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2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81.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48337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WPS 页数:3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2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81.wps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2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81.wps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2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81.wps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2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81.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学案2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81.wps(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问题导学 一、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问题 活动与探究 材料 对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 年孝文帝 去 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 后 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 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 帝 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 了 北魏的衰亡。 你

2、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二、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 之 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 (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 君 书外内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在惠农方面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对商业态度的 目的。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 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

3、君列传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 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的措施。简要分析这些措施产生 的不同影响。 1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加,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 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 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

4、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 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2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思维角度 北魏孝文帝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 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文化,大力推行改革,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者。 评价孝文帝应该通过如下几个思维角度(这也是规律性认识):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 融 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民意;任何改革都 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当堂检测 1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

5、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 “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 ) A均田制的推行 B民族融合的加深 1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社会风俗的变化 2成书于 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 昨至洛阳, 始 ”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 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A佛教的传入 B 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4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

6、代潮流,这种时代潮流是指( )。 民族融合的潮流 北方地区封建化潮流 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潮流 社会大变革潮 流 A B C D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 材料三 北魏洛阳城平面图 2 材料四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 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 殷阜。 洛阳伽蓝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 魏主 迁都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

7、,北魏迁都洛阳反映了什么问题?对以后孝文帝进一步改革有何影响? (3)结合材料四,孝文帝迁都对北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问题导学】 一、活动与探究 :提示:同意。孝文帝在统治期间,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 方 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 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 文 帝改革的推动下,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 了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 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8、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 历 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二、活动与探究:(1)提示:具体措施:提高粮食价格,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目的:引 导人民从事农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2)提示:商鞅变法的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影响:确立封建生产 关系,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秦国实力壮大和统一六国打下 基础。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采取均田制。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 高 了生产积极性;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保障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了少数民族的

9、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当堂检测】 1A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田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由此可 知是恢复经济实行均田制,从而使人们重归故土。 2A 解 析:本题考查对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掌握。B、C 两项不符合史实,A、D 两项比较,A 项内容包含了 D 项,因此选 A 项。 3C 解 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佛像的变化产生在迁都洛阳后,说明孝文帝推行汉化的 措施效果明显,这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4A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中国没有出现社会大变革的潮流,故选 A 项。 5参考答案:(1)原因:要与汉族同“文轨”,即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把都城设在“文 ”治 先进的地方;要有利于“”移风易俗 的改革;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柔然的进犯。 (2)北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为以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新的改 革措施的实施。 (3)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解析:第(1)问,回答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时要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原都城平 城的不利因素和迁都洛阳的有利因素。第(2)(3)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