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系统.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6858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运动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二章运动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二章运动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二章运动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二章运动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运动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运动系统.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骨和骨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称骨骼。 运动系统具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运动等功能。,第一节 骨骼,一、骨(bone ): 206块 (一)分类:按骨的不同形态分为: 长骨:呈长管状,分为中间的骨干, 又称为骨体,两端膨大的骨骺, 多见肢骨。 短骨:立方形,如腕骨及跗骨,承受 较大的压力,灵活。,扁骨:板状,多见于颅腔,胸廓的骨, 如颅骨的顶骨,肩胛骨等,构 成腔壁。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含气骨:内有空腔,如颅骨的上颌 骨,减轻颅重,引起共鸣。 籽骨:退化的骨块,位肌腱内。,(二)骨的构造: 骨由骨组织、骨膜和骨髓等构成。 1、

2、骨组织: 是一种结缔组织,由大量钙化的细胞外基质和几种细胞构成。骨组织的细胞基质也称为骨基质,简称骨质。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构成骨板。,骨细胞:由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四种。 1)骨原细胞:是骨组织中的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分布于骨膜。 2)成骨细胞:为立方或矮柱状,有突起,单层排列于骨组织表面。其功能是分泌类骨质;释放基质小泡,促进类骨质钙化。 成骨细胞被自身产生的骨质包埋,转变为骨细胞。,骨切片示成骨细胞,3)骨细胞:细胞小、扁椭圆形,多突起。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胞体所在腔隙称骨陷窝(骨陷窝和骨小管内含组织液,营养骨细胞并输送代谢产物),突起伸入骨小管,突起间有缝隙

3、连接,骨小管彼此相通。,骨切片示骨细胞和骨陷窝(绿)及成骨细胞(蓝),骨磨片示骨陷窝(绿)和骨小管(蓝),骨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4)破骨细胞:细胞体积大,胞质嗜酸性, 650 个核,贴骨侧有皱褶缘,皱褶缘深面有许多吞噬泡,溶酶体和线粒体发达。分布在骨组织边缘。 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溶解骨质;吞噬分解的骨质成分。,破骨细胞光镜图 (蓝:破骨细胞 绿:皱褶缘),破骨细胞局部超微结构模式图,骨组织的各种细胞和骨板,成年骨的骨组织几乎均为板层骨,按骨板的排列形式和空间结构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松质:由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相互连接而成,孔内充满骨髓,分布于长骨的骨垢和骨干深部。 骨密质:构成骨干的

4、大部分和骨垢的表层。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环骨板:指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 骨单位:指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哈弗斯骨板和中央管构成。 哈弗斯骨板,420层,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与穿通管相通。 间骨板:指骨单位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间的骨板,形状不规则,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未被吸收的残留骨板。,2、骨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骨膜含骨原细胞、成骨细胞、血管和神经,能营养、构建、修复骨组织。,骨膜的结构图,3、骨髓 红骨髓:胎儿幼儿骨髓腔及松 质内部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5岁后,骨髓腔内的红骨

5、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有机质 无机质 (脱脂干骨) 骨蛋白33% 钙盐67% 物理特性: 弹性与韧性 硬脆 年龄差:成人: 3 7 幼儿: 5 5 老年: 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合理,才使骨有弹性和硬度。,(四)骨的发生 成骨的方式:膜内成骨 软骨内成骨 骨的生长:,(二)骨连结: 直接连结(纤维连结) 膜性结合 软骨结合 骨性结合 缝隙结合 间接连结(关节) 关节: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构成。,(一)关节的构造 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面:一凸一凹,表面有关节软骨,属透明软骨,减少磨擦,缓冲冲击和震荡。 关节

6、囊:包在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囊,内有滑膜层,分泌滑液,保持运动的灵活性和动态平衡。 关节腔:囊与面之间的密闭间隙,正常情况呈负压,有助于关节的稳固。,(二)辅助结构 A:韧带 B:关节盘:纤维软骨,使关节吻合, 减少撞击。 C: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加大关节面。,(三)关节的运动 屈、伸:两骨的角度变小为屈(前屈)。 两骨的角度变大为(后伸)。 内收、外展:收(内收)向中线靠拢。 展(外展)远离中线。 旋内、旋外:旋内(前转向内) 旋外(前转向外) 环转:以上动作的复合动作。,三、全身骨的分布概况与特征 全身206块骨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一)颅骨 颅骨的组成:颅骨由23块骨

7、组成(不包含6块听小骨)。 脑颅:8块 额骨1块;顶骨2块; 蝶骨1块:蝶骨体内有空腔,称蝶窦; 枕骨1块; 筛骨1块,有许多空腔称筛窦; 颞骨2块,内有位听器;,面颅:15块成对的有: 上颌骨:骨体内有腔称为上颌窦, 下缘称牙槽突,牙根嵌入。 鼻骨 颧骨 泪骨 下鼻甲 腭骨 不成对的有:犁骨: 舌骨: 下颌骨。,人颅的特点:由于人类直立劳动及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性,给颅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与猿相比表现为: 脑颅发达,前额隆起,顶骨高耸,颅腔增大,猿650ml脑容量,人1200ml400ml脑容量。 颅骨变薄,变轻。 牙齿及牙槽缩小,出现下巴,面部 平坦。,新生儿颅特点: 1、比值大(与体)新生

8、儿1/4,成人1/7。 2、脑颅面颅,比值是8:1。 3、顶、额结节明显。 4、骨化不全,留有间隙,叫囟门,有膜 封闭。前囟(额囟),后囟(枕), 乳突囟,蝶囟。 生后:蝶、乳突、枕、额囟依次闭合。 意义:有利于分娩。,(二)躯干骨 躯干骨的组成: 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 以上26块骨构成脊柱,肋12对, 胸骨1块,参加胸廓的组成。,1、脊柱 组成:成人:26块,颈椎C7,胸椎T12, 腰椎L5,骶骨S1,尾Co1。 幼儿:33-34块,颈椎C7,胸椎 T12,腰椎L5,骶椎S5, 尾椎Co4-5。,椎骨的一般形态: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脊柱的连接:靠椎间盘,韧带,关节相连结。 脊

9、柱整体观: 前面观:上小下大。 后面观:颈部棘突短。胸部棘突长,伸 向后下,呈现瓦状。腰部棘突 成板状,水平向后。,侧面观:成“S”形,为生理性弯曲,分 为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颈、腰曲凸向前。 胸、骶曲凸向后。 生理弯曲的意义:维持重心,缓冲振荡。 脊柱的功能:保护内脏、脊髓。作前屈、后 伸、侧屈、环转的运动。颈腰部活动范围较大,易损伤。,2、胸廓 组成:胸椎12块,肋12对,胸骨1块。,胸廓的整体观:呈前后略扁的锥体形, 额状径大于矢状径 特点:前后扁。 年龄差异:幼儿圆、成人扁、老人 更扁。 性差异:女圆短,男扁。 胸廓的功能:保护胸腹腔脏器,协 助呼吸。,(三)四肢骨的特征 1、上

10、肢骨 组成:分为上肢带骨和上肢游离骨。 上肢带骨:锁骨; 肩胛骨; 上肢游离骨:肱骨; 尺骨; 桡骨; 手骨;,上肢骨的连结:肩关节、肘关节 2、下肢骨 组成:由下肢带骨及下肢游离骨组成。 下肢带骨:即髋骨。 下肢游离骨:股骨 髌骨 胫骨 腓骨 足骨,下肢骨的主要连结方式 (1)髋关节: (2)膝关节: (3)骨盆: (4)足弓:,第二节 骨骼肌 一、概述:全身肌肉600多块,占体重的40%。 (一)肌的形态和分类 长 肌:长梭形,多分布于四肢。 短 肌:肌腹短,位于躯干深部。 阔 肌:薄而宽,一端无肌腱而是腱 膜,腹部的阔肌,位于躯干浅部。 轮匝肌:肌纤维呈环形排列,位于口、眼周围。,(二)

11、肌的构造 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 肌腹位于中部,由骨骼肌纤维构成,可收缩,肌腱位于两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无收缩功能。,(三)肌的起止 起点:近侧的为起点,即相对静止的 一端。 止点:远侧一端为止点,牵引骨运 动的一端。 起点止点可跨一个或多个关节,除皮肌外,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四)肌的配布 关节的周围,按运动的需要进行配布,运动幅度大的关节肌肉发达,运动灵活的地方肌块小而多,完成同一个方向运动的肌肉叫协同肌,相返的安排有拮抗肌,肱二头肌和肱肌是协同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互为拮抗肌。,(五)肌的命名 1、作用:屈肌、伸肌。 2、部位:岗上肌、岗下肌。 3、起止:胸锁乳突肌。 4、形态:三角肌、二头肌。 5、纤维的走行:直肌、斜肌。 6、联合命名:桡侧腕屈肌。,二、全身骨骼肌的分布 头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