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 (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82106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8.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场水稻常见病虫害 (2).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稻常见病虫害 虫害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 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病害 真菌病害: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 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基腐病; 病毒病:条纹叶枯病、矮缩病。 第一章 水稻虫害防治 n二化螟 n纵卷叶螟 n稻苞虫 n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二化螟 n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产区 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 茭白、玉米、高粱等作物。水稻分蘖期受 害可造成枯鞘、枯心苗,穗期受害可造成 虫伤株、枯孕穗、白穗等,一般年份减产 5%10%,严重时减产50%以上。 一、形态特征 n成虫:前翅近长方形,灰黄褐色,翅外缘 有7个

2、小黑点。雌蛾体长1215毫米,胸部 和前翅黄褐色或淡黄褐色;腹部纺锤形, 背有灰白色鳞毛,末端不生丛毛。雄蛾稍 小,体长1012毫米,胸部和前翅颜色比雌 蛾稍淡,呈灰黄褐色;前翅中央有1个灰黑 色斑点,下面还有3个灰黑色斑点;腹部瘦 小,圆筒形。 卵 n卵块为扁平椭圆形,几十粒至几百粒呈鱼 鳞状排列成块。表面覆盖透明的胶质物。 卵初产时呈乳白色,至孵化时呈黑褐色 幼虫 n分5龄和预蛹,初孵化时为淡褐色,头为淡 黄色,二龄以上幼虫在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 纵线,老熟幼虫呈淡褐色。 蛹 n呈圆筒形,尾端臀棘扁平,有1对刺毛,背 面有1对角质小突起,后足与翅芽相齐,初 化蛹时,体由乳白色到米黄色,腹部背

3、面 尚存5条明显纵纹,以后随着蛹色逐渐变淡 ,5条纵纹也逐渐隐没。 二、为害状 n二化螟蚁螟孵出后,先在叶鞘内侧群集为 害,造成枯鞘,二龄以后分散转株为害。 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 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 三、防治技术 n防治枯心病: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 情报,在卵块孵化始盛期进行调查,当查 到丛枯鞘率超过10%时,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虫伤株: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 情报,在卵盛孵期对齐穗前的稻田用药一 次。如果二化螟发生量大,57天后再用药 一次。 可选用的药剂 n每亩用20 %三唑磷乳油100120毫升; 每亩选用: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 3040毫升;每

4、亩用18%杀虫双水剂 250300毫升;每亩用90%杀虫单可溶 性粉剂35克;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100 毫升。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水4550千克 喷雾。 四、注意事项 n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已经对杀虫双、杀虫单和三唑磷产生抗 药性的地区,要注意选用其它有效药剂。 杀虫双、杀虫单对家蚕高毒,锐劲特对蜜 蜂、虾、蟹高毒,注意使用安全。 n防治二化螟时,田间保水35厘米35天 ,以保证防治效果。 稻纵卷叶螟 n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 科,是我国水稻主要害虫 之一,以幼虫为害水稻叶 片造成白叶,影响水稻光 合作用,引起水稻减产, 一般可造成损失 10%20%,严重的可超 过50

5、%。 一、形态特征 n成虫:体长约为1厘米,体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 两线间有一条短线,外缘有一暗褐色宽带。 n卵:卵一般单产与叶片背面,粒小。 n幼虫:一般稻跳间出现大量蛾子约1周后便可见幼虫,刚孵 化出的幼虫很小,肉眼不易看见。低龄幼虫体淡黄绿色, 高龄幼虫体深绿色至橘红色。 n蛹:体长710毫米,圆筒形,初淡黄色,渐边黄褐色,后 转红棕色,外常包有白色薄茧。 二、为害状 n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都能遭受稻纵卷叶螟为害,以幼 虫啃食稻叶片叶肉(仅留下表皮)。低龄幼虫常在新展 出的嫩叶尖(上部)结成小虫苞或称束叶苞(叶苞下端 可见丝状相连),苞中90%以上有活虫。幼虫食叶留 下表皮,远见

6、白色。因此,当发生量大时,为害后可见 白叶满田。一头幼虫一生可食叶510片。幼虫通常有5 个龄期,13龄幼虫食叶量仅为10%,高龄幼虫取食量 大。 三、防治技术 n防治策略:防治稻纵卷叶螟以保护水稻三片功能叶为重点 ,按照防治指标,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同时注重选用抗( 耐)虫品种、肥水管理和保护天敌。 1、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虫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基肥足、追肥稳、 后期不贪青)的方法,调控水稻生长。 2、生物防治 稻纵卷叶螟天敌有绒茧蜂、蜘蛛、青蛙、蜻蜓、隐翅虫等 。尽量减少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农药,发挥天敌的自然 控制作用。水稻分蘖期,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尽量选 用Bt复配剂或其它生物制剂

7、,以保护天敌。 3、化学防治 n防治适期为卵孵化至12龄幼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为百丛卵量超过150粒或分蘖期25丛超 过15个新虫苞、孕穗期25丛超过10个新虫苞时, 立即进行防治。如少于15个新虫苞则暂时不需要 防治,但需要每隔1天调查一次,以观测其发生情 况。 防治药剂可每亩用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克 ;18%杀虫双水剂300毫升;40%毒死蜱乳 油6070毫升;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 3040毫升。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水50千克喷 雾。 四、注意事项 n(1)防治适期一定掌握在新出稻叶片出现 新虫苞时,这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好时 期。如果稻纵卷叶螟成虫量大(25丛可见 510只蛾

8、子),防治适期就要提前到始见 蛾后1周(大约是卵开始孵化期)。 (2)杀虫双、杀虫单对家蚕高毒,锐劲特 对蜜蜂、虾、蟹高毒,注意使用安全。 (3)防治稻纵卷叶螟时,田间保水35厘 米35天,以保证防治效果。 稻飞虱 n稻飞虱土名火蜢子、厌虫等,是为害水稻 的主要害虫之一。稻飞虱种类很多,但造 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早、中、晚稻都能受其为害,在适宜的环 境条件下,繁殖迅速,造成严重灾害。一 般为害损失10%20%,严重为害损失 40%60%,甚至绝收。 一、形态特征 n成虫: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 型之分。长翅型成虫体长 3.64.8毫米,暗褐色或淡 褐色。短翅型成虫翅长不超 过腹部

9、,雌虫体肥大。 卵:褐飞虱将卵产在叶鞘和 叶片组织内,长约0.61毫 米,常数粒至一二十粒排列 成串。 若虫:若虫分5龄,初孵时 淡黄白色,后变褐色。 二、为害状 n主要为害期在水稻圆秆拔节 期至乳熟末期,成虫和若虫 群集在稻株下部,用刺吸式 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 液。孕穗期受害,使叶片发 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 穗。 乳熟期受害,稻谷千粒重减 轻,瘪谷增加,严重时引起 稻株下部变黑,齐泥瘫倒, 叶片青枯;并加重纹枯病、 菌核病发生。褐飞虱还能传 播某些病毒病。 三、防治技术 n1、农业防治 (1)推广坑、耐虫高产优质品种。 (2)健身栽培: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重施基 肥、早施追肥,实

10、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防止禾苗 贪青徒长。 (3)保护利用天敌:稻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自 然天敌,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种群数量。早稻蜘 蛛与飞虱数量之比为145,单季稻、晚稻蜘蛛 与飞虱数量之比为189,百丛有飞虱 10001500头以内时,控制效果较好,一般可不 防治。 n2、化学防治 科学用药:稻田前期尽量少用杀虫剂,特别是三 唑磷等杀虫剂。以保护穗期为重点,适当放宽防 治指标,做到天敌等自然因子能控制的不用药防 治,天敌不能控制为害时用药防治。坚持选用高 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推广使用吡虫啉、 噻嗪酮类农药防治飞虱。 防治指标:稻期常规稻百丛10001500头,杂交 稻百丛15002000

11、头。 防治适期:抓准在低龄(一、二龄)若虫盛发期 用药防治。 防治药剂与方法: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20克;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用 50克,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 四、注意事项 n因稻飞虱多集中在稻丛基部为害,应注意 尽量对准基部喷药; n喷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 第二章 水稻病害防治 n稻瘟病 n纹枯病 n稻曲病 n条纹叶枯病 n黑条矮缩病 水稻苗期病害(水稻烂秧) 不良环境造成:烂种、烂芽、漂秧、黑根等 水育秧秧田:绵腐病(绵霉属) 旱育秧秧田:立枯病(腐霉属、镰孢属、丝核菌属)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 23叶期胚乳养分将近耗尽,自养异养交 替阶段抗逆性弱。

12、 防治 1、改进育秧方式,保证秧田质量 秧田避风向阳、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秧。 整田力求精细,面平、沟深、排灌畅通,上糊下松 通气好。 2、加强肥水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间以通气供氧为主,保持秧田畦面湿 润,以利扎根出苗。23叶期,秧苗抗寒力最低,以保 温防冻为主,浅水勤灌。3叶期后寸水护苗。连续阴雨 要及时排水,保持薄水。 3、化学防治 (1)苗床消毒 旱育秧田:土壤杀菌剂有敌磺钠(敌克松)、恶霉灵 、甲霜灵、适乐时等。每平方米用75%敌磺钠可湿性 粉剂2克兑水3公斤,喷洒于浇透水但未播种的床土上 ,或每平方米用12毫升移栽灵加水3公斤效果显著。 (2)秧苗期喷药防治 播前和发病始期每平方米秧板喷

13、施30%恶霉灵水 剂8001000倍液3公斤,或7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 200600倍液12公斤。 稻瘟病 n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各水稻产区 都有发生,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重, 只要条件适宜,容易流行成灾,农民也称 它为“稻热病”、“禾发瘟”、“火烧病”、“吊颈 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 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一、症状 n稻瘟病是由病原真菌侵染水稻而引起的病害,它在田间表 现的症状根据水稻生育期或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 瘟、穗瘟等。 苗瘟:在水稻幼苗期发生,一般指三叶期以前,病原菌侵 染幼苗基部,出现灰黑色水渍状病斑,使幼苗卷缩枯死。 叶瘟:发生在稻株叶

14、片上(包括秧苗和移栽到大田的水稻 叶片),开始时,叶上只能看到像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 这种斑点很快就扩大,最后形成不同类型的病斑。主要有 褐点斑、白斑型、慢性型、急性型病斑。田间急性病斑的 出现是稻瘟病大发生的预兆。 稻瘟:稻瘟病发生早时形成穗颈瘟,穗颈边褐,全穗变白 ,与螟虫为害相似。发生迟则形成枝梗、谷粒瘟。 此外,发生在水稻茎节上的稻瘟病称节瘟,发生在叶枕上 的称叶枕瘟。 谷 粒 瘟枝 梗 瘟 二、防治技术 n防治策略:坚持种植优质抗病品种、科学肥水管 理、适时喷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品种选用: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高 产水稻品种。 处理稻草:要在水稻播种前集中处

15、理散落在稻田 和堆放在户外的稻草,不用病稻草捆秧。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磷、钾肥合 理搭配,追施氮素化肥时,要适时适量,防止过 多、偏迟,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硅肥。 科学管水:要做到浅水勤灌,适时晒田。 n2、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可用10%二硫氢基甲烷(浸种灵)乳 油5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处理稻种 ,早稻浸48小时,中、晚稻浸2436小时,直接 催芽或播种。 打送嫁药:在移栽前23天,喷施一次送嫁药, 每亩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30千克 喷施;或将秧苗叶片浸于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750倍液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中1分 钟,堆闷30分钟

16、后移栽。 苗、叶瘟防治:已出现病叶或发病中心稻田每亩 用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或75%三环唑可 湿性粉剂30克,对水5060千克喷雾。 穗瘟预防:在破口到齐穗事,对已发生过叶瘟的 稻田、感病品种种植区、老病区应在破口初期和 齐穗期各施药一次,药剂与防治叶瘟的相同。 三、注意事项 n1、稻瘟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即在发病 初期施药防治。 2、施药时要对足水量,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每亩不能少于50千克水,机动弥雾机不 少于15千克,均匀喷雾。 纹枯病 n稻纹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我国各 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但以长江以南稻区 发生较为普遍,早、中、晚稻上均有发生 为害。农民也称“花脚秆”

17、。稻株受害后,一 般会导致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严重 时可导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 10%2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一、症状 n水稻纹枯病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 生,主要为害水稻叶鞘,叶片次之 ,先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灰绿 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楚的小斑, 逐渐扩大,长达数厘米。病斑可相 互连接成不规则的云纹状大斑,似 开水烫伤状,可导致叶鞘干枯,上 部叶片也随之发黄枯死;病斑向病 株上部叶鞘、叶片发展,拔节期病 情发展加快,严重时可达剑叶、稻 穗和谷粒。湿度低时,病斑边缘暗 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湿度 大时会长出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 匍匐于病斑表面或攀缘于邻近稻株

18、之间,菌丝体集结成白色绒球状菌 丝团,最后形成暗褐色的菌核。 二、防治技术 n防治策略:在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的 基础上,适时施药防治。 1、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推广宽窄行栽插,改善田间通 风透光条件。 肥水管理: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控制群 体,基肥足、追肥早,多施有机肥,增施 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n2、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与指标:早稻及籼稻,孕穗期病丛率达 20%和抽穗期病丛率达30%40%时,中、晚稻 分蘖到拔节期病丛率达20%和拔节期到孕穗期病 丛率达10%15%时进行防治,发病严重时, 57天后再用药一次。 防治药剂与方法:每667米2用5%井冈霉素水剂 150200毫升,或

19、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 3050克,或12.5%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水剂 200毫升,或2.5%井冈霉素+枯草芽苞杆菌水剂 250毫升,对水20千克机动弥雾或50千克手动喷 雾。 三、注意事项 n要根据水稻品种、生育期、天气条件和肥 水管理等因素分析合理安排总体防治时间 。施药时要对足水量,均匀喷施,才能保 证防治效果。 稻曲病 n稻曲病俗称丰收果、青粉病、谷花病,是 水稻穗期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水稻 种植粳稻化、大穗及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 推广和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发生 呈加重趋势。稻曲病发病后,不仅影响水 稻产量、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病 原菌附着在稻米上污染谷粒,严重影响

20、品 质。 一、症状 n病菌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侵入,灌浆后 显症,为害穗部谷粒。初见颖壳合缝处露 出淡黄绿色块状物,逐渐膨大,最后包裹 全颖壳。病谷比健谷大34倍,呈墨绿色, 表面平滑,后开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二、防治技术 n防治策略:坚持以种植抗、耐病品种为基 础,适期喷药预防关键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选用无病稻种,不在病田留种。 (3)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防止 迟施、偏施氮肥。 n2、化学防治 对感病品种田块、特别是长势嫩绿且气象 预报孕穗扬花期阴雨日多,在孕穗后期即 距水稻破口期57天为防治的关键时期,每 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350

21、毫升,或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75克,或2.5% 纹曲宁水剂300350毫升,或10%真林悬 浮剂120150克,加水20千克机动弥雾或 加水5060千克手动喷雾。 条纹叶枯病 n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 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等特 点,病毒一旦侵入就会立即在植株体内蔓 延,常导致植株死亡。一般地区失治田块 病丛率超过50%,重发地区病丛率超过 90%,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 一、症状 n水稻从苗期至孕穗期都可感病,其中以苗 期至分蘖期最宜感病。早期发病株先在心 叶(苗期)或下一叶(分蘖期)基部出现 与叶脉平行的不规则褪绿条斑或黄白色条 纹。感病品种心叶死亡呈枯

22、心。苗期发病 ,常常导致枯死。分蘖期发病,病株分蘖 减少,重病株多数整株死亡,病穗畸形或 不实。 水稻条纹叶枯病 二、防治技术 n防治策略:“治虫防病”。采取切断毒源、治 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治手段。 1、农业防治 一是推广坑、耐病品种;二是适当推迟插 栽期;三是推广小苗抛栽、机插秧等轻型 栽培措施;四是避免偏施氮肥。 n2、化学防治 重点抓好三个阶段的防治:一是防治麦田等毒源 地的灰飞虱,降低迁入秧田和大田基数。二是狠 治秧田灰飞虱,在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用药防 治。三是适期防治大田灰飞虱,在灰飞虱卵孵高 峰期用药防治。 防治适期:秧田和本田初期是灰飞虱传毒为害的 主要时期,秧田成虫

23、防治应掌握灰飞虱迁入秧田 高峰期,迅速开展防治;对若虫防治,应掌握在 卵孵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进行。 n农药选择:坚持速效药剂与长效药剂相结合,尤 其是秧田成虫防治,使用异丙威、敌敌畏等速效 性较好的药剂与吡虫啉、锐劲特等长效药剂相结 合,提高防治效果。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延缓 灰飞虱对吡虫啉、锐劲特等药剂产生抗药性。具 体防治可每667米2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060克或5%锐劲特悬浮剂3050毫升或20%异 丙威乳油150200毫升或80%敌敌畏乳油 200250毫升。 补救措施:分蘖前期发病严重的田块,采用拔除 病株(丛)补栽健丛的应急补救措施,能收到较 好的减轻发病、减少损失的

24、效果。 三、注意事项 n防治灰飞虱时要尽量做到统一、集中、连 片,保证防治效果,减少传毒媒介。 水稻病毒病 n1黑条矮缩病 n连粳6号、徐稻5号、镇稻99等粳稻品种和 多个杂交稻品种上田间均有发生。 一 症状 病株识别特征:矮缩、分蘖增多,叶色深, 叶片僵直,叶背有蜡白条,有的新叶扭曲 皱缩。 蜡白条:粳稻品种少,一般较细、较短(似 缝纫机线),杂交籼稻病叶上的蜡白条较 明显。 水稻黑条矮缩病:叶背有呈突起状的白色或黑色“蜡条”。 防治难度:无有效药剂,无抗病品种,发现迟(7月中下旬) n主要措施为 n 麦收前后对秧田密集用药防治灰飞虱。 n 调整播栽期避病。 n 发病后及时采取分苗移栽、移苗

25、补缺、 促进健康株分蘖增加田间群体等补救措施 。 n补救措施: n(1)病苗拔除并踩入泥中。喷药防治灰飞虱。 n(2)移苗补缺,促进分蘖,增加成穗数。 n 7月初病株率不到10%的田块,适当增施分 蘖肥。病株率超过10%的,增加喷施腐植酸盐叶 面肥等。移苗补缺。 n 粳稻可以从健株穴中分取一部分秧苗移栽到 空地,杂交稻可以剥蘖移栽(移苗补缺越早越好 ,7月10日以后不宜采取此项措施)。 n 在苏中、淮北地区,可以选用生育期短的水 稻品种(如目前徐淮地区应用较多的粳型旱稻品 种),在7月上旬直播,或者先播种育苗,在秧苗 5叶期及早移栽。 水稻白叶枯病 一、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

26、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 凋萎型 叶枯型 二、病害发生发展 1 病害循环 发病病菌来源:病种子、病稻草。 发病后产生菌脓随流水传播再侵染。 2 发病条件 (1)品种和生育期 (2)气候条件:适温多雨日照不足发病重。尤其是台 风暴雨有利于传播,增加了湿度,造成了伤口,变高 温为适温,发病重。 (3)栽培管理:深灌、淹苗、串灌、漫灌,有利于发 病。偏施、迟N肥,植株茂密有利于发病。 早稻:特青1号、特青2号、湘早籼21号、二九丰、浙 福762 中稻:扬稻7号等 晚稻:晚粳1号、矮粳23号、盐粳2号、南粳15 四、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 2 控制菌源 无病区不从病区调种子,确需调种要进行严格种子 消毒:

27、85%强氯精300500倍液、20%噻枯唑可湿性粉 剂500600倍液浸2448小时。 4.加强田间管理 排灌分开,避免淹苗、串灌、漫灌、长期深灌。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N肥过迟过量。 5.药剂防治 孕穗期、抽穗期发现发病中心,天气预报有雨,特 别暴风雨应在雨前或雨后喷药。 药剂有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0% 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200g亩;25%叶枯灵可湿性 粉剂,400g亩;10%叶枯净,300g亩;50%代森铵可 湿性粉剂;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施药间隔7天。 稻细菌性基腐病 分蘖期至拔节期造成稻株枯死,孕穗后引起枯孕穗 、半枯穗和枯穗,严重影响产量。 一 症

28、状 根节及基部节间变黑腐烂 拔起来闻,根茎基部有恶臭味。 心叶枯死(枯心死)或叶鞘枯死(剥皮烂) 。 二 病原物 病原物为细菌 稻细菌性基腐病 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IR26、汕优36号、汕优63 号、广陆矮4号、二九青、瑞五、滇瑞、盐粳2 号、朝桂3号、武育粳2号等较抗病)。 种子处理(80%抗菌剂402,2000倍液浸 48小时,有显著效果)。 药剂蘸根(起秧稍干后置80%抗菌剂402 ,1000倍液中浸125分钟) 病秧苗徒长,一般抽穗前死亡 , 损失在5% 20% ,重的达30%。 一、症状 病苗比健苗高1/3,细长,叶色黄,分蘖减少,根系 发育不良。 水稻恶苗病 基部茎上有褐色条斑 节

29、呈褐色 茎节上长倒生须根 茎秆腐朽 重病株不能抽穗 水稻恶苗病 三 病害发生发展 病菌在病种子(为主)和病稻草上越冬,浸种时病 种上的病菌常污染无病种子,播种带菌种子,或用带菌 稻草做复盖,引起植株发病。 四、防治 1.选用无病田留种或进行种子处理 咪鲜胺浸种 浸丰(4.2%二硫氰基甲烷乳油)、浸丰2号(5.5% 二硫氰基甲烷乳油):防治种传病害如水稻恶苗病、干 尖线虫病和大麦条纹病、坚黑穗病、网斑病等。 浸种灵(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扑生畏(10%二 硫氰基甲烷乳油)、的确灵(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 粉剂)、千千火(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 2.开花前及时拔除病株,收获后处理病稻草以减少菌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