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201905070117.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46351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2019050701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2019050701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2019050701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2019050701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竞培中心201905070117.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竞培)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65分)(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红楼梦的“正典效应”就好比古典中国的读书人绕不开易经一样,现代中国的读书人是避不开红楼梦的。所以,自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以来,中国现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似乎不露一手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中国学问如何了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红楼梦产生了一种“正典效应”。 “正典”(canon)一词分别译自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意谓“量尺”或“量杆”。这表明正典是一系列在

2、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可以用来比较和衡量其他的著作或教导(决定它们是否正确)。所以,如果说莎士比亚是西方正典的核心,那么,红楼梦则是中国正典的核心。 沉酣一梦终须醒辑录的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大师研读红楼梦的文章,编者加的副标题是“大师眼中的石头记”,但我认为,作者中除了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能称得上“大师”,其余的人是值得商榷的。这个选本的好处在于,它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多领域、多视角和多方法研读红楼梦的文本,通过这一文本,我们可以切身的感受到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悲剧哲学”来评论红楼梦,得出“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的结论,开创了“红

3、学”史上的小说批评派;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则以石头记的内容情节和人物作为主轴,作了周密的实证和评论,得出了“石头记之为政治小说”的结论,重新树起了“红学”索隐派的大旗;胡适不满索隐派“猜笨谜”的方法,对曹雪芹的身世、红楼梦的版本进行考证和比较研究,开创了现代“红学”势力最大的“考证派”。而鲁迅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胡适小说考证特别是红楼梦考证的大段引用,可说是完全赞同,这在本书收录的清之人情小说里也有体现。总之,上述文章因为作者本身的“大师”头衔早已家喻户晓,没什么好说的,倒是其他作者的文章或启人疑窦,或引人深思,或耐人寻味,或别有洞天,所以值得一叙。 比如说,启功先生既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大家,又

4、是满清皇族后裔,所以他对红楼梦里的北京俗语、服饰形状、器皿的用途、官制、以及社会关系,都有惊人的洞见。他认为:“薛宝钗终于做了宝玉的配偶,这固然有悲剧故事情节的必要安排,也实有封建家庭的生活背景。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钗是王夫人姐姐的女儿。封建家庭中,祖父祖母尽管是最高权威人物,但对隔辈人的婚姻,究竟要尊重孙子的父母的意见,尤其他母亲的意见,因为婆媳的关系是最要紧的。贾母爱孙子宝玉,当然也爱外孙女黛玉。如果勉强把她嫁给宝玉,自己死了以后,黛玉的命运还要操之于王夫人之手,贾母又何敢鲁莽从事呢?宝玉的婚姻既由王夫人做主,那么宝钗中选,自然是必然的结果。”这个从民间习俗的角度对宝黛爱情悲剧的解释迥异

5、于以往从社会学或者政治学的视角作出的解释,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切近真实的喜悦。 再比如说,唐德刚先生是历史学家,他在红学方面的两篇重要文章分别是曹雪芹的文化冲突和海外读红楼,他提出红楼梦是由“听的小说”向“看的小说”转变的定型,这一观点与作家端木蕻良不谋而合。端木蕻良在我看红楼梦中认为:“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其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历史学家的识见与作家的感悟居然如

6、此契合,这说明红楼梦承载的民族历史经验和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除此之外,精彩的地方还有民俗学家邓云乡对“打醮”的解释,周绍良先生对120回本红楼梦的坚持,高阳先生对曹雪芹创作的心理状态的揣摩 在这些方家的研读点缀中,红楼梦就像是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从内在的命意来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从外在的研读来看,可以是民俗学的深描,社会学的阐释,历史学的鸟瞰,文学家的感悟,以及小说家的遐想。在这里,研读的无限可能性其实也就是我们生活的无限可能性,“正典”通过人们获得新的命意,人们通过正典调校自己,这就是“正典效应”。1.下列对“正典”

7、或“正典效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典”是每一个读书人必须读的经典著作,如中国古代的易经和西方的莎士比亚的作 品。B“正典”是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它的权威性表现在它的完美和不容置疑。C“正典效应”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为显示自己的中国学问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 的现象。D“正典效应”的产生是以正典本身内涵的丰富性和人们特别是学者们广泛参与深入研读为基础的。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美不胜收,但如果在研究的关键点上作出错误的选择,就会走入迷途,所以研究的过程应该十分谨慎。B红楼梦承载的民族历史经验和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只有多领域、多视角和多方

8、法研读才能领略她的魅力。C红楼梦博大精深,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和不同方法的研读者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D对红楼梦的研读,历史学家的识见与作家的感悟是契合的,可见尽管角度不同,最终结论总是一致的。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胡适小说考证特 别是红楼梦考证的大段引用,可说是完全赞同,鲁迅应属于“考证派”。B启功先生从民间习俗的角度对宝黛爱情悲剧作出的解释,与以往从社会学或者政治学的视角作出的解释结论迥然不同,更切近真实。C三国朋水浒等都只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而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D不管是大师们自成体系的研究,还是一般研读者或启人疑

9、窦,或引人深思,或耐人寻味,或别有洞天的见解,都能赋予正典更大的魅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

10、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

11、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

12、5日)材料二: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件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

13、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但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我们渴望诗意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材料三:今年两会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

14、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摘自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2017年4月26日)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困难重重,从筹划节目时的激情满满,到样片拍摄失败,主要因为严格复杂的节目审看机制。B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C冯骥才认为,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传统生活里去,以得到知识的快乐与精神收获。D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

15、都或多或少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A. 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与叙述,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B. 在一则新闻中,时效性和文学性强弱不一样,材料一时效性较强,而文学性较弱;材料二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 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是为了丰富新闻的内容,使事件的叙述更细腻,与真实性无关。D. 三段材料来源于专业报纸,或门户网站,都关注了古诗词,虽读者群不同,但表达上没有什么不同,读起来感觉差异不大。6古诗词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

16、的实施方式。(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祁茂顺(汪曾祺)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

17、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祁茂顺只好改行。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

18、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祁茂顺人缘很好。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贝勒府原是很

19、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祁茂顺说:“行!星期天。”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

20、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也就是个熟。”“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那倒是。”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喝惯了。”祁茂顺告辞。“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21、“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大酒缸没有了?”“没有喽。”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A.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B.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遇,故事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C.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

22、守旧做派就是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D.小说的结尾含蓄隽永,尤其最后一句“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让读者难以琢磨,也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8、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中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

23、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

24、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

25、宰相不专机务。 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唐采用科举制,不存在“征”和“辟”。 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

26、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幼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为他宣扬美名。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一向与张籍交好,但豪门

27、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5分)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9分)送虢州王录事之任(唐.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B首联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羽翼高

28、”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15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12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氓 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_,_。(2)在苏轼的赤壁赋中,“_,_”两句写箫声使蛟龙听了起舞,使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描写其悲凉与幽怨。(3)赤壁赋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

29、,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力量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有:“_,_”。(3)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其主体工程项目采用桥、岛、隧组合,可谓是_,设计巧妙。大桥沉管隧道东、两两

30、端各规划有一座人工岛,岛上各有2个青铜鼎,以浮雕手法刻画了蛟龙出海、梦圆伶仃等四个故事,以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鼎”来记录大桥故事,既彰显了设计者的_,也是粤港澳三地文化的集中体现。乘飞机经过人工岛上空时清晰地可以看到,西、东人工岛有形似“中”“华”的字样。在人工岛建筑顶部,有一个类似帽子一样的构建,( )。在进出隧道口的位置,有110米长的遮光罩,可以缓解司机对阳光的不适应。九洲航道桥所采用的是风帆造型,寓意_;青州航道桥所采用的中国结造型,是中华民族关于团结的共同记忆,也寓意着三地通力合作、共同建设“世纪工程”。工程很多技术填补了我国建筑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

31、奇迹”之一,留下了多项_的世界纪录。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珠联璧合 独具匠心 一往无前 撼人心魄B相得益彰 别开生面 一帆风顺 撼人心魄C相得益彰 别开生面 一往无前 震撼人心D珠联璧合 独具匠心 一帆风顺 震撼人心19文中面描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乘飞机经过人工岛上空时湾晰地可以看到,形似“中”“华”字样的建筑在西、东人工岛上。B乘飞机经过人工岛上空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西、东人工岛上建筑有形似“中”“华”的字样。C乘飞机经过人工岛上空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西、东人工岛上有形似“中”“华”字样的建筑。D经过人工岛上空时乘飞机清晰地可以看到,

32、形似“中”“华”字样的建筑在西、东人工岛上。20下列在文中指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个巨大的中央风口,可以保持隧道内空气的畅通B这里有一个巨大的中央风口,可以保持隧道内空气的畅通C可以保持隧道内空气的畅通,因为这个中央风口是巨大的D道内的空气得以保持畅通,因为这里有一个厂大的中央风口21、下面是某活动招募启事正文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拍客大V阜阳行”活动就要开启,现面向全国各地招募拍客伙伴。入选的人将和网络大V一起走 进阜阳进行体验式报道,看看阜阳市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跟变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阜阳新生态、新风貌,传播阜阳

33、好声音。活动期间需在指定区域拍摄,拍摄方式无所谓。(1)将_改成_。(2)将_改成_。(3)将_改成_。(4)将_改成_。(5)将_改成_。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与人之间要像弓和箭一样。没有弓,箭飞不出;没有箭,弓是空弓。每一个弓箭手都清楚,无论一张弓多么强,为了能飞向目标,箭必须笔直。另一方面,如果弓不强,即使是最笔直的箭,也无法到达目标。 请就此话题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语文试卷答案1D;2C;3D;1、A项,“每一个读书人必须读”偷

34、换概念,也太绝对 B项,“完美与不容置疑”错 C项,以偏概全。2、A项,对“分岔”的理解错 B项,条件关系错 D项,“最终结论总是一致的”是个例,本句无此意。 3、A项,鲁迅只是引用胡适的考证而已,不能得出鲁迅属于“考证派”的结论。 B项,不是结论不同,更切近真实也不对。 C项,“只适合”错。4. A (A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5. A (B选项,材料一属于新闻通讯,其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C选项,新闻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会让新闻更真实、客观,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6.多创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

35、节目。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契机。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到传统生活里去读,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创建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共6分,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6分,任何三点即可得满分。)7、BA.“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理解不正确;B、不是要拿祁茂顺对比反衬金四爷的守旧做派;D.“让读者难以琢磨”表述不妥。8、艺精湛,心细手巧,糊烧活地道,裱糊顶棚讲究;朴实忠厚,热心助人,街坊邻居有事相求,总是有求必应;勤快能干,认真谨慎,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很干净,收车落锁,不许人乱碰。9、展示了祁茂顺高超的手艺,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照应开

36、头糊烧活的情节,结构严谨;表达叹惋民俗文化衰落的主题。10.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11.B(“唐不存在征和辟”错误。) 12.D。(解析:“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误,应为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7.(1)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明心志。(解析:以:认为。累:多次。黜:降职、贬官。各1分,句意2分。)。(2)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控告)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禁中”1分,“诉

37、”1分,“磨”1分,“勒”1分,大意1分) 14B。B项“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故选B15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同情:颔联是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努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16、略17、略18D 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原文“桥、岛、隧组合”,不是两者,用“珠联璧合”。别开生面: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另创新的形式、风格等。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文中是“设计者”,用“独具匠心”。一往无前:指不把前

38、进道路上的困难放在眼里,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奋勇前进。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文中是“风帆造型”,用“一帆风顺”。撼人心魄:令人震惊的意思。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文中是“世界纪录”,用“震撼人心”。故选D。19C。句中有三处错误,“乘飞机”应该修饰“经过人工岛上空”,“清晰”应该修饰“看到”,“看到”的对象应该是“建筑”。这三处错误都修改的是C项,故选C。20A句子的前面是“有一个类似帽子一样的构建”,后文应该是“这”,指代前面的“构建”;后面是“在进出隧道口的位置”。前句也应该用“隧道”结尾。故选A。21、将“就要”改为“即将”;将“入选的人”改为“入选者”;将“看看

39、”改为“感受”;将“跟”改为“与(和)”;将“无所谓”改为“不限”。(5分,每处1分)22、【写作指导】 人与人之间要像弓和箭一样,学会合作。没有弓,箭飞不出;没有箭,弓是空弓。 为了能飞向目标,必须箭笔直弓强劲。同理,为了实现理想,达到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注重自我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翻译】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出名不没有官位。韩愈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等奖励来督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

40、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作掾曹。 韩愈说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

41、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大概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找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降职到江陵府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仍然称呼裴均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

42、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盛衰,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却很能奖掖鼓励后进,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是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有十人之多。-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