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7363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_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3章_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3章_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3章_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3章_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_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_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第四节 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二、

2、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一) 理论前提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80公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3杜能的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

3、”: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 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二) 形成机制,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2地租曲线,概念: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

4、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三)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1农业生产方式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 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2杜能圈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园结构。,图 杜能孤立国的土地利用带(1826),三、杜能农业

5、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宏观尺度研究:乔纳森的研究为代表 以西北欧为研究对象,综合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因素划分了七大地带。,第一地带(温室、花卉) 第二地带(园艺、果品、马铃薯、烟草), 第三地带(奶酪制品、肉用牛羊、饲料、纤维用亚麻), 第四地带(普通农业地带), 第五地带(面包用谷物、油用亚麻), 第六地带(牧场) 第七带则为森林。,图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续),中观尺度: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35Km :商品粮、棉花、渔业和奶牛 微观尺度:纳瓦佛等人的研究 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有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图 卢旺达村落

6、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1.住宅区 2.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二)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创立了孤立化

7、的研究思维方法; 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 经济活动的影响; 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五、理论与现实,(一)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二)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 河流的影响; 其它小城市的影响; 谷物价格的变化; 土质的影响。,(一)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影响土地的收入,导致运费的变化,导致农产品的需求的变化,图 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图3.7 谷价与土质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二) 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

8、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 现代交通技术 食品储存技术 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图 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德国经济学家,1909年著书工业区位论: 区位的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背景: 目的:以经济区位的角度,来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背后的空间机制。,产业革命,人口空间移动,近代工业发展,促进,伴随,(一) 基本概

9、念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的概念 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费用的节约。 从工业区位角度:特定地点生产某产品比在别的地点生产能够降低费用的可能性。,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一般因子:与所有的工业有关,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 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如:空气湿度、地质地貌; 其他的划分 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 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地价上升,交通拥挤)。,(2)区位因子分类,(3)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概念: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与所有工业均相关的

10、区域性因子。 识别区位因子的步骤 通过分析孤立的生产与分配的过程,找出影响工业生产与分配的成本因素,分析主要成本,影响成本要素,区域性因子,多个因子,特定几个因子,在整个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中,一般成本因素如下: 布局场所的土地费; 固定资产费; 资本的利率; 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劳动力成本; 物品的运费;,识别一般区位因子(续),区位对该因子不影响,没有考虑集聚之前是相同的,一般性区位因子,(二)理论前提,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提出的三个基本假定条件: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

11、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3.工业区位理论体系,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第二阶段:劳动力成本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三) 运费指向论,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运费主要取决于重量和运输的距离 运输方式和货物的性质用重量和距离来计算; 重量来源于原料和最终产品的重量。,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按原料空间分布状况,原料生产时的质量转换状况。,原材料,遍

12、在原料,局部原料,纯原料,损重原料,普通砂石,铁矿石,石油,天然气,包含所有的重量,包含部分的重量,运费指向论主要使用原料指数判断工业区位的指向,局地原料重量(Wm) 原料指数(Mi)= 产品重量(Wp) 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局地原料重量 区位重量= = + 1 产品重量 产品重量 = 原料指数 + 1,每个单位的产品需要运送的总重量,2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13、; (2)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图3-7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图3-8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3综合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表示运费相等点的连线。,动画 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四)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1、劳动力成本:指每单位质量产品的工资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差距。 主要反映在地区差异上。 2、韦伯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思想 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力成本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增加的运

14、费。即在廉价劳动费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费用节约额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费增加额时,劳动力成本指向就占主导地位。,动画 劳动力成本最低区位的图解,3劳动力成本指向的判断指标,劳动力成本指数:每单位质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 标准:如果劳动力成本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质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 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重量 标准: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进一步也可以说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决定劳动费指向有两个条件, 一是基于特定

15、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通过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劳动系数来测定; 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技术进步与区位的关系,4劳动力成本指向的影响因素,改善运输工具,降低运费率,劳动费供给地指向变强,机械化,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系数,转向消费地,运费,(五) 集聚指向论,1、集聚作用两种形态: 企业内的集聚规模经营; 企业之间集聚协作、分工和共同利用。 2、集聚两种类型 纯粹集聚集聚因子的必然归属的结果,即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 偶然集聚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工业集中。,3、分散因子的作用,分散因子的作用是集聚结果所产生的,可以说

16、是集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与集聚的大小有关。 其作用主要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地价上升造成的一般间接费、原料保管费和劳动费的上升。,4、集聚指向对区位的影响,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会产生集聚。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动画 集聚指向的图解,指标:加工系数:表示单位区位质量的加工价值 标准:加工系数高,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大;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小。,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二)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 (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一) 运费指向论的应用,依据原料指数将工业分为如下三种类型,据

17、此可判断其区位倾向。 1原料指数大于的工业 钢铁业、水泥业、造纸业、葡萄酒等 2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 啤酒业、清凉饮料业和酱油业等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的工业 石油精制工业、机械器材组装工业,(二) 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劳动费指向性产业。(以发达国家为例) 一般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分散的工业大都是劳动系数高或对集聚利益要求不高的行业。,大城市,发展中国家,周边和农村地域,(三) 集聚指向论的应用,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 “二战”后,日本“三湾一海” (东京湾、大阪湾和伊势湾,濑户内海)形成了高度密集的重化学工业

18、集聚带。 20世纪70年代后,这种集聚有所缓和,特别是京滨工业地带的临海部工业的集聚出现停止。,日本工业区位,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是一个“资源小国”,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靠海外进口;国内市场有限,产品大量倾销世界各地; 日本是个岛国,海岸线很长,太平洋一侧良港广布,海上交通运输非常便利;沿海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国内工业品的最大消费地。,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不仅限于原本的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

19、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五、理论与现实,没有考虑运费的构成 完全竞争条件不现实 没有考虑工厂经营的方式 忽视了决策者的差异 技术的进步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交通条件的发达 政策的因素,韦伯工业区位论回顾,现代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1935年将不完全竞争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并在运费分析上,提出了远距离运费衰减理论。 帕兰德理论解决的问题: 在假定原料的价格和分布地以及市场的位置已知的条件下,生产在哪里进行的问题。(韦伯区位理论解决的问题) 在生产地、竞争条件、工

20、厂费用和运费率已知的情况下,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的产品销售地域范围。,(一) 生产区位布局,解决问题:在原料的价格、分布地和市场已知的条件下,如何选择生产区位。 分析工具及思路 等费用线、等送达价格线、等距离线、等时间线、等商品费用线和等运送费线等说明运费对区位的影响。,等距离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距离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时间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运送时间相同点的连线。 等商品费用线:某商品所需要的费用相同地点的连线。 等运送费线:特定商品的运费相同地点的连线。,运费率与等费用线间的关系,在假定运费是运送距离的函数的前提下 距离比例运费(运费率恒定):运费与距离呈等比例增加 表现形态:一定间隔的同心圆状

21、。 远距离递减运费(运费率变化):随距离增加单位距离的运费在递减 表现形态:等费用线间隔会变得越来越宽。,结论,帕兰德认为在区位选择时,运费最小地点当然是最佳的生产地。可是随着生产地的选择,其它所有的费用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生产地的位置就不能只从运费最有利的角度考虑。最佳的生产地应该是生产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最小。,(二)市场区域研究,问题:假定有一直线市场,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如何划定其市场地域界线。 分析 在某地的价格如果等于生产地价格加上到消费地的运费,那么该地方价格将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增加,在所有的方向都会同样增加。 价格空间变化呈漏斗状。在这些漏斗相交的地点,价格相等,而与购入

22、地无关。这样等竞争线可看作是两个漏斗相交部在平面上的投影线。,图3.16 帕兰德的市场地域分割,结论,市场地域大小影响利润,在每单位产品的生产费和利润给定情况下,总利润将是生产地与其产品销售市场间的距离的函数。,二、胡佛的区位理论,在区位论研究中,胡佛特别重视运输结构的影响,他认为运输距离、运输方向、运输量以及其他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往往会引起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变化. 从运输费用的角度分析:在什么情况下企业的最佳区位接近市场;什么情况下接近原料地;什么情况下企业布局在二者的中间地点。,(一) 运输费用理论,运费率递减规律 胡佛认为,运费最根本的问题是随着距离的增长,运费缓慢的增长,每单位产品运

23、输单位距离(如吨/公里)的运输价格与距离增加不按比例增长,而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即运费率递减规律。 产生的原因 运费结构,(一) 运输费用理论,运费结构 运费=场站作业费用+线路运输费用。 边际运费在整个运费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是以同一比例变化,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线而不是直线。,要求工业经济区位选择要尽量靠近各大中转站的区位, 以减少货物的中转次数,从而节约运费。,(一) 运输费用理论,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运输方式不同导致不同的运输率;,运输费用理论的实际意义,对运费的结构分析,提出了随距离的变化呈递减趋势的途中运输费用和与距离变化无关的场站作业费用。强调了在区位布局中,要尽

24、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 按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可以通过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费等等。 发展集装箱运输以降低站场费用。,(二) 送达价格与市场地域,1采掘工业的市场地域 问题:在资源分布地已知的条件下,如何决定采掘工业的生产地供给市场地域。 分析工具:送达价格是采掘费和运费的和。该值可由从生产地向外呈放射状的等送达价格线来表示。 分析思路:消费者是从最低送达价格的供给地购买商品。这样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就是以两个供给地为中心的送达价格相同地点的连线。,动画 在收入递减条件下,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2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地域,由于规模经济产生的报酬递增或远距离运费递减带来了产出量的增加

25、,使得独立的生产者数量减少,生产者的市场地域在扩大。,动画 胡佛的制造业规模与市场末端送达价格线,制造业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如果生产费减少,那么,即使消费地不断地远离生产地,边界线也会呈下降的趋势。,结论,胡佛认为:在区位三角形一般很少存在最小运费点,相对的在三角行顶点处出现的可能性则较大。,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一) 基本观点 廖什认为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 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区位的最终目标是寻取最 大利润地点。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 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 润最大点。,(二) 假定条件,目标:确定理论上的能够获取最大收益的地域 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

26、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 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 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可不考虑。,(三)市场区位模型,廖什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究市场区及其体系的形成规律和空间形式。,生产啤酒,满足自己需求,用来交易,啤酒过剩,动画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1需求圆锥体与理想的市场地域,动画 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2市场区体系的形成机制,(三)市场区位模型,(资料来源:Allen , Unwin. Syste

27、matic Geography. London:Brian Knapp, 1986.398 ),图3.25 基于最大收益的廖什工业区位模型 (a)单一市场区模式;(b)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区域;(c)稳定的非重叠的蜂窝状市场区域,(四) 廖什理论的特点,廖什最大利润区位论的市场是蜂窝状的正六边形“面”状市场。 在垄断竞争情况下,首先着眼于确定均衡价格和销售量,即平均生产费用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再通过此来确定市场地域均衡时的面积和形状。,传统区位论: 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寻找最佳区位; 现实世界: 满意人 用最小努力寻求最佳满意区位。,第四节 行为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不仅关注经济因素,还关注各种社会

28、因素,尤其考虑行为因素包括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行为以及偏好、决策者行为等。,案例:联想兼并IBM笔记本部门之后的第一个区位决策,起因: 1.2004年联想集团兼并IBM个人电脑(PC)部门,形成新联想(IBM约持股16.7%) 2.18个月内联想和原IBM PC部门的状况保持不变。 3.18个月之后,联想完成原IBM PC部门与联想美国公司的整合成为新联想的美国总部。为此,新联想需要搬出IBM总部,重新建设总部。 选址: 1.IBM总部附近,可以吸引原IBM PC部门的大部分员工。 2.迁址,可以到成本更低(包括地方政府补贴因素)的地点,但原IBM PC部门的大部分员工会流失。 3.新联想与地

29、方政府之间相互出价,确定新联想美国总部的位置。,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一) 研究思路与基本原理 在工业区位论研究中,采用空间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结合方式,画出收入的空间界限,通过收入的空间边界分析就可找到“最佳区位”、“接近最佳区位”或者“次最佳区位”。 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动画 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二) 费用和收入的空间相互作用对区位的影响,(资料来源:Getis A, Getis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USA

30、 :Wm. C. Brown Communications,Inc,1995.191),图3.29 收益空间边界,结论1: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够形成利润最大的最佳区位。与此同时,也可形成空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到利润。在空间界限内如果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话,企业可自由布局。 结论2: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费用曲线或收入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大),工业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三)企业家对区位的影响,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 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水平高,总费用就会降低,否则就上升。 优秀的企业家不仅在最佳的区

31、位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而且区位空间选择范围也相对大。,动画 企业家能力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四) 政府政策对区位的影响,因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区位政策可造成的区位变化。 为了需要,对某地区布局的企业给予各种优惠的条件以吸引企业的投资。 制定一些区位投资限制政策,减少工业的聚集。 结果:本来亏损的区位却盈利,应该盈利的却亏损。,动画 政府作用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五) 其它非经济因素对区位的影响,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边界理论也认为,尽管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企业家在决定工厂区位时,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具体表现: 政府对工业开发的援助; 企业家的模仿行为; 是否有可以利用的空地,来建立工厂。,二、普雷特的行为矩阵,(一) 基本观点 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 进行怎样的区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强调了不完全信息和非最佳化行为对区位选择的作用。,(二)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动画 行为矩阵和收益性空间界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区位决策产生的影响,(二)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动画 行为矩阵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