍增管,将光变成电(阴极) 光电子在倍增级中倍增 阳极输出电脉冲 光耦合剂和光导,放射性探测器中使用的电子仪器,电脉冲通过电子仪器的状况. 定标器或记录仪是在给定的时间内,累计、显示,由脉冲高度分析器输出的信号。 各种探测器电子线路部分基本相同.,探测器的调试

4、,确定甑别域值 确定工作电压 调整放大倍数 计算探测效率(E) 品质因素(F)的计算 F=E2/B(B:本底计数),放射性样品的测量,探测器的测量方式: 定量测量(获得样品量多少的测量) 绝对测量:利用测量装置直接测量或经过各种校正后测得样品的活度。 相对测量:将样品和标准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定性测量:根据放射性核素在衰变时都会发射出自己特征能 量的射线 ,分析判断出射线种类,测量样品的制备 液闪测量中的淬灭校正方法,测量样品的制备,放射性测量对样品制备的要求不高。相比之下液闪测量 ,多数样品需根据其测量形式进行一定的处理。 液闪测量,包括:均相测量和非均相测量。 非均相测量,包括:乳浊

5、液测量法 、悬浮液测量 、固相法 。 液体体积一样,固体摆放位置一致。,液闪测量中的淬灭校正方法,内标准源法 :样品计数效率用外加的标准源(对标准源有要求)来确定。 具体操作步骤是:先测样品计数率(C1);加入已知活度(D)的标准源,并计数(C2);确定计数效率E。 E=(C2-C1)/D 样品道比法:原理:1、淬灭时,谱脉冲高度降低,能谱左移(见图2-15(1)2、谱在给定的两个道内计数比值发生变化(见图2-15(2)3、道比值与淬灭程度与仪器探测效率有线性关系(见右下图)。具体方法见后。 外标准源道比法,用样品道比法进行淬灭校正的方法是:,配制一组(一般79个)放射性活度(DPM)已知并相

6、等,但淬灭程度不同的一系列标准样品。 在液闪中测出这些样品在两道中(A,B)的计数(CPM),算出道比值。 通过E=(样品计数率-本底计数)/放射性活度 计算出样品探测效率。以样品道比值作为横坐标,探测效率作为纵坐标可作出一条关系曲线(两道选取合理所得到的是一条直线或光滑的曲线)。 未知样品测量时,可先测出该未知样品在两道中的计数率,算出道比值,利用道比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探测效率。 即可算出该未知样品的放射性活度大小。,核计数的统计学处理,误差来源: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过失误差 。 统计误差是一种特殊的偶然误差,它是由核事件的微观过程本身的随机性所造成的。 本节重点介绍涉及在核辐射计数测量应用

7、中的统计(偶然)误差。 核衰变的统计性 ,可通过实验观察到。平均计数N10时,它服从泊松分布。当N16时,它过渡到高斯分布。在放射性测量中N一般都远远大于16。 统计误差的表示及运算。 测量结果表示:N N , 核衰变的标准误差可表示为:N=N1/2 (中科院原子能所编“放射性同位素知识应用”第156页),所以测量结果又能写成:N N1/2 相对误差F= N/N= N1/2 /N = 1/ N1/2 (相对误差反映测量的精确度) 误差的运算 (见讲义37页),统计分析的应用,平均计数率的标准误差为:,注意: 在此时间(t)和测量次数(m)看作无误差的确定值。,样品净计数率的计算 所有的核探测器

8、都本底计数。所以探测器测量样品所得到的计数包括放射性样品(Nc)和仪器本底(Nb)计数两部分,样品的净计数(Ns)为: Ns = Nc - Nb 如果tc 和tb 分别为放射性样品和本底的测量时间,则样品的净计数率为:,例:在4分钟里,测得总的样品的计数是6000,本底是计数4000。 问:其净计数率和标准误差各是多少? 解:,所以,ns = 500 25 cpm,测量时间的合理分配 在给定总测量时间T内(T =tc + tb),tc 和tb如何分配可使测量误差最小?,因为,所以,欲使ns最小,应令上式的一阶导数为零,即,因为上式中,故,整理后,估算所需的测量时间 给定测量时相对误差,计算满足不大于这个相对误差时所需要的最短测量时间。,得,整理可得,最小可测量量的计算 给定测量时间和误差,计算至少需要多少放射性量。才能满足实验要求。,例:如果某仪器的探测效率为60%,本底不超过40cpm,实验给定 的总测量时间T=2min,Fns5%,要达到上述要求,所需样品最小的放射量是多少? 解:,则所需最小强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