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基本组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68292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基本组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第三章基本组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第三章基本组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第三章基本组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第三章基本组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基本组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基本组织.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基本组织,组织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第一节 上皮组织,主要内容 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 2、各类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上皮组织游离面的特殊结构,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特点,具极性,游离面,基底面,由基膜与其他结缔组织相连,神经血管少,细胞多间质少,分类,被覆上皮,单层,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复层,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腺上皮,内分泌腺,外分泌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覆盖体表或作管道和囊腔内

2、壁,起保护、分泌、吸收等作用,形态结构:,分布:,功能:,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边缘有 齿状波纹,核扁圆形,位于中央,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内皮);胸膜、腹膜和心包等处(间皮),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及物质交换(内皮);便于内脏器官活动,减少摩擦(间皮),细胞呈梭形,核扁椭圆形位于中央,细胞质少,单层扁平上皮(肠系膜),内皮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皮,间皮,形态结构:由一层立方形细胞构成,核球形,位于中央,分布:小叶间胆管、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功能:分泌和吸收,2、单层立方上皮,单层立方上皮模式图 立方形,核圆位于中间,形态结构:由一层棱柱状细胞

3、构成,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有些有杯状细胞,分布:胃、肠、子宫、输卵管等,功能:保护、分泌和吸收,3、单层柱状上皮,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有些有杯状细胞,单层柱状上皮(小肠),单层柱状上皮(肾集合管),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结构:柱状细胞(上)、棱形细胞(中)、锥体形细胞(下)、杯状细胞共同构成,其基底部位于基膜上,分布:呼吸道内表面,功能:保护;分泌粘液,粘着灰尘和细菌等异物,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5、复层扁平上皮,形态结构:由多层细胞构成,数层扁平 细胞,(浅部),数层多边形细胞(中部)、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深部),分布:皮肤表层(角化型)浅层细胞

4、无核,角蛋白多; 口腔、食管、肛门和阴道的内面(非角化型)浅层细胞有核,角蛋白少,功能: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表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食管),6、变移上皮,形态结构:由多层大小不等的细胞构成,细胞的层数及形态可随所在器官的容积变化而发生改变,分布:肾盏、肾盂、膀胱、输尿管等处的内面及前列腺部,功能:保护,膀胱排空:器官壁变厚,细胞层次增多,浅层细胞呈大立方形,有的细胞含有2核,中间多边形,基底层为矮柱状 膀胱充盈:器官壁变薄,细胞层次减少,细胞的形态变扁,变移上皮光镜图 (膀胱空虚状态),变移上皮光镜图 (膀胱扩张状态),被覆上皮的分类、结构特点、

5、分布和功能,(二)、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二)、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1、游离面 (1)、微绒毛 结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表面形成细小的指状突起 分布:小肠和肾小管粘膜 功能: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2)、纤毛 结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表面形成较长的指 状突起 分布:呼吸道等处 功能:有节律的将表面的分泌物和异物定向 推动,起保护作用。,2、基底面:有一层半透明状结构称基膜 作用:对上皮起连接和支持的作用,上皮和 结缔组织通过基膜进行物质交换,思考:痰是怎样形成的?,3、侧面:有使细胞连接更紧密的连接结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细胞连接模式图,二、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由

6、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或腺体(gland):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 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 血液,如甲状腺,作业 1、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各被覆上皮的 形态结构、分布及功能 2、课后第1和2题 3、画图,第二节 结缔组织,主要内容 1、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分布 2、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各种细胞和 纤维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3、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分类、 正常值和功能 4、软骨组织及骨组织的结构特点,结 缔 组 织,特点,无极性 散在分布,细胞少间质多,有神经血管,具有支持、连接、营养、

7、保护功能,分类,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血液,淋巴,(一)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 特点:细胞种类多数量少,细胞间质多,纤维少且 排列疏松不规则 分布:是存在于器官、组织和细胞间。 功能: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 组成: 1、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 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基质(蛋白多糖和水),间质,一、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扁平星形 或梭形,椭圆形, 染色淡,细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合成基质 和纤维

8、创伤修复,圆形或椭圆形并有较小的突起,较小, 圆形, 染色 较深,有许多溶酶 体、吞噬体 和吞饮小泡,吞噬异物和 衰老死亡的 细胞,参与 免疫反应,沿血管分 布,圆形 或卵圆形,被挤向 一边,充满脂滴,合成和分泌 脂肪,参与 脂质代谢,成纤维细胞 扁平有突起呈星状 细胞质弱碱性 核大,染色浅,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细胞质内含有溶酶体 吞饮小泡、吞噬体 核仁小,呈圆形,染色 深,多呈圆形 或卵圆形,较小, 位于 中央,充满粗大嗜 碱性颗粒( 含组胺、肝 素和慢反应 物质等),肝素可抗 凝血,组胺 和慢反应物 质与过敏反 应有关,圆形或 卵圆形,圆形,偏于一侧,形似车轮状,嗜碱性,合成、贮

9、存, 分泌抗体, 参与体液免疫,细胞大,核仁小圆。细胞质内充满粗大颗粒,颗粒中含有肝素,组胺等。,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两种纤维,B 弹性纤维, 细,卷。有弹性 韧性差,分布在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交界处,图 疏松结缔组织模式图,LCT铺片,(二)致密结缔组织,特点:细胞和基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细胞主要为 成纤维细胞,纤维是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分布:皮肤的真皮、肌腱、韧带和骨膜等处 功能:保护、支持和连接,(三)脂肪组织 特点:由大量脂肪细胞群集构成,疏松结缔组织将其分隔为脂肪小叶。 作用:贮存脂肪、缓冲压力和维持体温 分布:分布于皮下、肠系膜、肾周围等处。,脂肪组织结构模式图,(四)、

10、网状组织 特点: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的 网状结构 作用: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 供适宜的微环境 分布:骨髓、脾和淋巴结,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二 、软骨组织与软骨,(一) 软骨组织,组成:软骨细胞、纤维、 基质(凝胶状, 有软骨陷窝),透明软骨 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二) 软 骨,软骨组织无神经与血管,软骨膜包围软骨组织,为致密结缔组织,含血管、神经核软骨细胞;作用:软骨的生长及创伤修复,组成,分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1.透明软骨 分布:候、气管、支气管、肋软骨 和关节面等处 特点:含有少量胶原纤维,新鲜时半透明,较脆易折断,间质内含大量弹性纤维。,

11、2.弹性软骨,分布:耳郭、会厌等处。,3.纤维软骨,椎间盘 HE染色,间质含大量胶原纤维束 。,分布: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等处。,骨外膜,骨祖细胞,骨组织,骨髓腔,三、骨组织,由骨细胞和钙化的细胞间质构成,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一) 骨组织的结构,1.骨基质,有机质:胶原纤维,无机质:钙盐,形成,骨板(含 骨陷窝, 骨小管), 骨细胞,骨陷窝,2.骨细胞,扁椭圆形星状细胞构成,胞体位于骨陷窝, 相邻细胞突起伸入骨小管相互连接。,骨单位: 1020层骨板呈同心圆排列,骨单位,2. 骨松质,由骨小梁(骨板和骨细胞组成)连接而成, 分布于骨的内部,呈海绵状,四、血液,血液,血浆(55%),血细胞

12、,红细胞(44%),白细胞,血小板,成人血量为40005000mL,占人体体重7%-8%.,(1%),成年男性血细胞比容为40% 50%,女性为37% 48%,(一) 血浆,淡黄色液体 成分:水(90%)、蛋白质、纤维蛋白原、酶、激素、脂质等 血清: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后形成的淡黄色透明液体,1.红细胞,形态和数量:形态:双凹圆盘形 男 (4.05.5)1012/L 女 (3.55.0)1012/L,功能: 运输O2、CO2 缓冲酸碱平衡 血红蛋白的正常值: 男 120 160g/L 女 110 150g/L 网织红细胞:未成熟的红细胞,2.白细胞,数量:(4 - 10.0)x109个/L,粒

13、细胞,无粒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功能: 吞噬、杀灭细菌和异物,与炎症反应有关,1)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多2-5叶或为杆状核,细胞质内有染成淡红色的颗粒,2)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核多为2叶,胞内含有嗜酸性颗粒, HE染成橘红色,功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过敏性疾病或某些寄生虫病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嗜碱性粒细胞,细胞核呈S形或不规则形,胞内含有 噬碱性颗粒,HE染成蓝紫色,功能:肝素参与抗凝反应,组胺和 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1)淋巴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较大,染成深蓝色;细胞质很少

14、,染成天蓝色 功能:T细胞识别、攻击和杀灭异体细胞 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2)单核-巨噬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呈肾形、蹄形或不规则,染色浅;细胞质多,染成灰蓝色 功能: 吞噬、杀灭病原微生物,清除衰老、坏死的血细胞 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役功能 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三)血小板,呈双面微凸圆盘状, 中央部染成紫红色, 周围部染成浅蓝色 数量:(100-300)109/L,功能:维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作业 P34:3-13,第三节、肌肉组织 肌组织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 专有名词:肌细胞-肌纤维; 肌细胞膜-肌膜; 肌细胞质-

15、肌浆; 滑面内质网-肌浆网 根据结构和功能,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一)骨骼肌 骨骼肌纤维呈圆柱形,长度变化范围大。肌纤维为多核细胞,核位于细胞周边,肌纤维有横纹。骨骼肌受意识支配,为随意肌。,横纹:每条肌原纤维有许多明(I带)-暗(A带)相间的带,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肌纤维就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横纹。,肌原纤维?,明带:I带 暗带:A带 H带 M线 Z线 肌节:相邻两个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1个A带+1/2I带组成。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粗肌丝+细肌丝,3.肌质网:2条横小管之间。 终池:肌质网在靠近横小管处官腔膨大并彼此

16、吻合与横小管平衡的管状结构。 终池可储存钙离子,调节钙浓度 三联体:横小管和它两端的终池合称三联体。传递兴奋。,(二)心肌 属横纹肌,自主性神经支配, 不随意肌。 分布:心脏 电镜结构特点: 1、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 2、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央,也有2个 核的。 3、横纹不太明显。 4、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 5、不易疲劳。 6、无再生能力。,心肌纤维及闰盘光镜图 (Hemalum染色) 闰盘:横行阶梯状粗线 横纹不明显,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骨骼肌与心肌的区别),(三)平滑肌: 特点: 1、细胞梭形,一个核,位中央。 2、光镜下肌原纤维不明显。 3、一个肌细胞收缩可使周围的细胞都收缩

17、。 4、再生能力强。 5、自主神经支配,不受意志支配。 分布:内脏器官的壁、血管、淋巴管道等处。,平滑肌纤维束光镜图,三种肌组织比较,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形态 细长圆柱状 短圆柱状 长梭形 细胞核 多个,居核膜深面 一个,中央 一个,中央 横纹 明显 不明显 无 闰盘 无 有 无 肌原纤维 明显 仅有肌丝束 无 分布 躯干、四肢 心壁 内脏、血管 功能 随意肌 不随意肌 不随意肌,第四节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 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

18、营养和绝缘等作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1、胞体 细胞膜:可兴奋的细胞膜。 细胞核:位中央,大、圆、核仁清楚。 细胞质: 尼氏体: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体。功能:合称蛋白质和神经递质。 神经原纤维:微丝和微管。呈细丝状,有支持、运输物质有关。,2、突起: 树突:1多个。功能是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 轴突:一个,无尼氏体。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突内的细胞质称轴浆,内有微丝、微管、线粒体,长管状的滑面内质网。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神经元的形态和结构,(二)神经元的分类 1、突起的数目: 假单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2、功能: 感觉神经元(传入) 运动

19、神经元(传出) 中间神经元(联合) 3.释放神经递质 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神经元按形态的分类,神经元按功能的分类,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相才接触处所形成的特殊结构,它是兴奋传递的重要部分。 按传递物质不同,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三)神经胶质细胞(自学) 星形、少突和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四)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它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分类: 有髓神经纤维(有髓鞘、有膜)。 无髓神经纤维(有膜无鞘)。,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纤维,髓鞘切迹,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比较,神经末梢,1.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感觉神经元周围突末端伸入到皮肤、肌肉、内脏器官和血管等处所形成的结构。 游离神经末梢:能感受冷、热和痛觉刺激 有被囊的神经末梢:触觉小体:分布于皮肤真皮的乳头层,如手掌、足底。感受触觉。环层小体:分布于真皮深层,胸膜、腹膜等处。感受压觉和振动觉。肌梭:分布于骨骼肌内,感受肌张力变化和运动的刺激。,神经末梢,2.运动神经末梢: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的运动神经末梢,可引起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