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展望.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8945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展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0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展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0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展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0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展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0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展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展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展望.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 发展展望,2010年1月29日,内容提要,一、低碳经济出现的背景与全球发展现状,4,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上世纪全球地表温升0.74,本世纪仍将上升1.1-6.4。 IPCC报告指出人为活动引起全球变暖的概率: 2001年第三次评估报告为66% 2009年第四次评估报告为90% 全球气候变化将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并以负面影响为主:,上世纪海平面上升17cm,本世纪仍将上升40-60cm。 尽管科学上仍存在不确定性,人类社会通过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已是普遍共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社

2、会变革的潮流,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CO2和甲烷)不断增长,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显著。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费的CO2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战略选择,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推动下,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其核心内容是: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低碳经济生产模式和低碳消费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引领和大力推进世界 低碳经济的发展,欧盟视低碳经济为“新的工业革命” :一场人为的以转变能源消费模式和习惯为主的

3、观念革命。 欧盟希望效仿美国20世纪90年代抓住信息通信技术革命机遇的模式,制定了一揽子的政策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在国际上夺取新的竞争优势。,英国政府在2003年2月24日发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构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提出英国将走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引领和大力推进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续),日本倡导建立“低碳社会” 与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有所不同,日本认为需要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减排,因此提出“低碳社会”的概念。 “低碳社会”是指“在低碳排放、气候安定条件

4、下的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美国提出低碳路径 奥巴马政府提出“低碳路径”,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减排温室气体的根本对策。,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环境日的主题,2008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希望低碳经济理念能够迅速成为各级决策者的共识。,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引领和大力推进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续),参与产品标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从根本上获得先机、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把握国际大趋势,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产业界积极参与,争夺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低碳经济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企业社会形象 碳含量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绿色采购指标,形成贸

5、易壁垒,公众自觉行动,创造良好低碳生活氛围,国内各地区积极响应:如保定“低碳城市”,理念: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 其目标一方面是通过自身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保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大力推进新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降碳产业”的发展,为全球二氧化碳的减排做出贡献。,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保护全球气候为目标,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被认为是后工业化社会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新型经济社会形态。其

6、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制度的创新,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社会,从而实现近零排放。,正确把握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关系,统筹国内和国际、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国内与国际: 国内自身需求: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 全球环境制约:保护全球气候,低碳或近零排放 统筹近期与长远: 中近期:主要污染物排放绝对下降,碳强度下降 远期:碳排放达峰值并逐渐绝对减排最终实现近零排放 统筹局部与全局: 国内环境保护与减缓碳排放既具有协同效应,也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既有自身的需求和利益,又有全国和全球的责任和义务,二、低碳

7、经济发展潮流对我国的挑战和影响,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对我国的挑战和影响,我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的较快增长趋势与世界减排温室气体、保护全球气候目标形成越来越尖锐的矛盾,推进技术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 低碳经济发展伴随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技术、贸易竞争,将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低碳能源核心技术和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将是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低碳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将是国际经济、贸易和技术竞争的重要较力点

8、,将对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15,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使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比发达国家更严峻的挑战,也存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新机遇,机遇 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技术创新,国情 人口多/经济总量大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CO2排放总量大、增长快 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挑战 适应任务艰巨 发展空间受限 减排压力不断增大,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CO2排放总量大,增长快,应对气候变化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GDP较快增长,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总量仍呈较快上升趋势 19902

9、005年,GDP增长4倍多,CO2排放总量也增长一倍。人均CO2排放量1990年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07年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从2005年到2008年,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0.1%,节能3.2亿吨标煤,但能源消费总量也增长27%,CO2排放增加13亿吨。控制能源需求和CO2排放总量的上升幅度仍是艰巨任务。 中国能源领域技术进步显著,能效快速提高。但近年来重化工业和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抵消或减缓了GDP能耗强度的下降趋势 主要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持续下降,供电煤耗近10年下降50 gce/kWh,效率提高14.2%。近三年半关闭小机组5400多万千瓦。新投产容量中600MW以上大机

10、组占70%。2008年淘汰小水泥产能0.53亿吨,小炼钢、炼铁产能0.20亿吨。,中国可再生能源、核能发展迅速,比重持续增加,但相当长时期内仍不能满足新增能源需求,煤炭等化石能源仍会继续增长 从2005-2008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60%,风电装机07年和08年均比上年翻番,占一次能源比重由7%上升到8.9%。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构成中比重将提高到15%。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核电将超过60GW,风电也将超过100GW。 到2020年,中国经济会快速增长,GDP平均增长率仍会达到8.5%左右,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仍不能满足新增能源需求,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量仍会有所上升。CO

11、2排放比2005年仍将增长60%左右。,全球减排温室气体长期目标将制约我国排放空间,对我国现代化进程造成严峻挑战,欧盟等发达国家倡导的温升控制2、稳定大气中GHG浓度450ppmCO2e、2050年GHG排放减半越来越成为主导性舆论 IPCC报告: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增长2590%,其中化石燃料CO2排放将增长40110%,2/33/4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如果2050年全球GHG排放减半,即使发达国家减排80%,发展中国家总体上也要减排20% 按2050年人均排放2吨CO2e计算,我国届时需比目前减排3/5,比预计排放量减排70%以上,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长期目标的选择涉及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

12、,事关根本利益,实质上以一种隐蔽的形式为发展中国家规定了量化的减限排义务。,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已被严重挤占,必须探索新型低碳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历史、目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已经和持续过多占用全球碳排放空间,全球已失去了按公平原则分配碳排放空间的机会。 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的高能源消费为支撑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必须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化基础设施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过程,但需要探索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发展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显示,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碳排放空间。 中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相比,可以实现

13、更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道路,人均累积CO2排放量到2050年也不会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的1/3。,低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世界尚无先例,需要积极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我国面临对外争取发展空间,对内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双重艰巨任务,坚持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对外努力争取合理的排放空间和公平发展的权利; 人均累积排放量既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责任,也表明其利用人类共有的有限空间资源为自身现代化发展和建设所做的贡献; 发展低碳经济,减缓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对策,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人均累积CO2排放(1850-2005年),累积CO2排放(1850-2005年),我国在低碳发

14、展方面正在和进一步作出巨大努力,已经并将进一步取得显著成效,中央政府已制定十大节能工程(到2010年形成2.4亿tce节能能力);并与1000家大型企业签署节能协议(到2010年实现节能1亿tce);2007年政府投入节能基金280亿元。 淘汰落后产能,到2010年,淘汰小水泥生产能力2.5亿吨,小炼铁、炼钢能力1.5亿吨;小火电机组50GW,到2009年上半年,已关闭54GW。,我国未来CO2排放增长和GDP的CO2强度下降趋势示意图,能源消费,国家制定高耗能产品和终端能耗标准(46项),新建建筑实行5065的节能标准。制定激励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 20062008年,单位GDP

15、能源强度分别比上年 下降1.8、4.0和4.6。努力实现2010年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 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GDP将增长34倍,实现单位GDP的CO2强度将下降40 45目标。,三、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走低碳发展道路,减缓碳排放,将有效促进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建设,这也是我国突破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国内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具有协同效益。,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2/3以上来自消费领域,而我国70%以上来自生产

16、领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引导和控制发展排放,而发达国家是减少消费排放。,低碳经济的核心指标是碳生产率,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提高碳生产率,碳排放空间将成为比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其他自然资源更为紧缺的生产要素。 协调发展和减排的矛盾的出路在于大幅度提高碳生产率。 碳生产率定义:碳生产率=GDP/碳排放量 碳生产率高低反映单位CO2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 碳生产率的年提高率反映了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的努力和成效。 实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 放减半目标,全球碳生产率 要提高810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碳生产率低,但提高的速度快,我国当前碳生产力相

17、对较低,但提高速度很快,由于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努力过程。 2005年,我国碳生产率是附件I国家平均水平的19%,世界平均水平的28%。 从1990-2005年,我国碳生产率提高近100%,附件I国家提高34%,世界平均水平提高17%。,Comparing of carbon productivity between main countries,碳生产率年提高率GDP年增长率+碳减排率,我国碳生产率低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较长时期的努力,单位GDP能耗强度高的原因 能源转换、利用效率低 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过大 产品增加值

18、率低 汇率比价、自然环境等不可比因素,我国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高1530%左右,能源系统效率低25%左右。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比OECD国家高出1/4,单位GDP 的CO2强度为发达国家的5倍。,主要耗能产品的能源单耗与发达国家比较,单位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高的原因 我国2005年煤炭占68.7%,非化石能源只占6.7% OECD国家煤炭比重仅为21%,非化石能源比重则达15%,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建立低碳能源体系,实现“三步走”发展目标,能源消费仍将持续增长,增长幅度将极大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及相关政策。 制定能源战略新思路,从传统单纯保障供给转变到同时引导和调

19、控需求,要考虑能源供应制约和碳排放限控条件。 大力优化能源结构,争取2030年后,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逐步实现CO2排放零增长乃至负增长。,不同方案对未来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分析,目标: 中近期: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显著下降40-45% 中长期: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值并逐渐下降,加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的建设,为企业低碳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企业自身低碳技术发展模式以及掌握低碳核心技术,不仅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众形象,更重要的是体现企业自身竞争力和自身可持续发展。 结合当前节能减排工作,形成未来限控GHG排放的统计

20、、监测、考核等管理机制。 在沿海发达地区,开展碳排放交易或节能量交易的试点地区和试点行业。,7.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相结合,实现保护全球气候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进一步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定位,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核心内容。 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 、“绿色经济”等理念、政策与试点相结合,突出低碳特征。 把“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理念和内涵扩展到全球环境,实现保护全球气候与国内环境保护的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低碳发展、保护全球气候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先进能源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

21、手段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CO2排放的根本途径。 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效、发展新能源技 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对策,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增加值,有效引导社会需求和公众消费,是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减排途径。,低碳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将改变对新技术和项目的评价标准,碳排放将要付出越来越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传统只考虑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

22、两维评价,低碳发展下要增加碳排放指标和能源安全性指标。 碳税、碳排放交易、碳关税等碳价政策在发达国家已被采用,未来将推向全球,将影响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竞争格局。,政策激励与相关企业自身发展动力相结合,顺应世界技术变革潮流,形成我国先进能源工业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的建设,为企业低碳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国际能源组织(IEA)发布的技术路线图 研发-示范-政府促进推广-商业化推广,在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明确自身定位,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金融机构介入超前会有风险,滞后会丧失机遇。,全

23、球低碳经济转型将在世界范围内提升能源产业及其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我国企业既面临空前的竞争压力,又存在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在低碳技术领域夺取竞争优势是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也是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斗争中的角力点,它对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适应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社会变革,企业面临新的竞争和发展机遇。未来成功的企业必须预先意识到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并在对本行业产生显著影响之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企业通过行动来赢得信誉和竞争力,超越竞争对手。国外大企业已开始采取行动,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中国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关系,关键在于掌握先进核心技术,尽快形成先

24、进低碳能源工业体系,在能源系统各个产业链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 低碳技术的发展将成为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 强大力量。,在新一轮国际技术竞争中,我国比过去有更多的有利条件,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完善的装备制造业基础的形成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活力增强 经济快速增长,新增生产容量多,市场需求大,有利于新技术研发推广,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形成配套工业体系 相当多新能源技术领域(如:光伏发电、生物燃料、电动汽车、第四代核电站等)与国外同时起步,与国外差距比传统产业和传统技术小,可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 国家扶持政策力度大 可再生能源装机补贴: 风电600元/千瓦时,光伏20元/Wp 风电优惠上网电

25、价 0.510.61元/千瓦时 节能奖励200250元/tce,加强规划引导,推进低碳产业的快速、有序和健康发展,发展机遇与风险意识 行业快速发展机遇下,企业竞争激烈,风险大 企业竞争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技术成熟度高,成本低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规范与有序 风电近三年每年翻番增长,光伏产能超过百万千瓦 制造能力发展超前,配套能力滞后 体制和政策配套落实 协调地区和部门利益,行业和企业利益 市场机制与政策扶持 政府扶持目标应是培育中国企业打造市场化竞争能力,四、低碳经济下的能源产业,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宏观经济 人口地理 技术进步 公共政策 -国家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不一致

26、性 -外部性内部化和信息供应等方面市场失灵 - 政策目标:用竞争力的可持续车用能源体系 - 政策维度:经济、高效、环保、公平、安全,39,中国GDP发展趋势,中国产业构成(19782008),人口与城市化,中国人口,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民用汽车保有量,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19902008年),分部门能源消费比例,中国石油供需状况,可持续能源体系的要求,以支付得起的经济成本,满足全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服务需求; 不断提高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效率; 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特别是有效控制能源体系二氧化碳排放; 改善低收入群体对能源基本服务的需求满足程度; 发展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27、,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风险的能力; 促进我国产业部门和能源工业的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高,47,未来能源供应两个情景,参考情家,替代政策情景,中国发电技术组合情景,Source: Tsinghua University ALTENERGY Model output.,基于等距行驶的综合比较分析2007,基于等距行驶的综合比较分析2020,驱动技术市场占有率,参考情景,替代政策情景,52,车用燃料供需,53,参考情景,替代政策情景,制取与利用1MJ燃料的全生命周期化石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对比,2008世界风电新增市场,Source: GWEC,55,欧盟2007年风电比例,2007年欧盟部分国家风电比例

28、,56,欧盟2008年新增电源结构,2008欧盟新增电力装机比例,57,世界风电累积市场,Source: GWEC,2010-01-21,58,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全球光伏市场,59,光伏安装量持续增长,单位:兆瓦,60,市场仍然十分狭小,主要是德国、西班牙、日本和美国,单位:兆瓦,61,风能与太阳能比较,62,2008年全球生物液体燃料,2010-01-21,63,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总体发展形势,到2008年底 水电装机达到了1.72亿千瓦 风电装机1200万千瓦 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已超过200万千瓦 200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约为2.5亿吨标准煤,约占全部一次能源消费量的8

29、.8 水电2亿吨标煤 风电的规模化发展明显,64,风电市场的发展,2008年 占新增容量约9% 总装机容量比例约1.5% 占发电量约0.43%,65,核电技术,Source: IPCC AR4, 2007,我国核电发展,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建成11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总装机容量8587MWe,年发电量653亿kWh,占我国总发电量的2.2%左右; 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目标增加到8600万kW,同时1800万kW核电机组在建,该目标远高于2007年公布的中国核电规划目标(在2020年核电装机将达到4000万千瓦,同时在建核电机组1800万kW)。,CO2 Capture and Sto

30、rage (CCS),Energy Penalty: 715 percent pionts of reduction in efficiency; Economic Cost: 2060 $ / t CO2,Source: Jin, 2008,Novel polygeneration system with CO2 recovery,Coal,Gasification,Combined Cycle,Power,Source: Jin, 2008,能源技术减排潜力及成本示意图(2030年),五、低碳经济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低碳经济对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大规模的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新能源和能效

31、领域大量的新增投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投资项目审核程序和准则 碳贸易交易市场极其衍生品(期货、期权等) 金融服务业务新客户(能源服务公司、碳服务公司),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73,根据IEA的研究,实现全球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半的长期减排目标,2005-2050年低碳技术投资将是基准情景的10倍,将达12,000亿美元。,75,前三年中国在实施这些技术上的增量投资达5000亿人民币,预计“十一五”剩下2年将继续投入约5000亿人民币的增量投资,电力,12,26,39,化工,30,22,51,5,5,10,煤炭开采,2,2,3,钢铁,287,建筑 &家电,59,121,道路交通,996,合

32、计,水泥,484,生产端增量投资总额= 5880亿,消费端增量投资总额=4080亿,“十一五”期间的增量投资额 10 亿人民币,1,085,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初步结果,中国低碳能源总投资,六、哥本哈根大会简介,78,哥本哈根大会的任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大会 根据“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和授权,哥本哈根会议将决定: 议定书下谈判:发达国家2012年后新的减排指标 公约下谈判:确定2012年后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行动,以及没有签署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美国)的减排义务,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原

33、则,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 ,规定了发达国家2008-2012年量化的减排义务,2007年通过“巴厘路线图”,启动了新的谈判进程,对2012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做出安排。,79,哥本哈根大会概况,举世瞩目,盛况空前。3万多人与会,119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中国代表团近200人 会上会下,场内场外空前活跃 各国代表团新闻发布、演讲、交流 双边和多边磋商、NGO活动、边会 场外集会、游行 会议进程跌宕起伏,斗争激烈,成果来之不易。,80,哥本哈根大会的总体成果,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凝聚了共识,成为下一步谈判的基础和新的起点,促进了国际合作的进程 延长了“巴厘路线图”的授权,保证了“双轨”谈判的进

34、程 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利益诉求在哥本哈根协议中得到了反映 提出了全球环境共识,增长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81,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焦点,是否坚持公约和议定书的框架和原则以及巴厘路线图的授权 发达国家2012年后量化的减排指标 G77+中国提出:发达国家2020年应比1990年至少减排25-40%,发达国家承诺总体上只有15%左右,美国只有4% 发展中国家实质性减缓行动与“三可”问题 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帮助进行能力建设问题 G77+中国提出发达国家GDP的1%,美洲联盟提出GDP的5%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问题 欧盟等发达国家提出全球温升不超过2,大气

35、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CO2当量,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50%,发达国家减排80%的全球长期减排目标 小岛国联盟提出1.5,350ppm目标,82,哥本哈根协议的主要共识,坚持了公约和议定书的框架,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发达国家2012年后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迈出了新的步伐,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010年1月底按不同格式,发达国家提交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提交减缓行动 资金技术问题有所进展 发达国家承诺,2010-2012三年提供资金300亿美元,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取得新的共识 强调2科

36、学观点(并需进行评估);强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了脆弱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 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的“透明度”问题达成妥协 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发达国家提出的“三可”或评议,但接受了“国际磋商和分析”,83,我国为促进哥本哈根会议成功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温总理出席以及各种双边和多边磋商,凝聚各方共识 坚持了原则,体现了灵活,做了最大努力 提出我国自主减排目标,表现了决心和诚意 顶住了压力、守住了底线,维护了国家利益,避免了会议无果而终,巩固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哥本哈根谈判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发达国家在公约和议定书立场上后退,不愿承担

37、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下的义务,而力图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之外的义务。,84,哥本哈根大会后的形势和谈判走势,哥本哈根协议不是谈判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其共识将是下阶段谈判的基础 国际格局更加复杂,斗争更加尖锐,交锋更加惊心动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阵营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欧美矛盾仍很突出;发展中国家内部协调难度加大 今年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仍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发达国家2020年量化减排指标 对发达国家减排承诺的“三可”和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磋商和分析的准则 资金和技术的数量、来源、管理和使用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85,气候变化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气候变化领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斗争的实质是维护发展空间和发展权的斗争,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7月G8+5领导人对话会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