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你病liu》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2999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15.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你病liu》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传染你病liu》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传染你病liu》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传染你病liu》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传染你病liu》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你病liu》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你病liu》PPT课件.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第十六章 传染病,南京医科大学病理系 刘宁生 Email: Tel: 86862739,西班牙型大流感 6个月 5000万人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 52个月 2000万人死亡,1918年,2003年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2009年,1796年 琴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实验成功 1886年 巴斯德创立“微生物致病说” 科霍分离出结核杆菌和霍乱杆菌 1928年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1937年 鲁斯卡用电子显微镜拍到病毒照片 1979年 天花在全球消灭,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源 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

2、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虫媒、体液、性传播 易感人群 儿童、成人 ,损伤性质 损伤部位 损伤机理,炎症,与发病机制有关,直接损伤宿主细胞 释放内毒素和外毒素 宿主免疫反应损伤,传染病的病理特点,我国法定传染病种类,本章主要内容,结核病 肺结核、肺外结核 伤寒 细菌性痢疾 钩端螺旋体病 肾综合症出血热 性传播疾病 淋病、尖锐湿疣、梅毒、AIDS 深部真菌病,第一节 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基本病理改变和转归 肺结核病 肺外结核病,流行病学,曾经威胁整个世界,被称为“白色瘟疫”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使结核病的死亡率下降 八十年代以来发病率又趋上升 防治工作松懈 耐药菌株 艾滋病

3、的流行,结核病现状,全世界:(WHO, 2009) 结核菌感染者:20亿人 结核病患者:1400万人 新发结核:940万人 因结核病死亡:170万人 我国: 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 结核病患者:500万人 结核患病数居全世界第二,1993年WHO宣布 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1998年WHO重申 遏制结核病刻不容缓,结核病发病率(WHO, 2009),结核病(tuberculosis, TB),病因: 结核杆菌 病变: 慢性肉芽肿性炎 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 部位: 肺结核最常见 还可见于全身各器官,传染病,结核病的传染源,痰涂片()的肺结核病患者(最主要) 开放型肺结核 需要被隔离 含菌食物,结核病

4、的传播途径,呼吸道(最常见) 消化道 皮肤,结核病的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入侵感染 感染 发病 细菌 机体 (毒力、菌量) (免疫力与变态反应强弱),结核(分支)杆菌,抗酸染色,免疫荧光,结核杆菌致病力,抗酸,抵抗力很强 毒素 没有内毒素 没有外毒素 含有较多的脂质,蛋白,多糖 逃避巨噬细胞的杀伤 诱导迟发性变态反应 引起组织的坏死,5 m微滴 结核杆菌,肺门淋巴结,血源性播散,30-50天后产生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杀死细菌,伴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形成,发病机制,结核菌素试验,初次感染 vs. 再次感染,初次感染 机体没有建立有效的特异免疫 细菌可扩散,成为潜伏的危险 再次感染 机体已经致敏

5、,T细胞识别结核杆菌 启动免疫应答,有效地限制和杀灭细菌,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吞噬、杀灭细菌 巨噬细胞集聚形成肉芽肿 变态反应:干酪样坏死 坏死灶周围炎症渗出 联系 :两者伴行 区别 :防御与损伤,个体差异 实质 :都是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免疫反应 vs. 变态反应,渗出 浆液和纤维素性炎 增生 结核结节 变质 干酪样坏死,基本病理变化,三种病变同时存在 以某一种改变为主 并可发生互相转化,基本病变-渗出为主,条件: 机体免疫力低,变态反应较强 菌量多,毒力强(初次感染,病情恶化) 病变: 浆液性/浆液纤维素性炎(肺、浆膜) 细胞: 中性粒/巨噬细胞 发展: 消散吸收,不留痕迹 转化为增生或

6、变质为主,渗出,结核性胸膜炎,基本病变-增生为主,条件: 机体有较强免疫能力,菌量少,毒力低 病变:结核结节形成 类上皮/朗格汉斯巨细胞 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 意义: 有效杀灭病灶内细菌病变局限 发展: 纤维化,结核结节,结核结节,淋巴细胞及 成纤维细胞,类上皮细胞,干酪样坏死,朗格汉斯 巨细胞,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 活化的巨噬细胞 胞浆丰富 细胞紧密相连 类似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 体积大,胞浆丰富 细胞核呈马蹄或花环状 排列在细胞周边,基本病变-坏死为主,条件: 机体免疫力低、菌量多毒力强 、变态反应强 病变: 干酪样坏死 意义: 杀灭细菌、限制疾病扩散 发展: 纤维化钙化 长

7、期保存恶化,干酪样坏死,基本病变与免疫状态,变质,渗出,增生,愈合 完全吸收,恶化 转向变质和增生,愈合 纤维化、纤维包裹、钙化,恶化 浸润、继发干酪样坏死,愈合 纤维化、纤维包裹、钙化,恶化 浸润、播散形成空洞,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转向愈合,吸收、消散(吸收好转期),纤维化、钙化(硬结钙化期),转向恶化,浸润进展(浸润进展期),溶解播散(溶解播散期),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转向愈合,吸收消散: 渗出性病灶 较小的增生性病灶 较小干酪坏死灶 纤维化钙化: 较小的增生性病灶 较小干酪坏死灶 较大病灶(灶内常有活菌),转向愈合 吸收、消散,X线? 临床表现?,纤维化,钙化,转向愈

8、合 纤维化、钙化,转向愈合 纤维化、钙化,X线? 临床表现?,转向恶化,浸润进展: 增生、渗出、坏死病灶扩大 溶解、播散与空洞形成 坏死物液化天然腔道病菌播散空洞形成 播散途径: 直接邻近器官 肺内同侧、对侧肺 消化道肠结核 泌尿系统肾结核/膀胱结核 血道急性粟粒性结核,转向进展 浸润进展,X线? 临床表现?,空洞,新发病灶,陈旧病灶,播散、空洞形成,转向进展 溶解播散,转向进展 溶解播散,转向进展 溶解播散,X线? 临床表现?,肺结核病,最常见(原因) 原发性肺结核病 类型 继发性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条件 结核杆菌“初次”感染 机体无特异性免疫 人群 初次感染者,儿童多见 免

9、疫功能严重抑制 病理改变 原发综合征 转归 95%好转,少数恶化,原发性肺结核病,原发综合征,原发灶(Ghon灶) + 结核性淋巴管炎 + 肺门淋巴结结核,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恶化播散,淋巴道 锁骨上下LN 颈LN 肺门LN 支气管、气管LN 纵隔LN 肠系膜LN 血道: 粟粒性结核(肺、肺A/全身,肺V) 亚急性、慢性血源播散 支气管播散:少见,条件 结核杆菌再次感染(95%为内源播种菌) 机体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同时存在 人群 成人多见 部位:肺尖多见 动脉压低,抗体及巨噬细胞少 通气量小,肺泡氧分压高,适合需氧菌,继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变 增生病变为主 以支气管播散、局部蔓

10、延为主 淋巴血道播散少见 病程 进展缓慢 间歇性 新旧病变交替,局灶性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干酪样肺炎 结核球 结核性胸膜炎,局灶型肺结核,特点 X线:结节状病灶位于肺尖下 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周边纤维包裹,境界清楚 临床特点 无症状、非活动性 转归 好:吸收、纤维化、钙化 坏:免疫力低时发展为浸润型,局灶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特点 X线:锁骨下云雾状阴影,边缘模糊 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周边炎症包裹,境界不清 临床特点 活动性 转归 好:吸收、钙化、纤维化 坏:浸润、空洞形成、播散,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特点 肺上叶厚壁空洞 支气管播散病灶 肺

11、广泛纤维化体积缩小,功能 功能丧失 愈合 小空洞:机化收缩,闭塞 大空洞:支气管上皮覆盖空洞内壁 空洞虽存在,但无菌- 开放性愈合,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临床病理联系,痰中带菌传染源; 喉结核、肠结核 侵蚀血管咯血 继发化脓菌感染咳大量脓痰 空洞突破胸膜气胸、脓气胸 肺组织广泛纤维化肺源性心脏病,条件 浸润型进展而来或 空洞播散而来 免疫力极差 变态反应过高 镜下 广泛干酪样坏死 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 预后 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预后最差,干酪性肺炎,奔马痨,干酪性肺炎,结核球/ 结核瘤,肺上叶,孤立、纤维包裹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 来源: 浸润型肺结核坏死、纤维包裹 空洞出口阻

12、塞,填充 多个干酪样坏死病灶融合 转归: 较稳定,但可恶化进展 需外科切除,结核球/ 结核瘤,结核性胸膜炎,湿性胸膜炎: 渗出性,多见 20-30岁青壮年 浆液纤维素性炎,血性胸腔积液 吸收、胸膜增厚粘连,干性胸膜炎: 增生性,较少见 胸膜下结核直接蔓延 以增生性改变为主,局部胸膜增厚粘连,结核性胸膜炎,原发性 vs. 继发性肺结核病,AIDS与肺结核病,发病率 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综合征 继发性肺结核病 不典型 易扩散 肺内播散 肺外结核病,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慢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肺外结核病,肺V,淋巴道、皮肤 消化道、血道,左

13、心,淋巴液,右心,邻近V,肺A,急性粟粒性脾结核,急性粟粒性肠结核,急性粟粒性肝结核,全身粟粒性结核病,肺粟粒性结核病,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三均匀:大小、密度和性质),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三不均匀),肺粟粒性结核病,肺外结核病,肠结核病,原发性肠结核病(少) 常发生于小儿,饮用带菌牛奶引起 肠原发综合征:肠黏膜结核病灶(原发灶) 肠系膜淋巴结炎 结核性淋巴管炎 继发性肠结核病(多) 呼吸道痰消化道 部位:回盲部 类型:溃疡型(多)、增生型(少),肠原发综合征,溃疡型肠结核病,大体: 溃疡环行,长径与肠腔长轴垂直 浆膜面纤维素渗出,结核结节形成 镜下: 表面为干酪样坏死物 下层为结核性肉芽组

14、织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结核毒血症,溃疡型肠结核病,结核性腹膜炎,来源 腹腔内结核灶(溃疡型肠结核病) 分类 干性 湿性,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病,骨与关节结核病,冷脓肿:病变累及周围软组织,引起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坏死物液化后在骨旁形成结核性脓肿,由于局部无红热痛,故称为冷脓肿,穿破皮肤易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淋巴结结核病,瘰疬,第二节 伤寒,病因 伤寒杆菌(内毒素) 病变特点 全身单核巨噬系统增生(增生性炎) 回肠末端多见(肠伤寒) 临床表现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 脾肿大,玫瑰疹 肠出血、穿孔,伤寒,传染源 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 消化道 易感人群 儿童、青壮年 夏秋季多见 病

15、后有免疫力,伤寒杆菌,“H”抗原,“O”抗原,肥达反应,发病机理,髓样肿胀期,淋巴组织肿胀,类似脑的沟回,集合淋巴小结,孤立淋巴小结,坏死期,孤立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溃疡期,椭圆形,长轴与肠长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伤寒细胞、伤寒小结,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肠系膜淋巴结: 多累及回肠末段 脾脏: 中度肿大,脾髓易刮下,脾小体结构不清 肝脏: 肿大,切面结构混浊不清 骨髓: 造血功能,临床病理联系,胆囊:细菌在胆汁中繁殖 -传染源 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充血水肿,M浸润 -相对缓脉 皮肤和横纹肌:毛细血管细菌栓塞 -玫瑰疹 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内膜炎,胶质c增生 -神经精神症状,转

16、归、并发症,自然病程: 4-5周 并发症: 肠出血(溃疡期) 肠穿孔 主要死因: 严重败血症、肠出血、肠穿孔,病因 痢疾杆菌(内、外毒素) 福氏/鲍氏/宋氏/志贺氏 病变特点 局限性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 乙状结肠、直肠多见 临床表现 腹泻 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菌痢,传染源 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 消化道 易感人群 儿童、青壮年 夏秋季多见 病后免疫力短,易重复感染,发病机制,痢疾杆菌,直接侵入肠黏膜,黏膜固有层内繁殖,内毒素,外毒素(志贺氏),破坏细胞,吸收入血,毒血症,水样腹泻,黏膜溃疡,消化道,中毒性菌痢,黏液脓血便,腹痛,急性痢疾,急性卡他性炎:黏膜充血水肿

17、浅表性坏死 假膜性炎:,纤维素 坏死组织 炎细胞 红细胞 痢疾杆菌,糠皮样外观,出血,假膜脱落,急性痢疾,急性痢疾,地图样溃疡,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 多较表浅,临床病理联系,急性卡他性炎: 蠕动亢进腹痛腹泻 炎症刺激肛门括约肌里急后重 黏液稀便 假膜性炎: 假膜脱落出血黏液脓血便 地图状溃疡: 表浅穿孔狭窄少见,慢性菌痢,病因: 急性菌痢转为慢性(2个月) 病理: 新旧病变并存 较深溃疡、增生及息肉形成 临床: 肠道症状 急性菌痢症状(急性发作) 大便培养阳性传染源,中毒性菌痢,人群: 27岁小儿多见 病因 内毒素 症状 肠道病变不明显 迅速出现全身中毒表现和呼吸循环衰竭,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淋

18、病,病因: 淋球菌化脓性炎症 传播途径 性传播 接触患者衣物(儿童) 产道(新生儿) 部位 泌尿生殖系统,临床表现: 排尿困难,脓性分泌物 淋病性结膜炎,淋病,尖锐湿疣,病因: HPV增生性炎症 传播途径 性传播 间接感染 部位 皮肤黏膜交界处,尖锐湿疣,外观: 小/尖突起表面凹凸疣状颗粒菜花状生长,尖锐湿疣,镜下:,表皮角质轻度增厚 细胞角化不全,凹空细胞: 胞体大,胞浆空泡状 细胞边缘残存带状胞浆 核大居中,椭圆/不规则,梅毒,病因: 梅毒螺旋体增生性炎症 传播途径 性传播 直接接触(血液传播) 胎盘感染(母婴传播) 部位 全身性,先天性梅毒,后天性梅毒,梅毒基本病变,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小

19、血管周围炎(浆细胞),梅毒基本病变,树胶样肿(梅毒瘤),后天性梅毒,硬性下疳,梅毒疹,树胶样肿,鼻骨损害,先天性梅毒,间质性角膜炎,楔形门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病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对机体的影响: 引起全身性严重免疫缺陷 全世界:(WHO, 2009) AIDS病患者:3300万人 新发AIDS:260万人 因AIDS死亡:180万人,AIDS,传播途径 性传播:70% 输血或血制品传播 注射针头或医用器械等传播 围产期传播 病理变化 免疫学损害 感染:机会感染 肿瘤:Kaposi肉瘤,非霍其金恶性淋巴瘤,免疫学损害,早期: 滤泡明显增生,生发中心活跃 W- F 型多核巨细胞 后期: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几乎消失殆尽 滤泡界限消失 晚期: 淋巴结结构完全消失 巨噬细胞、浆细胞,免疫学损害,感染,肿瘤,恶病质,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