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74244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地理自然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 整体性 第二讲 差异性,【高考目标定位】,、地理要素:大气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交换过程: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整体性: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太阳能在各要素之间的传递 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换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指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平衡),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读下图,回答12题。,答案:C 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低。,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答案: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

3、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演变: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统一演变 、意义:保证了自然要素间的协调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213

4、题,12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A甲为荒漠 B丙为热带雨林 C丁为针叶林 D戊为阔叶林 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AD,BC,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另一重要表现,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I、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植被覆盖率增大 A. B. C. D. 2.图中

5、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D,A,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回答下题 1关于图5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R为年幅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

6、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C,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应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北半球),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热量,水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南北方向,即纬度变化方向(或经线延伸),东西方向,即经度变化的方向(或纬线延伸方向),以热量为基础,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低纬高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7、,温带落叶阔叶林,(低纬高纬),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荒漠草原森林,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12题。,1.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2.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1、解析:图中的绿色工程地处撒哈拉沙漠,主要功能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水分是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B,2、解析:绿色工程主要表现为东西方向延伸,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

8、答案:A,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图中的甲、乙两图。读图完成34题,3.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B.乙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解析:甲图各自然带分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故A正确;乙图各自然带分异主要受降水的影响,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答案:A,4.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地区相似,则该地( ) A.自然带为热带疏林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

9、作物生产基地,解析:依据A地的积温情况可知该地处于热带,由地年降水量情况可知该地的年降水量在1 200 mm以上,故该地应位于我国的热带季风区,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我国没有热带疏林草原带,长绒棉主要分布在光热条件优越的南疆地区,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答案:D,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南半球

10、中高纬地区,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雪线与降水,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如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B,c,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3,回答第(3)、(4)题。 (3)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 (4)

11、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C,B,解析:本题考查读图、析图、迁移判断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关联考点: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3)题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 气温、海拔、坡向等。对于山地而言,随海拔升高, 气温是单调递减,而图中四山的的江水变化曲线均 非单调增减变化,因此排除A、B,判断降水垂直变 化大小的关键是要看四条曲线的基带降水值、海拔 高度以及曲线弯曲程度,基带降水值小,海拔低, 且曲线弧度大,变率就大,由此可以判定变率最大 的是山脉。所以正确答案为C。 第(4)题提取关键信

12、息:“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山脉山麓的平均降水量在200mm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脉山麓的平均降水量应在800mm以上,因此根据选项组合,故选B。,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下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56题。,5.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 ) A.、 B.、 C.、 D.、,解析:海拔越低,水热条件越好,森林的NPP越高;从图中看出,、的NPP依次降低,说明其所处海拔依次升高。,C,6.若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 ( ) A.河南省 B.吉林

13、省 C.安徽省 D.福建省,解析:的海拔最低,若为针阔叶混交林,说明该山位于中温带,故选项B正确,B,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78题。,7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8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AC,AD,【解析】第7题,该题首先

14、要根据垂直带谱确定区域,在中国垂直带谱如此繁多,且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的只能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只要确定了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是阳坡但是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反而低。垂直自然带的个数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基带决定了该山脉的大致地理位置。 第8题:从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但影响该地区的主要是东南季风,而不是西南季风。,9、读我国某山地垂直剖面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中山峰位于42N、128E附近,该山峰属于我国的_山地。该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属于_。,温带落叶阔叶林,长白,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非地带性分布图,总结,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