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理论基础与案例20051222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8951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理论基础与案例20051222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理论基础与案例20051222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理论基础与案例20051222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理论基础与案例20051222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理论基础与案例20051222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理论基础与案例20051222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理论基础与案例200512221.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理论基础与案例分析,汇报人:谢新民 教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汇报内容,理论基础 现实需求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技术要求 案例分析,一、理论基础 1.形势与挑战 国务院“三定方案”明确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水资源。 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 为涉水行政事务统一管理搭建一个统一的平台。 治水方略的战略性调整:“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 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实现水利现代化。,管理较粗放,管理思想和手段落后,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和工作效率较低等; 解决“缺

2、水”问题,仅依靠工程措施已不行,须强化非工程措施作用,对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 为了发挥水利工程的整体综合优势,迫切需要研制一套“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作为技术支撑和工作平台; 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必须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三个转变,即由过去“静态管理”、“经验管理”、 “分散的条块管理”向“动态管理”、“科学管理”、“统一管理”转变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要把水利信息化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通过国家防洪指挥系统、全国水质信息系统和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应用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手段,为防汛抗

3、旱决策提供依据,为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水利现代化与水利信息化,(摘自汪部长在2001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水利现代化宏伟目标 ),汪部长多次强调“水利现代化首先是水资源调控现代化,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网络、GIS、遥感等高新技术,建设国家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提供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动态评价、合理配置、科学管理和辅助决策等,对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寻求资源水利的物质实现,推动

4、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水资源管理现代化,2.基本概念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是指以现代监测、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为基础,利用信息工程、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等技术手段,基于数据库的实时信息管理、基于模型库的实时决策支持和基于网络体系的实时远程监控等功能的集软硬件于一体的分布式综合系统。该系统应具有水资源监测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信息管理、决策支持和远程监控等功能,为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实时信息查询、发布和决策支持与调度指挥等服务的平台。,3.基本原理 系统采用“五库四机”(FLFS:Five Libraries & Four Systems)体

5、系结构(见图1)。,系统采用“层叠双闭环”运行原理(CDL:Cascade Dual Loop)(见图2),其运行流程是由左右两个闭环组成的一个双闭环体系,系统左环实现水资源实时监测功能,系统右环实现水资源业务处理功能。,系统信息流程,见图3。信息流向由信息源开始,依次经过信息收集、通讯与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管理功能、数据库和GIS平台、决策支持功能等,最终以决策支持信息和远程监控指令的形式到达各类终端用户(或监控对象),同时进行决策(或监控)执行情况的实时情报反馈。,4.基本技术要求,(1)系统建设目标与任务 利用遥测、通信及计算机网络、远程自动控制、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

6、手段,结合城市水资源特点,构建覆盖城市水资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水资源利用循环过程,包括水量、水质、水压等要素的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和完善以水资源、供水、取用水、排水与水环境监测设施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远程控制为手段的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以逐步达到“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系统建设应以城市规划区为重点,适当考虑所辖县级行政区,主要围绕城市供水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务管理能力的提高,结合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确定建设内容与重点。 (2)系统建设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实用为主,兼顾先进 标

7、准统一,结合当地 高效可靠,系统安全 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3)系统总体框架,图4 系统的结构体系框架图,总体结构体系:在政策法规、组织领导、标准体系、技术支持以及系统安全保障环境等支撑下,系统建设内容包括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应用系统以及监控中心等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结构体系,见图4。,功能结构体系,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具有实时监测(采集与传输)、信息管理、决策支持和远程监控等四大功能组成。 系统的功能结构体系,包括五个主要层次(如图5所示),自上向下依次为:用户界面层,即人机交互界面;应用系统层,即系统应用种类;应用集成层,即系统应用集成平台;数据存储层,即支持

8、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库;信息采集传输层,即支持系统运行的数据的采集传输系统。 其功能结构体系,见图5。,图2 系统总体框架结构体系示意图,图5 系统的功能结构体系框图,值得注意的是系统的需求分析,在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时,要明确用户对象,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业务需求与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提炼系统的功能需求、信息需求、性能需求以及接口需求等,分析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构建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总体框架。,(4)信息采集传输系统,信息采集内容:水资源信息、供水信息、取用水信息、排水与水环境信息等。,信息采集方式:采用人工监测、自动监测、移动存贮监测以及人工巡测等方式。,信息采

9、集频次:应根据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参照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SL61-2003、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等规范的要求。 信息传输方式:选择采用短波、超短波、微波、GSM、GPRS、PSTN、ADSL、卫星信道等一种或几种通信方式。(5)计算机网络系统 广域网建设 局域网建设,(5)监控中心,基本功能:监控中心是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测信息的最终汇集中心和决策中枢,为实现信息采集与传输、信息管理、决策支持与远程监控等基本功能提供软硬件环境和操作平台。 监控中心布局:构造在计算机和通信基础上,包括信息管理平台、决策支持平台与远程监视和控制平台、大屏幕以及会商室等。

10、会商室一般包括信息发布、决策会商与调度、网络管理等功能,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控中心建设。,监视平台:监视平台主要通过大屏幕监视平台、软件监视平台和浏览器监视平台等对城市水资源、供水、取用水、排水和水环境等各类信息进行监视与控制。 运行环境:1)系统硬件环境包括各类服务器及微机作为客户端应用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平台,还可配备大屏幕投影系统以及其它输入、输出外部设备;2)系统软件环境应考虑系统开发对软件环境的具体要求,包括服务器端及客户端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以及Intranet系统环境等;3)系统运行环境还包括:空调系统、供电控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6)软

11、件系统,软件系统的主要业务模块包括:信息管理、决策支持、远程监控、综合数据库等。 信息管理:在综合数据库和GIS的支持下,为水务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各类相关信息查询服务,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水资源相关信息,提供及时准确的在线信息查询等信息服务。 决策支持:为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的核心,由供水调度、排水调度、决策会商等部分组成。,(6)软件系统,供水调度:供水调度是指根据水资源实时评价和实时预报成果,根据调度规则,通过供水调度模型,确定各类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和净水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等非传统水源工程的联合调度方案,包括年度调度方案和月、旬、周等调度方案。 1)水资源实时评价,主要是指对上

12、一年度、上一时段(汛期、非汛期、季度等)的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等。,(6)软件系统,2)水资源实时预报,主要是指水资源数量与质量预报两部分,利用实时获得的有关水资源信息等,通过所建立的水量和水质实时预报模型,实时预报水资源丰枯形势和污染态势,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治理、保护等提供依据。 3)供水年度调度方案,为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提供决策依据。 4)供水月、旬、周等调度方案,为制定水资源实时调度计划和应急调水计划等提供决策依据。,(6)软件系统,排水调度:排水调度是指根据降水量、市区产水量和废污

13、水量等实时信息,利用排水调度模型,给出排水调度方案。 1)排水调度包括废污水水量预测、排水系统运行分析、调度方案制定、调度指令生成等。 2)调度方案制定包括各类排水泵站以及分水、排水设施的运行方案。 3)调度指令则是根据调度方案,按照相关设施操作运行规程,生成调度指令。,(6)软件系统,决策会商:根据水资源调度模型(供、排水调度模型)提供的若干调度方案,以及提供的每一种方案的综合效益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对比和协商、讨论后,若认为其中一个方案合适则付诸实施;若认为必须进一步修改方案,则通过水资源调度模型计算,提出新的调度预案,进行对比和选择。 远程监控:由实时远程监视、实时预警、实时远程控制、监控

14、指令下达及反馈等部分组成。 综合数据库:包括实时(动态)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专用数据库三类。,(6)软件系统,1)实时数据库包括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实时工情数据库、实时水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实时供水数据库、实时排水数据库等。 2)基础数据库包括水文数据库、水环境数据库、工情数据库、供排水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多媒体和影像数据库等。 3)专用数据库包括水资源评价专用数据库、水资源预报专用数据库、供水调度专用数据库、排水调度专用数据库以及信息维护专用数据库、信息发布专用数据库等。,(7)系统安全,实体安全。主要是系统的物理环境、网络设备、数据媒体及其它相关物理实体的安全。 网络安全:

15、在网络边界处应设置相应采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设备进行网络边界的防护。 系统安全:是指信息内容在采集、存取、处理、使用和传输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确保信息在信息系统主体的可控性等特征的系统辨别、控制、策略和过程。 信息安全:综合衡量不同用户的特点和安全需求,科学、合理划定信息安全域,实施不同安全级别的安全保护,确保不同信息安全域之间的信息安全交换。 管理安全:包括与安全技术措施相配套的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估、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二、案例分析,(一)英国和法国考察及案例分析 (二)澳大利亚考察及案例分析,(一)英国和法国考察 及案例分析,水资源实时监控管

16、理系统 二000年十月二十九日十一月十一日,考察的由来与考察计划,为贯彻和落实部领导关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讲话精神,选择两省(江苏、辽宁)、两流域(海河、太湖)作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试点。 部长批示,重点考察访问国外有关水资源管理机构及已运行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如流域防洪调度系统、供水调度系统,污水处理调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分三批到国外去考察,这次英法考察是第一批。,考察目的及内容,目的:系统地了解国外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包括水资源的管理模式和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手段,以及有关的政策、法规等。,内容:水资源管

17、理体制和有关政策、法规;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决策等方面。,考 察 日 程,2000年10月30日11月4日:在英国考察比利公 司、伦敦市区防洪工程 、伦敦第二大污水处理厂、伦敦北部的调水工程、泰晤士河供水系统控制中心和Halcrow咨询公司,以及牛津大学等。 11月5日11月11日在法国考察塞纳河防洪工程、塞纳河流域管理局、法国国际水源局、法国设备部、法国索格利公司等。 11月12日顺利返回北京。,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1.关于监测系统 数据采集自动和手工并存,数据传输已实现远距离自动传输; 报汛站基本实现了自动监测; 水位、雨量监测,大部分实现自

18、动监测; 水质监测,主要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完成; 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是先自动存储到固定存储器中,由专业人员定期到监测点用计算机将存储的监测数据下载下来,传入专业数据库。,2.污水处理厂实时监控系统 伦敦有污水处理厂3个,服务人口600多万人,现在泰晤士河的水质有较大改善,目前已有鱼和海狮等游到泰晤士河的上游。 Mogden污水处理厂,位于伦敦上游,是伦敦的第二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为50万吨,服务人口为180万人,处理的主要为生活和工业污水;建有一套自动化监测和控制系统,由一个中央控制室负责对整个污水处理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该厂实时监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1、水质监测主要靠定期采集水样

19、,送到实验室中化验。原因在于该厂运行稳定,处理后排放到泰晤士河中的水质变化不大,均能满足环境署的水质标准,所以目前实行实时水质监测已显得不是很迫切,其监测间隔比较长,经常是不定期的抽查。 2、监控的重点是进水流量、水位和污水处理的全过程等。 泰晤士河一年四季的径流量不一样,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夏季为旱季,泰晤士河径流量较小,为15m3/s左右,这时对水质要求较高,氨氮含量一定要控制在1mg/l以下,所以夏季一般处理厂全面运行,为最忙的时期,检修等工作一般是在冬季丰水期时进行。其运行和检修费用来源于水费。该处理厂场景,见图1和图2所示。,Mogden污水处理厂实时监控系统,3.泰晤士河流域伦敦市

20、供水监控管理系统 整个流域是借助于GIS系统实现自动监控的,其监控中心分为两个:一个是为城市供水服务的,另一个是为农业灌溉服务的。泰晤士河流域水务公司的供水范围比污水处理范围要小一些。其供水服务人口为789万人,水处理厂96个,管网系统的总长度为3.15万km,环伦敦地下供水隧道长度80km,水库21座,日供水量246.6万m3;而污水处理厂353个,管道长度6.70万km,污水日处理量341.9万m3,服务人口为1266万。 每年投入40亿英镑用于泰晤士河流域伦敦市供排水系统运行与维护和水质、水量及输水渗漏损失监测等。,基本情况: 负责伦敦地区600万人口的自来水供给。 股份制公司经营。 取

21、水:80%来自于泰晤士河伦敦市上游的地表水,20%为地下水。 供水工程实现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 实时监控内容: 主要监控和调度水源水库、地下水水源、自来水厂、伦敦地下环城供水隧道干线(80km)、11个小区分水站和总长度为31526km的新老供水管网系统的供水、用水及水量、水质情况等。 对伦敦水源和管网全部实现自动监控,即以GIS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全面数字化管理 。,由于污水沟和雨水排沟是混合的,汛期污水处理不了时,则直接排入河中,由此造成河水的溶解氧含量减少。为了改善水质,启用专门的轮船进行充氧,每天往河水中注入30吨的氧气,目前水质得到很大改善,现在沙纹鱼等又回到泰晤士河。 供水

22、流程是:从泰晤士河提水放入水库中,再自流进入四个自来水厂,处理后注入供水管网。 伦敦供水控制中心,由三台计算机进行全天实时监控;伦敦的环城供水隧道、水库和自来水厂及地下水的实时监控信息是通过专用光纤进入控制中心的,局部区域是通过电话线进入控制中心。其控制平台,见图1示、图2和图3。,系统功能: 实时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自动分析、自动报警、远程控制和调度。 传输手段: 一部分通过光纤专用网进入中央控制中心(如水源水库、地下水、地下环城供水隧道干线、自来水厂的监控信息); 另一部分通过电话公共网络进入中央控制中心。整个系统由中央控制中心实行远程调度。,伦敦供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中央控制中心:

23、,三组计算机工作站和大屏幕显示系统。每一组计算机由一人操作,每班3人,共计有18人负责中央控制中心的日常运行。 通过中央控制中心,可以对水源水库中的瞬时水位和水温、供水管网中的瞬时水压和输水流量、各供水管网中的水质(主要为含氯度)实行实时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并根据对这些物理参数的分析结果,对水源水库的进排水口、分水站的泵站机组、供水管线中的闸、阀门进行计算机远程控制。这种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对保障日用水丰枯期的水量调度是非常有效的。,伦敦供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自动报警程序:,某区管网水压太低或太高,或某供水水库水质恶化,远程监测数据入数据库后,计算机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4、,并在计算机上发出有关操作指令。 对系统的远程控制可以由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远程程序控制,如对某些泵、闸可事先设定好程序,届时自动启闭。另一种是远程即时控制,即由中央控制中心的操作员根据需要由中心发出指令,远程即时控制泵、闸的运行。,伦敦供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伦敦供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4.伊里-欧斯河(Ely-Ouse)调水工程,目的:解决伦敦东北部South Essex地区的缺水问题,在Denver防洪水利枢纽基础上建成的北水南调工程。 建设调水工程的缘由:相邻流域South Essex地区6070年代人口增长迅速,工业发展快,水资源供应出现严重短缺,限制了该地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

25、South Essex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英国政府决定从丰水地区伊里-欧斯河(Ely-Ouse)流域向缺水地区Essex河流域调水,补充该地区供水水量,但前提是必须保证枯水季节伊里-欧斯河入海口始终有3m3/s以上的下泄水量(生态用水量),以满足该河口地区淡水生物的用水。,该调水工程包括输水河道、隧道、管道、泵站、蓄水池、调蓄水库等,其中2/3的调水线路利用了已有的水道。该调水工程于1971年全部建成,实现日调水能力34.2万立方米。,伊里-欧斯河调水工程,丹伏引排水枢纽工程 :该工程由环境署修建,主要作用是汛期排泄洪水,枯季引水灌溉,并通过泵站向伦敦水库补水。该工程于1971年建成运行,渠

26、道水位、流量及潮位等的监测为自动监测,闸门等枢纽的开启调度,伊里-欧斯河调水工程,则是按制定好的调度规则,采用人工操作。,伊里-欧斯河调水工程,监控:新建的20公里的地下隧道、竖井泵站等主要泵站和主干线实现自动监测和控制。 但大部分老闸室未实现自动化控制,主要靠电话通知,由人工启闭。 未实现全部自动化实时监控的原因: 一是经费问题,不仅是实时监控系统本身需要花费投资,而且部分闸室已有百年历史,改造也需要大量投资 二是从伊里-欧斯河调水是季节性的,在调水区和受水区同丰年份情况下,一年只有3-4周调水时间,全面使用实时监控和调度系统的必要性不大。,伊里-欧斯河调水工程,5.法国普罗望斯运河公司度宏

27、斯威敦河流域(Durance and Verdon rivers towards the east of the Bouches du Thone and the Var departments)供水工程及水资源自动监控情况,该项工程兼有发电、供水等多项效益,供水主要服务于该地区(包括著名的马赛市)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灌溉。供水工程包括:蓄水水库、明渠、压力渠道、高架式水道、倒虹吸管道、分水闸、消能设备等。其中隧道总长:150公里,运河总长120公里,大于500mm直径的输水管道580公里,73座水库,76个泵站,配水管网:4100公里,灌溉面积:80000公顷。附图4为调水工程系统图。,

28、图4 度宏斯威敦河流域调水工程示意图,该公司专门设计一套动态实时调度系统(dynamic regulation),对所有运河建筑物(包括泵站)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对运河中的水流运动进行控制。另外,通过计算机系统、野外自动监测设备对输水明渠、输水管道中水量、水质均实行了自动监测。,度宏斯威敦河流域供水工程及水资源自动监控情况,几 点 体 会,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是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的新思潮,是水利现代化的技术方向。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控成为可能,而且越来越容易。 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9、 英、法等发达国家,无论水管理体制如何(国有、私有),无论工程规模的大小,无论工程功能的单一或综合,都十分重视水资源实施监控系统的建设,并不惜投入巨资。 从技术上看,国外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各种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自动采集、数据信息的传输、智能化分析和决策支持、预警预报以及对工程的调度和控制等内容。,从功能上看,几乎包含了水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水资源的配置、防汛抗旱、供水、污水处理、工程调度等等,但并非每一系统都包含所有内容,大部分系统均是根据特定需要而设定其内容、范围和相应的功能,如供 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污水处理实时监控系统、调水工程的 监控、防汛预警预报系统等。取决于现实

30、需求及体制因素,总之,宜综合则综合,宜单一则单一。 注重先进性的同时,强调工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靠 性。大部分系统均设有智能化的自动报警系统。 对工程的控制,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以及二者结合, 根据需要和可能决定。但许多国外专家认为,即使采取 自动控制,也要考虑手动控制的功能,主要考虑风险因素。,(二)澳大利亚考察 及案例分析,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二000年十二月九日十二月二十一日,汪部长强调指出:,水利现代化的核心是水利信息化,信息化是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从宏观上研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水资源统一管理需要水资源的

31、优化配置,在多大范围内统一管理就在多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而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就是一种优化配置的手段。汪部长希望水利系统的领导干部要开阔眼界,从客观上把握水的管理问题,通过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虽然人均水资源量居世界前列,但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澳大利亚考察是第二批,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改善人类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澳大利亚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1.现 状,6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水利水电工程监测和运行几乎都是人工的; 70年代在传输系统引入了无线电; 80年代开始将计算机用

32、于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中; 90年代开始进行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澳大利亚在水资源管理系统、洪水预警和调度系统、农业灌溉系统等方面,能有效地进行实时监控和实时调度。,1.现 状,主要考察了以下技术和系统: (1)水资源监控技术 澳大利亚开发了一系列先进实用的水资源管理实时监控软件。 据介绍该系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把GIS系统与互联网系统结合,层层反映控制区水资源分布与管理情况,能够通过菜单直接进入站点;,2.考察重点情况,实时监测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情况,并进行自动记录; 观测设备运行状态,计算机显示是否需要进行维护或更新等; 远距离控制和管理泵站、电站、闸门

33、开启等,并配有智能管理与报警系统,根据地区分布检查管理人员的责任;,2.考察重点情况,信息的输入、存储、过滤,数据分析,并显示和打印多种综述性图表和报告; 对所有取水口的水量进行计量和控制,并可与收费软件系统相联结; 通过数学模型对水资源进行优化调度和管理,为防洪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2.考察重点情况,(2)水资源优化调度管理技术 澳大利亚瑞康公司开发的该技术采取分阶段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实现水资源(供水和防洪)的优化调度。主要内容包括: 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 GIS 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水文模拟和水力模拟建立水需求模型和防洪预警系统; 在与资产及财务等系统相联系后使系统更加

34、优化; 与自动控制设备相结合实现全系统的自动监控; 具有人机交互的友好界面,开放式的系统便于更新升级,易于与其它网络之间的资源共享。,2.考察重点情况,对于供水管理能够达到如下要求: 在一定的降雨量、水需求量和河流流量条件下,通过水文模拟和河流水力模拟获得水信息,能够预测可能的来流情况;与资产、财务及通用的会计系统联系在一起,开发与资产、水的使用量及财务管理相关的管理系统;通过GIS的整体功能显示和管理资产登记、客户的数据库、水的使用情况及其它的系统信息,使之与客户形成整体。,2.考察重点情况,维多利亚州政府在水资源的宏观管理上,以公众为服务对象建立了全州水资源管理数据库,无偿提供给公众和社区

35、。该数据库包括水文历史资料、目前用水户的需水量、水库蓄水和可供水量、河道水质,还包括每个客户的自然情况和用水情况。全部数据均与GIS有机结合,可在网上自由浏览和下载,并按需要生成图表和曲线。,2.考察重点情况,(1)加强前期工作和系统规划,规范建设我国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2)澳大利亚在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既重视自动信息监控系统的建设,也重视人工信息采集,特别注重实用技术、成熟技术的应用。,3.体会和建议,3.体会和建议,(3)目前,我国刚刚处于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的起步阶段,许多工作还不熟悉,故建议: 通过咨询和中外专家合作,编写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大纲或编制指南; 对国际上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编写符合我国实际的实时监控管理技术指南,以指导试点地区进行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建设;,3.体会和建议,启动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试点建设工作,有选择地开发和引进一些的关键技术,推进系统建设; 结合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加强水资源优化调度的研究,特别是北方地区要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实时监控与联合优化调度结合起来。,汇报完毕,敬请指正,汇报完毕,敬请指正,汇报完毕,敬请指正,汇报完毕,敬请指正,汇报完毕,敬请指正,汇报完毕,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