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80132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 豆,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王 群,第三章,2,内容提要,概述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大豆高产的主要条件 大豆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大豆高产栽培管理措施,3,大 豆 概 述,大豆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 一年生草本植物,由根、茎、叶、分枝、花、荚、种子构成。,概 述,第一节,4,大 豆 概 述,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较高的营养价值 粮油兼用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4045%)和脂肪(18-20%) ,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2.良好的饲料和养地作物 家畜优质饲料,茎叶青贮、青饲,豆饼做精饲料 可以与根瘤菌共生固氮,在农作物轮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3.工业上用

2、途广泛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大豆制成轻工产品已有400多种;在医药工业,可作多种药物的掺加剂,乳化剂和营养增补剂。,5,大豆概述,二、大豆分布与生产概况 (一)大豆起源与分布 1.起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商代就有记载。 2500年前-朝鲜-日本、东南亚等 1804年美国文献始有记载 1873年欧洲开始引种 1953年以前我国大豆生产居世界首位 由野生大豆演变而来 叶:小、尖 大、圆 ; 茎:细弱、攀缘多枝 粗壮、直立少枝 籽粒:扁小、黑 大圆、黄 结荚性:无限 有限;短日性:强 弱,6,大豆概述,7,大豆概述,二、大豆分布与生产概况 (一)大豆起源与分布 2.分布 面积:美国 2850.7 万hm

3、2 50% 巴西 1300 万hm2 17.5% 阿根廷 860万hm2 11.6% 中国 850万hm2 11.4% (1998)统计,2006,美国:45828.31万亩, 其次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中国,8,大豆的生产概况,3.中国大豆分布 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松辽平原 东北的黑、吉、辽三省和华北的豫、鲁、皖、苏、冀等省。,9,大豆概述,(二)我国大豆的类型区 1.北方春大豆区 一年一熟, 东北春大豆 黄淮春大豆 4-5月播种,8-9月收获 西北春大豆 西北灌溉春大豆 2.黄淮海夏大豆区 一年两熟,6月播种,9-10月收获 3.南方夏大豆区 一年两熟,长江流域,10,大豆概述,4.秋大

4、豆区 长江以南,一年两熟 5.南方冬大豆区 两广地区,11月播种,第二年3-4月收获,11,大豆形态结构,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形态结构 1.根和根瘤 直根系 根的生长:先横向生长,再垂直向下,呈钟罩形 根量:80%分布在5-20cm土层,10%在20-30cm.,主根 胚根,侧根(支根) 中柱鞘,根毛 外突的表皮细胞,寿命短,12,大豆形态结构,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形态结构 2.根瘤 (1)形态 不规则的球形 ,外观深褐色, 粒大内部呈粉红色 固氮能力较强; 粒形小,内部呈淡黄色、绿色或黑色 固氮能力弱。,13,(2)根瘤的形成 根分泌物质 根分泌色氨酸 根瘤细菌

5、聚集在根附近 吲哚乙酸、激素类物质 根毛发生卷曲 侵染线 大量分裂 根瘤菌侵入 内皮层细胞 根瘤原基 根瘤 初期,大豆根瘤菌 大豆根, 后期 大豆根瘤菌 大豆根 (3)固氮 由钼铁蛋白及铁蛋白组成的固氮酶系统,大豆供给根瘤糖类,根瘤菌供给寄主氨基酸。固定的氮可供大豆一生需氮量的1/23/4,第一对真叶出现,已结根瘤,2周以后开始固氮。接近成熟时固氮量下降。,大豆形态结构,寄生,共生,14,根瘤侵入分: 根毛侵入 表皮细胞侵入,根瘤侵入方式,15,(4)影响根瘤生长因素:,大豆固氮,光照 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影响结瘤和固N,温度 影响根瘤菌的存活和固N效率, 最适温度25,水分 最适水分为土壤最大

6、持水量的60-80%。,肥料 氮素 磷素 微量元素 钼、硼、铁,16,2.茎和分枝 茎(坚韧、粗硬) 胚轴 由节和节间组成,第一节叫子叶节,第二节是单叶节,以后各节是复叶节。 叶的腹部有腋芽:上部 花芽 下部 分枝 分枝又分: 一级分枝 二级分枝,茎和分枝,主茎,分枝,17,大豆的茎,大豆的茎 有绿色与紫色两种。绿茎开白花,紫茎开紫花。茎上生茸毛 。 根据主茎生长形态,大豆可分为: 蔓生型 野生大豆 半直立型 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 直立型 有限结荚习性的中早熟品种,18,大豆的茎,大豆的茎 按分枝的多少、强弱,又可将株型分为 主茎型 中间型 分枝型,19,大豆的叶,3.大豆叶片 属于双子叶植物,

7、大豆叶分为: 子叶 豆瓣 单叶 在第二节上先出现2片对生单叶 复叶 第三节上出生片复叶 复叶有托叶、叶柄、三片小叶组成,子叶,单叶,复叶,20,大豆的花,4.大豆的花 着生在叶腋间或茎顶端,为总状花序,自花授粉 按花轴(花序的主轴)长短分为三种类型 (1).长轴型 花轴长在10cm以上,着生1040朵花, (2).中轴型 花轴长在310cm之间,轴上着生10朵花左右, (3)短轴型 花轴较短,,21,大豆花的构造,大豆的花具有典型蝶形花的构造。 由苞片、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花色分紫花和白花 . 上午开花多 ,每朵花开放时间大约2h左右。开花与外界条件有关。,花冠,花萼,龙骨瓣,雄蕊,

8、雌蕊,翼瓣,旗瓣,22,5.大豆的荚和种子 (1)荚的结构 荚 受精的子房 荚的形状有直形、弯镰形和不同程度的微弯镰形 颜色有草黄、灰褐、深褐、黑色等,豆荚表面往往有茸毛。 荚壳由两片合成,合口的一面附着种子的珠柄,叫腹缝线,另一面叫背缝线。种子成熟后,豆荚可沿背腹二缝线裂开,称为“炸荚”。,23,大豆的荚和种子,根据花荚分布及着生状态,茎生长及植株形状可分为三种结荚习性 : 有限结荚习性 无限结荚习性 亚有限结荚习性,(2)种子 种子 授精的胚珠 种皮 胚,24,二、大豆的生长发育 (一)生育过程 大豆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我省95%都是夏大豆,一般生育期在90110天。 可划

9、分为六个时期: 萌发期,自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 幼苗期,自幼苗出土到花芽分化之前 花芽分化期,自花芽开始分化到始花之前; 并进期 开花期,自开花始到开花终(鼓粒); 结荚鼓粒期,自终花后到黄叶之前; 成熟期,自黄叶开始到完全成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25,大豆花荚脱落,(二)大豆的花荚脱落 1.花荚脱落的一般现象 (1)从解剖学上讲,由于在花柄基部形成离层而引起的 ;落花落荚主要发生在受精作用之后 (2)内源激素变化讲,主要是内源激素的复杂及不平衡造成的。 落花率最高,占40%左右,落荚率次之,约占35%左右, 不同品种存在差异: 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花荚脱落率较低,下部脱落率最高,为6570%

10、 无限结荚习性品种花荚脱落率较高。中部脱落率最高,为6070% 同一花序不同花位花荚脱落率明显表现为自内向外逐渐增加,26,2落花落荚的原因 内部原因 有机营养缺乏 土壤养分不足或N肥过多 外部原因 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 光照不足(低于8000Lx) 温、湿度过高(29,100%) 病虫危害 综合的防治技术措施: 选用多花多荚的高产良种; 合理密植; 始花期追施速效氮、磷肥,合理进行灌排; 采用生长调节剂; 及时防治病虫害等。,27,第三节 高产大豆的条件,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光照 1.光照强度 喜光作物 2.日照长度 对日照长度反应敏感的作物 (二)温度 喜温作物,全生育期内所需要的1

11、0的活动积温 1600-3200 ; 不耐高温 ,超过40,着荚率减少5771 。 (三)降水 产量高低与降水量多少有关 ; 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69月份的降水量在435mm以上 可满足大豆需要。,28,大豆生长条件,(二)土壤条件 1.土壤有机质、质地和酸碱度 大豆比较耐瘠薄 ,大豆不耐盐碱 ,pH宜在6.57.5之间 。 2.土壤的矿质营养 需要矿质营养的种类全, 主要是N、P、K、Ca、微量元素。 3.土壤水分 大豆需水较多,不同大豆品种的耐旱、耐涝程度不同。 形成1g豆需水580744g,29,大豆产量与品质,第四节 大豆的产量形成和品质,一、大豆的产量形成 (一)大豆产量构成因素 子

12、粒产量(kghm2)=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粒重(g)1000 (二)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 1大豆的光合作用 (1)光合速率 C3作物,光合速率高峰出现在结荚鼓粒期 (2)光呼吸 大豆的光呼吸速率比较高 ,占净光合速率的1/3左右;导致光合产物积累的减少。,30,大豆的吸收与分配,2大豆的吸收作用 (1)水分吸收 靠根尖附近的根毛和幼嫩部分吸收。 (2)养分吸收 幼苗至成熟期间,叶片、叶柄、茎秆和荚皮中的氮、磷、钾百分含量基本呈递降趋势。子粒中的N是渐升的,养分吸收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 3.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 (1)叶面积指数 增大LAI,提高产量,大致呈一抛物线,结荚初达最大。

13、(2)生物产量 生物产量形成可分为三个时期:指数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稳定期 。 (3)物质分配:大豆的腋生花和花序主要由同节位叶片供应同化物 。,31,大豆低产原因,4、大豆低产原因剖析 从产量机理分析: 1.成分不同。禾谷类作物的子粒成分以淀粉为主,大豆则以脂肪和蛋白质居多。(耗能多,根瘤菌也耗光合产物的20%) 2.叶片分布位置不同。禾谷类作物后期的功能叶分布在上层,受光良好,而大豆则分散在各层,易落叶,光合产物受局部定向限制。 3.各层受光不合理,花荚脱落率高。 大豆叶片水平分布,叶片相互遮蔽,透光差,落荚率高达70%左右。 4.大豆的光呼吸高 光合固定2050%的二氧化碳被消耗 5.营

14、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竞争 6.源库关系复杂,32,大豆的品质,二、大豆的品质 (一)大豆子粒蛋白质的积累 蛋白质含量为40,开花后1030d,氨基酸增加最快 ,之后转入蛋白质积累。 (二)油分的积累 子粒的油分含量在20,其中不饱和酸约占85 , 种子发育初期,先形成游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形成较早,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较迟。,33,大豆的品质,(三)影响大豆子粒蛋白质和油分积累的因素 1气候条件 蛋白质含量与大豆生育期间的气温、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日照和气温的日较差呈负相关。油分与之相反。 2. 地理纬度 原产低纬度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高纬度的大豆品种,油分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 3. 海拔

15、高度 海拔低处的大豆含蛋白质高,海拔高处的大豆蛋白质含量低 一般海拔低处的油分含量低,高处的油分含量高。但低纬度地区的情况恰恰相反。,34,大豆的品质,4.与播种期有关 春播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夏播或秋播稍低;油分含量春播高于夏播或秋播,而且影响脂肪酸的组成。 5.与施肥有关 单施氮肥、磷肥或者氮磷混施均可增加子粒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但单施农家肥会使子粒的含油量下降,农家肥+N、P、K肥则提高油分含量。 6.与灌水、茬口、病虫害等因素有关 玉米作为前作作物有利于子粒含油量提高。 病虫害危害后大豆子粒含油量降低。,35,第五节 大豆生产管理技术,一、轮作倒茬 (一)大豆轮作倒茬增产显著 ;原因:

16、 1.减轻病虫杂草危害 ; 2.调节土壤养分 ; 3.减少根际有毒物质积累 ; (二)大豆主要轮作方式 小麦夏大豆小麦夏玉米小麦芝麻; 小麦夏大豆油菜夏玉米(红薯) 小麦夏谷子; 小麦夏大豆小麦夏红薯冬闲棉花。,大豆轮作倒茬,36,二、播前整地 促进大豆苗全苗壮,是大豆高产栽培的基础。对于抢墒铁茬播种,在出苗后及时中耕灭茬。 三、科学施肥 (一)肥料种类与数量 1.有机肥 有机肥养分全,肥效持久 ,有利于根瘤的形成。20004000kg/亩 2氮肥 按每生产50kg豆需N肥3kg,中低产田大豆亩施尿素7.5公斤左右,高产田不施或少施氮素化肥。 3磷肥 按每生产50kg豆需P肥1.52kg,磷肥

17、对大豆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比氮肥更为明显 4.钾肥 按每生产50kg豆需k肥35kg, 5.微肥 钼肥、硼肥、锌肥,叶片喷施或拌种,大豆的施肥,37,大豆施肥方式,(二)施肥方式 l.基肥 20004000kg+P 3040kg 2.种肥 23kg尿素和2030kgP肥或微肥 3追肥 根部追肥 以N肥为主 叶面喷肥 微肥或K肥为主 四、合理灌溉 需水规律: 大豆幼苗期比较耐旱怕涝;始花到盛花期,需水量逐渐增大 ;开花结荚时期,需水最多。 中午叶子萎蔫,为大豆缺水表现,应及时灌溉 ; 灌水分方法一般分为沟灌、畦灌和喷灌 。,施肥与未施,38,五、高质量播种 (一)种子处理 1晒种与选种 2.进行发

18、芽试验 3浸种拌种 (二)适期早播 生育期在100天以上,在6月10日以前为最佳播期 ;生育期100天以下的,6月15日以前播种较适宜。,根瘤菌拌种 1.52%菌液,钼酸铵拌种 12%溶液,药剂拌种,根瘤菌拌种与未拌种,39,(三)合理密植 1.密植原则: 依据土壤肥力 、品种 、播种期 、栽培条件 而定。 肥力高,稀植,株型高大,稀植;播种早,稀植。 2.密度范围 夏大豆合理的密度范围为每亩1.22.5万株 3.株行距配置方式 中上等肥力地块采用4050cm等行距种植。 4.播种方法 主要有机播、耧播、点播。,40,六、田间管理 (一)查苗补种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或补栽, (二)间苗定苗 在

19、全苗的基础上,实行人工手间苗,单株匀留苗。 间苗一般是一次性的 ,易早。 (三)中耕培土 中耕促进根系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 ,有益于根瘤菌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 。中耕一般23次。,41,(四)合理使用生长调节 多效唑、生根粉、三碘苯甲酸、矮壮素、增产灵等。 (五)防治病虫害草 主要害虫有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豆秆蝇、豆天蛾、造桥虫等。主要病害有紫斑病、霜霉病、花叶病、孢囊线虫病;“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控制株高,促根促分枝,增荚增粒重,控制株高,促根促分枝,增荚增粒重,控制株高,促根促分枝,增荚增粒重,食心虫防治:在化蛹盛期,铲 豆后作物或及时翻耙豆后麦茬消灭蛹。在成虫发生盛期施用熏蒸剂或触杀剂进行

20、防或要幼虫孵化盛期,施用内吸剂进行防治。,42,造桥虫防治:可进行冬耕灭蛹,减少翌年虫源。用灯诱杀的雌蛾绝大多数未产卵。在、龄幼虫阶段用溴氰菊酯、敌百虫、甲萘威、对硫磷等药剂防治均有效。,豆小卷叶蛾: 播种多毛或有限结荚习性的耐虫品种;成虫盛发期用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乳油等防治,4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力较强的品种。(2.)提倡实行轮作,减少初侵染源。(3)选用无病种子。(4)种子药剂处理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90%乙膦铝或35%甲霜灵(瑞毒霉)粉剂拌种。( 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 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霜霉病,孢囊线虫病,44,(六)适时收获 收获适期应是黄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菟丝子,大豆紫斑病,更多资源,初三语文 初三英语 初三数学 初三物理 初三化学 初三政治 初三历史 初三地理 初三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