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七垂线和平行线7.2平行线教案1冀教版201905212125.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45937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七垂线和平行线7.2平行线教案1冀教版2019052121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七垂线和平行线7.2平行线教案1冀教版2019052121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七垂线和平行线7.2平行线教案1冀教版2019052121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七垂线和平行线7.2平行线教案1冀教版2019052121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七垂线和平行线7.2平行线教案1冀教版201905212125.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平行线教学目标:1.认识平行线,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含义,掌握并灵活运用平行线的画法。教学过程:【导入】情境创设,感知平行 1、新课伊始,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我们学校刚刚装修完,现在请大家帮老师把我们的班牌挂在门上,要求挂好后显得美观大方。在激起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门和班牌模型板,小组讨论并展演。教师引导,并采纳学生的建议把班牌挂“正”

2、,出示模型板。挂正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生1:班牌上边的框离门的上边线一样高。 生2:班牌上边的框是平的,它跟门的上边线是平行的。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条平行的直线,分别代表门的上边线和班牌的上边框。然后说明:这两条线可以看作一组平行线 。 过度:美从平行开始,让我们一起寻找美丽的平行线。设计意图: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从整理班牌挂歪了入手,让学生想办法挂好画出发,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讲授】观察思考,认识、寻找平行 1、课件出示两组线,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两组线分别向两边延伸是什么结果,再让学生在学案中自己动

3、手画一画,然后教师演示。得出一组相交、二组不相交的结论。此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平行线的概念。(1)有的学生会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此时教师可以分别引出教室里两面墙上的一条线问学生:这两条线是不是平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同一平面”这个难点。(2)有学生可以说到“在同一平面内”,老师可以让学生帮助自己解答为什么要在“在同一平面内”,并强调这一内容。2、在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的基础上,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行现象。首先出示PPT看书中所举平行事物,然后在教室里找平行事物。(在此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数学语言,告诉学生数学知识的严谨性。)3、学案中出示课本80页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练一练,巩固新知。4、

4、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完成学案上“一组平行线,在其中一条线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另一条线画垂直线段”,通过测量每一处垂直线段的长度,得出“平行线间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的性质。5、课件出示课本79页试一试,引导学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用准确的语言说明长方形、正方形对边的特征,并引导学生练习学案中出现的课本练一练第2题。设计意图: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感知,理解平行的含义及平行线间距离相等的性质,逐步建立平行的表象,对平行线的认识逐步清晰。【活动】动手操作,创造平行 画平行线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分4步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1、让学生在学案中的方格纸上尝试画, 借助格子,通过平移,

5、很容易就画出一组平行线。2、让他们在学案的空白部分,借助工具,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学生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画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画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3、在此基础上,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示范画法,让学生感受要使两条直线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还要借助一把直尺后再平移。4、学生总结画法,教师强调并展演画法。可将画法总结为:放、画、靠、推、画。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自由尝试画平行线,通过对观察,交流,逐步概括出较规范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按要求画平行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画平行线的能力。【活动】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临近课尾,教师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PPT出示课本80页的问题讨论,可以让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探讨此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平行线,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是美丽的,而且在生活中可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