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比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25522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37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比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中美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比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中美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比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中美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比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中美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比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美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比较.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美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比较,胡凡刚 2007年4月22日,美国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中国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美国教育技术哲学文化背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概览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简析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哲学文化背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概览,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思想(前6世纪公元476年) 中世纪(4761640)经院哲学与唯实论和唯名论之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1416世纪) 1719世纪英法经验主义思想 1719世纪荷兰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前460370) 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人的灵魂是似火的原子构成的 灵魂原子常由身体吸入或呼出,当全部被吸入时,产生生命和灵魂,

2、呼出较多,人就入睡,呼出再多人就昏迷,全部呼出,人就死亡。,灵魂原子虽然遍布全身,但更集中于感官、脑(思想)、心脏(忿怒)、和肝脏(欲望)。,理念论,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灵魂进入人体以前,早已存在于理念世界,与神同游,同理念打交道,已洞察一切。投胎后,因受肉体玷污,暂时忘掉那些知识,通过学习(感觉经验)使灵魂引起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唤起理念世界的知识影子。因此,认为学习、知识、心理的形成不过只是回忆而已。理性是人的智力因素综合作用表现出的水平,关于灵魂的结构:包括纯理性和非理性,前者最高级的、永生不死,轮回转世的,只有人才有。后者包括:高尚的冲动如勇气、抱负,低级的欲望如情欲。,关于灵魂

3、角色: 理想国与三种灵魂角色 第一等级:哲学王和执政者,灵魂是最高级理性, 位于头部 第二等级:武士,灵魂是勇气,位于胸部 第三等级:农民,工匠,商人,灵魂是情欲,位于 横膈膜之下。 理性用意志控制欲望,相当于哲学家用武士控制平民,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一、主要观点: 1.数学为万物的本质 2.宇宙二元(真实(理念世界)和影子组成的可见世界 3.灵魂的轮回和不朽 4.对理论科学(理论科学(自然哲学、数学和形而上学)、实践科学(伦理)、创制科学(技术技巧)感兴趣 5.宗教神秘主义和道德禁欲主义,二、哲学思想 1.理念和知识:理念(圆或三角形)是无法用我们的感官把握的;它们只能通过理性理解,我们感官所

4、感知到的具体的知识,是相应理念易消失(理念从源头射出的一道光,转身蜿蜒向下,经过原则论和科学理论,在那里不同理念以不同程度相互结合,一直到光线消失在多样和混乱的感觉中)的表现,于这些可变的理念表现相比,理念本身是普遍不变的,它们不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它们客观存在,且普遍有效。,二、哲学思想 2.理念和善: 理念 不变之物(伦理政治的善) 可感事物 可变之物(各种习俗和意见),3. 爱和教育: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并非处于同等地位,理念世界更有价值,理念是理想。我们应该努力去获得,对这些理想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这就是柏拉图的爱:对真善美不断的渴望。这是一个不间断的教育过程:上朝理念(光线),下

5、朝可感事物(影子世界),二、哲学思想 4.理念和整体:理念和理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成为一个统一体。洞见理念就是洞见它们之间的联系,洞见理念的整体。对整体的洞见,对所有理念内在关系的洞见,人类几乎无法获得。 5.理念和学习:学习是重新发现和认出藏在可感事物背后的理念。但并不是所有的灵魂都能回忆起可变的感知事物背后的理念。许多人陷入认识论的黑暗中,他们无法冲破未经证实的意见和表面的感觉经验,无法到达真实的知识,在尘世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能觉察到可感现象背后的理念。对理念的清晰洞见需要良好的才能和艰苦的训练:只有经过挑选的少数人才能接近真理。 6.教育和社会分层: 他是反民主派:认为人民不能自我领导,他

6、们没有充足的美德和才能,必须由专家执政并确保团结和忠诚。 教育属国家管辖,要平等对待儿童,不管他们的出身和性别,十到二十岁都接受体操、音乐和宗教教育,目标是有一个强壮和协调性好的身体,对美的鉴赏力和具有服从、自我牺牲和忠诚的素养;二十到三十,挑选最优秀的学生学习数学(剩余的成为生产者);三十到三十五,挑选最优秀学习哲学(管理者和士兵);三十五到五十他们在世间学习管理实际事物。此时他们获得对善的理念。对事实知识和实际经验的洞见。,公元前384年,亚里斯多德出生在希腊北方的史塔吉拉城,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家境富裕,17岁时,亚里斯多德来到雅典,进入柏拉图创立的学园一待就是二十年,从最初的学

7、生变成教师。柏拉图死后,亚里斯多德总结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创立了与老师截然不同的哲学体系,所以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公元342年,亚里斯多德应马其顿国王菲力普二世的邀请,担任年仅14岁的王子的宫廷老师。这位王子就是后来继承马其顿王位,并建立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 一、理念或实体: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真正存在的,亚认为独立存在的是个别事物(实体),属性不能脱离实体而存在。 二、四因说:目的因、动力因、质料因和形式因 三、变化和宇宙论:,中世纪(476年至1640年)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约1

8、225-1274), 中世纪末期西欧最著名的经院哲学家与教育思想家,出生于意大利的贵族家庭,自小受过正统的神学教育,成年后周游过西欧各大城市,并在大学里教授神学与哲学。主要代表作为神学大全。 公元13世纪,随西欧封建制的解体,正统基督教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早已失传的希腊罗马世俗文化通过阿拉伯人的传播重新被介绍到西欧,由此引起两种文化的再次冲突。在此情境下,托马斯阿奎那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试图将世俗文化的发展纳入基督教体系,以维护基督教的权威地位。 在实践中,他以亚里斯多德哲学为依据,创立起经院哲学及相应的基督教教育思想体系。 在本体论问题上,承袭亚氏的二元论哲学,认为世界可分为现象世界与超

9、现象世界二个部份,人处于二个世界的交汇点上,因此,人性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性质。人的需要也可以分解为生物性需要(如:维持生命、繁殖后代、感觉及情感)和社会性需要(如:意志与理性)。 在认识论问题上,托氏认为认识来源于感觉、理性与启示。与此相关,知识可分为经验型(如物理学)、理智型(哲学)和启示型(如神学)知识。在托氏看来,知识体系中神学高于哲学和其它学科。哲学由事实而达于神,神学由神而达于事实。因此,神学与哲学可以调和,神学借助哲学由思辨变为实践。,他属经院哲学唯实论者。由于他著述甚广,有“天使博士”(Doctor Angelicus)之称。他又被称为“神学之王”。阿奎那的主要著作有:论存在

10、与本质、哲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注释、神学大全等。其中神学大权是他论述神学思想最重要的、最系统的著作,是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他鼓吹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位于世俗君主之上,而封建等级的划分是上帝的安排。他的神学著作,教会加以编辑,成为基督教神学的典范,其权威仅次于圣经。阿奎那说,如果知识不以论证上帝为目的,则任何知识都是罪恶。他创立的“宇宙秩序论”认为,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最底一级的是无生命界,再上是植物界,再上是动物界,再按等级阶梯上升到人、圣徒、天使,至高无上的是上帝。在宇宙秩序中,下级服从上级,上级统御下级,层层统御,层层归属,最后统属上帝。如果人想改变上帝的安排,去提

11、高等级,那是犯罪。1879年,教皇立奥十三世在永恒之父中通谕将阿奎那的学说确立为教会哲学的最高权威。教会和一切封建势力,都把它当作最重要的思想武器,来维护其统治地位和正统信仰,扼杀和窒息一切进步思想 。,经院哲学(Scholaticism) 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兴起于11世纪,1213世纪达到鼎盛,15世纪以后逐渐走向瓦解。它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其代表人物有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等。 它的研究只允许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自由思维,为信仰找合理的根据。它反对离开教义而依靠理性

12、和实践去认识和研究现实。因而其结论也不受经验和实践的检验。经院哲学往往争论一些荒唐的问题,如“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上帝能否制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天使吃什么?”“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到世界末日,死人复活时,是青年还是老年?”“鼹鼠有没有眼睛?”等等,都是一些脱离实际、烦琐空洞的抽象议论。,经院哲学并不研究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天主教教义、教条进行论证,以神灵、天使和天国中的事物为对象。当然,在神学允许的范围内也讨论了一些哲学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一般(共相)和个别(殊相)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激烈斗争的两派,即唯名论和唯实论。 唯实

13、论认为,一般先于个别,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外的一种实在 唯名论则相反,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是实在的,一般知识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和概念,他没有实在性。 中世纪是哲学变为神学的婢女的蒙难期,经院哲学是理性思维产生的怪胎,但其内部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仍显现着人类的哲学思维在向前迈进,思想上:坚持君权神授,教权大于王权,王权应服从教权,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身心关系上:灵魂可以脱离身体存在,是物质以外的一种力量,灵魂不死,轮回转世 关于灵魂的官能:理性官能(人独有)、感性官能和植物性官能(人和动物共有)。 心理过程的关系:知、情、意、行相互依存。,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至16世纪末),文艺复兴是对

14、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际上 是欧洲新兴市民阶级通过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在意 识形态领域内以世俗文化来否定宗教文化,建立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的运动。因此,这是人 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再生或复活。它首先指的是一种关于再生的观念。这种关于再生的观念在13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而这种观念之所以最先产生在意大利是因为当时的意大利人强烈地意识到:在遥远的过去(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他们的祖先罗马人以罗马为首都,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而罗马城则是当时世界的中心。他们曾经继承了希腊艺术与文化的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创造了辉煌的罗马文明。而自从公

15、元5世纪野蛮的日尔曼部落的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入侵,并最终打败了罗马帝国之后,国家的荣誉和力量就开始衰败了。在意大利人心中,复兴的观念跟再生“宏伟即罗马”的观念息息相关,他们在自豪地回顾古典时期辉煌的同时,迫切期待着复兴的到来。,而这种自信感和希望感的强烈程度没有一个城市能超过富有的商业城市佛罗伦萨,而这里恰恰就是但丁与乔托的故乡,这个城市也是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富有的佛罗伦萨人对于被他们贬斥为哥特式的艺术早已从心理上拒绝了,他们极端地认为这些由北方民族创造的艺术样式代表着野蛮和黑暗,而事实上在中世纪漫长的时间里,意大利的艺术也确实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整个意大利人民都急切地希望重新看到

16、祖先的艺术样式,并用它来装饰教堂和描绘圣像以及设计自己城市里的建筑。而实现了这一迫切愿望的就是当时的佛罗伦萨画家乔托迪邦多纳(1266-1337)。意大利人坚信一个崭新的艺术时代就是从出现了这个伟大的画家开始的。,在13世纪,像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这样的意大利城市跟 拜占庭帝国接触密切,而意大利的工匠也希望君士坦丁堡给予他们灵感和指教,而不是指望当时的北方艺术样式中心巴黎。也就是在13世纪开始,意大利的教堂开始采用“希腊手法”庄严的镶嵌画来装饰。意大利工匠在拜占庭帝国的建筑和绘画中发现了完全迥异于北方艺术样式的东西。饰为原则。而众多希腊化的艺术成就就隐藏在拜占庭绘画之中,例如,用明暗色调来进行脸部

17、的造型,以及用正确的缩短法来表现宝座和桌角与凳腿。,“人文主义”由德国学者和教育家于19世纪初始用于指文艺复兴对古典学术和古典教育的强调,但这一术语是由“人文学者”Humanist一词发展而来,“人文学者”一词在15世纪末即以特指的意义而为人们所用,它可能源于当时意大利大学生们的一句俚语:人文学者是 studia humanitatis(人文学科humanities)的教授或学生例如,有别于法科学者jurist。尽管studia humanitatis一词借自古典作家,并且有意识地用来系统强调一些当时已设的学科所具有的人文和教育价值,但该词自15世纪初起便代表着一个极其明确的教学课程系列:语法

18、学、修辞学、诗学、历史学和道德哲学,所有课程都以阅读古典希腊和拉丁著作为基础。,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 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影响如下: 第一,思想上,文艺复兴是欧洲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打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倡导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的新思想,赞颂人的智慧和才能,提倡人性和个性解放,批判宗教宣扬的来世思想和禁欲主义。长期以来受到宗教神学、经院哲学禁锢的欧洲人,在这场运动中,获得了思想上的大解放,经历了观念上的一次大革命。,第二,促使自然哲学的崛起。在漫长的中

19、世纪,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对思想的禁锢,是科学发展的枷锁。那时,趋向于自我克制和向往来世,恪守宗教理想的基督徒一心想着天国,他们对现实生活毫无兴趣。对他们来说,尘世是微不足道的,今生充其量不过是对来世的准备。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更加没有兴趣研究自然科学。然而文艺复兴运动冲破基督教神学教条主义的束缚,宣扬理性主义,传播科学主义,在这 过程中产生自然哲学,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科学思想家布鲁诺(15481600)高举唯物主义自然哲学的旗帜,发展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提出了宇宙无限性的思想,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第三,思维方式上,它使人发现了自我并大胆地探索自我,使理性从宗

20、教神学权威下得到复苏。而理性的复苏又使人们在复兴古典文化中进行创造,形成了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分析性思维方式的确立准备了客观思想条件,而新科学运动则是分析性思维方式得以确立的标志。因此,文艺复兴运动完成了哲学思维方式由整体性向分析性的转变,使分析性思维方式在近代登上了思维方式的王位。,第四,文艺复兴倡导观察和实验的科学方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科学研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中世纪的神学不再是科学的归宿和知识的核心。学者们更多的是从理性和事实出发来研究问题,更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科学方法,这为近代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如在天文学方面哥白尼、

21、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科学成就都是对行星与落体运动规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他们的实践又为牛顿建立近代物理学经典力学准备了条件。在生命科学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实验在生命科学中得到了大力提倡,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在授课时,并不按传统做法把解剖工作交给下人去做,而是亲自做解剖示范。他在解剖人体的基础上,终于写成著名的人体构造一书。,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的培根(15611626),第一次对科学实验进行理论概括,他把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归纳法看作是能够实现科学伟大复兴的“新工具”。培根的经验归纳法是在反对经院哲学家所曲解滥用的亚里士多德演绎法、三段论的斗

22、争中建立起来的。因此,他把自己的归纳法同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对立起来, 称之为“新工具”,将它看作反对经院哲学的科学正确的方法论。培根主张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仔细的观察和正确的推理结合起来。科学的方法必须从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开始,达到普遍性有限的真理,再从这些真理出发,通过逐次归纳,达到更为广阔的概括。,第五,造就了颇有建树的自然科学家: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 哥白尼(14731543):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日心说的创立者,出生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但他从1496年起,在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意大利留学7年,就读过 3 所大学,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并在天文学和数学等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

23、意大利留学期间,哥白尼就有关天文仪器制造方面的问题拜访了著名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大师达.芬奇。达.芬奇热情接待了这位来自波兰的年轻学者,在交换天文学看法时,达.芬奇告诫哥白尼,自然界包括宇宙天体的运动都存在规律性,人们研究科学就是要寻求自然的规律和本质。在意大利留学期间,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学理论研究和天象观测之后,基本上搞清楚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问题,并开始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问题。哥白尼回国后,利用空余时间长期坚持研究天文学,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著作天体运行论。,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

24、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美术家、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至16世纪末) 人文主义思想,1.发现脊髓的功能:维持生命活动最简单的动作。比如青蛙,2.描述视觉器官及功能:眼睛是“灵魂之窗”。,3.制约知觉的重要条件:影响人的距离知觉的五个因素。线条透视,物体越远,视角越小;节目透视,物体越远,细节越模糊;空气透视,山越远越蓝,由空气、烟雾的影响;移动透视,注视进物而头动,则该物与头同向移动,注视远物而头动,则物与头反向移动;双眼视差,左右眼对同一物所见不完全相同。,4.发现培养想象力的规律:现实物体对人们的创造活动只是一种推动,而

25、不是与具体事物联结在一起。,1.人权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 2.人性反对神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才能充分展现。 3.人道反对神道:维护人间快乐和现实幸福,从天堂转向人世,抨击禁欲主义和死后赏罚的道德说教,提倡享乐主义的道德观。,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十七至十九世纪英法两国经验主义和德国荷兰 的理性主义,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视角出发,理论上构成了差异较大的两大哲学流派,一派是以英法哲学家为主的所谓“经验主义”,另一派则以德国哲学家为主的所谓“理性主义”。前者由弗兰西斯“培根肇始,由霍布斯承继,而至洛克加以了系统化的论证。休谟则将这一理论推到了极端。后者由笛卡尔首创,而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26、是后起的重要代表。 前者主张认识源自经验,感觉经验比理性知识更可靠,认识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及其中的实在事物,认识主体是人,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后者主张,认识源自天赋观念,理性知识比感觉经验更可靠,认识对象是精神性的东西,认识主体是不依赖于身体的精神实体的心灵,真理的标准是主观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成就了哲学的发展。,一、知识(认识)的来源:经验论者认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只有感性经验可靠,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则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不承认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认为只有理性靠得住。 二、认识的对象:经验论者认为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决不能从宗教教条中去寻求,人们必须在事物的本身

27、中来研究事物的性质;唯理论者则认为认识的对象不是客观事物而是精神。 三、检验认识的标准:经验论者肯定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作用;观念本身的清楚明白就是真理的标准。 四、方法论上:经验论采用归纳法;唯理论强调演绎法,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一培根生平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

28、信奉英国国敦,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二、培根的哲学思想 培根的哲学思想是与其社会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他认为是经院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因此他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

29、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第一种是“种族的假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第二种是“洞穴的假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即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培根指出,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四种假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院哲学沉重的打击。,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院哲学进行

30、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笛卡儿(Rene Descartes) 1596年3月2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少年时期在欧洲著名的拉弗莱希耶稣会学院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数学基础和天文学基础.1613年进入波瓦蒂埃大学,1616年毕业,获得法律学学位.由于家庭富有,不需要他开业作律师,同时由于他对经院哲学和神学的反感,从1618年起他离开法国游历欧洲各国

31、,先后到过荷兰、丹麦、德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 1618年他结识了物理学家伊萨克毕克曼(sace Beekman)。在毕克曼的鼓励下,笛卡儿开始从事理论数学的研究,这对他后来建立解析几何学产生很大影响.1620 年笛卡儿在游历德国时,产生了把自然科学各学科相互协调起来的思想. 1625年笛卡儿回到法国,开始致力于科学研究活动.为了获得良好的条件,1628年起到社会比较安定,思想比较自由的荷兰定居.此后他除去法国进行几次短暂的访问外,直到1649年没有离开荷兰.在荷兰他完成了多部著名著作,如1629年-1633年写了论世界,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1649年

32、应瑞典女王克思斯蒂娜的邀请,笛卡儿赴斯德哥尔摩任常驻宫廷哲学家,不幸于1650年2月11日病逝。,笛卡尔的哲学方法论体系 一、普遍怀疑的方法:我思故我在 二、提出心身二分法 三、强调数学方法的重要性,伊曼纽康德(17241804)被许多人认为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他当然是最不易理解的哲学家之一。 他出生在普鲁士的柯尼希斯伯格,16岁的时候进入大学,在这里教书直到73岁,除了在这个城市40英里的范围内走动外,一生从未出过远门。他不到5英尺高,胸部凹陷,过着单身汉的生活,一生不变,据说这是为了保存他那脆弱的健康状况。每天早晨5点由男仆将他唤醒,花两个小时进行学习,还有两个小时讲课,写作到下午一点,

33、然后再去一家餐馆进餐。下午3点半,他准时散步一个小时,不管天气如何。他在菩提树下的一条小路上散步,只用鼻子呼吸(他认为在户外张开嘴是不利于健康的),而且这时候不跟任何人说话。(他非常守时,邻居们都根据他每天散步的情况对表,有一天他没有准时来散步,邻居们都非常担心。这天他一直在读卢梭的爱弥儿,看得太入神了,以至于忘了自己。)一天余下的时间里,他会花在读书上面,并准备第二天的讲课。约在晚上9-10点间睡觉。,康德的写作和讲课涉及广泛的范围:伦理学、神学、宇宙哲学、美学、逻辑学和知识理论。他在政治和神学上都属于自由主义者,他同情法国革命,直到恐怖统治为止,他相信民主,热爱自由。他是莱布尼兹的弟子,直

34、到中年他读了休谟然后说,“从教条主义的沉睡中醒了过来”,并得到启发,发展了一套比莱布尼兹详细得多的知识理论。,康德的哲学(认识论)思想,一、康德认识论思想的提出: 古希腊罗马哲学侧重于本体论的研究,哲学家们预设了超验本体(实体)的可知性和关于本体(实体)知识的绝对确定性或普遍必然性。 近代早期哲学侧重于认识论的研究,哲学家们着力于在统一思维与存在的基础上,探讨关于实体的知识。唯理论和经验论正是在这种探讨中产生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派别。唯理论者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天赋知识”为基础,主要运用演绎的方法,逻辑地“推 导”出关于实体、关于世界本质的普遍必然的知识体系,并通过论证(不是认识)思维与存在的统

35、一性来表明这个知识体系对世界的普遍有效性;经验论从经验出发,主要运用归纳的方法,试图探讨对于实体的认识,但却逐渐发现对实体的知识是不确定的、或然的(洛克),并进一步发现由于实体不可知,所以是否有作为世界第一因的实体存在,乃至是否有一般的客观因果关系存在,都是不可知的,因为能告诉我们这些的就是经验,而经验在这里却没有告 诉我们(休谟)。,因此,唯理论和经验论在认识的起源、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形成了明确的对立。前者认为,人们的认识起源于理性自身,认识的过程基本是一个理性自身的演绎过程,这个演绎的结果就是关于实体、世界本质等等的普遍必然的绝对真理体系。但是,由于它否定了认识的经验起源和归纳过程在认识过

36、程中的作用,违背了常识,也不可能真正说明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后者认为,一切认识都起源于经验,认识过程基本是一个归纳过程,但是从经验出发的认识过程不能获得关于实体的确定知识(洛克),甚至不能获得任何关于事实的确定知识(休谟)。在这三个方面中,经验论系统阐明并论证了认识起源于经验的原则,在认识起源的问题上更为合理;唯理论在认识的结果上则更令人信服,因为人类如果没有任何关于事实的确定(普遍必然的)知识,那么,不仅否定了哲学,甚至也否定了一切科学。当然,唯理论哲学家各自都认为自己获得了关于实体的普遍必然知识则是站不住脚的。在认识的过程方面,唯理论和经验论都具有片面性。,康德指出,唯理论在未预先考察理性能

37、力的情况下, 认为理性自身就可以获得关于实体及世界本质的绝对知识,并认为只有自己的理论才是真理,是一种“独断论”;而经验论到休谟这里已变成了怀疑一切事实知识的可靠性的“怀疑论”。面对这种局面,康德既要从唯理论和经验论出发,利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已有成果;又要改造原有的认识论,使认识论同时摆脱“独断论”和“怀疑论”,变成科学。于是他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针对唯理论和经验论在认识过程中或执着于演 绎、理智或执着于归纳、经验的做法,他把感性和理智(知性)的关系置换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并据此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理论和经验论调和起来,克服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片面性,摆脱“独断论”和“怀疑论”。,第二,

38、针对经验论提出的认识必须从经验出发而从经 验不可能认识实体的观点,康德又把认识对象由“旧形而 上学”(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那里的本体置换为现象,说 明科学认识的对象就是现象,本体不是科学认识的对象, 而是道德(实践)形而上学的伦理对象。 由以上的两个置换出发, 第一,在认识的起源上,康德首先同意经验论的观点,主张认识归根到底来源于“物自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同时他又不完全同意经验论的观点,认为认识不是主体纯粹被动地接受对象的刺激;因此其次,康德也部分同意唯理论的观点,认为认识的起源除了后天的经验外,还有先天的“纯直观形式”,不过,在唯理论那里,先天的东西是一种时间上在先的天赋的观念和原则,而在

39、康德这,“纯直观形式”只是一种逻辑上在先的纯粹的认识形式。所以总起来可以说,在康德这里,认识的起源是一种主要基于经验的后天经验和先天形式的同时起源说,也是一种主要基于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二元论。它站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理论和经验论。,第二,在认识的过程上,康德把认识过程看成是先天 的认识形式“综合”、“整理”、“统一”认识内容的过程,正是在这个主体的能动性作用中,认识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智(以及再到理性)的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智认识正是在这个主体的能动性活动中达到了统一。在康德所表述的认识过程中,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观点都经“修正”而被保存下来。,

40、第三,在认识的结果上,康德首先同意唯理论的观点, 认为认识所提供的知识,是一种确定的知识,这种知识具 有普遍必然性,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知识;但是其 次,他并不主张这种知识不来自经验,而是同意经验论的 一切知识都源于经验的观点,并同意从经验出发而获得的知识不能认识本体,更不能获得关于本体的普遍必然的知识,所以他把本体(物自体)从认识对象中清除出去,认为它不是我们科学知识的对象,尽管人类的心理倾向总想要认识本体,而实际上本体不过是一种主观的理念。,第三,在认识的结果上,康德首先同意唯理论的观点, 认为认识所提供的知识,是一种确定的知识,这种知识具 有普遍必然性,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知识;

41、但是其 次,他并不主张这种知识不来自经验,而是同意经验论的 一切知识都源于经验的观点,并同意从经验出发而获得的知识不能认识本体,更不能获得关于本体的普遍必然的知识,所以他把本体(物自体)从认识对象中清除出去,认为它不是我们科学知识的对象,尽管人类的心理倾向总想要认识本体,而实际上本体不过是一种主观的理念。,由此可见,康德在认识的起源问题上侧重于经验论, 在认识的结果上侧重于唯理论,并以此为前提,在认识的 起源、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都同时吸收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观点,并以自己的“两个置换”为基础,对它们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一种新的意义上的认识论思想。这种新的意义上的认识论思想包含了康德调和唯理论和经验

42、论的苦心努力。然而,康德在建构自己的认识论乃至他的整个哲学时,其出发点是对理性的自我批判,并通过批判“发现”了人类纯粹理性自身所具有的先天原理和永恒规律,即人类纯粹理性自身所具有的先天认识形式,正是这些形式构成了康德认识论思想的核心,上述的“两个置换”也是从这些先天的认识形式中引申出来的。 所以康德称这种“发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此可见,康德在认识的起源问题上侧重于经验论, 在认识的结果上侧重于唯理论,并以此为前提,在认识的 起源、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都同时吸收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观点,并以自己的“两个置换”为基础,对它们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一种新的意义上的认识论思想。这种新的意义上的认识论

43、思想包含了康德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苦心努力。然而,康德在建构自己的认识论乃至他的整个哲学时,其出发点是对理性的自我批判,并通过批判“发现”了人类纯粹理性自身所具有的先天原理和永恒规律,即人类纯粹理性自身所具有的先天认识形式,正是这些形式构成了康德认识论思想的核心,上述的“两个置换”也是从这些先天的认识形式中引申出来的。 所以康德称这种“发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二、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唯理论的认识论就是“旧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唯理论由于其独断性、由于同时存在着不同的所谓“绝对真理”体系,在其内部互相争论不休,在其外部遭到经验论的攻击,从而陷入困境。唯理论的理论困境其实就是“旧形而上学”

44、的困境,使“旧形而上学”从古希腊时代的“科学的女王”变成了“流离失所的妇人”。唯理论的困境,一方面是经验论攻击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经验论陷入怀疑论的原因。休谟说:在形而上学的“一切吵闹中间,获得胜利者不是理性,而是辩才”,“不是持矛执剑的武士,而是军中的号手、鼓手和乐队” 。康德指出:“按照怀疑论的观点,理性对待它自身苛刻到如此程度,以致怀疑论不是从别处,而恰恰是从对理性的最重要的向往得不到满足而感到完全灰心失望这一点上产生的。” 康德认为,“旧形而上学”之所以陷入困境,唯理论之所以陷入“独断论”,原因就在于唯理论在从事认识之前没有批判地考察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没有对人类理性自身进行批判,康德

45、所谓的理性的自我批判,就是理性依据自身的永恒不变法则对自身进行批判。,确定自身的源泉、范围和界限,既要保障理性的合 法权利以反对怀疑论,也要防止理性的僭妄要求以反对独断论,从而探讨形而上学是否可能以及在什么意义上可能的问题。 理性自我批判的核心问题是理性批判所依据的永恒 不变法则是什么?因为这种法则决定着理性批判的方向。康德通过总结已经成为科学并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和物理学的历程得到启示,认为首先要进行一场思维革命。在他看来,正像当初哥白尼发现托勒密以来的“地心说”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天体运动,因而要变革思维方式,反过来假设“日心说”以更好地说明天体运动一样,应该把以往认识论中“知识依照对象”的见

46、解颠倒过来,用“对象依照知识”的思维方式来说明认识论问题,从而形成一场形而上学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就是把以往认识论的轴心由客体转向主体,由对象转向人。这个转向的结果使他发现了在人类理性自身有着先天的纯粹原理和永恒规律即先天的认识形式,它们使理性既能保持自己的合法权利,又能抑制自己的过分要求,既能避免“独断论”,又不陷入“怀疑论”,既能说明“旧形而上学”何以是一门必然要出现的假学问,又能使形而上学有可能变为科学。 康德认为,这些先天的认识形式的功能在于一方面产生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产生科学认识的对象。就第一种 功能来说,它使由物自体刺激人的感官所产生的认

47、识内容(感觉质料)处在一定的时空关系中,处在因果联系中等等,从而产生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就第二种功能来说,它使认识对象得以产生,因为在康德看来,当物自体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认识时,必须通过人类理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来规范感觉材料,先天认识形式规范感觉材料的结果便产生了由质料和形式相结合而产生的认识对象,这种认识对象由于人类理性的先天认识形式作用的结果,不 再是物自体本身的反映,而只是一种现象了。,在康德那里,人类理性所具有的先天的认识形式的功 能表明了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巨大能动作用。但是,这种能动作用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首先,它离不开经验内容。人类先天的认识形式虽然先于由物自体刺激感官所

48、产生的感觉而存在,但是,这种“先于”是一种逻辑上的“先于”,而不是时间上的“先于”,如果没有由物自体刺激所产生的感觉作为感性认识的“质料”,所谓先天的认识能力便毫无用武之地。于是便有了第二种限制。 由于先天认识形式的能动作用离不开感觉质料,离不开经验,所以科学认识只能是经验认识和可能经验的认识,“旧形而上学”的实体(物自体)不是科学认识的对象,认识的领域是现象领域,本体领域在科学认识之外,是科学认识之外的道德(实践、伦理)领域。康德在针对现象问题上反对“怀疑论”,而在针对本体问题上则主张不可知论。,无论如何,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把认识论中的主体 能动性比较充分地展示出来了。正是有了这种主体的

49、能动性,人们才能形成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才能既和唯理论(独断论)不一样,使所谓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有一个经验的根基,又和经验论(怀疑论)不一样,坚持了人类可以获得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不仅如此,这种主体的能动性还直接创造着科学认识的对象,使偶然杂多的感觉材料,构成一个具有普遍必然规律的经验世界、现象世界实即自然界,换句话说,人们依靠这种主体的能动性去认识世界,也靠这种主体的能动性去创造世界,尽管这个世界仅仅是一个现象世界。,三、康德的认识论体系 人类理性先天具有的认识形式整理、综合和统一感觉 质料以形成科学认识的过程构成了康德的认识论体系 这个认识过程经过了感性认识、理智认识和理性(狭义的认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康德那里就是要说明“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以便以此为基础说明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并说明形而上学作为一种自然倾向如何可能以及作为一种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 在康德看来,单个的或无联系的观念不是知识,只有 当判断把它们联系起来并且与经验中的对象相一致时,才形成知识,但判断也不必然就是知识,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才是知识。所谓“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