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四章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8295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6.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第四章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第四章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第四章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两流体间传热过 程的计算 一、总传热方程式 二、热量衡算 三、平均温度差的确定 四、总传热系数的确定 五、传热面积的确定 六、污垢热阻 七、流向的选择 第四章 传 热 * 什么是热交换 【特点】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传热方式的传热过 程。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 传导传热 Date Date 热交换计算的内容 (1)设计型计算 根据生产任务的要求的热负荷(Q) ,确定换热 器的传热面积(A)及换热器的其它有关尺寸,以便 设计或选用换热器。 Date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4715-92) Date (2)操作型计算 在已有换热器的基础上: 核算传热量(Q)、流体的流量(

2、qm )、流体的 进、出口温度( T、t ); 判断一个换热器能否满足生产任务的要求; 预测生产过程中某些参数(如 qm、T、t)的变化 对换热器传热能力(Q)的影响。 Date 一、热交换的基本计算式 式中 Q传热速率,W; K总传热系数,W/m2. A传热面积,m2 tm 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1、总传热方程式 Date 【衡算前提】 (1)换热器绝热良好; (2)热损失可忽略。 【衡算系统】热交换器; 【衡算基准】单位时间; 【衡算式】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得到的热 量。即: Q热Q冷 2、热量衡算式 Date 二、Q值的确定计算热负荷 【定义】达到工艺要求的控制参数所应交换的热量

3、,即: 热流体放出的热量; 冷流体得到的热量。 【作用】由热负荷可以确定传热速率。 1、什么是热负荷 Date (1)两个概念 【显热】当物质与外界交换热量时,物质不发生相 变化而只有温度变化,这种热量称为显热。 【潜热】饱和蒸气的焓与同温度下的液体的焓的差 值称为潜热(相变热)。 (2)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当流体与外界交换热量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化时, 其热负荷用比热法和热焓法计算。 2、热负荷的计算 Date 若换热器中的两流体只存在显热的交换,且比热 不随温度而变或可取平均温度下的比热时 ,则: 式中 Q热负荷,J/s或W; qm1、qm2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p1、Cp2

4、热、冷流体的平均定压比热,kJ/(kg.); T1、T2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t1、t2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比热法 Date 对于热流体: 对于冷流体: T1T2 t1 t2 qm1 qm1 qm2 qm2 Cp1 Cp2 Date 热焓法 由热力学得知,在等压条件下,物系与外界交换的 热量与物系的始态与终态的焓差相等,即: H1、H2热流体进、出口的比焓,J/kg; h1、h2 冷流体进、出口的比焓,J/kg。 qm1、qm2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Date 对于热流体: 对于冷流体: H1H2 h1 h2 qm1 qm1 qm2 qm2 Date (3)只有相变化时热负

5、荷的计算 【方法】当流体与外界交换热量过程中只发生相变 化时,其热负荷用潜热法计算。 【计算式】 式中 r液体汽化(或蒸气冷凝)潜热。 (4)既有潜热、又有显热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式中 Ts、ts饱和温度(沸点 )。 Date 20(l)100(g) 100(l) Date 3、热负荷与传热速率的区别 【热负荷】对换热器换热能力的要求,是需要交换 的热量,与换热器的种类、型式无关,由工艺条件 决定。 【Q=qmCp(T1-T2)】 【传热速率】换热器本身在一定条件下的换热能力 ,是换热器能够交换的热量,由换热器本身的特性 所决定。 【Q=KAtm】 4、热负荷与传热速率的关系 Date 三、平

6、均传热温差( tm )的计算 1、什么是平均传热温度差 【特点】不同部 位推动力不同。 【定义】表征热 交换过程中的推 动力大小的参数 。 =80 1 T QQ =50 2 T =40 2 t =20 1 t Date (1)流体的流动型式 冷、热流体的相互流动方向有不同的流动型式, 传热平均温差tm的计算方法因流动型式而异。 (2)温度的变化情况 冷、热流体在沿传热面流动时的温度变化情况不 同,传热平均温差tm的计算方法因而不同。 2、影响平均传热温度差的因素 Date 3、恒温差传热 【特点】(1)两侧流体均发生相变,且温度不变; (2)冷热流体温差处处相等,不随换热器 位置而变的情况。

7、恒温差传热平均温度差计算式 式中 T 高温流体的湍流主体温度; t 低温流体的湍流主体温度。 传热速率: Date 湍流主体 T t Date T T t t 【例】电解槽引 出的碱液浓度通 常只有12,经 蒸发后可获得30 、42的浓碱 。 Date 4、变温差传热 【特点】传热温 度随换热器位置 而变。分为: 单侧变温; 双侧变温。 T1 T2 t2 t1 Date (1)单侧变温 【特点】在热交 换过程中,一侧 温度保持不变, 另一侧温度发生 变化。 Date (2)双侧变温 【特点】在热交 换过程中,两侧 温度均发生变化 。 Date 变温差传热过程的温差变化特点 【特点】局部温度差t

8、 沿传热面而变化。 tTt A T1T2 t2 t1 在面积为dA两 侧,可视为恒 温差传热。 dQ=K(Tt)dA 1 2 Date 5、变温差传热过程传热温度差的计算依据 【特点】在计算传热速率时,采用先微分、后积分 求出整个传热面上的传热速率,即: 根据假定,Kconst,且 Ttf(A) 由积分中值定律: 中值 Date (1)尽管在整个换热器中,传热推动力(Tt)是一 个变化的值, 但存在一个中值tm 。用来表征换热器 传热推动力(Tt)的大小 ( tm的物理意义); (2)tm 表示的是平均值,称为平均温度差; (3)变温差传热过程的平均温度差tm与换热器内冷 热流体流动方向有关,

9、不同的流动型式其平均温度 差不同。 【两点说明】 Date 并流 参与换热的两种流体沿传热面平行而同向 的流动。 逆流 参与换热的两种流体沿传热面平行而反向 的流体。 折流 一流体只沿一个方向流动,另一流体反复 来回折流;或者两流体都反复折回。(既存在并流 ,又存在逆流) 错流 两种流体的流向垂直交叉。 6、热交换器内的流动型式 Date 并 流 【特点】平行而同向。 Date 逆 流【特点】方向相反且平行。 Date 折流换热器 【特点】既存在并流,又存在逆流。 Date 喷淋蛇管(错流)式换热器 【特点】两种流体的流向垂直交叉。 Date 对数平均温度差 7、并、逆流操作的平均温度差 在如

10、下假定条件下(稳定传热过程): 稳定操作,qm1 ,qm2为定值; Cp1、Cp2及K沿传热面为定值,或取平均值; 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 由总传热方程式及热量衡算式可推得: Date 【几点说明】 计算式只适用于并、逆流操作,但不适用于折流 和错流操作过程; t1、 t2设备同一端热、冷流体的温度差; t1 t2 t2 t1 T1 T2 Date 当 t1/t20.9,绝不能使 0.8 ,否则另外选其他流型。 【两点说明】 Date 【例】用300 的高温气体产物加热冷原料气 ,工艺要求原料气由15 加热至160 ,产 物气换热后不低于190 。试比较: (1)逆流操作和并流操作条件下的

11、传热温度 差; (2)若要并流与逆流操作的传热速率相等, 求传热面积比。(假设传热系数相同) Date 【解】逆流操作时:300190 16015 则:t1=175 t2=140 由于 若用算术平均值,则: 误差: 可见误差很小。 Date 并流操作时: 300 190 15 160 则 t1=285 t2=30 若仍用算数平均值: 此时的误差为: 可见误差极大 Date 若要求传热速率相等,即: Q并Q逆 由于 K并K逆 根据 Q=KAtm 则 即 【结果说明】并流操作时所需要的传热面积是逆流 操作时的1.4倍,故采用逆流操作可以减少传热面积 ,节省设备量,有利于传热操作。 Date 【问题

12、】怎样连接冷凝水, 为什么? 冷凝水进口 冷凝水出口 Date 四、总传热系数的确定 【作用】总传热系数K(简称传热系数)是评价换热 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对换热器进行传热计 算的依据。 【确定方法】总传热系数K的确定方法有三种: (1)使用公式计算(用于操作型计算); (2)通过实验测定(用于操作型计算); (3)使用经验数据(用于设计型计算)。 Date 1、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1)传热过程分析 12 A1 A2Am 【结论】总传热 系数与传热分系 数有关。 Date (2)总传热系数的基本计算式 基本计算式推导的依据: 傅立叶定律; 牛顿冷却定律; 总传热方程式。 对于微元传热面

13、积为dA的换热器: 总传热系数的基本计算式 Date 当传热面为平壁时,dA=dA1=dA2=dAm,则: (3)各种情况下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式 对于薄层圆筒壁,若d2/d12 ,近似按平壁计算 (误差4%,工程计算可接受)。 Date 当传热面为圆筒壁时,若d2/d12,如以外表面积 为基准(即以圆筒壁的外表面作为换热器的面积, 在换热器系列化标准中常如此规定),则: 式中 K2以换热管的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 dm换热管的对数平均直径。 Date 当传热面为圆筒壁时,若d2/d12,如以内表面积 为基准,则: 当传热面为圆筒壁时,若d2/d12,如以传热壁的 平均表面积为基准,则: Da

14、te 2、总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 【方法】对于已有的换热器,可以通过测定有关数 据,如设备的尺寸、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等,然后由 传热基本方程式计算 K 值。 【说明】(1)得到的总传热系数K值最为可靠; (2)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只能用于与所测 情况相一致的场合(包括设备类型、尺寸、物料性 质、流动状况等)才准确。 Date 总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装置 【说明】分别测定Q、A、tm Date 3、使用经验数据 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的经验值 冷流体热流体 总传热系数K,W/(m2.) 水水8501700 水气体17280 水有机溶剂280850 水轻油340910 水重油60280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

15、115340 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 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 水低沸点烃类冷凝4551140 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 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 Date 五、传热面积A的确定 【特点】在传热过程中其面 积始终不改变。 【确定方法】 壁的任何一侧均可作为计 算式中的传热面积。 1、平面壁 Date 【特点】沿着传热方向其 表面积是变化的。 【确定方法】 (1)外表面积(A2); (2)内表面积(A1) ; (3)平均面积(Am) 。 2、圆筒壁 Date 六、污垢热阻 【影响】由于传热表面有污垢的积存,增加了传热 热阻。换热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传热速率Q会下降。 【确定方

16、法】通常根据经验直接估计污垢热阻值, 将其考虑在K中,即: 式中 R1、R2传热面两侧的污垢热阻,m2K/W。 Date Date Date 【例】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蒸气加热溶液,列管为 251.5的钢管。蒸汽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为15000 W/(m2),溶液的对流传热系数取2000 W/(m2) 。管壁的导热系数50 W/(m)。使用一段时间后 ,管内壁面沉积1mm的垢层,垢层的1W/(m) 。若蒸汽的冷凝温度和溶液的加热温度均不变,求 此时的传热量为原传热量的分率。 Date 【解】设原传热量为 QKAtm 结垢后的传热量为 QKAtm 换热器的尺寸没有改变,故 AA 热、冷物料的进、出口

17、温度不变,故 tmtm 由于 故使用平面壁的计算式计算总传热系数 Date 结垢前 已知 115000 W/(m2) 22000 W/(m2) b0.0015m 50 W/(m) K1676 W/(m2) Date 结垢后 已知 b垢0.001m 垢1W/(m) K626.3 W/(m2) 因此 【结论】为消除污垢热阻的影响,维持换热器的使 用性能,应定期清洗换热器。 Date 换热器的物理清洗 Date 换热器的化学清洗 Date 清洗前的换热器 Date 清洗后的换热器 Date 七、流向的选择 1、在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 差最大,并流最小,其它流动型式的tm介于两者之

18、 间。逆流操作的优点如下: (1)在热负荷Q、K相同时,采用逆流可以较小的 传热面积 A 完成相同的换热任务; (2)在热负荷Q、A相同时,可以节省加热和冷却介 质的用量或多回收热。 【结论】一般情况下,应采用逆流操作。 Date 2、在某些方面并流也优于逆流。 (1)工艺上要求加热某一热敏性物质时,要求加热 温度不高于某值(并流t2maxT2); (2)易固化(结晶)物质冷却时,要求冷却温度不 低于某值(并流T2mint2),如易于控制流体出口温 度。 3、采用折流和其它复杂流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传 热系数,从而提高K来减小传热面积。 Date 八、传热过程的强化措施 【结论】为了增强传热效率

19、,可采取: (1)增大平均传热温度差tm; (2)增大传热面积A; (3)增大总传热系数K。 1、强化传热的途径 Date 2、增大传热平均温度差tm (1)两侧变温情况下,尽量采用逆流流动; (2)提高加热剂T1的温度(如用蒸汽加热,可提高 蒸汽的压力来达到提高其饱和温度的目的); (3)降低冷却剂t1的温度(如使用冷冻盐水)。 【说明】利用tm来强化传热是有限的。 Date 3、增大总传热系数K (1)尽可能利用有相变的热载体(大); (2)用大的材料作为传热壁; (3)减小金属壁的厚度(b小); (4)及时清除污垢(R小); (5)提高 较小一侧的给热系数。 Date 3、增大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A (1)采用翅片管代替光滑管; (2)采用高效新型换热器。 (如列管式换热器的传 热面积只有40160m2/m3,而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面 积可达2501500m2/m3) 在传统的间壁式换热器中,除夹套式外,其他都 为管式换热器。管式的共同缺点是结构不紧凑,单 位体积所提供的传热面小,金属消耗量大。可采用 的方法为: Date Date Date 板式换热器 Da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