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8395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WPS 页数:4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wps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wps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wps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wps(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中历史 第 1 1 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 1 1 课 精耕 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分层测评 1 1 岳麓版必修 2 2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 1下图所示农作物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 【导学号:72040002】 A B C D 【解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答案】 D 2 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 ”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

2、主,畜牧业为辅 【解析】 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这说明重视家畜饲养业。 【答案】 A 3 3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 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 【导学号:72040003】 A青铜 B骨头 C铁 D钢 【解析】 在刀耕火种时代之后,农业生产进入耜耕阶段,所用材质有木、骨、石,故 B 项正确。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很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春秋战国时 期开始使用铁农具,钢的出现要晚于铁,故排除 A、C、D 三项。 【答案】 B 4 4右图是在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拓片,从中我们可以得 知当时( ) 1

3、A米脂率先采用铁犁牛耕 B中国已有耦犁耕作技术 C牛耕技术已经普及全国 D陕西农业产量领先全国 【解析】 由图片可以判断,此时出现了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故选 B 项。A、C、D 三项 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 【答案】 B 5 5“”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此工具名称是 (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解析】 材料反映了此工具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调节犁耕的深浅,符合曲辕犁的特征, 故选 D 项。耧车是播种工具,翻车、筒车是灌溉工具,均与材料无关。 【答案】 D 6 6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

4、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谣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该民谣反映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 下,农民需要承担繁重的徭役、兵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 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A、B、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 C 项。 【答案】 C 能力提升 7 7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牛耕、铁农具 春秋战国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秦

5、汉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2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发展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内容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 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故 A、B、C 三项都不全面。综合表格中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 可以判断其作用在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体现的是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发展。 【答案】 D 8 8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 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

6、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解析】 材料中的信息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故选 B 项。A 项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 C、D 两项在自然经济的特征中无法体现。 【答案】 B 9 9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 “”某博物馆拟举行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的筹备。 【导学号:72040005】 展览一 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1)该展厅设置了农具的逐步改进和水利设施的完备两个版块。请你选取中国古代农业代 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展览二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2)该展区展览了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

7、状况的耕织图,如果你是解说员,请对这种“男 ”耕女织 式小农经济作简要评价。 展览三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 最大限度的投入。讲究轮作、复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 单位面积的产量。 (3)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4)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 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本次展览的内容,谈谈 你的看法和建议。 【解析】 第(1)问,可结合我国农业成就中的改进农具和兴修水利方面的史实作答。第(2) 3 问

8、,主要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小农经济予以评价。第(3)问,要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 息,得出“精耕细作”这一主要特征。第(4)问,要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的特征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 (1)农具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等。水利完备:春秋时期的芍陂,战国时 期的都江堰、郑国渠,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或者答符合史实、具有代表性的其他例子)。 (2)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它妨 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3)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或答符合要求的其他标题)。 (4)继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完善水利设施;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等(或答符合要求的其 他内容)。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