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糖代谢.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6842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5.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糖代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第九章糖代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第九章糖代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第九章糖代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第九章糖代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糖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糖代谢.ppt(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Saccharide,申川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物质代谢(metabolism),从有生命的单细胞到复杂的人体,生存期间都必须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这种物质交换称为物质代谢或新陈代谢。 阶段性: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中间代谢: 同化作用或合成代谢(anabolism) 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catabolism),内 容,糖类化学 糖的生理功能 糖的消化和吸收 血糖 糖的分解代谢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和糖异生 其它单糖的代谢 糖代谢紊乱(糖尿病),糖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教学重点,糖的分类及其常见种类 糖的吸收特点 血

2、糖的概念,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糖酵解 糖有氧氧化 糖异生, 糖类化学,(一) 糖类的存在与来源 地球上最丰富 植物:85-90% 1000亿吨CO2/年,糖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常用通式Cn(H2O)m表示其化学组成,如葡萄糖(n=m=6)。,(二)糖的概念,(三)糖的分类及其结构,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 (monosacchride) 寡糖 (oligosacchride) 多糖 (polysacchride) 结合糖 (glycoconjugate),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

3、果糖(fructose) 已酮糖,1. 单糖: 不能再水解的糖,半乳糖(galactose) 已醛糖,核糖(ribose) 戊醛糖,目 录,2. 寡糖,常见的二糖:,麦芽糖 (maltose):葡萄糖葡萄糖,蔗 糖 (sucrose):葡萄糖果糖,乳 糖 (lactose):葡萄糖半乳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寡糖与血型:,A型、B型、AB型、O型是由红细胞膜脂或膜蛋白中的糖基(也称为ABO血型抗原)决定的。 A血型具有A酶,能将N-乙酰半乳糖胺添加到糖链的末端-GalNAc ; B血型具有B酶,能将半乳糖添加到糖链的末端酶-Gal; AB血型具有上述两

4、种酶- GalNAc/Gal ; O血型缺少A、B酶,不具有上述两种糖基。,血型抗原,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ABO血型的测定,Rh血型系统: 恒河猴(Rhesus monkey)红细胞 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凝集素) 人的红细胞: 85%白种人为Rh阳性血型 约15%的人为Rh阴性血型 汉族Rh阳性约占99% Rh阴性的人只占1%左右。,# 与糖结构相关的基本概念,手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C*) 构型 糖链原子编号 费歇尔投影式 哈沃斯透视式 D-构型/L-构型 -构型/-构型 氧糖苷键/氮糖苷键,3. 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同多糖:,淀 粉 (starch)

5、,糖 原 (glycogen):动物淀粉,纤维素 (cellulose),分为同多糖和异多糖;, 淀粉:植物中养分储存形式,淀粉颗粒, 糖原: 动物体内葡萄糖储存形式。 主要有肝糖原和肌糖原。, 纤维素: 由葡萄糖组成。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人体因无-糖苷酶而不能利用。 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有机物: 50以上、棉花,膳食纤维:食物中的纤维素,包括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不被消化吸收。 “废物”第七种营养素。 生物学作用: 促进肠内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比重小,体积大,胃肠中占据空间大,产生饱食感,利于减肥;进食后大体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道蠕动增强,防治便秘痔疮;高纤维饮食-减慢

6、糖吸收,加强糖代谢-型糖尿病-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剂量;预防肠癌:缩短致癌物停留时间,减少不良刺激。,4.结合糖:,含有非糖成分,区别于多糖 种类:糖脂、糖蛋白、蛋白多糖,第一节 糖的功能,氧化功能(能量物质) 人体重要组分(结构物质) 提供碳源合成其他物质(活性物质),第二节 糖的消化和吸收,一、糖的消化 1.食物中的糖: 淀粉、糖原(动物淀粉); 麦芽糖、蔗糖、乳糖; 葡萄糖 2.消化部位: 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淀粉,麦芽糖+麦芽三糖 (40%) (25%),-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30%) (5%),葡萄糖,唾液-淀粉酶,-葡萄糖苷酶,-临界糊精酶,3. 消化过程,肠粘膜上皮细胞

7、刷状缘,胃,口腔,肠腔,胰液-淀粉酶,乳糖,半乳糖,蔗糖,果糖,二、糖的吸收,1.部位:小肠上段 2.形式 : 单 糖 3.机制: 主动耗能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分布于小肠、肾小管上皮,ADP+Pi,ATP,Glu,Na+,K+,小肠粘膜细胞,肠腔,门静脉,刷状缘,细胞内膜,SGLT,4. 吸收途径,小肠肠腔,肠粘膜上皮细胞,门静脉,肝脏,体循环,SGLT,各种组织细胞,GLUT,GLUT: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已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体(GLUT 15)。,第三节 血糖,血糖

8、:指血液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 血糖水平:指血糖浓度,与测定方法有关。 (1)葡萄糖氧化酶法:特异性强、价廉、方法简单。正常空腹全血3.65.3mM; (2)邻甲苯胺法:结果可靠,正常空腹全血为3.35.6mM; (3)福林吴氏法:数值比实际高,本法已趋淘汰。空腹血糖正常为4.46.7mM。,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 些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脑组织不能利用脂酸,正常情况下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 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能; 骨髓及神经组织代谢活跃,经常利用葡萄糖供能。,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血糖,血糖的来源和去路,酵解途径,丙酮酸,有氧,无氧,乳酸,供能,1.

9、肝脏调节:,血糖水平的调节,2. 肾脏调节: 肾糖阈(8.89-9.99mmol/L): 糖尿:,第四节 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glycolysis)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磷酸戊糖途径(phosphogluconate pathway),一、糖酵解(glycolysis),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转变为乳酸,*定义: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 并释放出少量能量,过程与酵母生 醇发酵相同,称为糖酵解。,*过程分两个阶段:,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G-6-P,(一)1葡萄糖分解成2丙酮酸,需ATP供能 不可逆, 6-磷酸葡萄糖转

10、变为 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 F-6-P,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 F-1,6-2P,需ATP供能 不可逆,1,6-双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一分子葡萄糖转变为二分子3磷酸甘油醛,消耗2分子ATP。 以下可看作2分子3磷酸甘油醛反应.,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 甘油酸,糖酵解中唯一的脱氢反应,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3

11、-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二) 2丙酮酸转变成2乳酸,丙酮酸,乳酸, 糖酵解小结, 反应部位:胞浆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糖酵解的代谢途径,E2,E1,E3, 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数量: 一分子葡萄糖 22-2= 2ATP,糖酵解的代谢途径,E2,E1,E3,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

12、取能量的有 效方式。,2. 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 重要供能途径。, 无线粒体细胞:红细胞, 代谢活跃细胞或者组织:白细 胞、骨髓细胞、大脑等,二、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部位: 胞液及线粒体,*概念: 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一)反应过程,第一阶段: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Glu,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乙酰CoA,H2O,O,ATP,ADP,TAC循环,胞液,线粒体,1.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总反应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酶 E1:丙酮酸脱氢酶 E2:二氢硫辛酸

13、乙酰转移酶 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CO2,CoASH,NAD+,NADH+H+,5. NADH+H+的生成,1. -羟乙基-TPP的生成,2.乙酰二氢硫辛酸的生成,3.乙酰CoA的生成,4. 硫辛酸的生成,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2.三羧酸循环,* 概述,反应部位: 线粒体,柠檬酸的合成: O=C-COOH CH3 CH2COOH CH2 + C=O HO-C-COO- COOH SCoA CH2COOH 草酰乙酸 乙酰辅酶A 柠檬酸,柠檬酸合成酶,H2O,CoA-SH,反应不可逆,异柠檬酸的生成 COO- CO

14、O- COO- CH2 CH H-C-OH - OOC-C-OH - OOC-C - OOC-C-H CH2 CH2 CH2 COO- COO- COO- 柠檬酸 酶-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H2O,H2O,第一次氧化脱羧生成-酮戊二酸: COO- COO- H-C-OH C=O -OOC-C-H CH2 CH2 CH2 COO- COO- 异柠檬酸 -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脱氢酶,NAD+,NADH+H+ CO2,Mg2+,反应不可逆,第二次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COO- O=CSCoA C=O CH2 CH2 CH2 CH2 COO- COO- -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

15、体,NAD+,CoA-SH,NADH+H+,CO2,反应不可逆,底物水平磷酸化: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 O=CSCoA COO- CH2 CH2 CH2 CH2 COO- COO- 琥珀酰-CoA 琥珀酸 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产生GTP。,琥珀酰-CoA合成酶,GDP+Pi,GTP,+CoA,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CH2-COO- HC-COO- CH2-COO- -OOC-CH 琥珀酸 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FAD,FADH2,苹果酸的生成: HC-COO- HO-CH-COO- -OOC-CH CH2-COO- 延胡索酸 苹果酸,延胡索酸酶,H2O,草酰乙酸的再生

16、成: HO-CH-COO- O=C-COOH CH2-COO- CH2-COO- 苹果酸 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NAD+,NADH+H+,NADH+H+,NAD+,NAD+,NADH+H+,GTP,GDP+Pi,FAD,FADH2,NADH+H+,NAD+,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核苷二 磷酸激酶,总反应式: CH3COSCoA + 2H2O + 3NAD+ + FAD + GDP + Pi 2CO2 + 3NADH + 3H+ + FADH2 + CoA-SH + GTP, TAC小结:,

17、三羧酸循环的概念: 反应过程在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四次脱氢,三个不可逆反应,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每分子乙酰CoA经TAC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 关键酶有: 柠檬酸合酶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 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起催化剂作用,本身无量的变化。 三羧酸循环不能直接从乙酰CoA合成草酰乙酸或三羧酸循环中的其他产物; 中间产物也不能直接在三羧酸循环中被氧化为CO2及H2O。 乙酰CoA经此过程被彻底氧化。,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为呼吸链提供还原当量H+ + e; 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

18、解的共同途径;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 有氧氧化生成的ATP,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第一阶段:2?(3?)2+4-2=6(8) 第二阶段:3 2=6 第三阶段:122=24 =36(38) mol,每mol葡萄糖经有氧氧化生成的ATP:,(二)有氧氧化的调节,关键酶, 酵解途径:,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三羧酸循环:,6-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己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三)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

19、fect):,* 概念: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糖酵解的代谢途径,E2,E1,E3,三、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概念:,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细胞定位: 胞液,第一阶段:氧化反应,(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分二个阶段:,第二阶段:基团转移反应。,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1. 磷酸戊糖生成,5-磷酸核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关键酶。 两

20、次脱氢生成NADPH + H+。 磷酸核糖是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 有CO2生成,G-6-P,5-磷酸核糖,NADP+,NADPH+H+,NADP+,NADPH+H+,CO2,5-磷酸核酮糖(C5) 3,5-磷酸核糖 C5,2. 基团转移反应,磷酸戊糖通过3C、4C、6C、7C等演变,最终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可进入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总反应式 :,36-磷酸葡萄糖 + 6 NADP+,2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6NADPH+H+3CO2,(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为核苷酸生成提供核糖,2.提供NADPH作为供

21、氢体参与 多种代谢反应,(1) 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3) NADPH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或生物转化有关,(2) NADPH可维持GSH的还原性,2G-SH G-S-S-G,NADP+ NADPH+H+,A AH2,蚕豆病: 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者进食蚕豆(含有蚕豆嘧啶和异胺基巴比妥酸等氧化剂)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 G-6-PD缺陷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的缺陷基因位于决定性别的X染色体上,所以叫“性连锁遗传病”。男孩易发病,因男孩只有1条X染色体,而女孩有2条X染色体,1条X染色体有缺陷,另1条X染色体还能进行代偿。该缺陷的基因在南方比北方人群

22、中常见。,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和糖异生 (Glycogenesis/glycogenolysis and gluconeogenesis),一、糖原的合成 Glycogenesis,1. 葡萄糖单元以-1,4-糖苷 键形成长链。 2. 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1,6-糖苷键连接,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 3. 树枝状、分子量100-1000万、还原端1个、非多个,糖原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肝糖原:维持血糖水平 肌糖原:为肌肉收缩氧化供能,(一)概念:指由单糖(主要是葡萄糖) 合成糖原的过程。 (二)部位:肝脏、肌肉等细胞的胞浆中,(三) 合成过程:,1.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

23、6-磷酸葡萄糖,ATP,葡萄糖激酶,Mg2+,葡萄糖 (glucose),2.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3.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的生成,UDPG焦磷酸化酶,H2O,2Pi,4.UDPG中的葡萄糖连接到糖原引物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UDPG),糖原引物(Gn) (glycogen primer),糖原合酶,糖原(Gn+1) (glycogen),UDP,5.分支酶催化糖原不断形成新分支链,糖原合成的限速酶,1112G,消耗能量 需要引物 非还原端,葡萄糖,# 糖原合成

24、图,二、糖原的分解 Glycogenolysis,概念:,糖 原 Gn+1,糖原分解图,脱支酶具有双重作用: -1,4-糖基转移酶-1,6-糖苷酶,脱支酶的作用,葡萄糖,糖 原 Gn+1,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图,肝糖原 肌糖原 贮 量 90-100g 200-500g 合成原料 单糖/非糖物质 葡萄糖 分解产物 葡萄糖 乳 酸 功 能 维持血糖浓度 满足剧烈运动时 的相对恒定 肌肉对能量的需要 消 耗 餐后12-18h 剧烈运动后,肝糖原与肌糖原比较,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和肌肉组织对能量的需要起重要作用。,糖原合成与分解的意义,三、糖异生 Gluconeogenesis,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

25、葡萄糖或糖原 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原料:乳酸、丙酮酸、甘油、三羧酸循 环中的有机酸、生糖氨基酸 部位:肝脏(主要)或肾脏(饥饿),过程:,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 跨越三个能障 (energery barrier) 跨越一个膜障 (membrane barrier),糖酵解的代谢途径,E2,E1,E3,NADH+H+,丙酮酸羧化支路(分两步),1,6-二磷酸果糖的水解,底物循环,6-磷酸葡萄糖的水解,底物循环,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 作用物的互变反应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环称之为底物循环。,糖异生作用与膜障,葡萄糖 - 6 - 磷酸酶 果糖二磷酸酶-1

26、 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胞浆 胞浆 线粒体 胞浆、线粒体,糖异生作用的酶,存在部位,线粒体内膜不允许草酰乙酸自由透过,故此草酰乙酸在线粒体与胞浆之间的交换受阻从而构成“膜障”。,线粒体中 草酰乙酸的转运,糖异生,糖酵解和葡萄糖异生的关系,A G-6-P磷酸酶 B F-1.6-P磷酸酶 C1 丙酮酸羧化酶 C2 PEP羧激酶,(胞液),(线粒体),葡萄糖,丙酮酸,草酰乙酸,天冬氨酸,磷酸二羟丙酮,3-P-甘油醛,-酮戊二酸,乳酸,谷氨酸,丙氨酸,TCA循环,乙酰CoA,PEP,G-6-P,F-6-P,F-1.6-P,丙酮酸,草酰乙酸,谷氨酸,-酮戊二酸,天冬氨酸,3-P-甘油,甘

27、油,糖异生作用的意义:,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利于乳酸的利用,协助氨基酸的代谢, 乳酸中毒 概念:血乳酸增高大于2mM,血pH小于7.35 时,又无其它酸中毒原因,可诊断为乳酸 性酸中毒。 症状:恶心、呕吐、腹痛、极度疲倦、体重下降、 气促、呼吸困难、食欲不振、肝疼痛或肿 大、肌肉痉挛或痛楚、手指及脚趾麻痹或 刺痛、肌肉软弱无力及急速恶化。 影响:死亡率很高(50%),环法七冠王阿姆斯特朗每升血液中乳酸含量为6毫摩尔,普通人则为12毫摩尔。,# 乳酸循环(lactic acid cycle)/Cori循环,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乳酸,乳酸,丙酮酸,血液,意义: 避免因乳酸堆积

28、引起酸中毒; 为肌肉活动补充能量。,耗能: 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 消耗6分子ATP,第六节 其它单糖的代谢,种类: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第七节 糖代谢紊乱,血糖的概念: 葡萄糖氧化酶法 邻甲苯胺法 福林吴法,一、低血糖(hypoglycemia),概念: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3mmol/L 时称为低血糖。 影响: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脑细胞的功 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 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 糖休克。,饥饿、不能进食、过劳 肿瘤(胃癌、肝癌等) 内分泌异常(垂体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胰性(胰岛-细胞功能亢进、胰岛-细胞功能低下等) 肝性(糖原积累病等),病因:,二

29、、高血糖(hyperglycemia),概念: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 7mmol/L称为高血糖。 糖尿和肾糖阈:当血糖浓度高于8.89 10.00mmol/L时,超过了肾小管 的重吸收能力,则可出现糖尿。这一 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高血糖及糖尿的生理病理原因:,持续性高血糖和糖尿,主要见于糖尿病。,b. 血糖正常而出现糖尿,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引起肾对糖的重吸收障碍(肾性糖尿)。,生理性高血糖和糖尿可因进食、情绪激动而出现(饮食性糖尿、情感性糖尿)。,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概念:正常情况下,进食时胰脏自动地分泌适合分量的胰岛素把葡萄糖由血液带到细胞中

30、。但糖尿病病人的问题就是不能正常地完成这个步骤。因此葡萄糖便会在血液中积聚,并从尿液中流走,引起持续性高血糖和糖尿。 原因主要有两个:1. 病人不能分沁正常分量的胰岛素;2.细胞未能正常地对胰岛素作出反应。,分型:,一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 青年发病型糖尿病,常在35岁前发病,10%。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彻底损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多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 胰岛素依赖型,2. 二型糖尿病 (Type II diabetes) 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后发病。最常见类型,90%。发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多食/肥胖/运动少)有关,与自身免疫无关。 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

31、为主,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胰岛素抵抗,但相对高血糖,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 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3. 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指妊娠期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其中80%90%的孕妇在孕前无糖尿病史,约有10%左右在怀孕前就已经存在隐性糖尿病。 受孕后分泌的激素,在组织外周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另外与过度补养、饮食不合理关。 对母婴都有危害,表现在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发生率和难产危险性增加等。饮食是主要疗法,仅10%20%的患者要用胰岛素治疗,孕期禁用口服降糖药。妊

32、娠期糖尿病女性5至10年内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是50%60%。,“三多一少”: 酮血症和酸中毒: 疲倦、恶心、血循障碍、视力下降、四肢麻木、常受感染/伤口较难痊愈、中风,危害:,四、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遗传病,五、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葡萄糖耐量或耐糖现象: 耐糖现象失常: GTT的目的:临床上用来诊断病人有无 糖代谢异常。,方法: 被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然后一次服用100g葡萄糖,服糖后的1/2、1、2h(必要时可在3h)各测血糖一次。以测定血糖的时间为横坐标(空腹时为0h),血糖浓度为纵坐

33、标,绘制糖耐量曲线。,糖耐量曲线,正常人:服糖后1/21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 一般2h左右恢复正常值。,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服糖后血糖浓度急剧升高,2h后仍可高于正常。,小 结,物质代谢及其阶段划分 糖的分类及其常见种类 糖类如何吸收 血糖、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糖酵解途径 糖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途径,举例:G-6-P在糖代谢中的作用,G-6-P,计算题,1. 6-P-G彻底氧化产生多少ATP? (要过程) 2. 草酰乙酸及琥珀酸彻底氧化各产生 多少ATP?(要过程),答 案,1. 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 共15个ATP 2

34、. 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 共20个ATP,输血的时候,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因为献血者的血浆中虽然可能含有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但是这些对抗性的凝集素进入受血者的循环系统以后,可以为受血者的血浆所稀释,而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予考虑。按照这个道理就可以推断出ABO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表9):从上表看来,除了同血型者之间可以相互输血外,血液为AB型的人还可以接受其他各血型的血液,而O型的血液则可以输给其他各血型的受血者。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