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神经系统.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9086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0.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神经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解剖-神经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解剖-神经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解剖-神经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解剖-神经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神经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神经系统.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节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解剖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按解剖分) 脊神经 自主神经 (按机能分) (交感N,副交感N) 运动N,神经系统由神经组织组成,功能单位为神经元. 1. 神经元组成: 在中枢NS-C体集合处形成灰暗结构称灰 细胞体 质,被复在大脑,小脑半球表面灰质称皮质. 在周围N-C体的团块称N节(如脊N节). 树突 突起 在中枢-集合成束和N束(传导束),许多 传导束集合处,色泽亮白 称白质. 轴突 在外周-集合成神经纤维组成神经(如 坐骨N,迷走N).,2.神经元分类: 感觉N元(传入N元)-接受来自感受器的刺激,并将冲动传入中枢. 胞体在脊N节,

2、脑内. 运动N元(传出N元)-将冲动传出到效应器. 胞体在中枢N内,脊髓前角. 中间N元(联络N元)-在感觉N元与运动N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胞体在中枢N内,脊髓后角.,一、脊髓和脊神经 (一) 脊髓 长4045cm. 1 . 位置和形态:位于椎管内,呈扁园形.上端经枕骨大孔和延髓相连.下方第一腰椎处形成终丝-马尾. 2 . 脊髓分31节- 颈髓: 8节. 胸髓:12节. 腰髓: 5节. 每节发出一对 骶髓: 5节. 脊N(混合N), 尾髓: 1节. 共31对.,3.脊髓内部结构(脊髓横断面) 中央为蝴蝶形灰质,灰质周围称白质. (1)灰质:N元胞体组成.纵贯脊髓全长,中间有中央管-内有脑脊液.

3、 分为前角:前端膨大,运动N元胞体所在.其轴突组 成前根,支配骨骼肌. 侧角:前,后角之间的外侧突,胸腰段脊髓有侧 角.交感N节前纤维胞体所在.轴突加 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 后角:后端窄细,传导感觉有关的中间N元胞体 所在,接受由后根传入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冲动. 骶髓中段(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部位为副交感N节前纤维胞体所在.,(2).白质: N纤维组成,包在灰质周围. 分为前索-前根的腹侧. 侧索-前后根之间. 后索-后根的背侧. *索-有一定功能的上.下行神经纤维束(传 导束). 传导束:上行传导束: 薄索,楔索(深感觉). 脊髓丘脑侧索(浅感觉). 下行传导束: 锥体束(皮质脊

4、髓束与 皮质延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二).脊神经 1.脊N连于脊髓共31对:颈N 8对 胸N 12对 腰N 5对 骶N 5对 尾N 1对,2.脊神经组成 感觉N 前根和后根汇合成脊N-混合N 运动N 交感N(胸腰段) 自主N 自主N 副交感N(骶段) 脊髓前角动动N元 前根:脊髓前角发出的神经纤维 的轴突. 侧角的交感N或副 交感N元的轴突. 后根:感觉N从后根进入脊髓(脊N节内感觉N元发出 的轴突). 左右两侧前,后根各在椎间孔汇合脊N,分前后两支.,3.脊N的前,后支分布范围: 后支:粗而短,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的骨骼和皮肤. 前支:粗大,分布于颈,胸,

5、腹部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肤. 4.脊N前支形成的N丛(除胸N的前支外): 颈丛 臂丛 胸前N前支 腰丛 骶丛 *交感链:在脊柱 两侧,是交感N节 连接而成的链.,1 、颈丛 (1) 皮支 (2) 肌支,2 . 臂丛 主要分支有: 尺神经 正中神经 桡神经,3. 胸神经前支,4. 腰丛 股神经 闭孔神经,5. 骶丛 坐骨神经 阴部神经,二、脑和脑神经 (一) 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 延髓 1. 脑干 脑桥(桥脑) 中脑 位置:位于脊髓上方,大脑以下的颅腔内. (1)延脑 位 置:上接桥脑,下连脊髓.,结构: 腹侧面两条柱状结构为锥体,由皮质脊髓束组成. 背侧面与桥脑一起形成菱形窝(第四脑

6、室底) 向上 向下 第1,2脑室 第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 脊髓中央管 延脑发出第9,10, 11,12对脑N. (2)脑桥:位于延髓与中脑之间,背侧为第四脑室. 脑桥发出第5,6,7,8对脑N. (3)中脑:位于间脑与脑桥之间. 结构:腹侧为二个大脑脚(大脑发出下行纤维)锥体束. 中间有中脑导水管. 上丘核与视觉有关 背侧有四叠体,二对小丘 下丘核与听觉有关 中脑中灰质团块红核,黑质.中脑发出3,4对脑N.,(4)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有灰质和白质组成,但不象脊髓那样简单,灰质成小团块为脑N核,分散于白质中. *脑N核分类: a.感觉核:躯体感觉核,内脏感觉核-接受感觉纤维. b.运动核:躯体运

7、动核,内脏运动核-发出运动纤维. c.中继核:传道通路,起中继作用.包括: 中脑中的红核,黑质-与维持肌紧张,协调运动有 关,属锥体外系. 中脑的上丘核(视觉反射中枢),下丘核(听觉反射 中枢). 延脑的薄束核,楔束核-为薄束和楔束的中继核.,脑干内部结构,脑干的白质:位于腹侧,外侧.有许多上下行纤维. 重要的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 大脑. 作用:将传入(感觉)冲动自脊髓向上 小脑. 脑干. *下行传导束: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经脑干 大脑皮层发出N冲动 脊髓 效应器. 脑干网状结构:脑干中轴由N元胞体与纤维交织成网称 脑干网状结构.它与中枢NS各部有广泛 联系.,2

8、.间脑:位于中脑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两侧间脑之间的空隙为第三脑室.分为丘脑和丘脑下部. (1).丘脑:间脑背面,一对卵园形的灰质团块被Y形的白质纤维分为: 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 后核群: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全身浅,深感觉上行传导束终止 于此核. 内侧膝状体(丘脑后下方的突起)-听觉皮层下中枢. 外侧膝状体(丘脑外侧的突起)-视觉皮层下中枢. 除嗅觉以外,各种感觉传导束均在丘脑交换N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区域. 所以丘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内侧膝状体(丘脑后下方的突起)-听觉皮层 下中枢. 外侧膝状体(丘脑外侧的突起)-视觉皮层下 中枢.,丘脑,(2)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 *位于丘脑

9、的前下方,第三脑室底,有许多灰质团块. *下丘脑的前下方有视N会合而成视交义,后方有一小突起为乳头体.视交义与乳头体之间为灰结节,以下以漏斗与垂体连接.垂体为椭园形小体为重要的内分泌腺. *下丘脑分区与核团: 视上核 位于视交义的上方 视上区 室旁核 下丘脑 结节区 腹内侧核 位于漏斗的后方 背内侧核 乳头体区 下丘脑后核 位于乳头体部 乳头体核,下丘脑:是皮层下自主N高级中枢-与内脏活动有关. 位于丘脑的前下方,第三脑室底,有许多灰质团块. 下丘脑的前下方有视N会合而成视交义,后方有一小突起为乳头体.视交义与乳头体之间为灰结节,以下以漏斗与垂体连接.垂体为椭园形小体为重要的内分泌腺.,下丘脑

10、分区与核团: 视上核 位于视交义的上方 视上区 室旁核 下丘脑 结节区 腹内侧核 位于漏斗的后方 背内侧核 乳头体区 下丘脑后核 位于乳头体部 乳头体核,3.小脑:左右二个半球,中间为蚓体,连接二半球. *表面一层灰质为小脑皮质,内面为白质,其中有灰质团块-齿状核(与锥体外系有关). 组成: 绒球小结叶 (古小脑) 前叶 (旧小脑) 后叶 (新小脑),4.大脑:是中枢N系统最高级部分. 大脑被纵裂分为二个大脑半球,通过横行f-(胼胝体)相连. 左右大脑半球的空隙为侧脑室(第1,2脑室). *大脑表面有许多凹凸不平处: 凹下的称沟裂:中央沟 前面为额叶. 后面为顶叶. 外侧裂下面为颞叶. 顶枕裂

11、(内侧观)后面为枕叶. 凸出者称回 中央沟前面为中央前回. 中央沟后面为中央后回. 边缘叶 (内侧观)间脑周围,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海马,齿状回. 功能:与情感有关.,大脑,*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表层:灰质又称大脑皮质.是N元胞体集中处. 里层:白质,中有灰质团块.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 基底核(基底N节). 主要为纹状体 尾状核-新纹状体. 豆状核 苍白球(后面)旧纹状体. 壳核(前面) 新纹状体. 纹状体功能:使肌肉运动协调.维持肌肉一 定的姿势.,白质 * 胼胝体:在半球的底部,是联系左右半球的横行连合f. * 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投射f. 包括: 皮质脊髓束, 皮

12、质延髓束, 丘脑皮质束, 视,听觉传导束. 内囊功能:是大 脑皮层与下级中 枢联系的交通 要道.,5. 边缘系统,(二). 脑神经 嗅神经 () 视神经 () 动眼神经 () 滑车神经 () 三叉神经 () 展神经 () 面神经 () 前庭蜗神经 () 舌神经 () 迷走神经 () 副神经 () 舌下神经 (),*分布: 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第10对迷走N分布到胸腹腔脏器,支配内脏运动. *性质:第1,2,8对脑N 感觉N. 第3,4,6,11,12对脑N 运动N. 第5,7,9对脑N 混合N. 其中3,7,9,10对脑N含有副交感 f.,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 前庭蜗

13、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舌下神经,(三). 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脑屏障. 1.脑和脊髓的被膜: 脊髓的被膜 内层 软脊膜,紧贴脊髓. 之间的空隙为 中层 蛛网膜,软脊膜外. 蛛网膜下腔 , 外层 硬脊膜,蛛网膜外. 内含脑脊液. 脑的被膜 内层 软脑膜,紧贴脑 之间的空隙为 中层 蛛网膜,软脑膜外 蛛网膜下腔 , 外层 硬脑膜,蛛网膜外 内含脑脊液. *硬膜上有硬脑膜V窦(V血的管道) 收集脑的V血. *蛛网膜是一层无血管,透明膜,在颅顶形成蛛网膜颗粒, 伸入硬脑膜V窦. *硬膜与颅腔之间为硬膜下腔.,脊髓的被膜,脑的被膜,2.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其中充满脑脊液. 侧脑室(第

14、1,2脑室) 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 第三脑室 间脑内. 中脑导水管 中脑内. 第四脑室 延脑,桥脑和小脑之间. 联系: 室间孔 第1,2脑室 第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 第四脑室 蛛网膜下腔.,脑室,3.脑脊液: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蛛网膜下腔,脑室,脊髓中央管内. *脑脊液生成:不断从血液中来,再回到血液中去.生成部位-侧脑室,第3,4脑室脉络膜. *脑脊液生理功能: a.起保护作用-脑,脊髓漂浮在脑脊液中, 以免震动对它们的影响. b.营养脑,脊髓作用,并带走代谢产物. c.维持颅内压相对稳定. d.脑脊液中化学物质起缓冲作用.,*脑脊液循环: 侧室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 脑蛛网 膜下腔

15、脊髓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V窦 颈内V 上腔V,脑脊液循环,4. 脑血管,5.脑屏障 定义:毛细管与脑组织同围间隙和脑脊液之间存在 着一种对物质交换的屏障,可选择通过某些物质. 脑屏障分为三个部分: (1)血脑屏障 (2)血脑脊液屏障 (3)脑脊液脑屏障 脑屏障生理意义:保持脑组织周围化学环境稳定, 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侵入脑内.,三.自主神经系统 * 定义:体内控制内脏功能的神经系统称之,又称内脏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N.主要分布于平滑肌,腺体和心肌.在中枢N系统的控制下,调节内脏器官活动,对机体生命过程起重要作用. * 分类:交感N,副交感N. *解剖特点(与运动N比较):

16、a.自主N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调节内脏活动. 运动N支配骨骼肌.,b.自主N从中枢(脊髓侧角)发出后,中间交换N元,因此有节前f和节后f . 节前f 低级中枢发出的f. 节后f N节细胞发出的f. 运动N从中枢(脊髓前角)发出,中间不交换N元,直接支配骨骼肌.,c.发出中枢不同: 交感N的低级中枢 位于脊髓胸腰段侧角. 副交感N的低级中枢 位于脑干第3,7,9,10对脑N的副交感核,脊髓骶段2-4节相当于侧角部位. 运动N的低级中枢 位于脊髓前角.,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比较交感N和副交感N,*自主N系统调节内脏活动,多数内脏器官接受交感N和副交感N双重支配,它们的作用往往是

17、大拮抗的. eg: 心脏 迷走N对其有抑制作用. 交感N对其有兴奋作用. 小肠平滑肌 迷走N对其有加强运动作用. 交感N对其有抑制运动作用. 但少数器官例外,只有交感N支配 . eg:皮肤, 肌肉, 汗腺, 竖毛肌, 肾上腺髓质 只有交感N支配.,四、感觉传导通路 (一) 浅感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触觉传导通路 2 . 头面部的痛、温、触觉传导通路,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体一般感觉传导通路的特点: 1.一般有三个N元 第1级N元位于脊N节或脑N节内. 第2级N元位于脊髓后角或脑干内. 第3级N元位于丘脑. 2.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第2级N元发出的 f一般交义对侧,经丘脑和

18、内囊,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相应部位.,*投射系统: 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1.特异性投射系统 定义:指丘脑的外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投射到大脑皮层的 f 联系. 通路:经典的感觉传导道 丘脑交换N元特异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特点的感觉区(点对点的投射). 功能:产生特定感觉,*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定义:丘脑内侧核群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f联系. 通路:经典的感觉传通路,第2级N元的轴突,上行经脑干时发出侧支脑干网状结构,反复交换N元丘脑内侧核群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城. 功能:维持大脑皮层处于清醒状态.,五、运动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

19、节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下传而实现的. 1.锥体系 定义有大皮层发出 延脑锥体 皮质脊 髓束 脑N运动核 皮质延 髓束,特点: 1. 只有10-20%上下N元之间属于单突触联系(单突触通路,直达通路).控制精细运动. eg:上肢运动N元单突触联系比后肢多. 2. 80-90%为多突触联系,控制大块肌肉运动. 3. 交义支配,左侧大脑皮层发出f支配右侧肢体, 右侧大脑皮层发出f支配左侧肢体. 4.在锥体束中: 位于大脑皮层的运动N元 上运动N元. 位于脊髓前角的运动N元 下运动N元. 脑N运动N元 锥体系功能:a.发动随意运动,b.调节精细运动.,2.锥体外系 定义:锥体系外的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的下行运动通路.此系下行途径中要在纹状体,脑干网状结构,小脑等部位多次交换N元,然后抵达运动N元. 特点:对脊髓运动N元控制是双侧性的. 通路: 皮质纹状体通路: a.皮质红核脊髓束 b.皮质网状-脊髓束 皮质脑桥小脑通路 功能: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