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概说.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7244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学概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词学概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词学概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词学概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词学概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学概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学概说.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词学概说,教师:梁静,一、词的起源,1、长短句形式: 清人汪森词综中指出:孔子家语中的南风歌,书经中的五子之歌,诗经中“颂”中的十八篇,汉代郊祀歌中的五篇和汉乐府十八篇短箫铙歌都是长短句形式,因此认为这些诗就含有词的因素;,2、词源于诗经: 清初徐釚( qi )在词苑丛谈中引药园闲话里的论点,认为诗经中的殷雷篇里有三字句和五字句 ,鱼丽篇里有二字句和四字句,还篇里有六字句和七字句,江汜篇里有重叠句式,东山篇里有换韵调,因此,认为以上句式开启后代的词的形成;,3、起源于乐府: 宋人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引用说:“ 古乐府者,诗之旁行也;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 徐师曾文体明辨中说:“按诗馀者,古乐

2、府之流别,而后世歌曲之滥觞也。” 顾炎武日知录:“三百篇之不能不降为楚辞,楚辞之不能不降为汉魏者,势也;是则三百篇之不能不降为乐府,乐府之不能不降而为词者,亦势也。”,4、起源于梁武帝萧衍: 清初徐釚认为其江南弄“此绝妙好词,已在清平调、菩萨蛮之先矣。” 梁启超:“凡属于江南弄之调,皆以七字三句、三句四字组织成篇。七字三句,句句押韵,三字四句,隔句押韵。似此严格的一字一句,按谱制调,实与唐末之倚声新词无异。”,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绿垂轻阴。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镂竹眠玉床,婉爱寥亮绕红梁。绕红梁,流月台,驻狂风,郁徘徊。,5、词起源于唐代的近体

3、诗,经过增加散声、泛声、和声而形成: 方成培香研居词麈:“唐人所歌,多五七言绝句,必杂以散声,然后可被之管弦。如阳关诗必至三叠而后成音,此自然之理。后来遂谱其散声,以字句实之,而长短句兴焉。故词者,所以济近体之穷,而上承乐府之变也。” 朱熹朱子语类:“古乐府只是诗中间添却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全唐诗在词部的小注中说:“唐人乐府原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和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为填词。” 注: 散声(添加音声):在词曲演奏时,在乐曲旋律之外另加的音声。目的是为了在歌唱时使文字和音乐的配合趋于协调。 例:好时光原诗: 宝髻宜宫样,脸嫩体红

4、香,眉黛不须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增加散声后的长短句) 泛声(引长音声):歌唱时将有字的音使就曲拍。 和声:过去乐曲中使用的复叠演唱的做法。 沈括梦溪笔谈:“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今管弦中之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况周颐蕙风诗话:“唐人朝成一诗,夕付管弦,往往声希节促,则加入和声。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遂成为词。” 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

5、青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8) 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富贵功名有定份。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旧游如梦,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113),可见,经过乐工添上散声、泛声、和声,原诗的字数增加了三倍,而且把原诗的七个字一句的单调句式改变为参差的长短句,再加上大量使用了反复叠唱的和声字句,使人听起来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加重了送别时依依惜别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另外,在五七言绝句甚至五七言律诗中,

6、就有的冠上词牌入乐演唱,后人也把这类作品称为词。如五绝的有刘禹锡的纥那曲;五律的有皇甫嵩的怨回纥;七绝的有刘禹锡的浪陶沙、温庭筠的杨柳枝、孙光宪的竹枝;七律的有冯延巳的瑞鹧鸪。,还有,由五七言诗句组合,或增减五七言诗句而成的词也很多。 如:五言+七言的菩萨蛮 增减五七言诗句而成的临江仙 增减七言诗而成的定风波 纯用七言句式的浣溪沙 由七言律诗变化而成的鹧鸪天,结论: 1、第一、第二种说法认为长短句诗和诗经是词的起源 ,虽有事实根据,但只从广义而言,不足以说明词的起源; 2、第三、第四种说法认为词起源于古乐府诗、六朝杂言诗,论点基本相同,也比较有说服力; 3、第五种说法,如果只从词的形式上考虑,

7、也能够成立。 以上五种说法只能说明由诗到词的演变过程,却不能说明词是怎样产生的。,因为,无论诗经、乐府、六朝杂诗以及唐人入乐的近体诗,都是先有词而后配曲演唱,与以后的“倚声添词”的做法毕竟不同。,二、词的名称,1、曲子词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这个名称最清楚地表明了词体的性质,表明了词与曲的关系。曲指音乐的部分;词指文辞的部分。 2、诗馀 此名称大约始于南宋。有两种解释: 1)词是诗的下降,是诗的馀绪。这是轻视的看法。,2)词是出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从律诗绝句中变化出来的。 3、乐府 此名称着眼于乐府和词都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但是,乐府和词有着完全不同的音乐系统,而且词一定是“由乐

8、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同时,每个词调都有固定的句格、韵位和字声。 贺铸东山寓声乐府 4、长短句 由于词打破了旧有诗歌五、七言的基本句式而采用长短句,所以有此名称。长短句虽然是词的形式特点之一,但是,词和近体诗毕竟是不同的,且主要在于词是作为歌词,在于词和音乐结合的关系上。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5、歌曲 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6、琴趣 欧阳修醉翁琴趣外篇 黄庭坚山谷琴趣外篇 7、乐章 柳永乐章集 8、语业 杨炎西樵语业,三、词与宴乐,1、中国历史上三个不同的音乐时代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 “自唐天宝十三载(754),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

9、为宴乐。” 1)雅乐:先秦的古乐。演奏时的乐器有钟、鼓、琴、瑟,就是庙堂雅乐的主要乐器。,2)清乐:汉魏六朝的音乐。演奏时的主要乐器有筝、瑟、箫、竽等。 3)宴(燕)乐:隋唐时代的新乐,其源可上溯到北朝的魏、齐、周诸代。 如唐杜佑通典卷142乐二说:“梁、陈尽吴楚之声,周、齐皆胡虏之音。” 隋书音乐志:始开皇初定令,置七部乐:一曰国伎(西凉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又杂有疏勒、扶南、康国、百济、突厥、新罗、倭国等伎。,及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 其中,清乐、礼毕是南朝乐,高丽乐是东方乐,

10、其余则都来自西域与中亚。 贞观14年(640),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又命协律郎张文收造宴乐,并去礼毕曲,合为唐十部乐。宋史乐志:“一曰燕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四曰天竺,五曰高丽,六曰龟兹,七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国,而总谓之燕乐。” 演奏燕乐的乐器有:琵琶等弹弦乐器;筚篥、笙、笛等吹乐器;羯鼓等打击乐器。其中,以琵琶为燕乐乐器之首。,而琵琶有两种:一为清乐所奏的,汉时从匈奴传入,体直长颈,四弦十二柱;一为燕乐所用的,从龟兹传入,半梨形曲项,四弦四柱,又叫曲项琵琶或胡琴。 2、词调的主要来源唐教坊曲 1)教坊的定义: 教坊指教习音乐歌舞的伎艺之所。 2)教坊的作用:教坊在唐玄宗

11、的领导下,成为了当时真正的音乐中心。教坊不仅创造了许多新曲,而且,来自域外的胡夷之曲,同来自民间的里巷之曲,汇集到教坊,并经过教坊传播开去,教坊曲因此成为盛唐乐曲的总汇。,3)教坊曲演变的结果唐五代的词调79曲 其中包括浣溪沙、杨柳枝、浪陶沙、望江南、定风波、木兰花、菩萨蛮、临江仙、虞美人、长相思、西江月、谒金门、相见欢、渔父引、破阵子、南乡子等 总之,唐五代的词调,不过180个左右,而出于教坊的,几乎占到一半。这足以说明教坊曲同词的兴起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教坊曲是唐五代词调主要的乐曲来源,这种看法是恰当的。 4)教坊设立的意义,A、推动了乐曲的创作和交流,提供了词的乐曲条件; B、推动了崇

12、尚声乐,竞逐新声的时代风气,造成了词的生长所依赖的音乐环境和社会环境; 5)教坊曲转为词调的条件: A、没有过多的限制,而且短小灵活 ,可以单谱单唱,不需要复杂的伴奏,易于流行; B、能反映出时代风尚;如菩萨蛮流行于晚唐五代;浪淘沙、浣溪沙流行于中晚唐;,3、词调的分类 1)令:来自于唐代的酒令。因唐人在宴会时即席填词,利用时调小曲当作酒令,遂称为令曲,又称为小令。 唐五代文人专工小令的原因: A、形式与近体诗相近,唐代以五、七言诗协乐,初步解放为长短句,文人容易接受; B、唐代近体诗发达,积累了丰富的声律对偶的创作经验,而民间小令入文人手也变成格律词,文人们不肯放弃已经熟练的近体诗技巧而来作

13、生疏的长调。,2)引:本为古代乐曲的一种名称。后与序的意义相近,指曲子有前奏曲、序曲。而词中的引词大都来自大曲,是裁截大曲中前段部分的某遍制成,如清波引、婆罗门引、望云涯引; 3)近:又称近拍,如隔浦莲近拍、快活年近拍、郭郎儿近拍等。词谱卷十六卓牌子近注:“近者,其腔调微近也。”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有延长引伸的意思,一般字多调长,但不能反过来说凡长调都是慢曲。,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与唱法,它们的区别,首先在于音乐而不在文辞。同时,近与引两类曲调,其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后来被视为中调。 4、词调的异体变格乐曲移调变奏 移调变奏:就是将令、引、近、慢等本调,改变其宫调、

14、旋律及节奏,从而推出一些新调或变体。 移调变奏是丰富乐曲,增强乐曲表现力,推动乐曲多样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花木兰令为本调,由它衍生的变体有:转调花木兰、偷声花木兰、减字花木兰、摊破花木兰等。,1)转调(转声、移调):与本调相对而言,从音乐上说,就是转变本调的宫调,即所谓“移宫换羽”。(整个曲子由一个宫调转换至另一个宫调) 补充:中国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 1 2 3 5 6 再加上变宫(7)、变徵(4)共七个音。 转调的三种情况: A、转换宫调,并不变动字句;如李清照转调满庭芳、沈蔚转调蝶恋花; B、转换宫调,同时变动字句;如张先转调虞美人、黄庭坚转调丑奴儿;,C、转换宫调,字句不

15、变而韵变动;如贺圣朝本调为仄韵,而古今词话无名氏转调贺圣朝则变为平韵;满庭芳本调为平韵,而转调满庭芳则为仄韵。 2)犯调:一个曲子内两次以上转调,即一曲用两个以上宫调。由于不同宫调之间,音高不一致,演奏是会发生冲突,所以称为犯调。 作词用犯调始于柳永,乐章集有尾犯、小镇西犯等调。而周邦彦集中的犯调更多。,如姜夔凄凉犯、吴文英玉京谣等; 3)偷声、减字:指本调在音乐上节短乐句或简化节奏,在歌辞上减少字句,从而推出新调。 晏几道南乡子:“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萧。” 如张先偷声花木兰、减字花木兰; 4)添声、添字、摊声、摊破:指对本调在音乐上添入乐句或加繁节奏,在歌辞上增多字句,从而推出新调。

16、如浣溪沙本调上、下片各七言三句,而于上、下片末各增添三言一句的有,李璟摊破浣溪沙,毛滂摊声浣溪沙、辛弃疾添字浣溪沙。,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毛滂摊声浣溪沙:日照门前千万峰。晴飙先扫冻云空。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定国精明过少壮,次公烦碎本雍容。听讼阴中苔自绿,舞衣红。 辛弃疾添字浣溪沙:句里明珠字字排。多情应也被春催。怪得名花和泪送,雨中栽。 赤脚未安芳斛稳,娥眉早把橘枝来。

17、报道锦薰笼底下,麝脐开。,四、词的体制特征,1、分片 1)单调:词仅有单片。 单调的词都是小令,而且在小令中也是字数最少的。单调词起于唐五代,是在词初起时的流行体,如竹枝词、十六字令、八拍蛮、调笑令、如梦令、忆江南等。 2)双调:词有两段曰双调。在词调中占部分,令、引、近、慢各体都有。其又可分为上下片相同和不同两种。,A、上下片相同:浪淘沙、浣溪沙、虞美人、卜算子、南歌子、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等 B、上下片不同:佳人醉、六丑等 3)三叠:指词有三段。多为慢词。 如瑞龙吟、兰陵王、绕佛阁、宝鼎现等; 4)四叠:指词有四段。此类最少,现传仅有吴文英莺啼序,有240字,是最长的词调。,2、句式:

18、1)一字句:单独成句仅见苍梧谣“归,猎猎熏风飐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通常,一字句通常用作领字,大都用虚字,而且平声字很少,大都是去声字。元陆辅之词旨“单字集虚”条,举出词中常用作领字的单字有“任、看、正、待、乍、怕、总、问、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等33字,此外,还有怎、恁、又、这、你、渐、也、须等字。,一字作领字的方式,有领单句的: “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登孤垒荒凉”(柳永竹马子); “怅客里光阴虚掷”(周邦彦六丑);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 有领双句的: “对宿烟收,春禽静”(周邦彦

19、大酺);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秦观八六子); 有领排句的: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苏轼沁园春),2)二字句:大都用在换头处或中韵处。有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四种,以用平仄的为最多; 用于换头处的: “江国,正寂寂”(姜夔暗香) “芳径,芹泥雨润”(史达祖双双燕) 用于协句中韵的: “盈盈。斗草踏青”、“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柳永花木兰慢) 用作领字:“莫是、还又、那堪”之类; A、领单句:“休说鲈鱼堪鱠”(辛弃疾水龙吟);“何况旧欢新宠阻心期”(柳永凤衔杯);,B、领偶句:“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秦观八六子) 3)三字句:除平平

20、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等常用句式外,还有仄仄仄,如“共粉泪,两簌簌”(苏轼贺新郎);有用平平平,如“今无裳”(史达祖寿楼春)。 三字句通常用在词的首句或换头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三字句用作领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等; “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摸鱼儿);“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晁补之摸鱼儿); 4)四字句:以上下各二字最多; “大江东去”、“故垒西边”(苏轼念奴娇);也有中二字相连,如“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也有上三下一的,如“倚阑干处”(柳永八声甘州);,5)五字

21、句:以上二下三为最多,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也有上一下四的,如“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有上三下二的,如“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姜夔齐天乐); 6)六字句:以上二下四和上四下二的句法最常用,如“气吞万里如虎”、“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也有上三下三的折腰句,如“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陈亮水龙吟); 7)七字句:词中七字句的平仄大都和七言律绝相同,但也有用拗句的;而句法上则有上二下五、上三下四、上一下六等诗中不常见的句法,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念去去千里烟波”。,此外,还有八字句、九字

22、句、十字句,但比较少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八声甘州)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雨霖铃)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辛弃疾摸鱼儿)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五、晚唐五代词的发展,1、温庭筠花间鼻祖 !)词作的内容:闺情怨思,并从多方面着笔,在狭窄的题材范围内,揭示其内容的丰富性。(征妇之苦;民歌风味浓厚的情歌和婚姻爱情作品;表现歌妓舞女,抒写伤春伤别之词;)虽缺乏具体社会内容和思想深度,却无一首失之色情的作品,被评为“丽而有则”;,2)词作艺术手法的特点: A、以赋为词:在短小的令词中,用大量的笔墨对人物、景象

23、展开多方面的铺排描绘,处境的孤独、心情的悲凉、青春的摧损、时间的推移等多以描写表现出来。其词的描绘,以倾心描摹女性的容貌服饰、深闺的屏帏陈设显示个性,以工笔重彩、精雕细刻尤显示其功力,如其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B、多用、善用渲染技法:选取大量典型事物、景象创造特定的氛围、色调,凭借烟柳迷蒙、春花飘零、细雨绵绵、绿草萋萋、明月凄清和漏声断续等,烘托人物形象,暗示心理活动,如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24、明! C、大量运用比兴:莺雁只身独飞、红烛损身落泪、牡丹经受风雨等描绘渲染的句子,兼有比喻象征的性质;,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更漏子);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南歌子)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玉蝴蝶) 3)词作结构和意境的特点: 其词各句大都自成片段,自立一境,随着一个个特写镜头的频频转换,在结构上常常呈现出大跨度的跳跃,如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入梦、初醒、修饰、期待与“相思”彼此贯通),菩萨蛮:

25、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以景写情,处处写景,又无处无情,情寓景中,使得其意境成为一幅幅具有感情色彩、由成组镜头展现的绚丽画面。) 4)词作音律和语言上的特点: A、声情细腻,句式参差,音律繁变。有的词调用韵复杂却有主韵,以求变化中得到统一;有的邻句数字平仄相同,颇有连绵不断的重复美,并与文情高度谐和。,B、在遣词造句上,多选用“惆怅”、“芳菲”、“鸳鸯”、“消息”、“徘徊”等双声叠韵的字以求美听,更喜欢选择“金”、“玉”、“翠”、“黛”、“锦”、“画”、“兰”等具有色彩美、富贵态、馨香气的字眼作为修饰成分,为

26、了设色和创造氛围,还借用“青锁”、“玉关”、“沉香阁”等物名地名,还往往罗列实词或把名词当作形容词,以增强小词的形象性。 5)风格:浓丽婉约,极富浓妆美、阴柔美和含蓄美。 6)贡献:以其具有代表性的面目一新的词章开创了文人词创作的新局面,词不仅从此严于依声,形成格局,手法、意境、语言诸多方面有别于诗,而且提高了委婉曲折表达细腻情感的能力,婉约词风从此基本定型,影响十分深远。,2、韦庄 1)词作的内容:较温词有明显扩展,除抒写男女之情外,还有记游、送别、咏史等词作,以及感叹人生、羁旅情愁等词作; 浣溪沙:绿树藏莺莺正啼。柳丝斜拂白铜堤。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饮归何处客,绣鞍骢马一声嘶。满身兰麝醉

27、如泥。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2)词作的艺术特点: A、有词以来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写词的词人,既善于凭借动态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擅长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28、。 B、用直抒胸臆的赋法来剖白心境,且不时间以描写,在直中有曲,时显时隐中求取词达而意婉的艺术效果;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C、在谋篇上显示出顺理成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D、语言俊秀优美,以雅淡见长。为了使得画面明丽,喜用色彩鲜艳的字眼着色,而“花艳艳”、“叶纷纷”、“雨霏霏”、

29、“人灼灼”、“笑呵呵”等则是用叠字描状拟声,以求节奏鲜明。,3)词的风格:清丽淡雅 4)贡献:继温庭筠之后,能“运密入疏,寓秾于淡”,由隐而显;不仅对“花间”一派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而且丰富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把词体在抒情的道路上向前推进了一步。,3、冯延巳 1)词作的内容:借助男女相别相思的形式抒发身世之感的词作最具个性,虽然题材范围不广泛,但是,抒写封建官僚士大夫在衰世逆境下产生的危苦隐忧成为其基本主题; 2)词作的艺术特点: A、作词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体、真切,而是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把多种艺术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这也成为他表达方式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将寄托自觉地运

30、用于词的创作中,并做到运化无迹;,鹊踏枝: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B、词的意境多为景与情高度浑融的“有我之境”; 鹊踏枝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C、由于达情的需要,词作的层次增多,大多包括景象、处境、心情等几个经过高度浓缩的片段,而层次之间又多转折;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3)词的风格:风格多样,以深婉蕴藉为主; 4)贡献:以词曲折地表达封建士大夫的深忧、隐忧,并致力于表现艺术的开拓,提高了词体的表现力,丰富了婉约词风。上承温、韦,下启北宋欧、晏,在五代词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