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66.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48010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66.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66.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66.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66.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66.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孝感市八校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2017年 7 月 2 日下午 2:30-5:0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卷 (阅读题)和第 (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 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答题区域外均无效。 第 I 卷(阅读题,共 7

2、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气象上看,“谷雨收寒,茶烟扬晓,又是牡丹时候“。因此,谷雨节气的第一件事是赏牡 “丹。就民俗而言,谷雨祭仓颉的传统千年不辍,今年在陕西白水县仓颉庙,还将举行 字说中 国节传文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系列活动。汉字作为中国文化之魂,时刻提醒着我们从 哪里来,归何处去。 “在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里,仓颉被尊奉为 文字始祖”,世受敬仰。据史籍记载 和民间传说,他是黄帝南巡时到了洛南保安阳虚山下,“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 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这一伟大创造惊得“天

3、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其实,中国人之 于汉字,有太多附会的神话传说与情感故事。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得好:即使有仓颉, “”仓颉也不止一个 。 但无论怎样,文字的诞生,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一部文字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 生活史、文化史、精神史、心灵史。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 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饶 宗颐先生认为,中国靠文字来统一,中国文化是以文字为领导的。作为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 “”见证,一个个方块字,如一块块神奇的 砖 ,构建了中华文明的万里长城。 “日月为 明 ”“,止戈为 武”“”“”, 秦 是

4、集体事禾的农人, 愁 字暗示农民在秋季为即将过 冬而愁苦的心情如此等等,熔铸在汉字里的东方思维方式 象形、指事、会意, 积淀了中华文化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俗。数千年来,中华文字始终以其强烈的民族 - 1 - 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 新精神。 “”站在互联网时代回望历史,百年前 汉字拉丁化 的文化喧嚣早已灰飞烟灭,上世纪 80 年代关于“电脑将拯救汉字还是埋葬汉字”的论辩也被扔进了爪哇国。在“全世界都在学中国 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汉字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传统的汉字文化圈。我们对 “汉字,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

5、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方块字为文化自信作了 最美的注释。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这需要我们站在新的高度、广度与深度上理解文字在当代 中国所承担的任务与使命。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文化自身也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中国 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见字如面等一批传播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忽 如一夜春风来”,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唤醒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固 然,这几档综艺节目找回了

6、“失落在键盘中的汉字文化”,增强了人们对汉字的敬畏感。然而, 弘扬汉字文化是一项深具基础性、事关全局性、涉及全社会的重要工作,需要战略性思考和系 统性谋划。 过完谷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吹尽,“”花落春归又一年 。而流传几千年的汉字文化依然走 在春天的路上。字里乾坤大,了解汉字,传承汉字,发扬汉字文化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杨逸淇从仓颉的灵感中凝聚文化自信)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 分) A.谷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它既是赏牡丹的时节,也与世代祭祀仓颉的民俗传统相关。 B.“”被尊奉为 文字始祖 的仓颉通过观察自然万象而创造了文字,受到了世代的敬仰。 C.“即使有仓颉,仓颉也

7、不止一个”,鲁迅先生认为汉字的创造并非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先 民们智慧的结晶。 D.部文字史反映着一个民族多方面的发展史。饶宗颐先生认为,中华文字记录着中华民族前 进的足迹,领导着中国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中华文化之魂的汉字,其创造与流传虽有太多的附会成分,但它时刻提醒着炎黄子孙从 - 2 - 哪里来、归何处去。 B.个个方块字是中国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熔铸了东方思维方式,积淀了中华文化的 哲学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俗。 C.许慎深刻阐述了文字的价值,他认为文字是经史百家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前人记 述经验传示后人的载体,后人认识前人

8、的工具。 D.“”“”虽然 汉字拉丁化 的文化喧嚣, 电脑将拯救汉字还是埋葬汉字 的论辩都已成为过去, 但汉字的传承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汉字增强了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流传了几千年的汉字文 化依然走在发展的道路上。 B.近年来,一批批传播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不断涌现,这有助于唤醒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自觉与自信,也表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C.“”今天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这是因为汉字有强烈的凝聚力, 其影响力早超出了传统的汉字文化圈。 D.“仅靠几档综艺节目找回 失落在键盘中

9、的汉字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弘扬汉字文化事关国运, 需要战略性思考和系统性谋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温懦敏,他的青春时光,同自然灾害与各种运动正面相逢。 年少的他千方百计地搜罗来 “”麦田里的守望者战争与和平享受着 漫羡而无所归心 的杂览在一个果腹 都困难重重的年月。 正是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大学时代的温儒敏嚼透了第三帝国的灭亡二十四史等书 与艰深晦涩的政治经济学。 温儒敏始终记得 50年前的那堂现代汉语写作课。彼时,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的新 生。一个睡意阑珊的午后,众人耷拉着昏沉的脑袋,心不在焉地看老师将一篇文章抄在黑板上 逐句剖析。温儒敏猛地

10、凝神,发现那竟是自己的文章,一字一句地被批得体无完肤。那堂课上, 他发誓要将文章写得最好。于是,突围回书丛,细细揣摩佳作。后来,果真成了班上第一个在 光明日报署名发表文章的同学。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他一边在山东大学授课,一边指导北京大学的博士生。既要主持语 文教育研究所工作,还要负责国家语文教材的编写。他拒绝应酬,不理一切嘈杂。 - 3 - 遴选研究生时,他总要先问:每天上网能不超过一小时吗?能,再选我。 镜春园 82 号,是温儒敏曾经的居所。小院离学生公寓不远,学生若想登门拜访,无须走“电 话预约”之程序,直接叩响门环便是。年轻身影的频繁造访,他丝毫不觉得厌烦,倒常倾上香 茗招待。师生围坐

11、在东厢房,青砖屋顶上飘荡着热切的谈议。学生若是生着病来的,总能在这 里吃到一碗热汤面。那时,温儒敏的月薪不过五六百元,除去日常开支并不宽裕。一碗面条, 已是最好的招待。 张颐武、戴锦华等年轻教师,才华横溢,发表的作品甚多。但在正统严肃的老前辈看来, 过高的产量会影响学术质量,每逢职称提升必受阻。温儒敏如同老父亲替孩子求情般,挨个叩 响评审委员的门:“这些孩子是作家型的学者,能活跃中文系的文气,咱们是得要厚重的底蕴, 可也得有活跃的思维不是?郁达夫当年还被许多大人物视为下流堕落,但咱们依然能从他笔底 ”咀嚼出人性真味呀! 温儒敏说,做学问是绕不过笨功夫的。每读到颇具启发的观点、字句,便要求自己尽

12、数抄 在卡片上,以备后用。机械的誊写,实在太容易厌烦。但他觉得,这是磨性子的过程。心性, 就是靠笔尖一点点剔去了浮躁,磨砺得沉静。当年,温老为写一篇文章而抄写的卡片,竟有五 百张之巨叠摞起来,相当于五部英汉词典的厚度。它们所浓缩的,又该是多少文献? 这份严苛,摆脱不了王瑶先生的影子。有一回师生研讨会,温儒敏谈自己关于左翼文学的 “”思考,王先生突然岔开话题, 节外生枝 地问:子夜写于哪一年?温儒敏一时语塞,支 支吾吾地说大约是 30“年代初。王先生一眼看穿了他的躲闪与犹豫,毫不留情地批评: 基本 的史实是不可模糊的,这直接关系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几乎没有一个细微的疏漏,能从王 先生凌厉的目

13、光中逃脱。从硕士到博士,温儒敏被这严厉的烟丝味熏了 7 年。 他宁在枯燥中泅渡,也不满足于被浅易的讲解喂饱,永远警惕速成求知带来的“阅读”幻 觉。在他看来,速成的潦草敷衍,足以轻易抹去求索过程的魅力。不亲自读过沈从文,只从后 人的转述中草草记了几条生平事迹,将其“融写实、象征于一体,语言单纯而又厚实,具有浓 郁的地方色彩”的文章风格背得滚瓜烂熟,好像也懂很多,却永远不懂翠翠眼底那份澄澈的纯 情,不懂湘西边陲繁密的虫声与银白的月色,无法在泥土味十足的描述中品悟世态人心。 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后,温儒敏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即召开北京市中学骨干教师会议,助 力基础教育。彼时的温儒敏,一没经费,二没立项,

14、三没任务,全凭一腔回馈的诚意。十余年 间,他主持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担任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总主编,还承担 了教育部的“国培”计划,专门培训全国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至今已有 20 余万人从中获益。 从课标的理论阐释,到教材编写的设计意图,从儿童文学的生态危机,到中小学教师如何 - 4 - 备课温儒敏博客中,几乎全部文章都为聚焦教育而作。 (摘编自 2016年 4 月 26 日北京日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温儒敏热爱读书,无论是在肚子都难以填饱的艰苦年代,还是在动荡的大学求学期间,他都 能投入到读书中去。 B.温懦敏恃下笨功。他亲手抄

15、写,做卡片,储存文献精华。能够这样做学问与他老师曾经严格 的要求分不开。 C.温懦敏内心沉静。他别去了浮躁,拒绝应酬,不理嘈杂,每天上网不超过一个小时的研究生 才能选他做导师。 D.温儒敏上进有为,在人大学习时受到批评不气馁,不断揣摩优秀作品,成为班上第一 个在 大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温懦敏先生 的敬仰之情。 B.温懦敏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后就开始助力基础教符。他做了很多工作,如承担国培计划,培 训全国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使许多人从中获益。 C.温儒敏远离祖国

16、和浮华,沉下心来读书、教书、写作,因而能够有精力身兼数职,取得丰硕 成果,著作等身。 D.如何阅读,温濡敏给我们以启迪:要亲自读原著去感受品悟,别人的转述代符不了自己的阅 读,不能满足于浅易的讲解。 6.“”“有人说,溢俩敏先生逛一个 有温度的人 。 有温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你结合这 箱文章简要概括。(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墙 万吉星 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防盗笼,杂乱无章的网线、电话战蜘蛛网似的爬满了红碎房。 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除了偶尔有几张水电费催缴通知外,大多贴满了代办信用卡疏通下 水道的牛皮癣广告。 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进来时,总感觉很陌生。 -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