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47.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48041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47.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47.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47.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47.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160347.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黄冈市 20172017 年春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第 I卷和第 卷,第 I卷为选择题,第 卷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 100分,其中第 I 卷 48分,第 卷 52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3.请将第 I卷和第 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本卷共 24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 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链

2、, 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据此可知 A.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 B.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C.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 D.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大致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 禹贡是了解我国古代史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该书特别推 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 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A.恢复夏朝传统等复古思潮影响较大 B.国家的统日益成为政治现实 C.地方割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 D.开始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 3.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懦术”后,政府高官中懦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 直到东汉时期这一

3、比例仍旧不到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 却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 A.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 B.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 C.懦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 D.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 4.右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教育系统的形象说明。据图,判断下列 评论正确的是 A.士阶层崛起,私学开始兴起 - 1 - B.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C.少数下层士人得到人仕机会 D.私人书院兴盛,理学广泛传播 5.隋至唐朝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来不负袒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 门下承担了大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 脞芜杂“的

4、农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B.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冑 D.进-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6.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侮 ”纵横,无敢谁何。 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 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这两段材料 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劄据 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7.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

5、说守仁放言自肆, 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侣导这说明 王阳明心学 A.具有否定传统懦学的倾向 B.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 8.在西方法律史上,古希腊法是种灵活和富有弹性的制度,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 距离。在雅典,它既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这表明 A.希腊法是维系民主政治的保障 B.雅典法律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 C.雅典司法缺乏足够的独立性 D.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凸显 9.卢梭认为:“自从人类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 ”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

6、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引发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10.英国首相制度出现以后,凡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 “”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 无轨运作 状态 A.反映出英国相权缺乏法律保障 C.确保了行政权受到监督与制约 C.确保了行政权受到监督与制约 D.体现政治灵活性与保守性的统一 - 2 - 11.右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A.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

7、为迅猛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发展相对疲 软 C.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D.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 变化 12.1875 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岛宁仍 处于 出超,出超额近 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 到 1885年,入超约 2320 万两白银,1905 年入超额扩大到 9416余万两白银。这-变化反映了当 时中国 A.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的锐减 B.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关税税率虽逐年下降的趋势 D.近代民族工业转入低谷 13.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淸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 “”“”主义,迫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 五四

8、运动以后则以 济弱扶倾 ,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 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始终围绕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 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C.以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为根本目标 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 14.1912“”年起,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和总统权力的 主权在国论 在中华民国一度形成强大的社 “会思潮,并与主张加强地方自治和议会权力的 主权在民论”进行了激烈讨论。这一历史现 象 反映了 A.封建残余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B.袁世凯在营造复辟言论 C.民国初年存在的政治困境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激烈斗争 15.“”“”“从 中体西用 到 托古改制,从 三民主义 到 民主科

9、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 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强烈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16.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它可用来研究 - 3 - A.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井冈会师,创建中农红军 C.中共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央红军转移,进行长征 17. 1942 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战时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国货税率,普 通用品为 5%,非必需品为 10%,半奢侈品为 15%,奢侈品为 25%。这一规定更有利于 A.迅速增加战时财政收入 B.抑制腐败的蔓延 C.政府征集剩余

10、产品抗战 D.战争物资的生产 18.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 “”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 大厦 正在摇摇欲坠。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深日人心 B.新经济政策推行遇阻力 C.新经济政策损害部分人利益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19.下表反应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 “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这一 现象 A.与杜鲁门主义的援助有关 B.体现欧洲竞争能力的增强 C.催生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D.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 20. 1958 年 6 月 2 日,小共中央发出关于企

11、业、事业单位和技术力量下放的的规定。规定 要求下放的交接工作“应该一律于 6 月 25”日以前完成 。到 6 月 25 日,中央工业部门所属的 “”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有百分之八十左右下放地方管理。 下放 在当时造成的结果是 A.各地经济发展缓慢 B.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 C.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D.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21.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玉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 三线建设 期间,我国共 新设 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 167 个增加到 223 个,增长 33.5%.其中,内地新设城市 29个, 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 52%。据此可知 - 4 - A.各区域经济结构已趋于平

12、衡 B.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苏联援助促使城市数量增长 D.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 22.1962 年,中日双方由廖承志、高崎达之助(日本执政党要员)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易 “”货贸易的备忘录,这种贸易形式因此也被称为 备忘录易 ,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 “”据此可知,中日 备忘录贸易 A.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B.为中国对外开放莫定了基础 C.解除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3.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 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 ”个字。南北

13、问题是核心问题。 对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A.是邓小平对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势做出的正确论断 B.抓住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的最主要矛盾 C.“”南北问题 即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 D.有利于全球化朝着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 24.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 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 不 ”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 该观点 A.强调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与压榨 B.强调发展中国家无法回避全球化的弊端 C.认为经济全球化可能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D.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 第

14、 卷 非选择题 共 52分 本卷共 3 小题,第 25题、第 26题为必做题,第 27 题、第 28题、第 29 题为选做题,共 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 “察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剌史,以 六 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 基本太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 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挚;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 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 -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