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21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7674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21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21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21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21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21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21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测量原理及应用51211.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GPS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5.1 概述 5.2 伪距测量 5.3 载波相位测量 5.4 整周跳变的修复,5.5 GPS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 5.6 差分GPS定位原理 5.7 美国的GPS政策,5.1 概述,一、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1、卫星的位置:靠地面监测站(点的坐标已知), GPS 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 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地面 监测站时刻监测卫星,测出二 者之间的距离,然后由地 面已知点的坐标交会 出卫星的位置。,监测方法: 已知:(X,Y,Z)i, i=1,2,3 观测:1,2,3 计算:(X,Y,Z)s,原理: 根据地面已知点的坐标,用空间距离前方交会的方法

2、,求出卫星的在轨位置。,2、测站的(待测点)位置: GPS 卫星发射测距信号 和导航电 文,导航电文中含 有卫星的位置信息。地面监 测站时刻监测卫星,测出二 者之间的距离,然后由空间 卫星的位置交会出测站点 的位置。,监测方法: 如果测距无误差, 已知:(X,Y,Z)s, s=1,2,3 观测:1,2,3 计算:(X,Y,Z)p,原理:根据空中卫星的已知 坐标,用空间距离 后方交会的方法, 求出测站点的位置。,3、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运用空间距离前方交会的方法求出卫星的位置。 运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求测站点的位置。 观测值:距离,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解P点 的三维坐标(X,Y,Z)的观 测方

3、程:,4、卫星定位的实际方法:是要同时观测四颗以上卫 星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因为测距中存在一些误差的影响,如电离层误 差 、对流层误差 ,卫星钟差 ,接收机钟差 。,, :根据大气物理参数及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卫星星历中包含;,:未知。,所以,须将卫星钟差 作为未知数一并求解。,5、GPS定位的实质: 由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四颗以上 的GPS卫星信号,测量出GPS接收机到GPS卫星的距 离,根据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求测站点的位置。 观测方程:,(j = 1,2,3,4),式中:,为卫星的坐标;,为测站的坐标;,为接收机钟差。,二、GPS定位方法及分类,1、根据定位所采用的观

4、测值分为: 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定位 伪距定位 所采用的观测值为GPS伪距观测值,既可以是C/A码伪距,也可以是P码伪距。优点是数据处理简单,对定位条件的要求低,不存在整周模糊度问题,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实时定位。缺点是观测值精度低,C/A码的精度一般为3米,而P码的精度一般也在30厘米左右。另外若采用精度较高的P码伪距观测值还存在AS政策问题。,载波相位定位 所采用的观测值为GPS载波相位观测值,即L1,L2或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优点是观测值的精度高,一般优于2mm。缺点是数据处理过程复杂,存在整周模糊度的问题。,2、根据定位模式分为: 绝对定位 又称单点定位。这是一种采用一台接收机进行 定位的

5、作业模式。它所确定的是接收机天线的绝对坐 标。这种定位模式的特点是作业方式简单,可以单机 作业,绝对定位一般用于导航和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 应用中。 相对定位 又称差分定位,这种定位模式采用两台以上的接 收机同时对一组相同的卫星进行观测,以确定接收机 相互为之间的关系。,3、根据获取定位结果的时间分为: 实时定位 是根据接收机观测到的数据,实时的解算出接收机天线所在的位置。 非实时定位 又称后处理定位,它是通过对接收机接收到数据进行后处理,以定位的方法。,4、根据定位时接收机的运动状态分为: 静态定位 就是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接收机的位置是不变的。(接收机的位置是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量) 动态定位

6、就是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接收机的位置是变化 的(接收机的位置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5.2 伪距测量,一、伪距测量的概念,伪距法定位:是由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测出四颗 以上的GPS卫星的伪距以及已知的卫 星位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 法求定天线所在点的三维坐标。,伪距: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 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出的量测距离。而不 是卫星与GPS接收机的几何距离。,(含有各种误差),时间 的测定方法:,卫星 测距码,经时间 到达接收机。 接收机 复制码 时延器 延迟复制码,经延迟时间 使 两码对齐, 。,那么,延迟时间 即为GPS卫星信号从卫星传播 到GPS接收机的时间

7、。使 实际上是不可能 的,只能使 ,两种码不可能完全对齐, 导致时间有误差。,二、伪距测量的原理,码 相 关,伪距测量的原理,三、伪距定位观测方程,所测伪距与真正的几何距离之间的关系:,优点:定位速度快,无多值性。 缺点:定位精度低,P码的测距精度30cm,C/A码 的测距精度3m左右 。,5.3 载波相位测量,一、载波相位测量原理,载波相位测量的观 测量是GPS接收机 所接收的卫星载 波信号与接收机本 振信号的相位差。,在 时刻j号卫星的相位,接收机在时刻 的本振相位,(以周为单位),在初始时刻 ,载波相位的观测值:,任一时刻 卫星 到接收机的相位值:,可测, 整周计数器可计, 未知(因 周

8、跳引起的整周跳变)。,技术难点2个: 的确定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二、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方程 接收机k对卫星j的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方程:,三、整周未知数 的确定,1、伪距法:方法简单,误差较大,2、将 作为待定参数进行平差,如果将 代入 可知,有5个未知数。,把整周未知数当作平差计算中的待定参数来加 以估计和确定有两种方法: (1)整数解(固定解):适合于短基线(20km以内) 步骤: 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将平差后得到的实数化为整数;,将 ( 为 的三倍中误差),在区间 ( )内有多个整数 值;,将各个,代入观测方程,求得,,i=1,2,3;,在各个,中,精度最高的一组所对应的,就是最正确的。,(2

9、)实数解(浮动解)适合于长基线 3、多普勒法(三差法) 4、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法,5.4 整周跳变的修复,一、产生周跳的原因 信号被其它物体遮拦; 大功率电磁场干扰; 电源中断,或接收机故障(无法修复周 跳,需重新观测) 二、修复方法 1、屏幕扫描法 2、用高次差或多项式拟合法 3、在卫星间求差 4、用双频观测值修复周跳 5、根据平差后的残差发现和修复周跳,复习题,1、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及相应的观测方程,并绘图说明。 2、GPS定位的实质? 3、GPS定位方法的分类? 4、什么叫伪距?写出伪距观测方程?分析其优缺点? 5、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原理?产生周跳的原因?,5.5 GPS绝对定位

10、与相对定位,GPS绝对定位,又称单点定位。即利用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 之间的距离观测值直接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在WGS- 84坐标系中相对于坐标原点地球质心的绝对坐标。GPS绝对定位又分为静态绝对定位和动态绝对定位。静态定位精度为米级,动态定位的精度为1040米。,相对定位,至少用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 卫星,确定两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坐 标差)。是目前GPS定位中精度最高的一种定位 方法。,一、GPS绝对定位,接收机天线处于静止状态下,确定观测站坐标 的方法称为静态绝对定位。这时,可以连续地在不 同历元同步观测不同的卫星,测定卫星至观测站的 伪距,获得充分的多余观测量

11、。测后通过数据处理 求得观测站的绝对坐标。,(1)伪距观测方程的线性化,伪距观测方程:,解方程可得 ,,(接收机钟差),并且要,进行精度评定。,线性化方程:,式中:,将伪距方程按台劳级数展开:,(2)伪距法绝对定位的解算,对于任一历元ti,由观测站观测四颗卫星,则 j=1,2,3,4,令 :,令,上式可简写为:,当同步观测卫星多于四颗时:,根据最小二乘求解未知数:,未知数中误差:,伪距测量中误差,为权系数阵 主对角线元素,在静态绝对定位的情况下,由于观测站不动,可 以与不同历元同步观测不同的卫星,以n表示观测的 历元数,忽略接收机钟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得误 差方程式组:,式中:,3、绝对定位

12、精度评价,权系数阵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般形式为:,实际应用中,为了估算点的位置精度,常采用 其在大地坐标中的表达形式。假设在大地坐标系统 中相应点位的权系数阵为:,根据误差传播率:,式中:,由权系数阵主对角线元素定义精度因子“DOP” 后,则相应精度可表示为:,式中 为等效距离误差。,精度因子通常有: (1)平面位置精度因子HDOP及其相应的平面 位置精度:,(2)高程精度因子VDOP及其相应的高程精度:,(3)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及其相应的三维定 位精度:,(4)接收机钟差精度因子TDOP及其相应的钟差 精度:,(5)几何精度因子GDOP及其三维位置和时间误差 综合影响的中误差:,精

13、度因子的数值与所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图形有 关。精度因子GDOP与六面体的体积V的倒数成反 比,即:,一般来说,六面体的体积越大,所测卫星在空 间的分布范围也越大,GDOP值越小;反之,六面 体的体积越小,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分布范围也越 小,GDOP值越大。,二、GPS相对定位,GPS相对定位:是至少用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 测相同的GPS卫星,确定两台接收 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基线长度的中误差,特点 优点:定位精度高 缺点: 多台接收共同作业, 作业复杂 数据处理复杂 不能直接获取绝对坐标 应用 高精度测量定位及导航,相对定位,相对定位的类型 静态定位 普通静态定位 快速静态定位

14、Go and Stop 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 动态定位 动态定位中整周未知数的确定 静态初始化 动态初始化(OTF) 实时动态定位(RTK Real Time Kinematic) 单基准站RTK 多基准站RTK(网络RTK),基本观测量:载波相位 中间成果:dX, dY, dZ,dis, 及相应精度 最终成果:观测站点的坐标 及精度 通过单差、双差和三差法 可得到最终的dX, dY, dZ。,GPS按载波相位观测值可以在卫星间求差,在 接收机间求差,也可以在不同历元间求差。各类求 差方法都是观测值的线性组合。,A,1、单差观测(一次差)在接收机间求差,例:S1卫星 测站1 测站2,同样在测站间

15、可对每颗卫星 的相位观测值求差。,式中的可用坐标表示。,SD dX, dY, dZ,dis。,为什么要进行单差观测? 不同接收机观测同一颗卫星,在不同接收机间 求一次差,可消除信号传播的误差(对流层、电离 层等的误差),采用单差观测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误 差的影响提高定位结果的精度。 优点:可消除卫星钟差的影响; 削弱星历误差的影响; 可削弱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影响。 为了消除接收机间钟差的影响,需采用双差观测。,2、双差观测(二次差)在卫星间求差 对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一次差分观测值继续求差, 所得的结果可以被当作虚拟观测值,作载波相位观测 值的二次差或双差。常用的求二次差是在接收机间求 一次差后再在卫

16、星间求二次差,叫做星站二次差分。,例:S1卫星,, S2卫星,DD dX, dY, dZ,dis。 优点:可以消除掉接收机误差的影响。,P1,P2,S1,S2,3、三次差在星历间求差(两个历元的星历间求差),三次差是在接收机、卫星和历元之间求三次差。,例:t1时刻 含有 t2时刻 含有 优点:可消除的影响(在确定过程中不准造成的 影响) SD DD 线性化 , , TD,在确定整周模糊度时,仅仅为一估值,不是真 值,为减弱整周模糊度的影响,采用三差观测。,5.6 差分GPS定位原理,差分GPS定位技术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 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 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

17、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 地将这一改正数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 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并对其定 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GPS定位中,存在着三部分误差:一是多台接收 机公有的误差,如: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二是传 播延迟误差,如: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三是接 收机固有的误差,如:内部噪声、通道延迟、多路径 效应。采用差分定位,可完全消除第一部分误差,可 大部分消除第二部分误差(视基准站至用户的距离)。差分GPS可分为单基准站差分、具有多个基准 站的局部区域差分和广域差分三种类型 。,差分GPS的基本原理 利用误差的空间相关性 以上各类误差中除多路径效应均具

18、有较强 的空间相关性,从而定位结果也有一定的 空间相关性。 差分GPS的基本原理 利用基准站(设在坐标精确已知的点上) 测定具有空间相关性的误差或其对测量定 位结果的影响,供流动站改正其观测值或 定位结果。,差分改正数的类型 距离改正数:利用基准站坐标和卫星星历 可计算出站星间的计算距离, 计算距离减去观测距离即为 距离改正数。 位置(坐标改正数)改正数:基准站上的接 收机对GPS卫星进行观测,确 定出测站的观测坐标,测站的 已知坐标与观测坐标之差即为 位置的改正数。,一、单站GPS的差分(SRDGPS ),单站差分按基准站发送的信息方式来分,可分 为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三种,其工

19、 作原理大致相同。,1位置差分原理 设基准站的精密坐标 已知 ,在基准 站上的GPS接收机测出的坐标为X, Y,Z(包含 着轨道误差、时钟误差、SA影响、大气影响、多 路径效应及其他误差),即可按下式求出其坐标 改正数为:,基准站用数据链,将这些改正数发送出去,用户 接收机在解算时加人以上改正数:,为用户接收机自身观测结果,,为经过改正后的坐标。顾及用户接收机位置改正值 的瞬时变化,上式可进一步写成:,式中,to为校正的有效时刻。,这样,经过改正后的用户坐标就消去了基准站与用户站共同的误差。 优点:计算简单,适用于各种型号的GPS接收机。 缺点:基准站与用户必须观测同一组卫星,这在近距 离可以

20、做到,但距离较长时很难满足。故位置 差分,只适用于100km以内。,2、伪距差分原理 这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差分。在基准站上,观 测所有卫星,根据基准站已知坐标 和 测出的各卫星的地心坐标 ,可计算卫星道测站的几何距离:,其伪距为 ,则伪距改正数:,基准站将 和 发送给用户,用户在测出 的伪距 上加改正,求出改正后的伪距:,并按下式计算坐标:,为钟差, 为接收机噪声。,优点:基准站提供所有卫星的改正数,用户接收机观 测任意4颗卫星,就可完成定位。 缺点:差分精度随基准站到用户的距离增加而降低。,3、载波相位差分原理 位置差分和伪距差分,能满足米级定位精度,已 广泛应用于导航、水下测量等。而载波相位

21、差分, 可使实时三维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载波相位差分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修正法,另一 类是差分法。 所谓修正法:即将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给 用户,改正用户接收到的载波相位, 再解求坐标。 所谓差分法:即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 用户,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可见修正 法属准RTK,差分法为真正RTK 。,三、 广域差分,四、多基准站RTK技术,二、局部区域G PS差分系统(LADGPS ),RTK (Real Time Kinematic) 技术是GPS实时动态定位

22、技术, 它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 时解算并进行数据处理,在 1 2s 的时间里得到高精度的位置 信息。,RTK工作原理,常规 RTK技术是一种对动态用户进行实时相对定位的技术,该技术也可用于快速静态定位。进行常规RTK工作时,基准站需将自己所获得的载波相位观测值 (最好加上测码伪距观测值)及站坐标,通过数据通信链实时播发给在其周围工作的动态用户。于是这些动态用户就能依据自己获得的相同历元的载波相位观测值 (最好加上测码伪距观测值)和广播星历进行实时相对定位,并进而根据基准站的站坐标求得自己的瞬时位置。为消除卫星钟和接收机钟的钟差,削弱卫星星历误差、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对流层延迟误差的影响,在

23、 RTK中通常都采用双差观测值。,多基准站RTK技术也叫网络RTK,这是对普通 RTK方法的改进。目前应用于网络RTK数据处理的 方法有:虚拟参考站法(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 VRS)、偏导数法、线性擂法和条件平差法,其中 虚拟参考站VRS技术最为成熟。深圳市连续运行 GPS系统就采虚拟参考站技术。,常规单基站RTK受参考站至流动站距离限制 (误差影响的相关性随边长的增长而减弱); 连续运行的永久GPS参考站的建立; 网络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 建立国家统一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需要, 减少部门独立应用所造成的资源浪费。,1、多基准站RTK系统工作原理,在某一

24、大区域(或某一城市)内,建立若干个 (三个以上)连续运行的GPS基准站,根据这GPS 基准站的观测值(由于GPS基准站有长时间的观测 数据,故点位坐标精度很高),建立区域内GPS主 要误差模型(如电离层、对流层、卫星轨道等误差 模型),系统运行时,将这些误差从基准站的观测 值中减去,形成“无误差”的观测值,然后利用这些 无误差的观测值和移动站(用户单台GPS接收 机)的观测值,经有效地组合,在移动站附近(几 米到几十米)建立起一个虚拟参考站,移动站与虚 拟参考站进行载波相位差分改正,实现实时RTK 。,2、多基准站RTK系统组成及功能 多基准站RTK系统由若干个连续运行的GPS基准 站、计算中

25、心、数据发布中心和移动站(用户GPS 接收机)组成。,连续运行GPS基准站:连续进行GPS观测,并实时将 观测值传输至计算中心。 计算中心:根据各GPS基准站的观测值,计算区域电 离层、对流层和卫星轨道等误差模型,并 实时将各基准站的观测值减去其误差改 正,得出无误差观测值,再结合移动站的 观测值,计算出在移动站附近的虚拟参考 站的相位差分改正,并实时地传给数据发 布中心。,数据发布中心:实时接收计算中心的相位差分改正信 息,并实时发布(可采用FM、或GSM、 或COPD、或CDMA或Internet)。 移动站:接收数据发布中心发布的相位差分改正,结 合自身GPS观测值,组成双差相位观测值,

26、 快速确定整周模糊度参数和位置信息,完成 实时定位。多基准站RTK系统发播的差分信 息,可应用于LADGPS和WADGPS 。,常规RTK存在的问题,常规的RTK(实时动态测量)无论是在基线长 度(流动站至参考站的距离)还是在解的质量控制 与保障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实际上常规RTK仅局 限在短距离范围内。,常规RTK仅局限在短距离范围内,原因: 1、常规RTK的作业随着基线的增长,各类误 差源的相关性减弱甚至消失,距离相关误 差影响无法消除,整周模糊度不能实时的 正确固定,导致定位精度下降。 2、RTK要求实时(或准实时)解算,多余观 测数大大减少(相对于后处理而言);,3、数传方式及其协议的

27、影响,其数传方式和点对点 的解算模式很难实现数据和解的实时质量控制与 保障。 4、解的可靠性缺乏理论和实际上的保证。 5、常规RTK在参考站为中心15km范围内流动站与参 考站之间误差强相关,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大, 系统误差相关性减弱甚至消失,导致难以正确确 定整周未知数,无法取得固定解,定位精度迅速 下降。当间距大于50km时,常规RTK单历元解 算精度仅为分米级。,消除距离相关误差,解决精度均匀性;,网络RTK定位技术的兴起 为了解决常规RTK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区域 范围内厘米级、精度均匀的实时动态定位,网络 RTK技术应运而生。,GPS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不断发展,各种用 途的连续运行

28、参考站系统(CORS)相继建成,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区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和 据数交换已变得相当容易,这就决定了由多基站构 成网络式的GPS服务体系成为GPS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这种影响在实时动态定位领域产生了革命性 的进步。,最初的网络RTK是多参考站常规RTK,如果要使 基线精度优于3厘米,需要在一个区域内密集的布设 参考站,站间距离应小于30km。精度随着基线的增 长而衰减,如果要求按一定精度覆盖整个区域,需要 架设较多的参考站。 多参考站常规RTK模式虽然控制范围大,但需要 的投资也是巨大的,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均匀稀松的 布设参考站,利用参考站网络的实时观测数据进行系 统误差建模,然

29、后对观测站系统误差进行估计,尽可 能消除系统误差影响,获得厘米级实时定位结果,这 样网络RTK技术的精度覆盖范围大大增大,且精度分 布均匀,目前多数使用这种方式。,虚拟参考站方式图解,作业示意图,网络RTK优势和布网要求,1、覆盖范围广,由三个参考站组成的参考站网可 以覆盖两千平方千米以上,这就是网络RTK的优势 所在。 2、网络RTK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均匀布设参考 站,参考站间距离依据RTK要达到的精度和当地的 电离层活动状况而定,要提供13cm的相对定位 精度,站间距离应在50100km,在电离层活动频 繁的区域,站间距离小于40km;而在有些大气稳 定的区域,站间距离可以超过100km

30、。,网络RTK和测区的关系图,VRS实际测量模拟,国外发展现状,网络RTK国外发展速度很快,主要是在以往 稀松的CORS间增设新站,以满足RTK的要求, 很多地区已经建立起实验性的多参考站网络,有 些已经投入运行。比如:巴西Recife的RBMC、 新加坡的SIMRSN、澳大利亚Victoria的GPSnet及 其其它等。,国内发展现状1,从2000年起,我国深圳、香港、成都等各大 城市采用网络RTK虚拟基站技术,相继建立了本 地的城市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国内发展现状2,鉴于VRS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2004年下半年 起,建立基于VRS技术的城市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 统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目

31、前天津、武汉上海等城 市正在建设之中,河北、广东、重庆江苏等省市也 正在积极地筹备之中。,国内发展现状3,2002年底,四川省地震局在成都启动了“成都虚拟 参考站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简称CDVRS)的建设,2004年7月建成运行,成功搭建了我国第一个设计最合理、运行最稳定、功能最完善、覆盖面积最大的基于VRS技术的城市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全球RTK 实际上就是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成都VRS系统的介绍,CDVRS以成都市为中心,建立了6个连续运行的永久卫星地面跟踪站,构成一个基准网。,GPS基准站观测墩,GPS重力点与水准点,GPS基准站观测室,CDVRS由下面四个子系统组成:卫星跟

32、踪基准站、 系统控制中心、数据通信网络、用户。,昆明市VRS系统的介绍,昆明市GPS参考站系统分布图,昆明市赛马场站,2005年11月天宝公司宣布为我国提供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参考站和Trimble虚拟参考站(VRS)软件,以便在中国增设5个新的基础设施网络。位于上海、武汉、东莞、天津和北京的这些多功能网络将在这些地区提供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网络将能够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快速而精确的GPS定位,应用包括测量、城市规划、城市及乡村建设、环境监测、资源及区域管理、防灾救灾、精准农业、科研以及交通管理。 在此之前,中国的成都和深圳已经安装了Trimble虚拟参考站。,珠峰HD6000网络TRK GPS

33、是中海达公司潜心研发 的全新一代基于网络技术的RTKGPS系统。,5.7 美国的GPS政策,GPS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含有两种精度不同的 测距码,即所谓P码(也称精码)和C/A码(也称粗 码)。相应两种测距码GPS将提供两种定位服务方 式,即精密定位服务(PPS)和标准定位服(SPS)。,精密定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美国军事部门和其 他特许的部门。这类用户可利用P码获得精度较高的 观测量,且能通过卫星发射的两种频率的信号进行 测距,以消除电离层折射的影响。利用P码进行单点 实时定位的精度可优于10m。,标准定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民间用户。 利用SPS所得到的观测量精度较低,且只能采用调 制在一

34、种频率上的CA码进行测距,无法利用双 频技术消除电离层折射的影响。其单点实时定位的 精度约为20-30m。,美国为了防止未经许可的用户把GPS用于军事 目的(进行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于1989年11月 开始至1990年9月,进行“SA”和“AS”技术的实验, 并于1991年7月开始实施SA技术。,1、SA技术 SA(Selective Availability)技术称为有选择可用 性技术,即人为地将误差引人卫星钟和卫星数据 中,故意降低GPS定位精度。使CA码定位的精度 从原来的20m降低到100m。,SA技术的主要内容: (1)在广播星历中,对GPS卫星的基准频率采用 技术,使星历精度降低

35、,其变化为无规律的 随机变化。 (2)在卫星钟的钟频信号中加高频抖动(即技 术)。,2AS技术 AS(Anti-Spoofing )技术称为反电子欺骗技术。其 方法是:将P码与保密的W码相加成Y码,Y码严格保 密。其目的是:防止敌方使用P码进行精密导航定 位。当实施AS技术时,非特许用户不能接收到 P码。 这项技术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3、SA和AS技术对定位的影响 (1)降低单点定位的精度。 (2)降低长距离相对定位的精度。 (3)AS技术会对高精度相对定位数据处理,整 周未知数的确定带来不便。,二、GPS现代化计划,GPS现代化计划包括增加民用信号,克服大气 层效应,改善地面设施以及开发第三代GPS卫星等 。,三、针对SA和AS技术,应用P-W技术和L1与L2交叉相关技术,使L2载 波相位观测值得到恢复,其精度与使用P码相同。,研制能同时接收GPS和GLONASS信号的接收机。,发展DGPS和WADGPS差分GPS系统。,建立独立的GPS卫星测轨系统。,建立独立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实质:保护、阻止、改善,课后作业:,1、在静态单点定位中,若观测了一个小时(历元间 隔取15s,试问可构成多少个伪距观测方程?写 出其中一个伪距观测方程。 2、试写出单差、双差及三差的观测方程,并说明各 自的特点。 3、简述卫星的空间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