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核外遗传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17422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7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核外遗传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十一章核外遗传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十一章核外遗传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十一章核外遗传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十一章核外遗传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核外遗传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核外遗传3.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核外遗传,11.1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11.1.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细胞质遗传: 由胞质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性遗传)。 细胞质基因组: 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统称。,11.1.2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1特点: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核遗传:表现相同,其遗传物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 质遗传:表现不同,某些性状表现于母本时才能遗传给 子代,故又称母性遗传。,.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 .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

2、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 .基因定位困难: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的分离。 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2.母性遗传: 真核生物有性过程: 卵细胞:有细胞核、大量的细胞质和细胞器。 能为子代提供核基因和全部或绝大部分胞质基因。 精细胞:只有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器极少或没有。 只能提供其核基因,不能或极少提供胞质基因。 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其遗传信息一般只能 通过卵细胞传给子代,而不能通过精细胞遗传给子代。,11.2 母性影响,一、母性影响的概念: 母性影响: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所引起的 一种遗传现象。 母性影响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

3、畴。 二、母性影响的特点: 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实例: .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椎实螺是一种、同体的软体动物,每一个体又能同时产生卵子和精子,但一般通过异体受精进行繁殖。 椎实螺即可进行异体杂交、又可单独进行个体的自体受精。 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之分,属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过程:椎实螺进行正反交,F1旋转方向都与各自母本相似,即右旋或左旋,F2均为右旋,F3才出现右旋和左旋的分离。,正交 反交 (右旋)SS(左旋)ss (左旋)ss(右旋)SS 异体受精 异体受精 F1 全部为右旋(Ss) 全为左旋(Ss) 自体受精 自体受精 F2 1SS2S

4、s1ss(均右旋) 1SS2Ss1ss(均右旋) F3 右旋 右旋 左旋 右旋 右旋 左旋 (SS)(分离)(ss) (SS)(分离)(ss) 3 1 3 1 如果试验只进行到F1,很可能被误认为细胞质遗传。 F1的旋转方向同母本一致。,. 原因: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是由受精卵分裂时纺锤体分裂方向决定的,并由受精前的母体基因型决定。 右旋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右侧分裂; 左旋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左侧分裂。 母体基因型=受精卵纺锤体分裂方向=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 因此,子代的外壳的旋转方向总是取决于母体基因型。与子代本身基因型无关。 基因型都为Ss的F1代由于母本基因型不同而表型不同。 同样,F2代受F

5、1Ss的基因型决定,都为右旋。 .前定作用或延迟遗传: 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基因型决定子代性状表现的母性影响。,11.3 叶绿体遗传和 线粒体遗传,11.3.1 叶绿体遗传的表现: 紫茉莉花斑性状遗传: 紫茉莉花斑植株: 着生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枝条,且白色和绿色组织间有明显的界限。,柯伦斯杂交试验: 接受花粉的枝条 提供花粉的枝条 杂种植株的表现 白色 白色、绿色、花斑 均为白色 绿色 白色、绿色、花斑 均为绿色 花斑 白色、绿色、花斑 白色、绿色、花斑 (但不成比例) 杂种植株所表现的性状完全由母本枝条所决定,与提供花粉的父本枝条无关。 控制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物质是通过母本传递的。,花斑现

6、象:天竺葵、月见草、卫矛、 烟草等20多种植物发现。,玉米条纹叶的遗传: 胞质基因遗传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有些性状的变异是由质核基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玉米细胞核内第7染色体上有一个控制白色条纹的基因ij,纯合ijij株叶片表现为白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花斑枝条的绿叶细胞含有正常的绿色质体(叶绿体),白细胞只含无叶绿素的白色质体(白色体),而在绿白组织之间的交界区域,某些细胞里既有叶绿体,又有白色体。,正交试验: P 绿色 条纹 IjIj ijij F1 全部绿色(Ijij) F2 绿色(IjIj) 绿色(Ijij) 条纹(ijij) 3 1(纯合时ij核基因使胞质内质体突变) 31表明绿色和非

7、绿色为一对基因的差别。 这个由隐性核基因所造成的质体变异具有不可逆的性质, 质体变异一经发生,便能以细胞质遗传的方式而稳定传递。,反交试验: P 条纹 绿色 ijij IjIj F1 绿色 白化 条纹 条纹 绿色 Ijij Ijij Ijij Ijij IjIj 连续回交 绿色 条纹 白化 绿色 条纹 白化 IjIj IjIj IjIj Ijij Ijij Ijij (绿色、条纹、白化三类植株无比例) 连续回交(轮回亲本为绿株),当ij基因被取代后,仍然未发现父本对这一性状产生影响。 隐性核基因ij引起了叶绿体的变异, 便呈现条纹或白色性状。,11.3.1 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酵母小菌落的遗传:

8、 小菌落酵母细胞缺少细胞色素a和b、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有氧呼吸不能有效利用有机物= 产生小菌落。 已知线粒体是细胞的呼吸代谢中心,上述有关酶类也存在于线粒体中,因此推断这种小菌落的变异与线粒体的基因组变异有关。,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异同:, 共同点:,虽然细胞质DNA在分子大小和组成上与核DNA有某些 区别,但作为一种遗传物质,在结构和功能上仍与核DNA 有许多相同点。 1. 均按半保留方式复制; 2. 表达方式一样, 核糖体 DNA mRNA 蛋白质 3.均能发生突变,且能稳定遗传,其诱变因素亦相同。, 不同点: 细胞质DNA 核DNA 突变频率大 突变频率较小 较强的定向突变性 难于

9、定向突变性 正反交不一样 正反交一样 基因通过雌配子传递 基因通过雌雄子传递 基因定位困难 杂交方式进行基因定位 载体分离无规律 有规律分离 细胞间分布不均匀 细胞间分布均匀 某些基因有感染性 无感染性,11.5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及其遗传机理,一、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的类别: 不 雌性不育(无实践意义) 质遗传型:容易保持不易恢复 育 雄性不育(三型说) 质核互作遗传型:好保持易恢复 核遗传型(ms):容易恢复不易保存 雄性不育特征是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植物界很普遍,在18个科的110多种植物中存在。如

10、水稻、 玉米、高梁、大小麦、甜菜、油菜等。 其中水稻、油菜、玉米雄性不育性已用于大田生产之中。,二、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 1. 质不育型: 目前已在270多种植物中发现有细胞质 雄性不育现象。 细胞质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只能被保持而不能被恢复。,2.核不育型: 是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如:可育基因Ms,不育基因ms。 这种核不育变异在稻、麦、玉米、谷子、番茄和洋葱等 许多作物中都已发现。 例如:番茄中有30对核基因能分别决定这不育型;玉米的7对染色体上已发现了14个核不育基因。,遗传特点:败育过程发生于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期间,不能形成正常花粉败育十分彻底,可育株与不育株界限明

11、显。 细胞核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容易恢复而不易保持。,遗传研究表明: 多数核不育型均受简单的一对隐性基因(msms)所控制, 纯合体(msms)表现为雄性不育。 这种不育性能被相对显性基因Ms所恢复,杂合体(Msms) 后代呈简单的孟德尔式的分离。 msms MsMs Msms MsMs Msms msms (31) 用普通遗传学的方法不能使整个群体保持这种不育性, 这是核不育型的一个重要特征。 无保持系,这种核不育的利用有很大的限制性。,目前发现的光、温敏核不育材料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 的可能性:,水稻光敏核不育材料: 长日照条件下为不育(14h,制种); 短日照条件下为可育(13.75h,繁

12、种)。 水稻温敏核不育材料: 28,不育; 23-24育性转为正常,1973年,石明松在晚粳农垦58中发现“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 “农垦58S”在长日照条件下为不育,短日照下为可育可将不育系和保持系合二为一=提出了生产杂交种子的“二系法”。,3.质核不育型(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 .概念: 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类型。 .花粉败育时间: 在玉米、小麦和高梁等作物中,这种不育类型的花粉败育多数发生在减数分裂以后; 在水稻、矮牵牛、胡萝卜等植物中,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或在此之前。 质核不育的表现一般比核不育要复杂。 .遗传特点:

13、 胞质不育基因为S; 胞质可育基因为N; 核不育基因r,不能恢复不育株育性; 核可育基因R,能够恢复不育株育性。,.以不育个体S(rr)为母本,分别与五种可育型杂交:, F1 S(rr)不育S(RR)可育S(Rr)可育 S(rr)不育S(Rr)可育S(rr)不育 S(rr)不育N(Rr)可育S(Rr)可育 S(rr)不育N(RR)可育S(Rr)可育 S(rr)不育N(rr)可育S(rr)不育,.可将各种杂交组合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S(rr)N(rr) S(rr)中,F1表现不育。 其中:N(rr)个体具有保持母本不育性在世代中稳定的能力,称为保持系(B)。 S(rr)个体由于能够被N(rr

14、)个体所保持,其后代全部为稳定不育的个体,称为不育系(A)。 .S(rr)N(RR)或S(RR) S(Rr)中,F1全部正常可育。 N(RR)或S(RR)个体具有恢复育性的能力,称为恢复系(R)。 .S(rr)N(Rr)或S(Rr) S(Rr) + S(rr)中,F1表现育性分离。 N(Rr)或S(Rr) + S(rr)具有杂合的恢复能力,称恢复性杂合体.,.生产上的应用: 质核型不育性由于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间的互作,故既可以找到保持系=不育性得到保持、也可找到相应恢复系育性得到恢复,实现三系配套。 同时解决不育系繁种和杂种种子生产的问题: 繁种:AB A 制种:AR F1,水稻三系杂种优势的

15、利用: 1973年,实现水稻三系配套、大田生产应用。 1981年,获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以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1991年,杂交稻种植26083.5万亩(1738.9万ha),增产效果明显。 1997年,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2.84%,单产468.67公斤/亩, 比全国水稻平均产量增11.17%。 19761999年,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近 60。年增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油菜三系杂种优势的利用: 1972年,傅廷栋等发现“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 1976年,湖南农科院首先实现“玻里马”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 1980年,李殿荣等

16、发现“陕2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 1983年,实现“陕2A”油菜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 1992年,我国杂种油菜种植面积已近1.33106hm2,约占油 菜总面积20。 目前,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约1亿亩,其中杂种油菜占30。审 定通过的油菜杂交种(秦油2号、华杂2 号、川油12号、 蜀杂1号、油研5号等)已有37个。,4.质核不育性遗传的复杂性: .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 .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即植株)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孢子体基因型为rr = 花粉全部败育; 孢子体基因型为RR=花粉全部可育; 孢子体基因型为Rr=产生的花粉中有R也有r,但均可育,自交后

17、代分离。 如:玉米T型不育系、水稻野败型不育系等。,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直接受花粉本身基因所决定。 配子体内核基因为R 该配子可育; 配子体内核基因为r 该配子不育。 如果孢子体为杂合基因型Rr的自交后代中,将有一半植株的花粉是半不育的,表现为穗上的分离。 S(rr) N(RR) S(Rr) R(可育) r(不育) S(R)(可育) S(RR) 后代花粉全育 S(r)(可育) S(Rr) 后代一半花粉可育 如:玉米M型不育系、水稻红莲等。,.胞质不育基因的多样性与核育性基因的对应性: 同一种植物有多种质核不育类型。 胞质不育基因和核基因的来源和性质不同=表现特征和恢复性反应有明显差异。 普

18、通小麦: 19种不育胞质基因与普通小麦的特定核不育 基因相互作用=都可以表现雄性不育。 玉米: 有38种不同来源的质核型不育性,根据其对恢复性反应的差别=大体上可将它们分成T、S、C三组。,当用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进行测定时,发现有自交系对这三组不育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自交系对三组雄性不育性细胞质的恢复性反应,对于每一种不育类型而言,都需要某一特定的恢复基因来恢复=反映出恢复基因有某种程度的专效性或对应性。,.单基因不育性和多基因性不育性: 核遗传型不育性:多数表现为单基因遗传; 质核互作型:既有单基因控制、也有多基因控制。 .单基因不育性:指12对核内主基因与对应的不育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性。

19、不育 可育 F1 F2(3:1或9:3:3:1) .多基因不育性:由两对以上的核基因与对应的胞质基因共同决定的不育性。有关基因的表现型效应较弱,但有累加效应,随着恢复基因的增加其育性上升。 如小麦T型不育系和高粱的3197A就属于这种类型。,5.对环境的敏感性: 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多基因不育更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光照和气温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例如:高粱3197A:高温季节开花的个体常出现正常黄色的花药; 玉米型不育材料:低温季节开花而表现出较高程度的育性。,三、雄性不育性的发生机理:,1. 核不育型: 核基因单独控制假说,即Ms(可育)= ms(不育)。 核基因决定着育性,其不

20、育性彻底;但保持不育特性困难。 可利用一些苗期的标记性状与不育基因的连锁来识别不育(msms)与可育(Msms)。 如:玉米的核不育黄绿苗标记体系,三叶期黄绿苗的植株为不育系、绿苗可作为保持系。,2.质核互作遗传型: 不育胞质基因载于何处? 它如何与核基因相互作用而导致不育?,.胞质不育基因的载体: 线粒体基因组DNA(mt DNA)是胞质不育基因的载体: 不育系线粒体亚显微结构和分子组成等与正常植株(如保持系)有所不同,由mt DNA 翻译合成的蛋白质也有所不同。 叶绿体DNA(ct DNA)是雄性不育的载体: 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在叶绿体超微结构和ct DNA上存在着明显不同,而叶绿体基因组

21、的某些变异可以破坏叶绿体与细胞核及线粒体间的固有平衡=导致不育。,. 质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性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 . 质核互补控制假说: 不能形成淀粉酶或其它一些酶,认为胞质不育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上。 当mt DNA某个或某些节段发生变异、胞质基因由Ns时,线粒体mRNA所转录的不育性信息使某些酶不能形成,或形成某些不正常的酶,从而破坏花粉形成的正常代谢过程最终导致花粉败育。,mt DNA发生变异后是否一定导致花粉败育,还与 核基因的状态有关: 一般情况下,只要质核双方一方带有可育的遗传信息, 无论是N或R 均能形成正常育性的花粉。 R可补偿S的不足、N可补偿r的不足。只有S与r共存时,由于

22、不能互相补偿,表现不育。,.能量供求假说: 认为线粒体是胞质雄性不育的载体,育性与线粒体能量转化效率有关。 进化程度较高,栽培品种中线粒体能量转化率高、供能高,供求平衡雄性可育。 在核置换回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 高供能母本、低耗能父本,由于杂种的供能高而耗能低 育性正常; 低供能母本、高耗能父本,得到的核质杂种由于能量供求不平衡 表现雄性不育。 这一假说是假定供能水平高低取决于mt DNA,而耗能水平的高低则决定于核基因。 但该假说未解释为何能量平衡仅影响雄性的育性,而不影响其它性状的表现。,.嫁接引起不育: 以不育材料为砧木、可育材料而接穗,发现砧木的不育性状可能转移到接穗之中。,.不育系的

23、转育: 某一不育材料农艺性状不良,但不育;另一可育材料(如珍汕97)的农艺性状优良,可以采用回交转育: 不育株 珍汕97 回交 珍汕97A 珍汕97B 珍汕97A IR26 汕优6号; 珍汕97A 明恢63 汕优63。,本章小结,1.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 正、反交遗传表现不同:性状通过母本传递给后代。 . 连续回交,可置换母本全部核基因,但母本胞质基因 及其控制的性状不消失。 . 基因定位困难,有时表现出类似于病毒的传导或感染。 . 细胞质中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类似 于病毒的传导或感染,即能传递给其它细胞。,2. 母性影响: 母性影响所表现的遗传现象与胞质遗传相似,但其 本质

24、不同,因为母性影响不是细胞质遗传,而是F1受母本 基因的影响,以后还要分离。 3. 胞质遗传的表现: . 叶绿体遗传; . 线粒体遗传; . 质粒遗传; . 共生体遗传。,4. 胞质遗传与核遗传的异同。 * 共同点 * 不同点 5. 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关系: 核基因可引起质基因突变,质基因的存在决定于 核基因,但质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决定遗传 性状的表现。,6. 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机理。 . 类别:核不育型、质 核互作不育型、质遗传型。 . 三系配套:不育系A: S(rr); 保持系B: N(rr); 恢复系R: S(RR)、N(RR)。 . 孢子体不育与配子体不育。 . 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