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3.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48392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WPS 页数: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3.wps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3.wps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3.wps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3.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3.wps(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2 2 百日维新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 1 1 一、选择题 1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因为它(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B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C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2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 的是( ) 裁撤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队 设立京师大学堂 A B C D 3“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 ”民皆出于学。 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2、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 A B C D 4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概念 ”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 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 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5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 )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 二、非选择题 6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日两国都在不断进行改革,但结果却迥然不同。观察下面

3、两幅 图片: 请完成: (1)19 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在相同的背景下进行了改革,日本抓住机遇走上了资本主 义 道路,而中国却失去机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什么? (2)图 1、图 2 两人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3)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你认为中国改革成功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7“”“ 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 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千余名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 “”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 现代化 的先声。 “材料二 在 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

4、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与一位“秀 1 ”才 共谋国事。 材料三 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 “”了 休止符 请完成: (1“”)具体解释 已成定局的悲剧 和材料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 现代化 运动? (3“)材料三没有用 画上了句号”“”,而是 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2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应诏统筹全局折,顾名思义,它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折子,提出了 全面的施政建议,故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此选 C 项。 2. 答案:A 解析:顽固势力代表当时的既得利益集团,均会直接触犯既得利益 集团,只有设立

5、京师大学堂不会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 3. 答 案:B 解 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故与题干要求不符。 4.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该段文字材料。 茫无可倚 反映了谭 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故应选 B 项。 5.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 大小官僚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可以做出判断, 原因是撤并政府机构和裁汰冗员。 6. 参考答案:(1)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日本:中下 级武士为代表的倒幕派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掌握了政权。 (2 )明治政府改革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方面的

6、内容,特别注重把改革旧 的 封建政治体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措施紧密结合起来,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 本主义的道路。戊戌变法主要涉及政治、文教方面的内容,但未能切实执行。 (3)着眼国情,制定正确政策,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解 析: 本题选取两幅中外历史人物图片,围绕改革这一主题,通过比较来展示中日两国改 革的得与失。第(1)问主要从中日两国改革的国内背景来寻找其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第 (2)问依据教材可以作答;第(3)问需根据所学知识来归纳。 7. 参考答案:(1)悲剧: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 推动维新运动兴起。 (2)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挽救 民族危机。 (3)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 解 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方面分析问题,组织答案。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