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羧酸和取代羧酸.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7237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4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羧酸和取代羧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12章羧酸和取代羧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12章羧酸和取代羧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12章羧酸和取代羧酸.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12章羧酸和取代羧酸.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章羧酸和取代羧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羧酸和取代羧酸.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取代羧酸(substituted carboxylic acids): 羧酸分子中的烃基上的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化合物。,第12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carboxylic acids): 分子中含有羧基(carboxyl)(-COOH)的有机化合物。羧酸的官能团是羧基,除甲酸( HCOOH)外,都可以看作烃中的氢被羧基取代的烃衍生物。,4 、取代羧酸包括卤代酸、羟基酸、氧代酸(羰基酸)和氨基酸等。各类取代羧酸又可根据取代基和羧基的相对位置,分为-,-,-,-等取代羧酸。,一、分类和命名,羧酸是由烃基和羧基两部分构成。,1 、按照与羧基相连的烃基不同:脂肪酸、脂环酸和 芳香酸,2 、

2、按照羧基数目不同: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3 、按照烃基饱和程度不同:饱和酸和不饱和酸;不饱和酸又可分为烯酸和炔酸。,(三) 羧酸的命名,脂肪族和芳香族羧酸均以脂肪酸作母体命名。,常见的羧酸多用俗名。,HCOOH 甲酸 (蚁酸 Formic acid) CH3COOH 乙酸 (醋酸 Acetic acid) CH3CH2CH2CO2H 丁酸 (酪酸 Butyric acid) HOOC-COOH 乙二酸(草酸 Oxalic acid) HO2CCH2CH2CO2H 丁二酸(琥珀酸 Succinic acid) C6H5CH=CHCO2H 肉桂酸 (Cinnamic acid),系统命名法原则与

3、醛相同。,1. 选择含羧基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2. 从羧基碳原子开始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取代基等的位置,3. 按所含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酸,取代基及位次写在某酸 之前。,对于简单的脂肪酸也常用 、 等希腊字母表示取代基的位次;羧基永远作为C-1。,5 4 3 2 1 g b a,3-甲基戊酸 -甲基戊酸,4 3 2 1 g b a,2-甲基-4-溴丁酸 -甲基-溴丁酸,2-甲基-3-丁烯酸,3-硝基-4-氯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酞酸),反-1,4-环己烷二甲酸,-萘甲酸 1-萘甲酸,羧酸分子中除去羧基中的羟基后所余下的部分称为酰基,根据相应的羧酸命名,乙酰基,酰基,环己基甲酸,S-2-羟基丙酸(乳酸)

4、,1.,2.,3.,4.,2,2-二甲基丁酸,环丙基甲酸,2,4-二氯苯甲酸,1 2 4 5,3-羧基-4-羟基己二酸,课堂练习: 命名下列化合物,多官能团化合物的优先次序为: (优先,作母体)羧酸 磺酸 酸酐 酯 酰卤 酰胺 腈 醛 酮 醇 酚 胺 醚 烃(后者作取代基)。,1、醇、醛的氧化:KMnO4, CrO3, Ag2O(用于醛且对分 子中其他不饱和键没有影响),二、羧酸的制备,2、烯、炔烃的氧化:KMnO4, O3,3、烷基苯氧化:制备苯甲酸及其部分衍生物,4、格氏试剂与CO2反应后水解,5、羧酸衍生物水解:酰卤、酸酐、酯、酰胺、腈,熔点呈锯齿状上升,偶数碳原子的熔点比它前后相邻两个

5、奇数碳原子同系物的熔点高,,三、物理性质,溶解性:丁酸以下与水混溶,4-11碳部分溶解;羧酸盐溶解性好(表面活性剂)。,沸点:高于同分子量的烃、醚、卤代烃、醛、酮、醇。这是由于羧酸分子间由两个氢键(二聚体或多聚体),而醇分子间由一个氢键缔和。,分子量相近的各类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 酸 醇 醛、酮 烃,二聚体(氢键缔合),羧酸是极性化合物, 沸点高于相应分子质量的醇。,四、结构和酸性,p-共轭导致键长的平均化,羧酸酸性的强弱决定于电离后所成的羧酸根负离子(即共轭碱)的相对稳定性。,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对酸性的影响,1. 诱导效应的影响,各取代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的强弱次序: NO2 CN F

6、 Cl Br I CCH OCH3 OH C6H5 CH=CH2 H,酸性减弱,酸性增强,pKa 2.86 4.41 4.70,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诱导效应是一种短程效应。,Cl3CCOOH Cl2CHCOOH ClCH2COOH pKa 0.65 1.29 2.86,间位诱导效应 对位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邻位邻位效应:不论是致活基团还是致钝基团在邻位时(氨基除外) ,都使酸性增强。,取代苯甲酸:,C6H5的给电子共轭效应 超过了吸电子诱导效应,硝基在对位时,吸电子诱导作用和吸电子共轭作用都使酸根负离子稳定,间位只有吸电子诱导作用。,pKa 2.21 3.40 3.46 4.17,1、 硝基苯

7、甲酸,甲氧基:间位,吸电子诱导使酸性增强; 对位,给电子共轭大于吸电子诱导使酸性减弱。,pKa 4.09 4.09 4.17 4.47,2、 甲氧基苯甲酸,吸电子诱导,吸电子诱导 给电子共轭,羟基:邻位,与羧基负离子形成分子内氢键,使酸性增强; 间位或对位则在几何上不允许形成分子内氢键。,pKa 2.98 4.12 4.17 4.54,吸电子诱导,3、羟基苯甲酸,五、化学性质,(5)-H的取代反应,一)成盐反应,(1)O-H键断裂而表现出的酸性,(2)-OH被取代的反应,(3)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4)C-C键断裂发生脱羧反应,可用于分离提纯; 当R较大时,称这种盐为“肥皂”。,例题:,用化学

8、方法分离下列化合物的混合物:,加入稀,油层,水层,通CO2,油层,水层,稀,HCl,可逆(酯化和水解),空阻大不利于反应,酸中的-OH离去(酰氧键断裂,羟基被取代) 。,二)羧基中羟基的取代反应,可逆反应,为提高产率,可采用的方法?,从结构上看,酯是由酰基和烃氧基构成的,连接酰基和烃氧基的化学键称为酯键,它是酯的官能团。,特点:,1、酯化反应,反应中间体是一个四面体结构,比作用物更拥挤,所以空间位阻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大。不论醇或羧酸,在反应点附近有取代基存在时,都使酯化反应速度变慢,甚至不反应。其活性规律如下:,醇 CH3OH 1 2 酸 HCOOH CH3COOH RCH2COOH R2CH

9、COOH R3CCOOH,双分子历程,反应机制:(酸催化羰基氧原子发生质子化),Sp2杂化,电负性较大,Sp3杂化,电负性较小,通常伯醇和仲醇的酯化,按上述酸催化的酯化机理进行。叔醇在酸催化下的酯化则按下列反应机理(醇中的-OH离去):,2、成酰卤的反应,酰氯容易水解,一般采用蒸馏法分离精制产物。故在选用氯化剂时,应以酰氯与试剂或副产物的沸点相差较远为宜。,SOCl2,PX3、PX5,3、成酸酐的反应,脱水剂:乙酸酐、五氧化二磷等,有些二元酸如丁二酸、戊二酸在单独加热或与乙酸酐共热时,脱水生成五元环和六元环的环状酸酐。,此外,也可用羧酸盐与酰氯作用制取混合酸酐,4、成酰胺的反应,三)还原反应,

10、注:羧酸很难被还原,只能用强还原剂或高温高压下催化加氢。硼氢化钠不能使羧酸还原成伯醇。氢化铝锂是一个选择性还原剂,对不饱和羧酸分子中的双键、叁键不产生影响。,LiAlH4是还原羧酸为醇的最好试剂,四)碳链上氢的取代反应,-H活性:羧酸小于醛酮。能被卤原子取代,但需要 PCl3、PBr3 或红磷(P)等催化。,羧酸分子中脱去羧基放出二氧化碳的反应。一般脂肪酸难以脱羧,但当羧酸-碳上连有吸电子基(如硝基、卤素、酰基和氰基等)容易脱羧,五)脱羧反应,-酮酸形成分子内氢键(六元环过渡态)而脱羧。,-酮酸,二元酸受热后,由于两个羧基的位置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的失水,有的失羧,有的同时失水失羧。

11、,1、乙二酸和丙二酸-脱羧,六)二元酸的热解反应,芳香酸的脱羧反应较脂肪酸容易,尤其是邻、对位上连有吸电子基,如:,300,2、丁二酸和戊二酸-脱水生成环酐。,Blanc规则:在可能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条件下,总是比较容易形成五元或六元环状化合物。,3、己二酸和庚二酸-脱羧又脱水,生成较稳定的环戊酮和环己酮。,取代的二元酸,同样也能发生上述反应。,1、当n=0或1,脱羧,得一元羧酸; 2、当n= 2或3,脱水,得环酐; 3、当n= 4或5,脱水且脱羧,得环酮; 4、当n= 6以上,分子间脱水,得高分子量酸酐。,总结:,六、 取代羧酸,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被取代后的产物称取代羧酸。,取代羧酸,羧酸衍

12、生物,上页,下页,首页,在稀碱溶液中的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或消除反应,(1)-卤代酸发生水解反应 -羟基酸,一)卤代酸,(2)-卤代酸发生消除反应生成,不饱和羧酸,(3)-或-卤代酸在等摩尔稀碱液中加热反应生成五元或六元环内酯(lactoe),-共轭,-丁内酯,二)、羟基酸,命名:系统命名法,更常用俗名。,羟基酸分子中具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分类与命名,分类: 醇酸(,); 酚酸,俗名:,乳酸(Lactic acid),苹果酸 (Malic acid),IUPAC:,2-羟基丙酸,2-羟基丁二酸,上页,下页,首页,酒石酸(Tartaric acid),柠檬酸 枸橼酸(Citric acid),

13、2,3-二羟基丁二酸,3-羧基-3-羟基戊二酸,俗名:,IUPAC:,水杨酸(salicylic acid) 邻-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gallic acid) 3,4,5-三羟基苯甲酸,俗名:,IUPAC:,(1) -羟基酸两分子间交叉脱水生成交酯,(2) -羟基酸分子内脱水生成,不饱和羧酸,羟基酸的脱水反应,(3)-羟基酸常温下羟基和羧基脱水生成五元环的内酯,-羟基酸也能脱水成六元环的内酯,但较难生成(易开环,室温时即被水解而显酸性)。当羧基和羟基相距四个以上碳原子时,难发生脱水生成内酯,但加热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链状聚酯。,+H2O,羟基连在芳环上的取代芳酸称为酚酸,酚酸具有芳酸和酚的典

14、型反应。有些酚酸受热容易脱羧。,三)酚酸,水杨酸的工业制法柯尔贝-许密脱(Kolbe-Schmitt)反应(即将干燥的酚钠与二氧化碳在加热加压下生成水杨酸钠,再酸化即得到水杨酸。,分子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的化合物称氨基酸。,根据-NH2相对于-COOH的位置不同:-氨基酸、 -氨基酸、 -氨基酸等。,四、氨基酸,-氨基酸,1、 偶极离子和等电点,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碱性)和羧基 (酸性)可相互作用生成内盐,又称偶极 离子。氨基酸的偶极离子既可与H+结合成 正离子,又可失去H+成为负离子。这三种 离子在水溶液中通过得失H+而相互转化并 呈平衡态存在。,阳离子,阴离子,偶极离子,氨基酸的溶液置于

15、一个特定的电场中,由于溶液的pH值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当偶极离子在过量酸中则形成正离子,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当其在过量碱中则形成负离子,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当调节某一个氨基酸溶液的PH值到某一个固定值,该种氨基酸刚好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在电场中既不向负极移动也不向正极移动,即其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等,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这个氨基酸所在溶液pH值,就叫做该氨基酸的等电点。(氨基酸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时,溶液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常用pI表示。 ),中性氨基酸的等电点pH=5.66.3;酸性氨基酸的等电点pH=2.83.2;碱性氨基酸的等电点pH=7.610.6 在混合氨基酸溶液中

16、,由于某种氨基酸在其等电点时,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的氨基酸的浓度最高,而溶解度最小,最容易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利用此性质,可将它们分离提纯。,2、与亚硝酸反应,氨基酸与亚硝酸作用,可定量释放出氮 气,-NH3+被羟基取代,生成-羟基酸,若定量测定反应中所释放出N2的体积, 即可计算出氨基酸的含量.,3、受热反应,-氨基酸:分子间交互脱水 二酮吡嗪类,-氨基酸:分子内脱氨 ,不饱和酸,脱水、脱氨或脱羧,或-氨基酸:分子内脱水生成-或-内酰胺,4显色反应,氨基酸的水溶液遇水合茚三酮,即显蓝紫色或紫红色,可用于氨基酸的鉴定。 多肽、蛋白质与茚三酮的丙酮溶液加热显蓝紫色,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与定量鉴定。,本 章 重 点,1、羧酸的命名和结构,物理性质(沸点)。 2、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形成(酯、酸酐、酰卤和酰胺),羧酸的还原(催化加氢、LiAlH4)及卤代反应(P或PX3催化)。 3、羟基酸、卤代酸、酚酸及氨基酸的反应。 4、羧酸的制备方法。 5、二元酸受热变化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