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精练精析20170712375.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8804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WPS 页数:26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精练精析20170712375.wps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精练精析20170712375.wps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精练精析20170712375.wps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精练精析20170712375.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精练精析20170712375.wps(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下列各组稀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 Na2CO3、H2SO4、HCl、NaNO3 B. HCl、K2CO3、BaCl2、Na2SO4 C. CuSO4、NaOH、KNO3 、KOH D. NaOH、NaCl、HCl、FeCl3 【答案】AC 【解析】A. Na2CO3、H2SO4、HCl、NaNO3 ,盐酸有刺激性气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碳酸钠 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 B. HCl、K2CO3、BaCl2、Na2SO4,盐酸有刺激性气味,与碳酸钾反应生成 气体,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 CuSO4、NaOH、KNO3 、KOH,硫酸铜蓝色溶液

2、,与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均生成蓝色沉淀。D. NaOH、NaCl、HCl、FeCl3,氯化铁黄色溶液,与氢氧 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遇盐酸消失。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 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房屋倒塌 C火山喷发 D山体滑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 变,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涉及到燃烧等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只是物质的位置发生改变,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

3、化。 考点:物质的变化 3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 变 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树根 “”变 根雕 B葡萄 “”变 美酒 C“”玉石 变 印章 D“”玩具机器人 变 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 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1 A液氮冷冻麻醉 B氧气供呼吸 C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液氮冷冻麻醉,是利用液氮气化吸热,属于物理性质,错误,B、氧气 供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锌,属于化学性质

4、,正确,C、稀有气体做电光源是利用稀 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错误,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 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判别 5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没有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D煤燃烧发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太阳能热水器烧水,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 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6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炭燃烧 B木材制成桌椅 C灯泡通电发光 D冬天窗花形成 【

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 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 选项煤炭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 选项木柴制 成桌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选项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D 选项冬天窗花形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选择 B. 2 考点:物质变化的分类 7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高粱酿酒 C玻璃破碎 D烧制陶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蜡烛燃烧,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高粱酿酒,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6、,错误;C玻璃破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D烧制陶器,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 C。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冰雪融化 C钢铁生锈 D蜡烛燃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粮食的主要成分淀粉转变为酒精,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B、水由固态变为 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钢铁的主要成分铁转变为铁锈-氧化铁,生成了新物质, 化学变化;D、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定 93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水,下

7、列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 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l:2 【答案】A 【解析】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 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8.8g 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5.4g 100%=0.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物中的碳、氢两元素来自该物质,又由于 2.4g+0.6g=3g, 3 说明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元素,一定不含有氧元素所以选项 B、C 错误 该物质的

8、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4,故 D 错误 故选 A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 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3 2 20 反应后质量/g X 28 2 0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 x=15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 4:7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 20+3+2+20=X+28+2+0,因此 X=15g;甲、丁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乙增加

9、,是生成物;甲反应掉了 20g15g=5g,丁的 反应质量为 20g0g=20g,生成的乙的质量为 28g3g=25g数据可以如下处理: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3 2 20 反应后质量(g) X=15 28 2 0 质量变化 5 +25 0 20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 x=15,故正确; C、物质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说法正 确;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 20g:25g=4:54:7,故说法错误 故选 D 11反应物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在不

10、断减少,生成物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在不断增加,如 图是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4 A由图象可知甲是反应物,乙和丙是生成物 B在 t1时,反应刚好完成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 少,所以丙为反应物,故错误; B、根据图象可以知道,甲、乙、丙的质量在 t1之前不再变化,已经反应完,故错误 C、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 “丙为反应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 多变一”,故错误; D、根据

11、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 “丙为反应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 多变一”,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 D 1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X、Y、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18 10 2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A反应物是 X 和 Y,生成物是 Z 和 Q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Q 可能是催化剂 CY、Z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X 中元素种类相同 D反应后 Q 的质量为 24g 【答案】D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

12、律和表中数据可知: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 =24g则可推测 X 是反应物,Y、Z、Q 是生成物 A、反应物是 X,生成物是 Y、Z 和 Q故选项错误; 5 B、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因为 X 是反应物,Y、Z、Q 是生成物,故“Y、Z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不一定与 X 中元素种 类相同”故选项错误; D、根据 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密闭容器内有 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17.4 0 3.6 A物质 C 一定是化合物,物质 D 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 A 的质量为 19.7 g C反应过程中,物质 B 与物质 D 变化的质量比为 87:36 D若 A 与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97:158,则反应中 A 与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前后质量的变化判断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B 反应前是 8.7g,反应后为 17.4g,质量增加了 8.7g,是生成物,C 反应前是 31.6g,反应后为 0g,质量减少了 31.

14、6g,D 反应前是 0.4g,反应后为 3.6g,质量增加了 3.2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 A 为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31.6g-8.7g-3.2g=19.7g,故反应可表示为:CA+B+D,A、故物质 C 一 定 是 化 合 物 , 物 质 D 可 能 是 单 质 , 正 确 , B、 反 应 后 密 闭 容 器 中 A 的 质 量 为 19.7 g+19.7g=39.4g,错误,C、反应过程中,物质 B 与物质 D 变化的质量比为 87:32,错误,D、 若 A 与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97:158,则反应中 A 与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错误, 故选

15、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1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6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两种反应物均属于化合物 CX 分子是单质 DX 分子中含不同的原子是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变化 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 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反应中所表现出的规律 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的分子中 含有三种原子共 14 个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一个分子中含 2 个原子同种的原子,则 4 个 X 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共 12个原子,因此 1

16、 个 X 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共 3 个原子;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 A 错误; B、由反应物的构成可知,反应物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 B 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X 分子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 C 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X 分子中含不同种的原子,是化合物故 D 错误 故选 B 15一种新型防火材料中使用了氢氧化铝Al(OH)3当发生火灾时,氢氧化铝受热生成固 体氧化铝和水起到防火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热时,氢氧化铝发生了分解反应 B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固体氧化铝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D铝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

17、没有改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比较; C、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7 D、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0 的原则,由化合物中氢氧根为1 价,计算化合 物中 Al元素的化合价 解:A、氢氧化铝受热生成固体氧化铝和水,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B、Al(OH)3中铝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163):(13)=9:16:1, 所以应该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正确; D、设化合物 Al(OH)3中 Al

18、 元素化合价为 n 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有 n+(1)3=0,解之得 n=+3;氧化铝(Al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可得氧化铝 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2x+(2)3=0,则 x=+3;故正确 故选 B 16“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 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 A2H2+O2 2H2O BCH4+2O2 2H2O+CO2 C2CO+O2 2CO2 DH2+Cl2 2H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分析,该图表示 2 个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 与 1 个由同种原

19、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发生反应,生成 2 个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 回答问题即可; 解:A、该反应中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 B、该反应中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 5 个原子构成,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 C、该反应是化合物一氧化碳的 2 个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与图示反应 一致,故正确; D、该反应中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 8 故选 C 1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

20、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 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 8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 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 型,且反应物质量和与生成物质量和相等可求出甲反应后的质量 解:乙物质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增加了 19g;丙物质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了 36g;丁物质 增 加 为 生 成 物 , 增 加 了 21g;

21、 根 据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可 知 , 甲 物 质 的 质 量 减 少 了 : 19g+21g36g=4g,故待测的值是 0; A、由分析可知,乙、丁物质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甲、丙物质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故可写成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丙=乙+丁,故不是分解反应,故 A 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4g:36g=1:9,故 B 正确; C、乙物质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增加了 19g,丁物质增加为生成物,增加了 21g,故反应中乙、 丁的质量比是:19g:21g=19:21,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无法计算,故 C 错误; D、由分析可知,待测的值是 0,即甲反应后的质量为

22、 0g,故 D 错误; 故选 B 18如图是 A 和 B 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C 和 D 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9 A有 3 种分子参加该反应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的分子为 CH4分子和 O2分子,生成物为 CO2分子和 H2O 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由此可对选项进行判断 解: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可知

23、有 2 种分子参加该反应,故 A 不 正确; B、反应物有两种物质,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故 B 不正确; C、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故 C 正确; D、反应物有两种物质,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 D 不正确; 故选 C 19某气体由氧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 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 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氧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氧气和一氧

24、化碳的混合气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气体燃烧 10 生成了水;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 氧化碳;即该气体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该气体不可能只有氧气一种气体,错误;B、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正确;C、三种气体不一定都存在,如 可能只含有甲烷一种气体,错误;D、该气体不一定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 甲烷等,错误。 考点:考查混合物成分的判断的知识。 2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

25、 及 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1: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B、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正确;C、反应中 甲、丁的质量比 5g:7g=5:7,正确;D、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2:7,错误。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21化学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 氧化还原反应。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26、: 3NO2+H2O2HNO3+X 2SO2+O2+2H2O 2H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 X 的化学式为 NO B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共有 5 种 11 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酸雨的 罪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3NO2+H2O2HNO3+X 中,反应前:N、O、H 的原子个数分别是:3、7、2;反应后:N、O、H 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 6、2;则 X 中有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反应的 X 为 NO;正确;B反应中元素的化 合价都有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C氧化物是

27、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并且其中有一 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中涉及的有 NO2、H2O、NO、SO2四种氧化物,错误;D由 化学方程式可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所以化石 燃料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环境污染及治理的知识。 22甲、乙、丙和 X、Y、Z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 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 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 CuO BX 一定具有还原性 CZ 一定是酸 DY 和 Z 一定能发

28、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甲、乙、丙和 X、Y、Z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甲、乙、丙都是氧 化物,且常温下甲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结合图,可推测甲可能为氧化铜或氧化铁等、 乙可能为二氧化碳、丙可能为水,X 可能为碳或一氧化碳、Y 可能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Z 可能为氢气或酸,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甲可能 为氧化铜或氧化铁等,X 一定具有还原性,Z 可能为氢气或酸,Y 和 Z 可能能发生反应。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23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12 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燃放

29、烟花 D冰山融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 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冰山融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24某有机物 R 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 得的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 值为 5 BR 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 CR 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 4:1 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2: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 R 为 46g,故

30、X 为 5;水中氧元素的质 量为 5416/18=48;氢元素的质量为 54-48=6;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8832/44=64; 碳元素的质量为 88-64=24;因为 64+48=112;故 R 物质中含有氧元素,故答案选择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 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食物腐烂,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矿

31、石粉碎, 13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选择 B 考点:物质变化的分类 26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 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从水果中分离出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分离液态空 气,只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将液态氮和液态氧分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碘酒作消毒剂 B稀盐酸

32、作除锈剂 C生石灰作干燥剂 D活性炭作吸附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碘酒作消毒剂,可以杀死病菌,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B、稀盐酸 用于除锈是利用了稀盐酸和铁锈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 性质,错误;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性质,错误;D、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 其物理性质,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及应用 28制陶可视为一项最早的化工生产活动。下列制造陶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开采陶土 B筛选陶土 C塑造成型 D烧制陶器

33、【答案】D 【解析】 14 试题分析:开采陶土、筛选陶土、塑造成型三个过程中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变化 29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 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 结果,正确,B、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变化的内因,故外界条

34、件不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物质的性质才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错误,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 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同样发生相互作用,只是微粒本身没有发 生变化,错误,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而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只是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时可能伴随的现象,故不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变化的认识 3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用 途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活性炭作口罩 碳棒(含石墨)作电极 蜡烛在空气中 滤芯 燃烧 性质 干冰升华吸热性 活性炭吸附性 石墨导电性 氧气助燃性 【答案】D 【解

35、析】 15 试题分析:吸热性、吸附性、导电性都属于物理性质,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选 D 考点: 用途与性质。 31“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酿酒 B淘米 C洗菜 D碾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 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醋用于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是利用

36、酒精能够挥发,吸收热量,属于物理 性质。故选 D. 考点:物质的性质 33以下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牛奶变酸 C火烧赤壁 D铁生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发生了物质的状态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 化。故选 A. 考点:物质的变化 3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做干燥剂 B浓硫酸做干燥剂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盐酸用于除铁锈 【答案】B 16 【解析】 试题分析:浓硫酸做干燥剂主要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 变化,所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 B. 考点:物质的性质 35下列

37、变化中一定蕴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用清水漂洗衣服 C湿衣服晾干 D净水时投药消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 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中海水晒盐发生的是蒸发,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 物理变化;B 中发生的是物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C 中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D 中净水时投药消毒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36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蜡烛燃烧 【答案】B 【解

38、析】A、铁锅生锈,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仅属于物质状态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粮食经酵母或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可直接转变为酒精,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蜡烛燃烧时有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引起物质变化的原因,通过排除法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 3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西瓜榨汁 C矿石粉碎 D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矿石

39、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大小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7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8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3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 8 2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 X 的质量为 0 B该反应中 X、Z 的质量比为 1:4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 Y 和 Q D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仍有四种物质 【答案】D

40、【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设待测质量为 a,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8g+3g+40g+5g=a+25g+8g+23g,解得 a=0X、Z 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 Y、Q 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A、由分析可知反应后 X 的质量是 0,故说法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 X、Z 的质量分别为 8g:(38g6g)=1:4,故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 Y 和 Q,故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反应后 X 的质量是 0,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有三种物质;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

41、掘出有效数 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 39下列变化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18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铁生锈实验探究 D燃烧条件的探究 【答案】A 【解析】A、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将木棍中的物质按水的比例脱去,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该实验缺少与氧气接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 D、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够燃烧,图中氧气换成了氮气,白磷不能燃烧,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A 【点评】解答本

42、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40下列描述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灯泡通电发光 C玻璃打碎 D自来水厂加漂白粉消毒 【答案】D 【解析】A、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9 B、灯泡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打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自来水厂加漂白粉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

43、于化学变化 4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B 【解析】A、篝火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活性炭吸附毒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钉生锈有一种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过氧化氢(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 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42下列现象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稀硫

44、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20 D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AB 【解析】A、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不含有溶质, 溶质质量分数为 0,正确; B、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则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则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溶液质量增加的速度变慢, 正确;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一直呈酸性,不会 pH 大于或是等于 7,错误; D、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错误; 故选 A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酸和碱

45、的性质以及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 识进行 4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g) 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可能是催化剂 Ba,b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 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 a 物质的质量为 3g 【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10+10+10+2=X+2+21+2,解得 X=7;a 减少 3 克,所以 a 是反应物,反应后 C 质量增加了 11 克,是生成物;b

46、 质量减少了 8 克,是反应物;d 质量不 变,可能做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物是 a 和 b,生成物是 c,所以是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 和 b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故选: D 【点评】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4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关 于表中未知数据的结论正确的是 21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10 10 0 0 反应中的质量/g 6 2 3 反应后的质量/g 0 A为 7 B为 4 C为 3.25 D为 11.25 【答案】D

47、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前后质量的变化,M 反应前是 10g,反应后为 6g,质量减少了 4g,即反应了 4g,N 反应前是 10g,反应后为 2g,质量减少了 8g,即反应了 8g,P 反应前是 0g,反应后为 3g,质量增加了 3g,即生成了 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 Q 为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 4g+8g-3g=9g,故反应中 M:N:P:Q 的质量比=4:8:3:9,故当 N 反应掉 2g 时,反应掉的 M 为 1g,故为 5;生成的 P 质量=0.75g,故为 3.75g;生成的 Q 质量=2.25g,故为 11.2g, 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45一定条件下,甲、乙

48、、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 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 【答案】C 14:17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可推出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1-70%-14%-10%=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 =1-42%-40%-10%=8%,然后根据前后质量分数的变化判断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甲反应前是70%, 反应后为 42%,质量分数减少了 28%,是反应物,乙反应前是 14%,反应后为 8%,质量分数减 22 少了 6%,是反应物,丙反应前是 6%,反应后为 40%,质量分数增加了 34%,是生成物,丁的质 量不变,故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A、物质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但并不知道是否改 变了化学反应速率,故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错误,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错 误,C、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6%:34%=3:17,正确,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 14:17,故 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基本反应类型,催化剂概念 46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摩尔质量不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