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精品教育.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96051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精品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9年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精品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9年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精品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9年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精品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9年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精品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精品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精品教育.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什么是区域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在地理差异的基 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我国三大自然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 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内在联系,并 经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 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其次指对同个 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的不同,

2、划 分的角度、指标不同、统计的时间长度不同, 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开放性:与其他区域有联系),二、区域特性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典题例析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们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A,(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行政区 政治文化区 热量带 干湿区 三江平原 山东省和青岛市 A B C D 【解析】

3、第(1)题,区域是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第(2)题,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C,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VS,如何比较两个区域差异:,、自然地理环境:,方法指导,地理位置差异 a纬度位置差异:从“高中低纬和寒温热三带”上分析。 b海陆位置差异:从“沿海、内陆、岛屿、大陆东岸、大陆西岸”等方面分析。 c相对位置:从与相邻地理事物的方位关系上分析。 地形差异:从“地形类型和地势特征两方面”分

4、析。 气候差异:从“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降水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水文差异:从“河湖类型、河湖多少、河流水文特征(流 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水系特征(长度、流域面 积、弯曲程度等)”等方面分析。 植被差异:从“植被类型、数量、分布”等方面分析。 土地差异:从“面积、土壤类型、肥沃程度”等方面分析. 资源状况:从“资源类型、分布、开发条件”等方面分析.,、人文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熟制、种植方式、农业发展的利弊条件和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生产活动:从“工业部门、工业中心的分布、工业发展的利弊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分析。 商业、交

5、通状况:从“商业中心的分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生活习惯状况:从“民居、饮食、服饰、文化”等方面分析。,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思考,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纬度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从南向北递减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基本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夏季风、地形),都是平原地区,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温

6、带季风气候区 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水稻土为主 耕地多为水田 土地较为分散 人均耕地少,黑土分布广泛 多为旱地 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水稻(主) 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 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7、,(1)图示a、b两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_。,(2)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比较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学以致用,b,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口、交通、农业、工业、城市,(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P3活动,(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

8、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充足的光照、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黎族船形屋,西关大屋,云南的竹楼,皖南民居,福建土楼,西藏碉房,北京四合院,窑洞,四川民居,新疆平顶房,蒙古包,青海民居,中国民居分布图,江南水乡民居,上海石库门,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有八种: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蒙古包、江南水乡民居、藏族碉房、客家围屋、土家吊脚楼、傣族竹楼。,东北大屋平顶、矮小、墙厚、紧凑,内蒙古的羊毛毡帐房,黄土高原 窑洞,水乡民居斜顶、高大、透风,云南傣族的竹楼,为了通风散

9、热和防潮,防野兽袭击,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福建南部永定、龙岩、彰平和漳州一带,散布着许多客家土楼住宅。土楼体量高大,通常是三到四层,总高可至十二三米,外墙是厚达一两米的坚实夯土墙,是中国各地民居中颇具特色、引人注目的一种建筑形式。,土楼的建造者以从魏晋时代开始因战乱而逐步南迁的中原汉族人“客家人”为主。由于社会不稳定,匪盗迭起,这种聚族而居、可容纳数百人的堡垒式住宅,是客家人为防卫械斗侵袭而采取的办法。,典题例析 (2013淇县月考)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之间自然特征差异,回答(1)(4)题。 (1)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自然区是( ) A东部季风区北部 B青藏高寒区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

10、区 D东部季风区南部 (2)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强 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B,D,(3)傣家的竹楼反映了当地的( ) A气候环境 B地形条件 C水文环境 D植物特征 (4)下列具体反映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南方人以米食为主 B北方人说话婉转 C南方方言较少 D南方的重工业发达,A,A,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环境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理环境,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交通的阻隔,交通的天然水道,开垦困难,耕作

11、业发展缓慢,不再是限制条件,农业发展较快,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低下,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低下,农业社会期间,工业发展以后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 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典题例析 下图为某一城市的区域发展过程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 A区域核心不断缩小,外围空间不断扩大 B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C区域交通网络系统不断完善 D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强,与区域外部的联系逐渐减弱,C,(2)在区域发展晚期( ) 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 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区域核心区的常住人口远多于外围空间 D高科技最有可能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D,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