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讲评含答题卡和参考答案2011年3月17日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21974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讲评含答题卡和参考答案2011年3月17日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讲评含答题卡和参考答案2011年3月17日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讲评含答题卡和参考答案2011年3月17日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讲评含答题卡和参考答案2011年3月17日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讲评含答题卡和参考答案2011年3月17日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讲评含答题卡和参考答案2011年3月17日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讲评含答题卡和参考答案2011年3月17日考.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笑靥(y) 湍流(tun) 俨然(yn) 谬种(mi) B.贾人(g) 拓片(t) 呕哑(uy) 猿啸(xio) C.监生(jin) 便宜(bin) 执拗(ni) 炮烙(po) D.榫头(shn) 间或(jin) 驯熟(xn) 讪讪(shn),C,A湍tun;B啸xio;D榫sn,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蹂躏 悯然 蹙缩 走投无路 B.踌躇 崔嵬 吮吸 出奇不意 C.萧森 欣享 杜撰 各行其事 D.巉岩 宫绦 璎赂 波涛汹涌,A,B项“出奇不意”改为“出其不意”

2、; C项“欣享”改为“歆享”; D项“璎赂”改为“璎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一介芸芸众生,没有睿智的头脑,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更不具备惊艳的美色,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B.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C.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我刚坐了不久就觉得百般不适,不断变换姿势,又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起来。,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D,A项中“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前面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3、。B项中“老气横秋”原指老练而自负的气派,后多形容摆老资格或缺乏朝气,这里应用“老态龙钟”。C项中“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是“正直”的意思。,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大地上的2010年8月15日,是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日子,全国各地的五星红旗为生命而降,所有的娱乐活动为逝者而停。 B.季羡林的晚年,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富于思考,写下了如病榻杂记这样的佳作,这正是“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 C.宝成线石亭江大桥,在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水中受到重创,致使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脱线,两节车厢落水,两个桥墩坍塌。 D.我们需要解决在反垄断立法中的根本:一方

4、面是为企业创建一个自由竞争、协调有序的社会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消费者利益和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A,B项主谓搭配不当,“晚年”和“在晚年”“忆往述怀”“富于思考”“写下”等不能搭配,应把“季羡林的晚年”改成“晚年的季羡林”。C项语序不当,“两个桥墩坍塌”应置于“受到重创”之后。D项残缺宾语成分,应在“我们的根本”之后补充“问题”一词作宾语。,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三百里 ,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 , ,天涯何处都

5、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那么 , 。 两眼幻视 空旷宁寂 满心幻觉 四顾无援 空山绝谷 A. B. C. D.,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C,“三百里”与搭配,同类且符合由看到想的逻辑顺序,是的原因。,6.下列对户籍改革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各大城市仍然实行户口限制,虽然备受非议,但挡住了移民,缓解了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B.有些地方进行了户口制度改革,或推出省、县级户口,或模仿国外的蓝、绿卡制度,这些有益尝试因没有彻底放开户口,受到专家质疑。 C.户籍改革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维持多年的国家,无疑要审慎妥当些的。 D.户籍改革问题上的“

6、缓行派”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和兼顾“本地利益”因素的综合考虑,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C,ABD三项的理解都没有从文本实际出发。A项表述的内容言过其实,不符合文本实际。石家庄市就放开了户口,北京若开放户口,无论是交通还是教育卫生就业等压力会更大。B项没有准确反映作者观点。在作者看来,这些“改期”属于形式主义,并非“有益尝试”。D项内容表述不准确。原文是“除了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考虑外,“可能”也有兼顾本地利益的因素,强调“可能”。,7.对目前户籍制度改革成效不显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维持多年,情

7、况复杂,处理难度大。 B.管理者担心放开户口,人口迅速涌进,会给城市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带来多方面的压力。城市本地居民担心自身利益受损。 C.现实国情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平等配置,消除城乡地域差别,是不可能的事。 D.户籍与住房、教育、社保等潜在利益和社会福利捆绑,涉及资源配备问题。,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C,原文只是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可能”的理解不符合文本表述的内容。,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探讨已持续了很多年,放开户籍的尝试也在进行中。 B.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孩子入学

8、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C.每年的春运,数亿人的“转战南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户籍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如果真正进行了户籍改革,春运的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D.城市居民要求“抬高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人口”,认为“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环境”,这种“偏狭”的自我保护中也有其相对合理的利益诉求。,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B,原文只是说“户口问题就简单得多”,“户口问题就不复存在了”的说法没有从文本出发来理解文本。,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劝告 B.社稷危,国家殆 危险 C.子以奸事我者也。 侍奉 D.穆

9、公追而及之歧山之阳 南面,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A,劝:勉励,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赵襄子围于晋阳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B.入多而无怨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C.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无道 以其无礼于晋,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A,都是介词,表“在”。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结构助词“的”;动词,可译为“到达”。.表目的连词,“用来”;介词,“因为”。,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分) ( ) 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

10、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遍饮而去之 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A. B. C. D.,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C,是善赏之举;是善罚之举;野人盗马,本该罚,却施与恩,因此也是善罚之举。是善赏之果,非“做法”;是善罚之果,也非“做法”。与赏罚无关。,12.下面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依照百姓的喜恶来劝善禁奸,就能够做到“守约而治广”的道理。 B.赵襄子赏高赫是为了倡导君臣之礼;齐威王烹无盐令是为了禁绝臣子以奸事君。赏罚虽异,均利于治。 C.野人宰杀穆公的骏马,秦穆公不但不责罚,反而为野人身体考虑而送酒给他们,

11、显示了秦穆公的德泽。 D.齐桓公要征兵打仗,下令有罪在身的人可以交纳钱物代替亲身作战,既使自己大有所获又使百姓没有怨言。,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D,D项是脱离文本实际的理解。齐桓公主要缺的是兵器和钱财,而不是士兵,所以不存在让本应参军的人代替亲身作战的问题,并且讼而不胜者也不属于有罪之人。,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3分) “夫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4分) 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3分),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考察你(所做)的事(政绩),(你治内的)田野荒芜,(官府的)仓库空虚

12、,监狱里关满了犯人。 “察”“仓廪”“囹圄”各分。,“吃了骏马的肉,如果(却)不立即饮酒,就会伤害身体。我担心马肉伤了你们大家。”让村夫全都喝了酒,穆公才离开。“而”、“ 旋” “汝等”“遍饮”,各分。,因此圣人遵循简约的法则却能够办理好许多方面的事务,说的就是这样。 “守约”“治广” “此之谓也”句式,各分。,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要点: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景象

13、(2分);边境局势的紧张(2分)。,要点:将领镇守边关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分)。,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做) (8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 ,枯松倒挂倚绝壁。 (2)别有幽愁暗恨生, 。, ,相逢何必曾相识。 (3) ,塞上风云接地阴。 空闻虎旅传宵柝, 。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画图省识春风面, 。 (5) ,有时似傻如狂。 ,不尽长江滚滚来。,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扪参历井仰胁息 连峰去天不盈尺 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 江间波浪兼天涌 无复鸡人报晓筹 沧海

14、月明珠有泪 环珮空归夜月魂 无故寻愁觅恨 无边落木萧萧下,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有怨恨之情。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舍不得他离开。,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AB,C项少年偷像父亲的画像这件事来看,少年对父亲有深厚的感情,不应该是冷漠;D

15、第一次想报警而没有报起初是形势所逼,后来是因为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E我若有所失,是因为我内心油然而生的对社会的责任感,想对少年多尽点人文的关怀,用温暖去感染、教育和救治他。,17.从文中看,“我”对“少年”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参考要点: 紧张(疑惑,吃惊) 尴尬(哭笑不得) 惊奇(吃惊) 怜悯(酸楚,同情,感动) (一点1分),18.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6分),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参考要点: 靠结伙偷窃为生的流浪汉(母嫁父亡); 玩世不恭; 深爱父亲; 良心未泯,愿意从善。 (一点2分,答到三点就行)。,1

16、9.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答题参考:A合情合理。从人物性格上来说,“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说,符合“我”的性格特征;从情节上来说,与前文的翻窗而入形成呼应,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从主题上来说,这样结尾能强化主题,使小说表现的人文关怀更清晰。(一点2分) B不合实际。从人物性格上来说,虽然“我”同情他,也想救治,但他毕竟是个窃贼,“我”对他还有防范之心,不可能希望他经常光顾。从情节上来说,这是少年

17、消失之后“我”想说的话,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马后炮”之嫌。从主题上来说,“我”对社会的批评和忧虑,对少年的愤恨和同情已经在前文表现出来了,最后这样结尾有画蛇添足之嫌。(一点2分),2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三国演义)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续”。

18、(红楼梦) C.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侩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的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D.家中,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家),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D项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D,21.综合语言表达(15分) 为打造“书香校园”,某学校开展了阅读名著活动。请你从所读过的名著中选择其一,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紧扣名著内容,能够反映自已的阅读体验,语言优美,最少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

19、法,字数200内。,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示例: 论语是智慧的宝库,温文而雅的孔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做人呢?他告诉我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何学习呢?他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何追求真理呢?他告诉我们“朝闻道,夕死可矣”。,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全面理解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茶,当初,在青山上,在朝晖夕岚里,她是一位幸运的女儿,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自由,洒脱茶,倘若只是黄叶飘零、空山寂寞的死,谁会记取她的芳名。只有经历过痛苦、挫折、烦恼、风雨、开水之烫,才是真正的成熟,才能散发出恒久的幽香,才能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更有意义和价值。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和看法?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议论文。,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