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神经系统的功能.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6767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08神经系统的功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8-08神经系统的功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8-08神经系统的功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8-08神经系统的功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8-08神经系统的功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08神经系统的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8神经系统的功能.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1.保持整体的统一; 2.使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宜的反应; 3.由于大脑新皮质的高度发展,人类产生了语言、思维、意识、学习、记忆和情感等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功能由两个投射系统来完成。 (一)特异性投射系统: 概念: 由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经过相应的周围神经和传导束,最后到达大脑皮质而产生感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叫做感觉(上行)传导路。 感觉冲动沿特定的感觉传导路传送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而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经路。叫做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组成,1、 浅(一般)感觉传导路 1)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 2)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结构 2、本体感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浅感觉痛觉、温度觉、 粗触觉(轻微、模糊触觉)。 感受器;位于皮肤、粘膜内。,头面部和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有着不同的传导路。 头面部浅感觉主要由脑神经传入, 躯干四肢则由脊神经传入。,1、 浅(一般)感觉传导路,1)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中 枢,躯干、四肢皮肤,脊神经,脊神经节,后角细胞、脊髓丘脑束,丘脑、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感 受 器:,传 入 神 经:,第一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皮肤,.脊髓丘脑束,丘脑,中央后回中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边上升 边交叉,上升 12节段,

3、痛温 粗触,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示意图,脊丘系,2)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头面部皮肤、粘膜,感受器,传入神经,三叉神经(脑神经),三叉神经节,躯体感觉核(脑干),丘脑,中央后回下1/3,中 枢:,第一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三叉神经,中央后回 下1/3,内囊,三叉丘系,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示意图,头面部皮肤、 粘膜、角膜,3)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运动觉、平衡觉),脊神经节,肌、腱、关节等 本体感受器,脊神经,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丘脑 、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中 枢: 第三级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 第一级神经元: 传 入 神 经: 感

4、 受 器:,损伤: 感觉性共济失调,T45,上肢、 躯干上部,下肢、 躯干下部,楔束、薄束,内侧丘系交叉,丘脑,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内囊,2.躯干、四肢本体感觉传导路 示意图,内侧丘系,肌、腱、关节等 本体感受器,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功能:参与维持身体的姿势与平衡,1,2,脊神经节,脊髓后角,小脑皮质,小结;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传导路的共同点:),3、三级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需要三级神经元完成。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神经节内;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浅)或脑干(深)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丘脑外侧核,1、一侧管理:右侧投射到左侧,左侧投射到右侧的 特定部位。,2

5、、二级交叉: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发生交叉,1,1,3,3,2,2,第级是 脊神经节 内神经元,第级 是后角内神经元,第级 是丘脑内神经元,第级 薄束核 楔束核内神经元,第级是 脊神经节 内神经元,第级 是丘脑内神经元,在脊髓 交叉,在延髓 交叉,深 浅 感 觉 传 导 路 比 较,双极细胞,视网膜 视细胞,节细胞,鼻侧半纤维,外侧膝状体,视辐射,楔回和舌回,3. 视觉传导路,视神经,视束,3 视觉传导路,视网膜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楔回和舌回,视交叉,4、内脏感觉,1)对化学刺激和牵拉刺激敏感: 如:缺氧心脏血管痉挛或者阻塞可引起心绞痛 胃肠管壁平滑肌痉

6、挛时引起强烈的疼痛 饥饿感觉、便意、尿意等,内脏感觉,为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下丘脑,丘脑,2)痛 觉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御反应。,皮肤痛,躯体痛,内脏痛,深部痛,快痛,慢痛,痛 觉,体腔痛,牵涉痛,刺激后0.5-1.0s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 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 持续时间短,定位准确,不伴有情绪反应,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内脏疾患累及临近的体腔壁所致 这种痛与躯体痛相类似,皮肤痛内脏痛的比较:,痛觉分类:,牵涉痛:,皮肤(快、慢)痛,内脏痛(包括躯体深部痛),传

7、导纤维,疼痛特点,产生和消失迅速,定位明确、分辫能力强,躯体传入纤维,产生缓慢、持续久,定位不清、分辫能力差,慢痛情绪反应明显,情绪反应明显,无牵涉痛,有牵涉痛,敏感刺激,钝性刺激 (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锐性刺激 (切割、烧灼等),自主N传入纤维,致痛物质,皮 肤 痛 与 内 脏 痛 的 比 较,电、机械、化学物质(如K+、H+、组胺、5-HT、PG等),牵涉痛(referred pain) 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 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兰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肋弓下 腰部 右髂部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8、 右肩胛 腹股沟区 上腹部或脐区,(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概念: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后,抵达丘脑的网状结构,由此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与皮质的各层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功能: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见P10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在上行途中已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是各种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实验中发现,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一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如电刺激中脑网状结构能唤醒动物,而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时,出现类似睡眠的现象,所以把这一系统又称为脑干网状结构

9、上行激动系统。 实际上上行激动系统是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结构中一部分。,总之,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传信息维持皮质的兴奋状态,为产生清晰的感觉提供背景。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把来自特定部位的信息传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产生特定的感觉。 机体感觉的产生需要这两条投射系统的正常,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两者缺一不可。,二、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1、 躯体运动 由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完成 1)锥体系 什么叫锥体系 将大脑皮质运动中枢锥体细胞发出的随意运动指令传到脑干躯体运动核或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由此将信息传到骨骼肌,使骨骼肌产生随意运动,这一神经冲动传导通路,叫做锥体系。,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旁中央小叶前部 的锥体形细胞

10、;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或 皮质脑干束。,神经元,锥体系包括两个传导路. 1.躯干四肢的躯体运动传导通路: 皮质脊髓束和脊神经完成 2.头颈部的躯体运动传导通路: 皮质脑干束和脑神经完成 每个传导路由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组成。,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 旁中央小叶前部,延髓锥 体交叉,内囊,脊髓前角,脊神经,1)躯干四肢的 躯体运动传导通路,2)皮质脑干束(皮质核束) 与脑神经,中央前回下部,皮质脑干束,脑干躯体 运动核,2 )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其结构十分复杂;对锥体系发动的随意运动起制动和协调作用。,锥体外系的结构:,大脑的额叶、颞叶、枕叶等 尾状核、

11、豆状核 丘脑、丘脑底核 红核、黑质 脑桥核、前庭核、下橄榄核、 脑干网状结构 小脑 以及与它们之间的联系纤维,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功能特点,锥体系 1. 对侧支配; 对皮层无反馈环路 2. 加强肌紧张; 执行随意运动指令。,锥体外系 1. 双侧支配 对皮层有反馈环路 2. 调节肌紧张; 协调随意运动。,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内脏平滑肌和心肌收缩及腺体分泌活动的神经,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内脏运动一般都是不随意运动,不受意识和意志的控制。这是与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主要区别。,1.自主神经系统的分布特征,2、 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代谢 促进糖元分解, 促

12、进胰岛素分泌 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循环 心跳加强加快 心跳减弱减慢 大部血管缩 部分血管舒 (腹腔内脏、皮肤、 外生殖器等) (软脑膜、外生殖器血管等),消化 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 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 抑制胆囊收缩,促进括约肌收缩 促进胆囊收缩,使括约肌舒张,呼吸 支气管平滑肌舒 支气管平滑肌缩,粘液分泌,促进胃液及胰液分泌,泌尿 逼尿肌舒,括约肌缩, 逼尿肌缩,括约肌舒,生殖 怀孕子宫缩,眼 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 瞳孔缩小,睫状肌缩,,促进泪腺分泌,皮肤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 1.对同一效应器多数内脏器官为双重支

13、配。 个别例外: 2.二者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个别例外: 3.二者的紧张性作用在不同状态下不同。 剧烈活动时: 安静状态下:,如汗腺、肾上腺髓质、皮肤和肌肉的血管 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如对唾液腺,二者均促进其分泌, 交感神经促进分泌的唾液量少而粘稠, 副交感神经使其分泌的唾液量多而稀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4、二者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不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范围较小,其作用是促进消化吸收、积蓄能量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能量储备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所以称这一活动系统为迷走胰岛素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其作用是

14、使机体迅速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能量动员系统 。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故称这一活动系统为交感肾上腺素系统。,(二)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由于交感神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发源于脊髓侧角或相当于侧角的部位,因此脊髓是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2.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许多与内脏活动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基本生命现象(如循环、呼吸等)的反射调节在延髓水平已能初步完成,因此延髓有基本生命中枢之称。,脑干的内脏运动核影响内脏的活动,如由内脏运动核发出的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头部的所有腺体、心脏、支气管、喉头、食管、胃、胰、肝和小肠等的运

15、动。所以说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3.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对体温的调节 2)对水平衡的调节 3)对腺垂体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调节肽) 4)对摄食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内侧核=饱中枢:电刺激此核动物拒食,损毁此核引起多食和肥胖; 下丘脑外侧区=摄食中枢:电刺激此区动物多食,损毁此区引起厌食和不饮。,5)对生物节律的调节 生物节律指机体内的各种变化按一定时间顺序发生变化的节律。 生物节律按其频率的高低可分为: 高频:周期1天(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 中频:日周期(如体温、ACTH的分泌); 低频:月周期1天(如月经周期)。,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日节律周期的控制中心。若破坏视交叉

16、上核,这种日节律则完全丧失。,实验证明:,6)对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行为和情绪反应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分不开的。情绪反应增强时主要表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出汗等交感神经反应亢进的现象。,实验研究发现:, 在间脑水平以上切除大脑的猫,只要给予微弱刺激,就能激发出强烈的防御反应:出现张牙舞爪、好似搏斗的表现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亢进的现象(称之假怒)。 在麻醉动物,电刺激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出现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升高,皮肤和小肠血管收缩,心率加快等交感神经反应;在清醒动物,电刺激该区出现防御性行为。故将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称为防御反应区。 此外,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动物出现厮打

17、攻击行为; 电刺激下丘脑背侧区,出现逃避行为。,4. 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新皮层:电刺激新皮层除引起躯体运动反应外,还能引起内脏活动的变化。 例如: 刺激皮层内侧4区一定区域,会产生血压、呼吸、消化管、直肠与膀胱运动的变化; 刺激6区,会出现竖毛、出汗、上下肢血管的舒缩反应。 刺激8区与19区,会出现瞳孔的扩大和缩小反应。,5.边缘系统:,功能:除嗅觉外,主要参与摄食行为、性行为、情绪反应、学习记忆及内脏活动等的调节。,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自主神经系统?主要功能 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 3、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区别。 4、试述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