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保护4学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8754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90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保护4学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第6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保护4学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第6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保护4学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第6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保护4学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第6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保护4学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保护4学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生物圈与生物多样保护4学时.ppt(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保护,第一节 概 述,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往环境的整体。生命分布的上限可达1520公里高空,海底有机质几于10公里深处。陆地上在美国密西西比地区7.5公里深的钻孔中发现生活细菌,但绝大部分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上和海面之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内。,一、生物圈,生物圈的形成是生物界和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地球一个外层的生物圈,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具备了下列的三个条件:,(1) 这里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的光能。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的基本来源正是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2)这里有可被

2、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含有大量的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3)生物圈内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着气态、固态、液态三种物态变化,这也是生命活动的必要前提。,生物圈内提供了生命物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氮、碳、钾、钙、铁、硫等矿质营养元素,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并参加到各种生理过程中去。,以上都是生物圈内存在的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此外,还有许多环境条件(例如,风、水的含盐浓度等),虽然不一定是各种生物自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但也对生物产生影响作用,所有这些环境条件可总称为生态条件。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的流

3、通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种种变化。,同时,生物既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它们就得适于环境;环境因生物活动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生物与生态条件这种交互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的进化。,二、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1)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形成的综合体,即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或者说,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生态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异性。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具有多面性价值,是生物在长期的环境适应

4、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生物生存策略。,2)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2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责任,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生物多样性迅速锐减,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和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物种保护问题在一些国家的政府中已引起重视,国际性自然保护组织不断涌现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国际野生生物基金会(WWF),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人与生物圈协调委员会(MAB),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

5、约组织(CITES),最近几年成立的全球环境基金(GEF)、湿地国际(WI)等,,其中不少是以各国政府成员参加的。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了有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由此在世界各国掀起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潮。,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许多珍贵稀有物种受到世界瞩目,因而物种保护工作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许多重要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成员和多项国际保护公约的签字国,承担着许多自然保护领域的国际义务。,1992年,李鹏总理代表我国政府参加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了字,它标志着

6、我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投入到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去,为我国和世界生物物种保护事业做出不懈努力!,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的意义,1物种多样性是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直接依赖于人类通过农业、林、牧、渔业活动所获取的动植物资源。,约自1万年前农业的兴起之后,人类就一直不断获取自然界的赋存的动植物资源,来满足人类对食物、燃料、药材等基本生存需求。地球上至少有7.5万种植物可供人类使用,而现在可供利用的仅3.5万种。现代工业中很大一部分原料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野生动植物。很多野生动物至今仍是人类食物的主要对象。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地球上丰富的物种资源也许是解决世界性包括的一

7、个出路。,2遗传多样性是增加生物生产量和改善生物品质的源泉,除直接利用野生动植物、微生物外,人类也利用传统的育种技术和现代基因工程,不断培育新品种,淘汰旧品种,扩展农作物的适应范围,其结果大大提高了作物的生产力,也丰富了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1972年斯德歌尔摩人类环境大会就已强调:“维持动植物的资源对全球粮食保证和人民生活需求有重大意义。”,目前,世界上正在广泛开发的农作物培育技术、园艺技术、动物饲养技术等均以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遗传多样性为基础。例如,我国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大大地提高了稻谷产量,既缓解了庞大人口的巨大粮食压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批的林地、草地开辟为农田。因此,充分利用遗传

8、变异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种具有很大的潜力。,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同生物或群落通过占据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位,采取不同的能量利用方式,以及食物链网的相互关联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基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物质循环过程和方向、生物生产力、系统缓冲与恢复能力等等。,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维持地球表地球表层的水平衡、调节微气候、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和退化,以及控制沙漠化等方面的作用已逐渐被人类认识和利用。总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4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多面性,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其价值直接与人类

9、的生存与发展相关。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等。限于人类的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手段的局限,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缺乏充分认识,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缺乏充分认识,对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的价值尚未全面利用。传统上,一般仅关心生物资源的直接消费价值(食物、医药、原料等),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其它价值。,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为地球上50多亿人口提供了基本的食物需求和开发未来食物的选择机会。生物多样性不但具有巨大的农业价值,而且具有可观的医药价值。1985年,工业化国家从植物中提取的药品零售价值已达430亿美元。目前,工业化国家配方药的40

10、%直接来源于生物资源,或根据生物资源的化学组成合成。,印度用于制药的动植物品种有2000多种,而我国用于制药的动植物种类已达5000多种,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十分巨大。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制药工艺、设备的革新,动植物的药用价值正在不断提高和扩展。利用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完全可以促进医药工业的进步,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野生动植物品种的丧失意味着一大批人类尚不知其数目和价值的药物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对国家经济,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贡献相当可观。一项研究表明,70年代后期,美国大约国内生产总值的4.5%来源于野生动物,达到平均每年870亿美元的水平,而且仍然呈增长势头。另外,生物

11、资源(尤其是珍稀物种)的旅游观赏价值往往可以给地区经济和国家经济以巨大的推动力。,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具有长期性,潜在性,而且往往不可替代。利用这种多样性也能间接产生经济价值。例如,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借助天敌,就可适当减少在机械化、化肥、灌溉以及病虫害化学控制、农药控制等方面的投入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生物多样性的其他价值常常由于难以定量而被低估。,二、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直接关系。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多样,地貌丰富,河流纵横,湖泊遍布,东部和南部有广阔的海域,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多种生境。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湿地和

12、海洋,是构成我国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类。,尽管从三四十年代我国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对动物、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进行考察,但整个生物种类至今远未查清。就无脊椎动物和隐花植物而言,目前定名发表的种仅占实际存在种的一小部分。1980年以来,仅发表昆虫的新种和被子植物的新种就各有500种。据统计,我国已记录的主要生物类群的物种总数约8.3万种,其中不包括仍不甚了解的土壤生物和尚未充分认识的10万种以上的昆虫的大部分。我国海域已记录的海洋生物物种超过1.3万种,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数的1/4以上。,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一个物种由许多具有非常丰富的的遗传变异的种群组成,从而使其具有大量基因型

13、。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物种,是世界上遗传多样性最主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的生存力与其遗传多样性成正比,小的分离的残遗种群化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群更易于濒危或灭绝。当一个物种被发现已经濒危的时候,其遗传多样性已大量地丧失了,存活的机会已经减少,也许拯救免其灭绝为时已晚。生物多样性的确是一种非常脆弱的资源。,物种多样性高度丰富物种特有性高、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物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显著特点。从植物区系的种类数目看,中国仅次于马来西亚、巴西,居世界第三位,许多古老种类为我国特有。,中国拥有大量特有的物种和 遗物种,这些特有物种的分布往往局限在很小的特定生境中。这些特有现象的研究在了解动物区系和植

14、物区系的特征和形成方面,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的优先领域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的经济物种异常丰富,有3000多种重要的野生经济植物、大量的经济动物资源和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微生物。这些生物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国生物区系的起源极为古老、成分复杂,含有大量古老或原始的科、属。中国的热带地区,特别是西南的亚热带山地,可能是许多植物的发源地和分布中心。,三、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1生物多样性全球性锐减,人口迅速膨胀,粮食压力日益严重,能源供应不断紧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全球性重大问题是持续发展思想出现的重要背景。而上述问题又毫无例外地与生

15、物多样性的全球性减少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急剧降低,已威胁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农业、医药和工业中生物资源的利用日甚,全球生物多样性正以空前速度迅速丧失,全球每年有17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砍伐。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占地球陆地表面7%的热带森林赋存着地球上一半的生物体。,科学家们估计,照以上速度,在未来30年里大约有5%10%的热带森林物种面灭绝的威胁。而其中在世界24万种植物中大约有6万种将灭绝。脊椎动物和昆虫的灭绝比便可能更高。在过去的400多年间,地球上约有2%的哺乳动物,1.2% 鸟类灭绝,另有10%的哺乳动物处于濒危境地。,近150年来,鸟类灭绝了

16、约80种,近50年来兽类灭绝了近40种,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1988年的一项统计表明,世界上大约9000种鸟中,已有1000种濒于灭绝。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估计,未来10年(19902000年),地球上物种将有10%18%灭绝。到2050年,地球上物种的25%将有灭绝的危险。,生物多样性减少并不仅限于热带森林。全球温带森林(相当于马亚西亚的国土面积)差不多已全部丧失。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温带森林的消失正在加速。单单美国从19711987年就丧失了1600万公顷森林。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正面临着严重的丧失和退化。其中淡水生态系统可能面临着更艰巨的冲击。,目前所记录的物种灭绝

17、的数目远远小于实际灭绝的数目,因为物种灭绝的记录较困难,很多物种在被描述,甚至尚示被人类知道以前就已灭绝。而且有些物种因生境丧失而使其种群已减少到长期生存的最低极限以下。尽管该物种仍可存活几十年,但种群的恢复已不可能,这实际也是一种“活灭绝”。,由于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物种的急剧丧失和生态系统的大规模破坏,必将导致遗传多样性也随之急剧丧失。全世界已有492种遗传特征不同的种群正隐于危机。全世界以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的基因损失量最大。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危及农业的发展。随着“绿色革命”的兴起,各咱作物新品种不断被培育,而且作物和种植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因此,旧品种相应被淘汰而灭绝。例如,在印

18、度尼西亚,近15年来已有1500种原来当地的稻种灭绝。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会降低植物的免疫能力,加重病、虫害。如1991年,在巴西由于桔树基因相似而导致柑结溃疡,造成了巨额损失。,总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必然减少生物圈中的生态关联,使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功能(承载力、恢复力和抗干扰能力)失衡,物质循环过程受阻,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进而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选择机会,甚至直接严重威胁生存的基本条件。,2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人为活动使生态系统不断破坏和恶化,已成为中国目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生态受破坏的形式主要表现在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农田土地沙化、退

19、化、水土流失,沿海水质恶化,赤潮发生频繁,经济资源锐减和自然灾害加剧等方面。,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范围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植被类型。我国森林资源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森林病虫害的破坏,森林特别是天然森林面积大幅度下降。我国的天然森19711972年为9817万公顷,19811985年下降为8635万公顷;海南岛天然林的履盖率1956年天然林面积为2316万公顷,1985年降为1238万公顷;西南林区云南省1975年天然林面积为912万化顷,1985年则降到814万化顷。,我国占总面积1/3左右的草原地带,近20年来,产草量下降近半。尤其是北方半干旱地区的草场,产草量原本不高,加之超载

20、放牧、毁草开荒及鼠害的影响,退化极为严重,衰退局面。在草原破坏、风沙加强的威胁下,北方沙漠化进程已经加快,沙漠面积大幅度增加。在50年来代,鄂尔多高原的沙化面积仅2000万亩,80年代初已达6000多万亩,同时有4000多万亩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草原出现。,我国的水域生态系统也受到了相当严重的破坏。近30多年来,海岩湿地已被围垦700多万公顷,加上自然淤涨成陆和人工填海造陆,给垦区附近广大水域的海洋生物资源造成深远的不利影响。我国南部海岩的红树林在50年代初有5万公顷,由于几十年有大面积围垦毁林,目前仅剩2万公顷,且部分已退化成半红树林和次生疏林。,海南省1600公里的海岸公里的海岸曾有1/4岸

21、段分布着珊瑚礁,礁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近10近来,由于当地居民采礁烧制古石灰、制作工艺品,导致全岛沿岸80%的珊瑚礁资源被破坏,在有些岸段波濒临绝迹。,淡水生态系统由于兴建大型水利、电力工程及围湖造田而严重破坏。长江流域大量湖区湿地已转变为农田;据鄂、湘、赣、皖四省统计,共围垦1700万亩湖区湿地,“千湖之省”的湖北,目前只有湖泊326个,湖面由1250万锐减到355万亩。淡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缩小了湿地和水生物种生境,同时带来洪水调节能力下降、堵塞某些重要经济鱼类回游通道等问题。,虽然中国具有高度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但由于人口快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增大了对一资源及生态环境的需求,致使许多动物

22、和植物严重濒危。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濒危,占总数的7.7%;高等植物濒危或临近濒危的物种数估计已达到40005000种,占总数的近20%。,我国动物和植物灭绝情况按已有资料统计,犀牛、麋鹿、高鼻羚羊、白臀叶猴,以及植物中的崖柏、雁荡润楠、喜雨草等,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了,其中高鼻羚羊被普遍认为是在本世纪50年代后在新疆灭绝的。,我国目前濒危的主要动物物种有:东北虎、华南虎、云豹、大熊猫、叶猴类、多种长臂猿、儒艮、坡鹿、白暨豚;无喙兰、双蕊兰、海南苏欠、鳊三尖杉、人参、天麻、罂粟牡丹等。许多水域中不仅某些经济价值高和敏感的物种在逐步缩减甚至消失,连对虾、海蟹、带鱼、大小

23、黄鱼等主要经济鱼种的可捕捞量也迅速缩减。大量的水生生物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中国的栽培植物遗传资源也面临严重威胁。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各农业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序的破坏,许多古老名贵品种因优良品种的推广而绝迹。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和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过去遍地野生大豆,现在只有零星分布;上海郊区1959年有蔬菜品种318个,90年代只剩下178个,其他城市也多有类似情况。在动物遗传资源方面,优良的九斤黄鸡、定县猪已经绝灭,北京油鸡数量锐减,特有的海南峰牛、上海荡脚牛也已很难找到。遗传基因的丧失,其后果是无法估量的。,3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三大主因,1) 人口,尽管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成功地控

24、制了人口的增长,但其业已存在的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人口增长率的绝对值非常大,加上不断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压力不断增长。,中国的人口不仅绝对数量大,而且地理分布不均衡。我国东南半部人口密集,西北半部人口稀疏。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某肃、青海6省区人口平均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4人,而其余地区人口平均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142人。因此,中国的人口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巨大的,是造成生境破坏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森林超量砍伐、草原开垦、过度放、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都导致了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

25、消失,影响到物种的正常生存。仍相当数量的物种在人类尚未察觉的情况下便已悄然灭绝。,据调查,我国植物中一些珍稀特有种,如缘毛红豆、毛叶坡垒、毛叶紫树、锯叶竹节等数十种已经灭绝,天目铁木、百山祖冷杉、园籽荷等只剩下极少残株。南中国海珊瑚礁的严重破坏,致使以珊瑚礁为本息地的鱼类因而消失。同时,可能今后会成为人类疾病治疗药物的无脊椎动物或低等植物在人类尚未认识以前已经灭绝了。,此外,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造成江湖阻碍,破坏了水生生物本息的生境,阻塞某些鱼类的回游通道,也使一些物种濒临危境。长江葛洲坝至南津关段是“四大家鱼”的产卵场,大坝截流后,流速、水温等水文条件发生变化,使长江中段“四大家鱼”鱼苗呈减少趋

26、势,1980年为1960年的15.7%,1981年是1980年的59%。,大坝截流阻挡发中华鲟溯江而上至金沙江产卵的通道,许多中华鲟滞留下江段,有的甚至撞死于坝下,这对中华鲟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微生物个体微小,对生境的依赖性更大,对生境的变化反应敏感。因此,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坏,使很多微生物在尚不为人所知的情况下便已灭绝了。,2) 资源的掠夺性利用,是造成物种受威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滥捕乱猎在中国有些地区十分严重。例如,从本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猕猴进行大量捕捉,加之其栖息地的不断缩小,使中国猕猴的种群数量减少,至今尚未得到恢复。此外,羚羊、野生鹿及其他可用作裘皮的动物、鱼类等资源,由于过量

27、狩猎、捕捞,物种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甚至灭绝。,我国海域主要经济鱼类资源60年代初已出现衰退现象,70年代开始过度捕捞,引起各海区沿岸与近海的底层和近底层传统经济鱼类资源持续衰退。在淡水湖泊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过度采挖野生经济植物是过度利用的另一种形式。近几年,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摹上大量地挖掘甘草,使其分布面积大量减少。如新疆巴楚县1967年调查甘草面积有60万亩,现已有半数被挖尽。我国特有许多珍贵的食用和药用真菌,如冬虫夏草、灵芝、竹荪、庐山食耳等由于长期的人工采摘,已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全球携手拯救藏羚羊,首次保护藏羚羊暨贸易控制国际研讨会日前在中国西宁召开。本次会议是由濒危野生动植物种

28、国际贸易公约秘书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共同倡议召开的。来自 中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尼泊尔、英国、美国等有关国家的政府官员、民间团体 组织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昆仑山、唐 古拉山和阿尔金山地区。经有关部门的专项调查表明:90年代存活在新疆和青海境内 的藏羚羊数分别为9万只和4万只。但由于盗猎分子肆无忌惮的疯狂捕杀,藏羚羊种群 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据估计,每天至少有15只藏羚羊死于非命。尽管中国政府一直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行动,但藏羚羊种群仍遭到国际盗猎犯罪团伙的大规模屠杀。,与会者认为,藏羚羊盗猎犯罪

29、活动防不胜防,这与藏羚羊在国际消费市场的火暴和高额利润的诱惑是分不开的。一只藏羚羊大约产绒150克左右,一只藏羚羊在青海的格尔木市黑市交易额为500元。1公斤藏羚羊绒在尼泊尔可卖到7万元。用350克左右藏羚羊绒织成的披肩,西欧市场价为3万美元。当然,这条昂贵的披肩是以牺牲三只藏羚羊为代价的。于是,藏羚羊成了不法分子疯狂去攫取的“软黄金”。,据说,克什米尔是全球加工藏羚羊绒披肩的最早最大的地区。1992年藏羚羊绒的加工量达到4400磅,相当于13万只藏羚羊的绒量。有专家测算,每年需要猎杀两万 只藏羚羊才能满足市场的原料需求。,本次会议汇集了大量有关藏羚羊野生种群、遭受盗猎和非法贸易状况的第一手资

30、 料,并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会议指出:猎杀藏羚羊犯罪活动难以遏制,是因为20年来 参加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缔约国不能同等履行公约的义务有关。为 此本次会议经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在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诞生了全人类携手共 同拯救藏羚羊的西宁宣言。,据悉,西宁宣言将于今年11月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3)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可以说给许多生物的生存带来了灭顶之灾。城乡工农业污水大量排入水域,大气污染物,特别是酸雨的危害,重金属以及长期滞留的农药残毒富集于环境,使许多水陆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因生境恶化而濒危。,据统计,我国已受工业废弃物明显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5亿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受

31、农田化学物污染的面积也达1.5亿亩,两项相加造成总的经济损失约150亿元以上。我国的湖泊及一些主要河流已被工业废水严重污染,这是水生动物区系大量消亡的主要原因。至于海洋,特别是近海的海岸污染也是物种减少的因素。,除此之外,外来种的引入,新的城市、水坝和水库的建设,新矿区的开发,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法制不健全,对某些破坏资源的现象执法不严或无法可依,各资源保护部门缺乏有力的协调与配合,管理中的漏洞和失误等等,都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或灭绝的原因。,世界农业正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自本世纪开始以来,全世界已有75的农作物品种绝迹。在欧洲,1900年存在的家畜中,将近着半

32、数已经绝迹。剩下品种中的1/3在20年后也将绝迹。,绿色革命的负面:物种大量绝迹,这种情况恰恰是现代技术进步的副产品:农场主为了追求最高的效益和产量,总是喜欢把力量花在效益最高的品种上,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品种被抛弃。,从粮农组织近期发表的世界观察统计表来看,在已知的大约4000种家禽家畜中,有1000种面临绝种的威胁。,个极大的讽刺是,农业和畜牧业物种的减少是工业化世界对付全球饥馑的努力养活这个星球有史以来最多人口的遗传工程绿色革命带来的令人遗憾的副产品。绿色革命的消极作用是消灭了成千上万的物种。,粮农组织植物基因资源委员会秘书何塞埃斯基内斯阿尔卡萨说:“假如我们不能保护剩下的这些物种,

33、我们就是在拿未来作抵押。物种的多样性是发展与保存之间的一种桥梁”。,今天正在兴起的生物技术可以改进物种,储存有用的基因,但是粮农组织的专家担心如果没有保存,生物技术可能引起一场令人痛心的物种减少新浪潮。例如,智利的一家公司可以在一个自动化苗圃里繁殖1000万株桉树苗,全部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培育。,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说:“同样,对家畜精液和胚胎的商业性转让服务,也引起人们对传统的牲畜品种可能会淘汰的担忧。”,一些新作物已经大规模地取代了传统和野生的作物。到1990年,在绿色革命的第四个10年,新品种作物已经覆盖了全世界1/2麦地和稻田。今天,美国1/3的大草原只种植一种小麦。农业专家说,在曾经种植

34、过3万种作物的地区,不久将有3/4的面积只种植10种稻谷。,现在全世界食用植物也许有5万种,但是人们只栽种大约其中的150种,粮农组织高级渔业官员罗宾韦尔科姆说:“单一种植和集约化农业的趋势,使我们有可能受到突发灾难性病虫的威胁。”,韦尔科姆说,我们现在的作物都是经过改良而适合人类需要的品种,“一旦需求发生变化,或者气候发生变化,或是发生病害,假如再没有野生的原种植物救急,我们就可能无庄稼可收”。在动物品种方面,情况也同样严重。例如,美国大规模饲养的鸡几乎全都是胸脯肉很厚的鸡种,因为过肥,它们其实已经失去了繁殖能力,如果没有人工授精,这种肥鸡会在一代之后消逝。,渔业资源官员德温巴特利指出,在引

35、进了一种贪吃的尼罗河鲈鱼之后,非洲维多利亚湖多达200种的本地鱼也许已经绝迹。,这种鲈鱼能长到50磅重,对于湖区周围的渔民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对于自然界却是一件坏事。专家们说,如果适应特定地区环境的物种因为人们追求高产或单一经营而绝种,那将是一个悲剧。,70年代重组DNA技术建立以来,生物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但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同样如此,专家对此技术潜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危险提出了质疑。例如转基因作物由于具备抗虫、抗除草剂等性状,其自身可能成为杂草;抗病毒作物的基因可能与其他病毒重组,而产生超级病毒;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因此专家建议,应关注 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生物

36、技术的潜在危险,近代的生物技术、尤其是70年代初重组DNA技术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或者即将在医药、农林、轻工、环境保护等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少人认为生物技术将是未来10年高新技术发展的十大重点技术之一,更有人认为生物技术是解决21世纪不断膨胀的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粮食问题的关键技术。,发展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以转基因作物为例,根据资料介绍,从19961999年全球已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其中包括有中国在内的4个发展中国家),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1999年的399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西葫芦

37、、番木瓜等等,转基因作物的性状主要有耐除草剂、抗虫性(Bt)、Bt耐除草剂、抗病毒等等。,这里值得提出的是瑞士科学家不久前开发出可加快维生素A合成的转基因水稻,尽管尚未批准为商品化种植,但因其在解决营养不良问题上非常关键而普遍看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首推美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72。,但是任何事物都会是一分为二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往往一样。如核技术有其明显造福于人类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核泄漏造成的污染。转基因作物这一新生活的高新技术也不例外,实际上在70年代重组DNA技术发展的初期就有科学家提出这技术潜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危险。,随着各种转基因作物在实验室研究相继成功,从实验室水平向大田试验

38、直至大面积商品化种植,对转基因作物持怀疑或反对的呼声在国际上也日益高涨。不少国家的民众、一些非政府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抗议、游行或抵制的行动不断。人们提出遗传修饰生物体(注:转基因作物就是其中的一种,国内常称为改性活生物体)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为此1992年由世界各国首脑在巴西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订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对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体的使用、释放及议定书等问题上作了规定:“指定或采取办法酌情管制、管理或控制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体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的危险,即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要考虑到对人类健康的危险”。,我国政府十分重

39、视生物安全问题,在全球环境基金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支持下,我国已完成了生物安全国家框架的编制。通过框架的编制,确定了生物安全领域的立法计划、管理措施以及有关管理模式,并提出风险评估、监测及加强生物安全科研等措施。,遗传修饰生物体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转基因作物本身由于具备抗虫、抗除草剂等等性状,它本身可能变为杂草;通过花粉传播,把具抗性的基因转到一些野生近缘种去,可能使野生近缘种成为杂草;抗病毒的作物的基因可能与其它病毒发生重组,而产生超级病毒,给作物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等。,转基因作物,我们可以将其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人工制造的品种,也可以作为外来种来看待。

40、例如大米草作为外来种是60年代引入中国的,但对福建某些沿海滩涂作为杂草的危害是90年代,其中至少已相隔20年的时间,目前大米草的根治已成为极为困难的问题。,因此,慎重对待转基因生物的大面积释放,加强对生物安全研究的投资,跟踪对已批准商品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监测,开展国际合作,对推动生物技术健康的发展,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都是有益的。,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我国于1956年,在鼎湖山建立了第一个保护区。现在全国已建立800个保护区,总面积达718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5%。此外,还有512个风景名胜区和510个森林公园,其中许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

41、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目标的不同分成3类:生态系统保护区、野生生物生种保护区、自然遗迹或文化遗产保护区。前两类保护区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根据其重要意义和批准机关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市(地、州、盟)级和县(旗)级。在7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林业部门56个、环保部门9个、海洋部门7个、农业部门4个、中科院1个。,其中,吉林长白山、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新疆博格达峰、广东鼎湖山、内蒙古锡林郭勒、江苏盐城等12处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湖南东洞庭湖、江西鄱阳湖、青海鸟岛和海南东寨港等6处被列为国际重

42、要湿地。,据统计,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共335个,总面积1108.7万公顷;草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2个,总面积129.7万公顷;荒漠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8个,总面积2948.9万公顷;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16个,总面积101.9万公顷;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19个,总面积11.7万公顷。,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工作虽已奠定一定基础,但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目前,我国尚缺乏一个生物地理区划和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有些已建立的保护区在位置的选择、面积的确定等方面尚未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有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此外,自然保护区法制不健全和执法不严

43、,保护区管理体系不完善,各部门管理职权分工不明确,有些地区经济开发和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未能妥善解决,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1.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纲要,适时地确定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能否实现我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环保目标的条件。,1)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众多学科,牵扯多个部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必须制定国家级战略和行动方案,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综合考虑;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提高,作为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

44、要考核指标,应是今后努力实行的一个具体方案。,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做了很多工作,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尚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应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开展。,2) 加强科学研究,3) 建立和完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根据我国生物地理分区,生物资源特征,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各级自然保护区,并结合重要生态系统类型,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重点增加海洋、海岸带(珊瑚礁)、湿地、草地、荒漠和地质地貌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网络内,应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生态监测网点,并尽可能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结合起来。如中国科学院与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合作,对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坡鹿的生

45、态及保护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使濒于灭绝的坡鹿从70年代仅存的26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多头,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典范。,4) 普及生态环境意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培训。,5) 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政策体系。采取多种渠道尽快建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6) 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与行动,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共同财富,需要国际社会的携手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生效将会有利地推动国际组织在这一领域的广泛合作交流。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贡献。,2.多样性保护措施和行动计划,

46、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而且破坏的威胁依然存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目标是,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进一步的破坏,并使这一严峻的现状得以减轻或扭转。,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通常是以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是对面临灭绝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绝对保护;二是对数量较大可以开发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主要集中于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这一目标: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地的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地之外的就地保护;对保护物种确定优先重点,并在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基因库和繁育中心等迁地保护设施中加以保护;建立全国性信息和监测网络以监测生物多样性的现

47、状;将生物多样性问题纳入国家的总体经济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制定了以下具体的目标和行动:,(1)强化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经济价值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一个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的生物地理区划系统。,(2)完善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全面审查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现状,以评估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有效性,即根据生物地理或生态系统的描述以及现有保护地所能保护的中国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程序所进行的分类;查清保护地本身的面积,以及在自然保护区或其他保护地中得到保护的其相似类型的数目和面积,以提供一个保护相对重要性的指标;对保护地状况进行明确的描述并提供对退化的保护地

48、进行生态恢复的行动。,(3)采取措施以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即完善自然保护区规划,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完善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明确责任;改善管理人员培训状况,加强专业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科学考察,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改善与地方居民的关系,寻求一种不耗竭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4)在生物多样性迫切需要保护的地区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根据以下标准确定其优先性:具有大量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即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现象明显,即物有种较多的地区;作为同一类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未受干扰或相对而言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地区;生长具有特殊价值或重要意义的物种;具有重要生态学价值的地

49、区,如基本的迁徙路线、基本毓地、基本的觅食地或对其他重要的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的地区。,(5)保护对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评估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现状,评价包括狩猎在内的各种威胁因素,根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受威胁程序的判别标准,确定需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侧重点。进行野生动物植物的贸易调查,审核动植物迁地保护设施及其保护优先物种的有效性。确定物种全球生物多样性意义和优先保护的标准是:遗传学意义、生态意义、社会和经济意义、受威胁程度和脆弱性程度。,(6)保护作物和家畜的遗传资源,保护林木遗传资源。农作物的野生亲缘和可为改良作物特性提供主要的基因来源;中国拥有600多个家畜和家禽品种。在这些丰富的资源种中,得到利用的还不到20%,大量地方优良品种濒临绝灭。,对保护区以外的保护将采取下列行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经济计划,采用有利用于生多样性保护的林业经营措施,推广生态农措施,禁止和严格控制开垦草地和湿地,保护海岸和海洋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地区内生物资源是当地居民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资源的保护将带来居民收入的减少。在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方面,我国将采取以下行动:,在自然保护区周围的区建立生物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